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艺 Culture and Art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文艺特写

《瑶经》:蓝靛瑶民间的文化瑰宝

作者:​管鹏 发布时间:2024-08-16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摘要:在蓝靛瑶的文化宝库中,《瑶经》无疑是最为珍贵且神圣的存在。这些经书,不仅记录了蓝靛瑶的历史变迁、神话故事、生产生活知识,还蕴含着深厚的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和哲学思想,是蓝靛瑶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的寄托。它们以口传心授或简朴的文字形式流传至今。本文就蓝靛瑶《瑶经》的历史与背景、珍贵性、多重价值、与服饰文化的融合、传承与保护几个方面,对蓝靛瑶民间传承的《瑶经》这一文化瑰宝做了综合的概说。
关键词:蓝靛瑶;瑶经;文化瑰宝;保护传承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1.jpg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蓝靛瑶,作为瑶族的一个支系,因其独特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而备受瞩目。他们因擅长于种植蓝靛草(蓼蓝)、制作蓝靛、喜穿蓝靛染的衣物而得名,专以种植马蓝制靛为生,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云南、广西,以及越南、老挝等国。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山州境内的瑶族主要分布在富宁、广南、丘北、麻栗坡等县,有洞波、猛硐两个瑶族乡,主要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呈大分散小聚居格局,大多数聚族自成村落,与壮族、苗族村寨相睦邻。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文山州的瑶族人口有8.26万人,占总人口的2.36%,居全州少数民族人口的第四位。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丘北县境内的瑶族自称“金门”或“吉蒙”,又称蓝靛瑶,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丘北县境内共居住着蓝靛瑶共计500余户2000余人,主要分布在锦屏、温浏、天星等五个乡镇,居住人口最多的是温浏乡的羊街。据民国《维摩州宛邱县志˙人种》记载,丘北瑶人,明初从广西邕黔交界徙入居住,多以种靛为业。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3.jpg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蓝靛瑶的历史与背景

学界普遍认为,历史上瑶族和苗族有密切的亲属关系,同源于秦汉时的“武陵蛮”部落。大约在隋代,居于现在湖南、湖北一带的瑶族和苗族已分化成两个族群。元明时期,瑶族被迫继续大量南迁,不断深入广西腹地。特别是明代,两广已成为瑶族主要分布地区。进入明末清初,部分瑶族又由广东、广西分别迁入贵州和云南的南部山区,少数瑶族向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从而形成了“岭南无山不有瑶”的分布格局,云南的瑶族是明、清以后分别从两广和贵州迁入文山境内的。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jpg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蓝靛瑶的生活习俗极具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们的服饰文化。蓝靛瑶男女老少均穿着长衣长裤,且以靛染的青黑色衣服为主。妇女和儿童的服装更是擅长用红色丝线、各色毛线、彩珠、银饰品进行搭配,使得服饰色彩斑斓、图案古朴、工艺精美。这种服饰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充分反映了蓝靛瑶独特的审美文化。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外,蓝靛瑶还以擅长种植蓼蓝制靛著称。蓼蓝(学名:Polygonumtinctorium),亦略称为蓝或靛青,为蓼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蓝靛瑶通过发酵法制取靛甙,并将其用于衣物染色。这种染色方式不仅环保健康,还具有防虫防蛀的功效。因此,蓝靛瑶的衣物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他们抵御疾病疮毒的最好保健服。儒客先师荀子在《劝学》中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是和蓝靛的制作工艺有着密切的联系。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jpg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蓝靛瑶不仅保留了瑶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精髓,还积极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例如,蓝靛瑶的服饰文化、染色技艺、宗教信仰和节庆活动等都是其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蓝靛瑶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记忆

