站内搜索

文艺 Culture and Art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文艺特写

大型彝族节日舞蹈《彝山云霞》串词

作者:beley工作室 发布时间:2002-10-10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楚雄  神奇美丽的地方

  楚雄彝州地处滇中腹地,位于滇池洱海之间,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称,是连接昆明、大理、攀枝花等地的重要枢纽,是通往滇西、发展南亚边境贸易的必经之道。

  在这块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彝、苗、傈僳等27个少数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绚丽辉煌的人文景观。

  楚雄是彝族先民最早生息繁衍的地区之一。楚雄一名即由彝语演变而来。古时有一名叫威楚的彝族先民首领在今楚雄筑城,定名威楚城。明洪武十五年(1380)年,“南雄侯赵庸取其地”、“置楚雄府”,系取威楚的“楚”,加上南雄侯的“雄”而为楚雄。

  打开中学历史课本第一册,开篇就赫然写着:“在云南发现的元谋人,距今约有170万年,是我们已知的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化石的发现,使楚雄彝州成为了探寻人类起源的主要地区,把中国古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一亿八千万年前的禄丰恐龙和8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化石的出土,更使彝州楚雄举世闻名,堪称天然人类历史博物馆和古生物宝库。人们开始从它平凡的外貌后面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东西,渐渐的把它同“神奇”、“美丽”“富有魅力”等美丽动听的字眼联系起来;对它的真面目的深入探究,渐渐成了省内外、国内外许多人士关注的题目之一。在这“九州通衢,两省驿站”,在这南方丝绸之路必经的咽喉,在这“藏自然资源之厚蕴,积久远开发之富惠,居地理位置之便利,乘东西往来之天时’’的黄金宝地,留下了春秋战国时代的铜鼓编钟,唐代的大姚白塔,宋代的紫溪摩崖,元代的武定石刻,明代的姚安德丰寺古建筑,清代的禄丰星宿桥;特别是揭示彝族古老历法和天文学奥秘的彝族十月太阳历,还有广泛运用于彝区,为彝族祭师所掌握,形成众多典籍的古彝文,更是华夏民族在这块土地上创造的灿烂文化之精华。

  在境内居住的27个民族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4.58%。先后收集整理的彝族创世史诗《梅葛》、叙事长诗《查姆》、《阿鲁举热》、苗族古歌《逐鹿中原》等被祖为民族文学的瑰宝,其中《梅葛》、《查姆》被称为彝族文化寻根的族谱和古代彝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在楚雄州的民族大家庭里有集歌舞竞技、物资交流为一体的彝族火把节、牟定三月会、大姚插花节等民族节日40多个,有节奏强烈、优美动听脚舞”、  “梅葛调”等众多的民族歌舞,有色彩艳丽、款式各异的纳罗、罗罗、诺苏、格苏等系列的民族服饰,优美动听的民族音乐,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在众多各具特色的民族节日中得到发展丰富和升华,形成的歌舞、服饰庆节日,节日展示歌舞、服饰的欢乐场面,大型彝族节日舞蹈集锦《彝山云霞》就是将彝族最具特色的音乐、舞蹈、服饰这些耀眼的珍珠,用民族节日这根金线有机地穿起来,独辟蹊径,创造性地把他们搬上文艺舞台,让您在美的享受中,加深对彝族文化的了解。浓郁的民族风情,与绮丽的自然风光,璀璨的古迹名胜,众多的名特地产,神奇的神话传说融为一体,使楚雄彝州成为别具一格的旅游观光胜地。

  从云贵高原来看,楚雄州这片二万九千多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正处于滇西横断山地和滇池湖盆凹陷之间,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看山,则东倚乌蒙,南靠哀牢,北矗白草岭。看水,则南盘礼社江,北走金沙江。“三山鼎足立,二水绕彝州”,使楚雄州水能蕴藏量达340万千瓦,森林面积11923万亩,具有矿产11类73种,已探明的煤、铜、铅、锌、银、盐等33种矿产141处,占全省矿产总潜在价值的13%;草山面积共4.83万亩,境内最高海拔大姚百草岭3567米,最低海拔双柏三江口556米,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5-16℃,适宜种水稻、玉米、小麦、豆类等粮食作物,低热河谷和热坝地区有较大的热作开发潜力。楚雄州自1958年建州以来,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为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全州共建起中型水库18件,小(一)型水库141件,小(二)型水库820件,改变了农业靠天等雨,工业用水紧缺,人畜饮水困难的落后状况,使滇中老干旱区的水利化程度一跃达到68.4%。成昆铁路穿境北上,昆畹公路横贯东西而到缅甸,川滇公路直达四川攀枝花,特别是广大铁路、安楚公路的建成,形成了以州府鹿城为中心,国道、省道为骨架,干支相连,纵横交错、公路、铁路、水路为一体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州128个乡(镇)和87%的村公所(办事处)都通了公路。昔日雄关如铁、飞鸟难通的崇山峻岭,已“天堑变通途”。邮电通讯建设日新月异。全州十县(市)均实现了国际国内长途电话直拨,无线寻呼已全州联网,全球通移动电话、电脑查询系统等高科技通讯设施已广为使用,“万里之遥一线牵,眨眼功夫互通言”已从梦境变为现实。在能源建设上全州共兴建了大小发电站64座,总装机容量5.63万千瓦,不仅满足了工农业生产的需要,也把人们的生活进一步推向文明,树枝照明的历史,已成为遥远而浪漫的童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彝州的农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坚持不懈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冲破阻力在全省率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响亮提出科教兴农的口号并付诸实施;认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举全州之力大打粮食翻身仗,着力培植“烤烟和卷烟”支柱……。现在以农业为本的千里彝山,已是林茂粮丰,六畜兴旺,车响机鸣,一派祥和。苦干而不苦熬的彝州人,绝大部分甩掉了贫困帽,满怀希望奔小康。在工业上,已初步建立了包括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煤炭、电力、机械、化工、卷烟、食品、纺织等门类众多,且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不少产品相继进入国际市场,1997年工业总产值比建州前的1957年增长了90.8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蓬勃发展,已成为彝州经济的一大支柱,工业经济的“半壁河山”,脱贫致富的一大途径。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办起了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通经贸开发区,一批“三资”企业在彝州安家落户,为彝州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全州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对国民经济、工业和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35.2%、37%和39,6%;彝州拥有了自己的大学,  大中专和中小学生人数比建州初期成倍乃至几十倍的增长,劳动者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彝州民族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和创新,《神奇美丽的彝山》和《火的民族》等大批优秀文化艺术作品还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办起了日报,广播电视事业迅猛发展,覆盖率成倍增长,遍及城乡各地。卫生机拘不断增加全州有9个县(市)达到初级卫生保健“合格”或“基本合格标准”。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振奋了民族精神。随着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昔日盘踞彝州的文盲充斥、非黍记事、刀耕火种、松枝照明已成历史。1997午,全州国内生产总值60,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74.9亿元,粮食总产量9.2亿公斤,财政收入18.6亿元。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80元。楚雄彝州的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名列前茅。昔日沉寂荒凉、封闭贫穷的彝山,而今到处歌声笑声读书声,山青水秀人更好。

  欢迎您到楚雄来!E0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