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支格阿鲁》编剧且萨乌牛
彝族人网记者阿瑟:电影《支格阿鲁》从哪些方面体现彝族文化?
且萨乌牛(王昌富):《支格阿鲁》是一部宏大的彝族史诗,彝族民间也有大量的神话传说,她应与《江格尔》、《格萨尔》、《马那斯》齐名,但过去缺乏宣传、挖掘、开发,犹如一座金山深藏彝山。支格阿鲁的史诗、神话、传说在彝族民间文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这就是彝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通过电影《支格阿鲁》,将展示彝族古老的历史,即从母系社会的未期,进入父系社会的初期,以至通过艰难曲折的斗天、斗地、斗妖魔鬼怪,战胜人间的一切邪恶和不平,到建立古滇王国;展示彝族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特别是衣食住行文化;展示和激发彝族人民发挥聪明才智战天斗地,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伟大信心。
且萨乌牛(王昌富)
彝族人网记者阿瑟:拍摄电影《支格阿鲁》有何现实意义?
且萨乌牛(王昌富):
(1)《支格阿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丰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发挥过去没有发挥出来的独特作用。
(2)为贯彻落实党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政方针出力。
(3)用电影这一比较直观的媒介(方式)传承、保护和宏扬彝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教育支格阿鲁的子孙后代,不畏艰险、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褒扬真善美、抑弃假恶丑,树立美好的人生观。
(4)为彝族人民服务。彝区文化生活贫乏,为他们提供属于自己民族的、喜闻乐见的电影。也是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坐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的具体行动。
彝族人网记者阿瑟:你最喜欢支格阿鲁哪一点?
且萨乌牛(王昌富):我敬仰支格阿鲁英勇无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也应当是我们彝民族的精神。一个民族历史丢了,文化不能丢,文化丢了,精神不能丢。如果这三者都丢了,这个民族也就到了尽头了。
彝族人网记者阿瑟:你已写了《支格阿鲁》和《布阿诗嘎薇》两个电影剧本,你以后会继续写电影剧本吗?
且萨乌牛(王昌富):以后我将在潜心研究中华民族、彝民族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来写,这样写出的人物才丰满、鲜活,有历史的根基。如郭沫若写的《屈原》就是榜样。这之前我写了彝族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一个美女,一个英雄。《支格阿鲁》我执笔,编剧还有曲木车和、李世荣。下一步,我个人想要做的倒是多的。目前在深入研究南诏史,准备写一部《南诏王》剧本。
彝族人网记者阿瑟:你对彝族电影发展有什么期望?
且萨乌牛(王昌富):我已写的这两部电影在彝族电影史上是开创性的,有幸得到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委政府和云南省昭通市、宁蒗县委政府和云南省彝学会、丽江市彝学会,以及云贵川领导和有志贤士的支持,才得以实现。电影是烧钱的活儿,必须有经济支撑。这必竟是一个牵涉面较广的系统工程。万事开头难,有了良好的起步,将来也会有好的愿景吧。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剧本编写创作和拍摄经过,说来话长,留待以后再说。一句话:累并快乐着。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