在蓝靛瑶的传统文化中,经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经书不仅记录了蓝靛瑶的历史、宗教、道德观念和日常生活,还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期许与祈愿。蓝靛瑶的经书大多用由汉字和仿汉瑶字构成,以汉字为主,仿汉瑶字为辅,经文里的汉字和仿汉瑶字皆是用瑶语念、唱或诵。这种独特的书写和表达方式,使得蓝靛瑶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瑶族古老经书。分师公经书和道公经书两大类,共80余种。皆用汉文手抄成册。大多为清乾隆以后各时期抄本,少数是民国时期抄本。书后附有抄写者姓名及年代。师公与道公主持的法事不同,所用经书各异。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8.jpg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蓝靛瑶的经书内容广泛,既有关于种植蓝靛草、制作蓝靛染料的技艺传承,也有关于宗教信仰、道德规范的教诲。蓝靛瑶主要崇拜“盘瓠神”,还祭献伏羲、神农、社皇、庙老、赵翁、玉皇、杨六郎、四大元帅、解秽娘子、五龙、羽官、冯二秀才、九娘、七仙女等40多种神。在男孩的入教仪式——度戒中,经书更是扮演了重要角色。拜师后,男孩会获得一本经书,内容多为劝戒、从善一类的教诲,旨在引导他们成为有知识、有责任感的人。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培养了蓝靛瑶年轻一代的品德,也促进了整个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云南民族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的《文山瑶族文化》(民间文化·古籍)记载:“蓝靛瑶道科经书有:《大道科》《三宫科》《初真度戒科》《安龙科》《延生三朝经》《土府三朝科》《贡王科》《敕坛科》《帖简科》《龙童交简科》《清水科》《明真科》《贡筵大会鬼脚科》《炼度科》《土府宿启科》《丧事说醮科》《玉皇经》《救苦经》《血河经》《临时发丧科》《丧场科》《破狱科》《诸品经》《良缘秘》《丧家秘》等数十卷。师科经书有:《受戒科》《接圣科》《开山科》《救焕科》《招兵科》《帝母本度科》《长脚科》《大歌书》《集量秘》《初真秘》《清灯秘》《红恩秘》等十余卷。祭祀诗和歌谣有:《盘皇歌》《盘皇唱》《玉皇唱》《治丧十王歌》《超度十王歌》《度戒仪式歌》《金楼大斋仪式歌》《过乡歌》《开山歌》《甲子歌》《婚姻歌》《风流歌》《信歌》《在寨默》和新民歌等。”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jpg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瑶经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瑶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产生活等多个方面。师公经书主要用于主持“做洪门”等法事,其内容多为七言韵文的诗歌,叙述神的来历,被称为“神书”或“神唱”。而道公经书则多用于“做功德”、“打冷斋”等仪式,多为散文写成的经咒、忏语,文理深奥,开篇常用“奉道正一”、“奉道唱拜”等道教用语,体现了道教正一派的影响。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瑶经》在传承过程中,也吸收了道教、佛教等其他文化的有益因素。例如,《瑶经》中出现了道教神如太上老君、张天师、元始天尊等,道公所用的祭祀道具中也有道鞭和神象挂图等道教元素。此外,《瑶经》还吸收了佛教文化因素,如师公所戴的“佛冠”等。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仅丰富了瑶族的民族文化,也促进了瑶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精神文化交流。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jpg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瑶经》的多重文化价值

