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杨正毅:节约

作者:杨正毅 发布时间:2022-12-15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杨正毅:彝族,四川攀枝花人。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家学会、攀枝花市作家协会、米易县作家协会会员。现米易县民族中学校教师。1995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攀枝花日报》《攀枝花文学》《攀枝花晚报》《安宁河》上发表《彝乡之子》《彝家拜年》《美丽的彝寨》《小艾过节》等散文、小说作品100余篇。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image.pngnK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2年冬季,我意外受伤在米易县人民医院住院。县医院,新住院综合楼修建正处于尾声。住院部人员非常拥挤,医生、护士、病人、护工、保安人人都戴着口罩,只露出两只明亮亮的“眼睛”。在门诊部一楼,人与人之间间隔一米排队,保安在维持正常秩序。新入院的病人、家属在办理各种入院手续;出院的病人,用医保卡结账出院;看病的病人,需要挂号、诊断、缴费、取药排四次队。
nK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安宁河的河风,自北向南轻轻的拂过县医院。冬季的米易,非常温暖。在明媚的阳光下,穿一件厚点的衣服,也感觉春天般的温暖。中午12点,该吃午饭了,我拿着保温杯去接开水,看见一位70多岁的老人在接开水泡冷饭。看他的穿作家庭应该并不贫穷,可15元一份的盒饭他也舍不得买。接完开水,老人面带微笑轻轻的离开了。老人的行动给我留下了一串串思考。“节约”两字突然在我脑海里呈现。我用崇拜的眼光目送老人渐渐远去。nK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病房里,个别年轻的病人,点80元一份的外卖,吃几口,没胃口,就直接倒掉;有些老年病人,吃剩几粒米,也坚持吃完,把餐盒里的饭、菜、汤吃得干干净净;个别老年病人,吃了一半的饭菜,把吃剩的一半包装好,等下顿热来吃。“爸,病好点了吗?该吃啥就吃啥,吃得好,身体才好得快!……”“妈,想吃苹果吗?想吃啥水果?给我说,我立即买来”。病房里,手机铃声随时响起,子女们、亲戚们、朋友们在安慰病人,祝愿病人早日康复。这里,处处是笑容,处处是微笑声。一份份来自亲人的爱心让与病魔作“斗争”病人舒心的笑了,让医院变成温暖的小“世界”。nK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位位老年病人的默默行动告诉我,这个世界需要“节约”。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勤俭治家的良好家风。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可许多老年人始终保持着“节约”的传统美德。生活富裕了,高级餐馆里,许多年轻人,穿着名牌衣服、抽着高档香烟、喝着名贵白酒,满桌的山珍海味,吃一半剩一半,纯粹是在浪费。在他们的人生字典里从来没有“节约”二字。nK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我,心里始终装着“节约”二字。彝族是个勤劳、勇敢、善良、朴实的民族,也是个勤俭节约的民族。彝族谚语:不羡慕别人富裕,羡慕别人的是团结节约。由于彝族老年人喜欢节约与年轻人喜欢挣面子而发生了几个有趣的典故,这几个经典典故又是老年人教育年轻人的好事例。nK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世纪80年代,普威森工局进驻普威街。普威街道上歌声、笑声、汽车声、叫卖声相互交织,街道繁华、行人如织、生意兴隆。许多来自米易县彝族乡镇的伐木老板经常与森工局领导在酒馆里洽谈生意,都在为白坡山的原始森林如何变成“现钱”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都想作好靠山吃山的好“文章”。酒足饭饱后,森工局领导、伐木老板皆大欢喜满意而归。来自胜利彝族乡松坪村的杨老板,在街上遇到邻居老沙,热情邀请老沙到餐馆喝几杯叙叙旧。杨老板点了鸡、鸭、鱼三份荤菜加一个番茄蛋汤,认为够两个人吃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杨老板很少动筷。桌上的菜,剩的非常多,老沙觉得浪费了,太可惜了,敞开肚皮使劲的吃。看到菜剩的不多了,杨老板觉得没面子,又点了一份回锅肉。“杨老板,够吃了,不需要点菜了”。回锅肉几分钟就被老沙“消灭”掉。杨老板脸色不好看了,又点了一份炒猪肝。为了“节约”老沙又不客气地“战斗”在消灭好菜好饭的“战场”上。杨老板结账后,黑着脸先离开餐馆。nK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沙走出餐馆,杨老板把他叫到没人的角落。开始教训老沙:“在街上吃饭,请给点面子呀!把菜都吃完,餐馆老板以为我们没钱,多丢彝族人的脸啊!”“那么贵的菜,不吃完,多可惜啊!我是为了不浪费才坚持吃完满桌的菜”。一个是为了节约,一个是为了好面子。杨老板这顿饭好像白请了,为了这顿饭,这两人从此没有在一起吃饭了。nK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有讲究礼仪的传统。