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显宏:唱出美丽新南华——兼谈县域音乐创作及推广
南华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龙川江》杂志2022年第4期,在“戏曲小品”栏目一下子就推出了南华本土作者创作的四首歌曲:《彝山百菌香》(普显宏词、苏平生曲),《马樱花开红艳艳》(李天永词、杨春平曲),《南华彝家情》(卞启忠词曲),《我在雨露等着你》(何鸿、杨明洪词,何彦、江刘博文曲),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音乐创作动向。这些歌曲,歌词均以南华风物,民族团结为元素,主题鲜明,旋律优美,充满异域风情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不乏上乘之作。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些歌曲一创作出来,就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如《我在雨露等着你》是一首为雨露网红打卡点“阿呀噜农庄”所创作的歌曲,他在歌曲的“过门”前添加了白族语祝福念白,中间穿插白族儿童的读书声,歌曲创作新颖别致,白族风情浓郁,一声深沉的“阿呀噜”就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和兴趣,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歌经男声、女声演唱出不同版本,通过快手、抖音等媒介迅速传播,吸引了很多楚雄、昆明、大理的游客来雨露“阿呀噜农庄”体验白族风情。以文艺的形式,唱出了民族进步团结主旋律,很好地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思想。
南华县音乐老师唱《我在雨露等着你》
这些年来,文艺界人士为地方创作歌词,请作曲家谱写地方歌曲,请歌唱家演唱地方歌曲,然后在录音棚配乐制作成音频传播,这似乎成了一种歌曲创作模式和良好的地方文化现象。但事实是,谱写出一首让大众喜欢并乐于传唱的歌曲并不容易,要成为社会上的流行歌曲概率很小。包括专业作曲家创作的那些歌曲,很多时候都只能是过眼烟云。故今后我们在地方音乐创作和推广上,要寻找一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新路子。
随着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的日益提高,一县一节日,一乡一节日,甚至一个村委会每年也要举办一次节庆活动,这在很多地方几乎都成了一个惯例。我们的一些地方歌曲就是为这些地域节庆文化增光添彩的。
在过去,州级以下的县城这种小地方,作家很少,能创作歌曲的音乐人才更少,至多学校里有几个音乐教师,文化馆有几个舞蹈家,绝少有写歌词的作家和作曲家,也就没有什么地方歌曲创作的出现。而现在全国各地一下子就涌现出了一批地方性歌曲,这是我们全民科学素养进一步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得以提升的一个表现。在这些地域性音乐创作中,各行各业的知识分子参与其中,他们热爱家乡,颇具文化情怀,投入自己的满腔热忱与旺盛精力,写出了一首首歌词,谱写出一曲曲妙章。马克思曾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音乐能使人的道德品质高尚起来,一切文学艺术创作活动有益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南华县雨露白族乡彩虹露营的音乐氛围
就我们南华县而言,加入作词作曲者,作家诗人最多,这是一种良好的文化现象。最早的、值得一提的是从县志办主任退休的李文臻老先生,他为南华县地方志编写作出了贡献的同时,还为我们留下了写南华的百余首诗作,一些楹联挂在西山寺、三爷庙等公共场所。十多年前,李文臻作词作曲的一首《岔河情》(刊《龙川江》2013年第4期)在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上唱响,即招来南华民众的喜爱。我第一次听到这首由县民族中学音乐老师演唱的《岔河情》时,喜欢的同时也十分惊讶,想不到李文臻一个文人,谱写的曲调竟如此优美,伴随着一阵叮叮咚咚的水声和清脆的鸟语,感觉你就到了彝山岔河。贴切的意境和舒畅的韵味,唱出了咪依噜风情谷的美丽。是现代音乐元素与彝族风情结合得比较好的一首现代歌曲。而且李文臻在咪依噜风情谷打造成3A级旅游景区时,就能想到要为此写一首歌,能有这种眼光和文化情怀的人,就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后来经过采访,才弄清楚,《岔河情》词曲原创李文臻,有点山歌小调的味道,后来是在县文化馆王学禹的再度创作,以楚雄州参赛歌曲水准打磨、配乐,才有了现在不俗的艺术效果。