在蓝靛瑶的文化宝库中,《瑶经》无疑是最为珍贵且神圣的存在。这些经书,不仅记录了蓝靛瑶的历史变迁、神话故事、生产生活知识,还蕴含着深厚的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和哲学思想,是蓝靛瑶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的寄托。它们以口传心授或简朴的文字形式流传至今,见证了蓝靛瑶民族文化的连续性和生命力。蓝靛瑶经书的多重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民族文化的见证与载体。《瑶经》是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不仅仅是一部宗教经典,更是瑶族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通过《瑶经》,我们可以窥见瑶族先民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哲学思想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智慧。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瑶族社会变迁的轨迹,是瑶族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宗教信仰的基石与指南。在瑶族的宗教信仰体系中,《瑶经》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瑶族人民精神世界的支柱,也是他们寻求心灵慰藉、指导生活实践的宝典。瑶经中蕴含着丰富的神话传说、祭祀仪式、道德规范和宇宙观,这些内容为瑶族人民提供了关于生命、死亡、自然、社会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引导着他们以敬畏之心面对自然,以和谐之道处理人际关系,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信仰与希望的精神家园。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社会伦理的规范与教化。《瑶经》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更是一部社会伦理的教科书。它强调诚信、孝顺、友爱、互助等美德,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为瑶族社会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道德伦理体系。通过瑶经的教化,瑶族人民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性格和社会风尚,这些优良品质不仅促进了瑶族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对周边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智慧传承的桥梁与纽带。《瑶经》作为瑶族文化的传承载体,承载着瑶族先民的智慧与经验,是后代子孙学习、借鉴和创新的宝贵资源。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今天,瑶族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瑶经》的传承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更是瑶族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纽带。通过深入研究与广泛传播《瑶经》,我们可以更好地挖掘瑶族文化的独特价值,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jpg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瑶经》与服饰文化的融合

瑶族,作为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瑶经》作为瑶族的古老经书,不仅承载着瑶族的宗教信仰、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还深刻影响了瑶族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其独特的服饰文化。蓝靛瑶,作为瑶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服饰更是将《瑶经》的精神内涵与实用美学完美的融合,展现了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瑶经》不仅是瑶族宗教信仰的载体,更是瑶族社会历史、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通过研读《瑶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瑶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取向,以及他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蓝靛瑶的传统服饰以自纺自织自染的靛黑色土布为主要原料,通过独特的款式和精巧的刺绣,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男子服饰相对简单,以青黑色土布长巾缠头,上衣为低领对襟长袖衣,配以青蓝色布镶边,下着直筒扭裆裤,裤脚宽大。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而女子的服饰则更为复杂多样,头饰以红色或粉红色为主色调,配以蓝、黄、绿等各种丝线做丝绦,五彩斑斓,艳丽悦目。女子衣长过臀部,对襟无扣,衣领、袖口绣有花边,头顶扣银制圆盘,腰束一条绣着花纹图案的布带,下着大裤头直筒长裤,裤脚上绣着花边或以花布为花边。青年妇女头戴银质圆形顶盘,又以白线须帕罩于顶,前额头发左右齐分。衣着外套青黑色,蓝色坎肩,系彩带,右系荷包,内盛彩色米珠之类。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jpg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蓝靛瑶服饰的制作过程极为繁琐复杂,从纺织、染色到刺绣,每一步都凝聚了瑶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特别是女性的上衣、领子、袖子等精致的花边,以及腰带的制作,都是瑶家姐妹一针一线挑绣出来的,展现了瑶族妇女高超的手工艺技能和独特的审美情趣。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瑶经》与蓝靛瑶服饰的融合,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瑶经中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为蓝靛瑶服饰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灵感。例如,服饰上的图案和色彩往往与瑶经中的神灵、图腾和神话故事相呼应,既体现了瑶族人民对神灵的崇敬之情,又增添了服饰的神秘感和艺术魅力。其次,瑶经中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标准也深刻影响了蓝靛瑶服饰的制作工艺和穿着习惯。瑶族人民注重勤劳、智慧、爱美,这些品质在蓝靛瑶服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无论是服饰的选料、染色还是刺绣工艺,都体现了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蓝靛瑶服饰的穿着习惯也反映了瑶族人民的传统道德观念和礼仪规范。最后,瑶经与蓝靛瑶服饰的融合还体现在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上。蓝靛瑶服饰作为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瑶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还通过服饰的穿着和展示,增强了瑶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而瑶经作为瑶族文化的精神图腾,更是为蓝靛瑶服饰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4.jpg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瑶经》的保护与传承

