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流行音乐与其民族民间音乐的融合特征分析
【摘要】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都有着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底蕴,并各具魅力,是中华民族音乐宝藏中一块璀璨的瑰宝。随着我国流行音乐的迅速发展,许多音乐人积极创新,将流行音乐融入本土民族音乐的创作中,涌现了大量独具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流行音乐作品。本文从音乐风格、旋律节奏、创作题材三个方面对我国近年来彝族流行音乐与本民族民间音乐融合的创作特点进行分析,展现了少数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碰撞所迸发出的绚丽火花。
【关键词】彝族 流行音乐 融合 创作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8-0025-02
彝族是我国第六大少数民族,山水地灵,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区,早期也是游牧民族,他们喜爱摔跤、骑马、狩猎,后来伴随着农耕生活,由于光照强烈,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很高。早期的游牧生活激发出他们的野性和自由,他们呼远山,抚流水,男儿俊姑娘俏,山好水好嗓音好,“会说话就会唱歌”,说的正是彝族青年们。他们大多拥有一副令人痴迷的嗓音,有狂野、浑厚,也有细腻、清亮。
彝族著名的组合:彝人制造和山鹰组合
自90年代以“山鹰组合”“彝人制造”为代表的彝族原创流行音乐唱响中国歌坛之后,他们自然淳朴的歌声和浑然天成的和声带着浓郁民族风情和精神得到了各方好评,并得到中国流行乐坛极大关注与赞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彝族流行音乐的光芒。近几年来大热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的吉克隽逸所演唱的《不要怕》《带我去山顶》;《中国好歌曲》莫西子诗的《要死就死在你手里》、贾巴阿三的《晨曦》等作品再一次将彝族流行音乐推向繁盛。而俄木果果、南玛子呷、秋风、阿夏组合、“南方叶子”“阿诺乐队”“老彝腔组合”等众多彝族原创音乐人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彝族音乐成为中国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流行音乐创作先驱和典范。
一、彝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风格上的融合
流行音乐是大众的、通俗的、口语化的音乐,它讲究的是节奏、乐感、即兴、情感的自然流露。从一开始黑人的布鲁斯出现并逐步发展,衍生出众多音乐风格,摇滚、爵士、乡村、嘻哈、索尔等,也正是由于它分支多样,充满了新鲜感,才赢得了当代年轻人的喜爱和商业市场。彝族民间音乐有各式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等,无论男女老少,个个都会几首。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是即兴填词,这种传统音乐中的随性和即兴与流行音乐是“不谋而合”的。彝族民歌丰富多样,是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反映,体现着浓厚的民族地域特色和文化精神,而这与流行音乐的起源——布鲁斯,在表现方式、表达情感、唱腔等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如近年来极具代表性的并充满彝族风的歌曲——《不要怕》,这首歌本来是一首彝语民谣,加入电声乐队伴奏,演唱自由随意又饱含深情,副歌部分的自由宣泄独具感染力,更是让人们深刻体味到一种温暖与坚强。全歌就几句歌词重复,但层层的情感递进呐喊出这首歌蕴涵的精神——不要怕,你是勇敢的彝族人民!
山鹰组合、彝人制造为代表的彝族歌手们开创了带有浓烈摇滚风格的民族音乐,随着现代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推广,近几年后来发展而起的彝族流行音乐风格除开早期的摇滚风格外,更有布鲁斯、舞曲、抒情流行音乐风格融入他们的创作中,那诗歌化般的精练歌词,淳朴悠扬自然天成又带着一种少数民族特有野性的歌喉,十年如一日的对民族音乐忠贞追求的精神,成就了一首首的经典歌曲。这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却又充满现代气息音乐风格很好的诠释了民族音乐与流行风格相融合。
二、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旋律节奏的融合