咪依噜风情谷是南华对外文化旅游的一张金字招牌,提升打造成3A级景区后,我所知道的,以此为创作题材的歌曲就有好几首,如《情醉咪依噜》《神奇的咪依噜》等。《情醉咪依噜》刊发于《龙川江》2017年第1期,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著名词作家、作曲家、音乐评论家金鸿为作词,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青年作曲家刘自华作曲,南华籍中央民族歌舞团男高音歌唱家陶建阿成演唱。素材取自彝山咪依噜的传说,名家组合、精心构思、精品创作,打造出了高水平的音乐作品,唱起来高亢嘹亮,高端大气,适合于大型舞台演唱。这首歌从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一直唱进云南电视台,于2014年12月登上中央电视台《中华民族·云岭颂歌》文艺晚会,应该达到了创作者的目的。
南华县雨露白族乡彩虹露营打卡点景观
歌曲《神奇的咪依噜》刊发于《龙川江》2013年第2期,朱学文作词,王学禹谱曲。这首歌写的是彝家人热情好客,咪依噜欢迎游客来风情谷做客。过门谱曲优胜出彩,加入了彝族婚嫁时大小唢呐的音乐元素,欢快、喜气、激情的旋律给人印象深刻。我认为这是本土文艺家创作的、最贴近南华风土人情的一首歌。王学禹是南华县从艺三十多年,有一定专业功底的国家三级演员,由他作词作曲的《美丽的龙川我的家》,刊《龙川江》2012年第3期,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天永作词、王学禹作曲的《美了楚雄》刊于《龙川江》2016年第3期,这些明显带有地域色彩的歌曲,褒扬故乡山水,激发人们的爱家爱国情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南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1年,南华县文联就策划打造南华第一部微电影、第一部电视剧、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一首县歌……并为此作出不懈努力,如今这些目标大多都得以实现。在诗歌创作方面成就突出的诗人李天永,也先后创作了三首歌词,除前面提到的两首外,《南华情深》(载《龙川江》2019年第3期)也是一首韵律优美的上乘之作。这首歌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宾川县文联主席王宝康谱曲,云南省花灯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黄绍成演唱,果果音乐制作,我见证了整个歌曲的创作过程。一曲优美动听、情意绵绵的《南华情深》在第十七届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上,受到民众的普遍喜爱。荣获楚雄州第六届“马樱花文艺创作奖”音乐类三等奖。
有一段时间,我晚饭后散步途经龙泉广场,每天晚上在露天电视屏幕上,都会反复播放一首激情昂扬、豪迈大气、活力四射的歌曲,还有众多充满青春活力的少男少女伴舞。仔细一看,原来是南华一中八十周年校庆的演出场面。再仔细一看,这首名为《南华之恋》的歌曲,竟然是县长何文明作词,罗楠作曲,阿普萨萨演唱的天籁之音。这首抒情浪漫之作,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上了中央电视台的音乐频道,应该说影响很大,非常成功,很可惜没有引起本地民众的关注。我不反对地方官员参与歌曲创作,甚至赞赏他们有这样的文化情怀,办成了我们一般人难于做到之事,对地方音乐创作及推介有积极作用。像《永远的香格里拉》《云南美》《七彩云南》等大家熟悉的歌曲,歌词均出自省级领导之手,为云南旅游业作了很好的宣传。这也与“名利双收”无关,现在一首歌从歌词、歌曲创作,再到录音棚里配乐,请歌唱家演唱,每一关都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仅后期的制作费用至少要一两万元,付出的心血远超出所谓的“名利”。就算你成功打造出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在这个年代,也根本出不了名,更多的是无私奉献。
我们南华热衷于作词作曲的还有个诗人,叫卞启忠,代表作有原汁原味的民歌集《彝山情歌》,这本来就是一些人们野外打情骂俏时对唱的歌词。卞启忠早期的词作品是《爬山调》:远望小妹在爬坡,头发辫子往后拖,有情有意等一路,等哥一起好爬坡……加之后期配乐、演唱到位,是一首很有情调,也很有楚雄彝族特色的歌曲,受到了楚雄和凉山民间群众的喜爱,传播范围广泛。现在的卞启忠,不仅自己作词,还自己学会了谱曲,已创作了八首歌曲:《诗情画意彩云南》《五街彝山松茸情》《彝山对歌场》等。卞启忠今年应邀去大理永平参加第七届“博南山文化节”,吃了次永平黄焖鸡,回来就创作了一首《永平味道》。游了次楚雄紫溪山,又创作了一首《醉美楚雄紫溪山》。每当完成一首新歌曲,他就兴致勃勃请楚雄一中的音乐教师李海燕在钢琴上弹奏演唱,并拍摄成视频在微信群里传播。
2013年春天,中共楚雄州委宣传部面向全国征集“楚雄代表歌曲”一首,要求原创歌曲,彝族风格,地域特色,楚雄独有,兼顾民族、时尚、流行等元素,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我写博客《2万元面向全国征集楚雄代表歌曲,入围奖10名奖金各3000元》给予大力宣传,有三人转载。我也创作了一首歌词《咪依噜的故乡》应征,并在网上寻找作曲家帮我谱曲。我竟然找到了大作曲家谷建芬的博客,给她和她的学生们留下邀请。有的作曲家看了我的博文说,很遗憾,对楚雄不了解;有一个作曲家则问我:征稿启事为何不发在官方网站上?我很是无语。后来,还是新疆的作曲家孙卫东豪爽:普先生,你把歌词发过来,我来谱曲。这首普显宏作词、孙卫东作曲的《咪依噜的故乡》,后来发表在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主办的《彝州艺苑》2018年年刊上,至今还能在歌谱简谱网上下载。这次发表在《龙川江》上的歌曲《彝山百菌香》,是由毕业于文山师范学院音乐系,楚雄州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学二级音乐教师苏平生友情谱曲,没收取分文报酬。苏平生目前共有原创歌曲268首,全网入库建专辑 62个,作品受到广大听众和师生们的好评。