《瑶经》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但其传承现状却令人担忧。一方面,由于历史、政治、战争等原因,大量《瑶经》流传到海外,保存在欧美国家的图书馆、博物馆中,如英国牛津大学伯德雷恩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等,这些经书在国内的获取和研究变得相对困难。另一方面,留在国内的《瑶经》也面临着自然老化、人为损坏等问题,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为了加强《瑶经》的保护和传承,应该采取如下策略和措施: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加强国内外合作。针对《瑶经》流失海外的情况,应加强国内外图书馆、博物馆之间的合作,通过数字化、影印等手段,实现经书的资源共享和联合保护。同时,鼓励国内外学者开展联合研究,深入挖掘《瑶经》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瑶经》进行数字化保护,是确保其长久保存的有效途径。通过高清扫描、OCR识别等技术,将经书内容转化为数字文本和图像,建立《瑶经》数据库,便于学者和公众查阅研究。同时,数字化还可以促进经书的广泛传播,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培养专业人才。《瑶经》的保护与传承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应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懂瑶族文化、熟悉古籍保护的专业队伍。这些人才不仅应具备扎实的文献学、历史学知识,还应熟悉现代科技手段,能够胜任数字化保护、数据库建设等工作。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推动社会参与。《瑶经》的保护与传承不仅仅是政府和学者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公众对《瑶经》的认识和兴趣,鼓励更多人参与到经书的保护和传承中来。同时,还可以建立志愿者团队,协助开展经书的整理、修复等工作。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在保护和传承《瑶经》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其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通过深入研究经书内容,揭示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为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还可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文化产品,如出版书籍、制作影视作品等,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瑶族文化的魅力。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瑶经》作为瑶族文化的重要遗产,其保护与传承工作任重而道远。通过加强国内外合作、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培养专业人才、推动社会参与以及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等措施,我们可以为《瑶经》的永续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蓝靛瑶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经书及其所承载的文化遗产,蓝靛瑶群众和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加强了对经书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工作,防止经书流失和损毁;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开展传统技艺培训等方式,将经书中的知识和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此外,将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经书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更好地保存和传播。通过这些努力,蓝靛瑶的经书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瑰宝得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81.jpg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结语

“瑶族经书古奇珍,民族文化耀星辰。千年智慧凝毫墨,万古风情入典文。瑶语悠扬传古韵,图腾斑斓绘今辰。瑰宝传承非易事,后人当继此心虔。山川载道书声远,瑶寨炊烟绕白云。祭祀歌吟祈岁稔,图腾舞蹈颂天恩。经中哲理通天地,字里行间见精魂。”“文化瑰宝须珍视,共谱瑶山新乐章。岁月悠悠经卷黄,瑶族风情永流芳。农耕渔猎皆成史,婚丧嫁娶尽成章。神话传说添异彩,民间故事润心房。传承不息民族梦,文化瑰宝永辉煌。”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当今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显得尤为重要。《瑶经》作为蓝靛瑶民族的文化瑰宝,不仅是该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保护和传承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维护民族文化生态、促进文化交流互鉴、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蓝靛瑶的《瑶经》将继续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心灵与智慧的文化桥梁。X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瑶族文学史》,黄书光,刘宝元,农学冠,盘承乾,袁广达,吴盛枝,编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云南民族史》,尤中,著。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1994版。
[3]《邱北县志》,张正荣,陈兴年,主编。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99版。
[4]《瑶族通史》,奉史高,主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版。
[5]《文山瑶族文化》,熊有章,主编。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8版。

作者简介:管鹏,男,彝族,1978年12月12日生。一生酷爱文学、音乐和文化。长期扎根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从五彩斑斓的少数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写作题材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新闻、歌曲写作及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等。在《人民日报》、《歌剧》、《云南日报》、《云南民族》、《今日民族》、《民族音乐》、《民族时报》、《云南群众文化》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500余篇/首/则,受过多次表彰,有部分作品获奖。
特别声明:本文图片由文章作者搜集提供,其目的为公益宣传民族文化,图片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及版权事宜,请与我们联系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