到别家做客,需要讲客气,特别在吃方面,讲究文明,不能只顾自己吃饱,必须照顾老人小孩。假如没有具备起码的礼仪,那是被人瞧不起的。20世纪90年代,彝族姑娘有正式工作的非常少,有工作的彝族小伙子都想找一位端着“铁饭碗”的姑娘,都想跳出“农门”。nK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团结彝族乡有两个彝族小伙子,利用周末到联合彝族乡彝家山寨做客。准备自己给自己说媒,认识认识美女,在美女面前表现自己的长处,展示自己的才华。他们相约在一起,去看一位长得非常漂亮有工作的彝族姑娘。主人家看到两位都是血气方刚长得高高大大的小伙子,父母非常高兴,姑娘的脸也笑开了花。按照彝族礼仪,宰了一只8斤左右的大红公鸡招待两位来自远方的客人。其中有一位帅小伙子是乡信用社主任,父母对这位“管钱”的小伙子非常满意,听说平时彝族村民们找他贷款都带去烟酒及山珍海味,有些村民为了多贷点款还送去昂贵的麂子腿。年老的父母非常愿意把自家的姑娘嫁给这个有权有钱的主任。聊天时,喜欢多问多关心这位主任,把他当成自己的准女婿。nK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吃饭时,单独舀了一盆鸡肉一盆饭让两位尊贵的客人先吃(彝族的规矩:一般家有客人时,客人先吃,等客人吃完后主人才开始吃。宰一只鸡,客人不能多吃,吃2——3坨是标准,必须要给主人家的老人、小孩多留点鸡肉。宰小猪、杀羊子时,可以多吃点)。在乡政府工作的小伙子非常客气,先用马硕子舀了一硕鸡汤喝下,再吃一碗饭,又吃了两坨鸡肉后。客气的说:“我吃饱了,主任你慢慢吃”。主任喧宾夺主把主人的家当作自己的家,不讲客气,眼睛始终看着盆里的鸡肉,一坨接一坨,把一盆鸡肉吃得只剩两坨肉时,主人家立即舀几坨鸡肉加起,说:“主任,请你慢慢吃,吃饱”。旁边两个小孩想吃鸡肉,只能吞口水,用手指指点点。主任那种好像几年没有吃过鸡肉似的吃相,让小孩也瞧不起他这种德性。主任这种只顾自己吃饱吃好,忘记四周还有老人小孩的做法与彝族传统习惯“节约”格格不入。nK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看到主任不文明的吃相,姑娘父母的态度来个180度大转弯。他们把主要聊天对象变成了乡政府工作人员。后来,漂亮的彝族姑娘主动给乡政府工作人员写信,通过几十次的鸿雁传书,他们俩组建了幸福美满的家庭。nK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要死吃憨胀,必须讲究礼仪。让这位喜欢吃喝的信用社主任错过了一段美丽的姻缘。这典故经常是彝族父母用来教育小伙子们的故事。在高高的白坡山脚下、美丽富饶的雅砻江边、出产鱼米的安宁河沿岸彝族地区这故事人人都知晓。每当有小伙子去定亲时,父母都用这个经典故事教育自己的儿子。节约的良好风尚在米易彝族地区代代传承。nK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鹿寨山美、水美、彝族姑娘更美。这里是米易县彝族地区盛产美女的好地方。马鹿寨的姑娘美如画,马鹿寨人杰地灵,美女辈出。有些美女远嫁到盐边、盐源、德昌等地。个别还远嫁云南、贵州、广西。麻陇乡的小伙子杰克扬扬去马鹿寨说媳妇。姑娘喜欢杰克扬扬会做木匠,而且是生产队的小会计,口才也不错。听说在麻陇乡大木村杰克家族势力最大,兄弟之间非常团结,姑娘更加愿意嫁给扬扬。可是父母看到扬扬身体长得皮包骨头非常瘦,个子中等,看来不像干重体力活的人,害怕自己的姑娘嫁过去后会吃苦,看不起扬扬。给媒人委婉地谢绝了这门亲事。nK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听媒人说姑娘的父母瞧不起自己,扬扬非常生气,想一走了之。但被能说会道心地善良的媒人劝住。虽然亲事没成,但主人家非常热情地宰了一只公鸡炖老腊肉招待客人。扬扬不客气,生气地吃了8坨肥肥的猪肉。还想再吃一坨时,被媒人轻轻的拍了两下。他忍住了。看到扬扬只吃肥肉,非常吃得,把鸡肉与猪肉瘦肉留给老人、小孩,懂得彝族礼节,关心老人小孩,姑娘父母脸笑开了。当场表态愿意把姑娘嫁给杰克家。听到准岳父岳母同意后,扬扬立即拿起扫帚把主人家的院坝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热情地给老人们斟酒、倒茶、发烟。请来喝酒的邻居们都赞扬:这位小伙子太勤快了,今后肯定是位好女婿。扬扬向在坐的各位老人表态:今后只要舅舅(彝族一般把尊称岳父为“舅舅”)家有木匠活、农活我都全包了。在某些不该节约场合,该出手时必须出手,大坨吃肉,大碗喝酒,憨厚耿直也能赢得彝族各界社会人士的认可。nK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的扬扬,儿孙满堂。只要说起8坨肥肥的猪肉典故,他从来没有后悔过。反而为8坨肥肥猪肉感到非常骄傲自豪。但他始终保持着彝族“节约”的传统风尚,同时也教育自己的儿孙养成“节约”的好习惯。nK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米易彝族地区,在党中央相关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始终坚持“节约”的良好风尚,与各种生活中的吸毒、赌博、酗酒、大吃大喝、封建迷信等陋习作“斗争”,移风易俗彻底把“贫穷”的帽子狠狠地摔到遥远的太平洋里去了。彝族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自豪感逐渐在提高。在乡村振兴的东风中建设着美丽的家园,在青山绿水中谱写好自己的“中国梦”。nK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