在音乐创作上,除留下地域特征而外,我们南华还出现一些由企业或学校自主创作的歌曲。如我原来工作过的楚雄州吕合煤矿,十多年前就创作了自己的矿歌:《我们是吕煤人》。
水迢迢,山重重,龙川江畔春潮涌,机器声声响隆隆,十里矿山气势雄。一身黝黑煤矿工,矿灯闪闪如长虹,追逐日月踏征程,美丽梦想在心中。吕煤人,向前冲,建设彝州向前冲,吕煤人,争光荣,吕煤光荣我光荣。
水迢迢,山重重。煤海乌金浪翻涌,挥洒青春豪情浓,斗志如钢最神勇,众人携手天地动,默默奉献写春秋,执着追求创辉煌,吕煤之光耀长空。吕煤人,向前冲,建设彝州向前冲,吕煤人,争光荣,吕煤光荣我光荣。
在吕合煤业五十周年庆典舞台上,六十多人的合唱队,全部是头戴安全帽的煤矿工人组成,还有自己的乐队和指挥,唱起来声音洪亮,气势豪壮,展现了新时代工人阶级的精神风貌,企业文化建设令人眼前一亮。
有一次与雨露中心学校校长罗先发交流,他欲组织学校老师创作一首校歌。校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我全力支持。八十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三所中学搬迁来南华组成“镇南联中”,老师们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为了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创作了自己的校歌。每天早晨升国旗时,唱党歌和校歌,下午降旗时再唱党歌和校歌。
猗猗联中,渊源江汉溯朝宗。流离颠沛,依然合作分工,读书救国,好从时势造英雄。努力奋斗,有志毕竟成功。
猗猗联中,渊源江汉溯朝宗。流离颠沛,依然合作分工,陶冶德性,更期智慧见辉煌。日新月异,前途迈进无穷。
就是这样一首校歌,彰显了师生们思念故土、不屈不饶的抗战精神。镇南联合中学在1941年的全国高考中,荣获全国第一名,为祖国培养出了潘际銮、万哲先、石元春、应崇福四位院士。与如今南华高考排名全州倒数的尴尬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在我写这篇音乐评论的时候,恰巧“云南城市名命名歌曲评选”获奖名单揭晓,我们楚雄州的《永仁》获一等奖,《元谋》获二等奖,《牟定》获三等奖。云南各地都在创作彰显自己县城的地域音乐,传播自己的地域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这次“城市名命名歌曲”评奖活动,标志着地域音乐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另外,我们南华还有由国家一级演员、彝族男高音歌唱家陶建阿成、者建周精心打造的一些地域性歌曲,如者建周演唱的《哀牢印象》《开山恋歌》《彝山情歌》《家乡的红火塘》《威楚大地》《中国彝乡》《家乡的路》《打歌场上真好玩》等;陶建阿成演唱的《火红的彝乡》《索玛花开》《走出哀牢山》《大山走出的孩子》《山里的火塘》《远方的阿表妹》《家在彩云南》《阿老表》《阿惹妞》等等。这些深怀乡愁,烙上故乡风土人情印痕的地域音乐,得到了家乡人民的认可,也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与人生。
地域音乐因受地域限制,即便是一首好歌,也很难传播到地域之外。但在地域内则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受众可观,容易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激发人们的奋斗热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自豪感。总体来看,我们南华县地域音乐创作十分活跃,如今成就斐然。还有者建周,陶建阿成两位国家级的男高音歌唱家为我们争光添彩。最大的不足就是在歌曲推介和普及上做得差强人意。我发现,曾经的一首《南华等你来》歌曲,音频早已经在网络上消失,歌词谱曲所有信息已无从查证。一些地域性歌曲,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事物的变异,将会慢慢退出文艺舞台。
一个地方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不是说说而已,不是一句空话,这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建议我们南华的所有干部职工,今后要多关注本土作家、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重视本土音乐的推广与普及,在社交应酬时,除了会唱几首酒歌,还应该会唱几首歌颂家乡的现代歌曲。在我们的社会活动中,各单位要利用空隙时间,经常组织大家唱唱这些本土歌曲。我们所有的中小学音乐老师,除了完成书本上的音乐教学课程外,还要肩负起在学生中普及和推广本土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