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忆苦思甜

作者:​杨正毅(彝族) 发布时间:2023-03-08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image.png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3年1月22日,大年初一下午。在米易县城家里,我提议:一家人在家里搞忆苦思甜活动。一家人举手投票,满票赞成。我关掉电视;老婆暂停快手;儿子离开游戏,一家人热热闹闹积极投入家庭劳动活动。
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根据自己生活的艰苦年代,做那时经常吃的饭。我在清洗两个土豆;老婆做荞巴;儿子去买方便面。我打开火炉开始烤土豆;老婆在蒸饭器上忙碌荞巴;儿子也用电饭煲烧开水。红苕荞巴的香甜气,方便面的各种海椒味精味道……一会儿,小屋子里充满各种香气,热气腾腾,芳香扑鼻。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烤着火,看着火炉上的红苕,我想起刚刚离开米易回成都的大学老师刘咏涛,在微信上手写着“烤着红苕,热浪阵阵,芳香扑鼻;安静的思考过去,心情舒畅,胜过神仙日子”。我把图片与文字一起发给在远方的恩师。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刘老师回答:“巴适”。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边吃红苕,边喝酸菜汤;老婆吃着荞巴;儿子也用儿时那种馋像吃方便面。一家人吃得多香的好似在比赛。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每天都吃香的喝辣的,吃一顿忆苦思甜饭,大家觉得不苦,反而感觉有点香。在米易街上,一家人一人吃一碗羊肉米线需要45元,可算算这顿忆苦思甜的饭,价值才6元,多便宜的。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婆说:“2元解决一顿晚饭,多划得来的,今后多搞这种有意义活动,多培养儿子的劳动技能”。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赞成”。儿子接着回答。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把活动引入深层次,回顾那个艰苦年代的生活。我建议:一人摆一个忆苦思甜的故事。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身正为范,用标准的彝语,跟两位最亲的人摆道:我生活的那个年代,可以说是缺吃少穿的岁月,不要说天天吃肉,就连每天用油来炒菜都做不到。彝族人的日子苦啊!“买布要布票,买粮要粮票”。满足自己吃够肉的日子就那么几天,那是彝族年,火把节。平时,来远方尊贵的客人时,宰只鸡可以吃两坨鸡肉,都是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儿子,姐与哥有点鸡汤喝也不错了。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次,我们社社员到火石村牧场去挖土豆,集体伙食吃煮土豆。可能每人平均吃了2斤,可有位中年人吃到最后,可能吃了4斤左右。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社长问他:“表哥,还吃得起吗?”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以再吃几个,不成问题”。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再吃6斤,能吃完,社上奖励你50斤土豆”。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好!”回答得非常干脆响亮,脸上笑开了花。憨憨的笑声传遍了整个牧场。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社员们,有的烧火,有的挑水,有的洗土豆,有的看热闹。羊群迈着较快的步伐,“咩咩”的叫着回羊圈。远处高高的白坡山“呼呼”地刮着秋风。遥远的牧场不再寂寞,而是沸腾了。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比赛结果。社上输了50斤土豆。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啊”!能吃10斤土豆,儿子有点不相信。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说:“故事非常真实,只是这位能吃10斤土豆的老辈子,20年前已故了”。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的苦日子早已成为历史。现在生活红红火火。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麻陇彝族乡中心村,多数彝族人住上了三层楼小洋楼,有的还在县城买120平方米的商品房。小孩们,不是在读大学,就是在读初中、小学、幼儿园。中年人,在攀枝花市金江工业园区打工每月挣6000元以上,到沿海打工的青年人月薪是万元以上。与他们的收入相比,我每月5000元的人民教师,还算是“穷”教师,只能默默的耕耘在三尺讲台上,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青春与热血。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几天前,我邀请成都大学刘咏涛教授(我在阿坝师专时的辅导员)到我的老家米易县麻陇彝寨去玩。看到彝族特色的古色古香的姆陇广场,正在维修的米易县彝族历史博物馆,刘老师不停地拍照。再看看樱桃园网红打卡地,他陶醉在樱花的美之中,不停地点头不停地感慨“麻陇的樱桃太美了,米易的阳光太可爱了”。再邀请刘老师到麻陇古街品尝麻陇凉粉……麻陇凉粉与米易的曾凉粉相媲美,我几个月前写的散文《麻陇凉粉》被《攀枝花市史志》2023年第4期所采用。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工打造的姆陇河景区,水车、古石桥、古石磨、古石屋、旧石器,纯净清亮的麻陇水,刘老师又再次沉醉在麻陇“4A”级景区山水的美中。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作为免费的“向导”,边走边向刘老师介绍麻陇的彝族文化、彝族风俗。在远处看看古村落“团山堡”,又走进“团山堡”看看古树、古房、古道、广场、攀枝花学院美术学院学子的在古村留下的件件涂鸦作品……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刘老师,我对团山堡非常熟悉,我外公家居住在这里,这里留下了我许多儿时的记忆,去年与《麻陇故事》创作组一起来团山堡采风,我采写了散文《古村那口古井》,哪天我在微信里发给看看”。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说:团山堡是米易县彝族地区最出人才的一个社,名声在外,声誉远播,考起“985”,“211”的学子有18个,读研读博的也有6个。刘老师你看看这里的“风水”怎样?许多云贵川的风水先生都喜欢来研究这里的风水。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热情好客的嫂子宰了一只肥肥的土鸡,买了3斤新鲜乳猪肉及土豆,用家里的烤箱,烤来招待刘老师。刘老师吃着彝族烤肉,品着彝家香甜的美酒,听着彝家酒歌,心情非常舒畅,脸上乐开了花。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嫂热情地说:“刘老师,再吃一坨。这些猪肉是自家用粮食喂的,吃起来非常香,现在彝族人的日子好过了”。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儿子在电子科技大学读研,他用着家里给的生活费2000元,学校发的500元,自己在系办公室打杂辛苦费500元。每月3000元,够高的。在米易县城,清洁工每月工资才2000元。儿子的日子比清洁工好过。他应该珍惜美好时光,发扬高中时认真学习的精神,发奋学习攀登科学高峰,才是我新年的最大愿望。CS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杨正毅 :男、彝族,中国散文学会、攀枝花市作家协会会员,《华人文学》杂志社签约作家,米易县民族中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