彝族民歌主要有创作型和原生态型,大多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例如传统民歌《猜调》,在歌曲的第一小节后半部分,有使用到级进的表现方式,到了第二小节,旋律也有一个六度跳进的跨度,颇具愉悦色彩,再后面是变词不变律,整首歌的节奏明快,清晰干脆,音域开阔。传统歌词以5、7字为主,乐句多以1、2、4为主,押韵普遍采用借字谐音,一般均采用传统五声调式。节奏上,彝族民歌大量使用单拍子、混合拍及复拍子,例如彝族民歌《跳月歌》,这是一首5/8拍的歌曲,整首歌只由1、3、5三个音构成,由xx xx xx ox ox一个固定节奏型贯穿全曲,旋律活泼可爱,跳进有序,节奏鲜明而有特色。流行音乐节奏多变,一般的流行情歌多为2/4拍或者4/4拍,节奏简单稳定,歌词押韵旋律优美,抒情性很强。另外,像爵士这种风格的流行音乐,节奏多为3/4拍,具有摇摆性节奏,最特殊的在于它的即兴处理。爵士讲究即兴,这里的即兴可以是节奏上的,也可以是和声曲调上的,演唱技术较高,如人们熟知的《七月火把节》,歌曲开头部分紧密的鼓点给人舞动之感,节奏紧凑含有一种民族风情。伴奏中加了很多打击乐器,整体律动感更强,甚至还有一些马儿奔跑、鸟叫的声音萦绕耳边,气势更加壮观,营造出彝族火把节的独特和壮观。由于伴奏配器的调整,鼓点贯穿于歌曲的全部,始终保持紧凑感,律动性的加强让人听到这首歌就想一起跳起舞来。这一流行版本更加热情奔放,传唱度更高,口语化更强了。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由民族到流行的转变,得到了很高的认知度。这首《七月火把节》也并非完全抛弃本民族的东西,从曲调和歌词甚至节奏,都渗透着满满的彝族风情。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流行乐走向世界绝非偶然,彝族的原生音乐与流行音乐两者之间有着很多契合点。
山鹰组合演唱代表作《七月火把节》
三、音乐创作题材上的融合
彝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云贵川地区,这里地形为两大高原一盆地,其中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此地地处四川西南部,以高原地形为主,紫外线非常强烈却四季如春,气温舒适。这里更有天然的歌词写作素材,除了大自然的宝贵资源,彝族独特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素材宝库,民歌是流行于民间的传唱度较高的歌曲,在广义的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当地的流行音乐,彝族民歌丰富,有叙事歌、山歌、情歌、民间歌舞等。叙事歌大都属于风俗性的彝族民歌,取材多样,有较强的宣叙性,故一般结构短小,音域不宽、旋律变化也不太大。山歌类的民歌大都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跳荡,且有的曲体结构相当复杂,取材一般都是高山绿水、蓝天白云,山歌的演唱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独唱、对唱、重唱和一唱众和、或在同一首山歌中,几种演唱形式兼而有之。情歌类表现爱情的居多,取材也有来自传统典故的或是民间故事,描绘强烈的感情,如红河州的彝族有一种叫做“吃火草烟”的传统习俗,就是一种专门的社交活动。在这种场合,成对的男女青年,可以尽情对答酬唱。对唱告一段落,再接以齐唱或集体应和,一般这种场合的吟唱都轻言细语,旋律委婉动听,歌词多为即兴创作、也有成套传统唱词,并大都朴素自然,形象生动。民间歌舞活动,是彝族人民传统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通常叫做“打歌”“跌脚”“跳乐”,又因伴奏乐器不同而称为“跳芦笙”或“三步弦”“杂弦”等,歌舞曲也常可离开舞蹈单独演唱,凡属舞蹈歌类的,大都节奏鲜明、音调明快。
流行音乐是大众化的音乐,其起源跟民歌也有一些相似之处,只是它的起源在西方,从黑人被剥削劳作开始。另外黑人能歌善舞,乐感很强,他们擅长于将痛苦和压力融入到音乐当中宣泄出来,他们渴望平等对待,渴望公平与正义,所以流行音乐的开始也承载着很多的力量与希望,也含有一种不屈不饶的精神,不是完全商业化的情情爱爱、卿卿我我。在一定程度上,这与民歌的题材相似,民歌中的山歌类和歌舞音乐类,很多的素材也是田间耕作生活,也有山水之情。歌舞音乐多种多样,直抒胸臆,大多歌曲欢快昂扬边唱边跳,也有很多彝语的叫喊音,对于抒发感情、活跃气氛有着重要作用。而黑人布鲁斯起初也是边唱边跳类歌曲偏多,里面即兴演唱着很多叫喊音,他们认为这样的节奏抒发能够使劳作的压力减轻,从这点上看两者音乐题材是相通的,因此彝族音乐题材也是极为契合。相比汉族情感表达的含蓄,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音乐题材都是更为直白。
四、结语
来自少数民族的流行音乐,在当时低俗、商业化、鱼龙混杂的流行音乐中是一道绚烂的光,这些作品创造性地继承中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悠扬之中带着少数民族特有的野性,张扬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情感张力。其实,流行音乐是世界的东西,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也就是民族的,将二者有机融合是时代的呼唤,笔者希望更多流行音乐人来研究彝族流行音乐从而为创作中国民族化的流行音乐提供可借鉴发扬的方法与途径,使中国民族化的流行音乐能站到世界的舞台,用他们熟悉的流行音乐方式来展现中国独有的民族音乐之美,让世界领略新时代中国流行音乐的魅力!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