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显宏:黄大琮诗中的镇南社会风貌
黄大琮记载的镇南人口。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战乱频繁,导致云南人口减锐,这与当时杜文秀领导的云南回民起义有关。镇南州是“九府通衢”,滇西要冲,兵害尤甚。镇南本土则以李文学、杞采顺为主的哀牢山彝族起义。清咸丰三年(1853年),南华县马街乡锈水塘村人杞采顺率彝民1000余人起义。咸丰六年(1856年),李文学在哀牢山区弥渡天生营发动彝族农民举行起义。
图为作者在山东淄博(下同)
其二,据李文臻编纂的第一部《南华县志》(1995年出版)记载,清道光、同治年间,镇南沙桥、龙川发生过三次大的鼠疫流行,死亡人数达当时人口之半。黄大琮的统计数字是同治九年,即为公元1870年,镇南人口仅剩三千五百多户。嘉庆年间则有二万多户,减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
现在的南华县,人口也接近负增长,原先有户籍人口24.3万,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不到二十万。由于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出现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农村小伙找不到媳妇,欲结婚只能外出打工时带回。但白、回、彝、汉四种主体民族至今未变。
村落稀疏半广垠,
地邻边徼少居人;
三千五百畸零户,
客汉彝回四种民。
(同治九年册报。)
黄大琮感受到的镇南气候。南华地处横断山脉南段东侧,境内山体主要归属于四大山脉:龙潭山脉、大中山脉、脑头山脉、马鞍山脉,地势复杂多变,动植物资源丰富。境内最高山峰为红土坡镇龙潭山的烧香寺山,海拔2861米,最低点位于马街镇威车村倒座窑,海拔963米。气候复杂多变,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差变化小,干雨季分明。相对寒冷的北方,镇南可以说是“四季如春”,风也不像黄大琮说的那样大。
气候长年约略同,
不寒不暑似春融;
一轮晴旭明林表,
逐日号空起大风。
黄大琮对镇南人的褒贬。从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来看,沿海与内地,如今也是存在着差距的,我们称沿海省份为发达地区,多半是指经济,GDP占比高。黄大琮的这首诗把镇南的社会形容成“鸿濛”,尚未开化年代。又把镇南的各民族群众说成是没有文化,信俸鬼神,吝啬成性,不善民生的“榛狂”。又赞美说镇南有十五国风中的魏风和唐风,那可是相差了好几百年。
此邦尚未凿鸿濛,
榛狂无文朴共崇;
不讲治生惟俭啬,
旁人道有魏唐风。
注:[鸿濛],亦作“鸿蒙”,源自《山海经》。传说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世界是一团混沌状,因此把那个时代称作鸿蒙时代。美帝在半导体技术上卡我们脖子,华为研制的操作系统也被命名为“鸿濛”。[榛狂],野兽名。
黄大琮笔下的镇南礼俗。百年前的礼性,好像比现在还要随和一些,结婚送线缕和糖饴就可以了。我小的时候,村中女人们最喜欢的是绣花用的彩色丝线,我们俗称“衣线”。女孩五六岁开始就会在母亲的授意下学会刺绣,长大才有男孩愿意娶你。老人们最喜欢吃一种软糖,叫高粱饴。直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今天,男女成婚前仍有很多繁文辱节,订亲、嫁娶、回门都少不了烟酒糖茶肉,要用红纸包。彩礼多者十二万以上,少者五六万。什么改口费,衣鞋钱、奶妈布这些礼俗还是存在的。
婚嫁尚有古风遗,
礼不伤烦与俗宜;
试问乡邻谁致贺,
争遗线缕及糖饴。
(俗婚:女馈以线缕,亲迎贺以糖饴。)
黄大琮笔下的镇南丧葬习俗。生死乃大事,礼俗今天仍在传承,变化不大。老人去世后,先请“道师”来诵经,俗称“教路”。道师教路时,锣鼓镲钹等乐器是少不了的,弄出的声响越大越好,目的是让众人知晓。当然鞭炮,甚至火枪这样的声响也是随节点而鸣。县城还有老人去世后抬棺绕城习俗,较为隆重。农历三月二十八在土城大石桥祭祀,即“哭丧会”,新亡七月半烧包封请包封客。如今不得入棺材土葬,也不得入祖坟,一律火葬,一律上公墓。
丧葬相传脯祭名,
告文读罢礼初成;
近来颇惑浮屠说,
夜拜津梁用炬钲。
(俗葬:礼将奠读祭文,曰“脯祭”。发引前夕执炬鸣钲,循次日必行之津梁、寺庙祷告,谓之“拜路”。)
黄大琮笔下的镇南服饰。因为缺乏纺织原料,镇南百姓过去穿的大多是麻布衣裳,没有绫罗绸缎,四川布流行,这是真的。礼社江流域人口密集,应该是古代布料金贵,而河谷气候相对暖和,可以少穿衣服之故。但纺织技术镇南自古有之,只是延续一千多年技术,现在已十分落后了。如今,山区彝族的纺车还在,火草麻布至今仍在传承,成为省级“非遗”传承名录。
萧萧野服朴不华,
不著丝罗共斗奢;
但惜剪裁皆蜀布,
不闻纺绩有人家。
少数民族妇女服装鲜艳,花团锦簇,镇南彝族的女同胞们也不例外。服装上的刺绣,多为山茶花、马缨花,大红大紫。布料颜色喜欢蓝色和黑色。衣袖、裤脚较为宽大,便于生产劳动。穿一种叫“大面衿”的无领褂子,头裹包头布。彝族妇女手饰较为丰富,以银器为主,有银耳环、银手镯、银质梅花链,大者为荣。围腰布上系的梅花链一般是从胸前挂到后腰,都是结婚时婆家必备之物。玉手镯多为祖传,金戒指一般不见有。
彝妇奇妆别样新,
秃衿阔袖裹青巾;
重环大小齐垂耳,
压领长拖一串银。
(彝妇耳穿重环,一大一小,以链由项下拖,名压领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