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宁:祥云藏诗阁记
祥云县是最早叫“云南”的地方。先有云南县,后有云南省。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因“彩云南现,县在云之南"而置云南县,历时2027年,直至1918年因省县同名而改称祥云县。
祥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彩云南现,为祥瑞之兆,是一段美丽的浪漫人文故事。而近几年打造的藏诗阁,又为祥云这片浪漫的土地平添了几分诗的妩媚。北有彩云南现楼,西有藏诗阁,营造出“云南之源、彩云之乡”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藏诗阁位于大理州祥云县城西上菜园,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新诗”写作倡导者、“国际华文桂冠诗人”称号获得者、祥云籍彝族诗人郁东创办的藏书楼。他倡导发起的“新新诗”写作,主张“人与世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写作”成为诗歌走向大众,融入日常生活的一条明朗路径,对诗歌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3年10月10日晚,我和妻子做客藏诗阁,郁东夫妇以祥云特色美食——东山彝族乡小庄子贡菜火锅款待了我们,神侃至子时,那美味至今仍萦绕唇齿之间……
“藏诗阁”源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约812—866)《清凉寺》一诗:“诗阁晓窗藏雪岭,画堂秋水接蓝溪。”意为寺沿山而筑,将山包在寺内,清晨在画阁上临窗观景,仿佛雪岭就藏在阁内;华丽的堂舍前,一湾秋水,清澈见底,静静流入寺旁的蓝溪。诗中营造的是所有诗人的理想诗意世界,郁东将其具象为自己的“藏诗阁”,也是众人心之向往。
这是一座个人私家庭院,占地139平方米,四层建筑,藏书浩如烟海,有近两万册。藏诗阁由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著名诗人吉狄马加题写阁名,专门收藏各路诗家交换签名大著、手迹,所有著作编号收藏,颁发收藏证书。
吉狄马加为藏诗阁题字
一楼留小院,植有红豆杉、银杏、紫玉兰、孔雀木、鸡瓜藤、滴水观音、虎头兰、大蕨、腊梅、白杜鹃、柠檬、灯笼草等树木花草,红豆杉、银杏、玉兰枝叶交织在一起,鱼池、水景观交相辉映。客厅内书柜藏二十四史和鲁迅全集及文友签名赠本。二楼收藏有大理历史典藏全套本,北大、清华国学讲义及诺奖作家著作选本。尤其珍贵的是《诗刊》创刊号、郁东父李定邦留下的五十年代《诗刊》签名本,以及祥云县最早的油印诗集《紫葡萄》、油印诗报《无线电》,祥云县第一本由郁东主编的青年十人诗选《红豆横断山》等诗歌手抄本均藏于此。三楼为卧室,收藏老照片,上至晚清、民国及建国初期、上世纪50~90年代的各种照片,有祖传的,也有郁东从事记者工作时留下的。祖传木刻本《菜根谭》被视为珍宝。四楼为藏书展示厅、书画室、观月亭。藏有诺贝尔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奖诗人作品集,二十世纪世界诗歌大师全集及鲁迅文学院、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大理诗歌季、吉狄马加朵云轩书画展、泸沽湖诗歌节等各种大型文学采风图集。楼顶,防腐木搭成的凉棚下,七八文友聚此,吟诗诵文,品茶论道,听窗外雨打芭蕉,虫鸣唱和,实乃人生之乐事也。
祥云是云之故乡,这里不仅有吉祥的彩云,而且还孕育了诗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紫葡萄》诗社蜚声诗坛,今天以郁东、茶山青、麦田、黎虹等诗人为代表的“祥云诗群”,从藏诗阁出发,走出祥云,走出大理,走出云南。藏诗阁是诗性的,只要你还热爱诗歌,这里就有你的一片心灵栖息地。
福克纳说:“诗人的声音绝不仅仅是人的记录,它应该而且能够成为一根支柱、一根栋梁,从而使人类获得永生。”如果没有了诗歌的情怀和智慧,文化中最令人神往的事物和最精妙的意趣将会黯然失色。我比郁东年长几岁,都是八十年代开始写诗,尽管这中间有过坚持、放弃、又回归,却没有他那么大的成就,因此我们有着共同的感悟。我问郁东,写诗有什么用?他淡然地说,无用。但正是这种无用,支撑起了诗人精神世界的大厦,也支撑起了藏诗阁。这里的每一根木头和每一片砖瓦,都是真、善、美,给人类传递的都是信心、温暖和光明。因为文学,这么多年,我和郁东都坚守了过来,虽然清寂,但也活得淡然,心安。真正有那么一刻,我们体会到了:“简单就是幸福”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也正如人们对世界名著《瓦尔登湖》的解读,它的伟大和成功之处,就在于把握住了一个核心原理——物质用减法,思想用加法。其实文学的坚守,就是一个人对真善美的坚守。因为写作,我们一直在路上。
郁东的藏诗阁自2016年12月成立以来,举办多场次文化公益活动,如中国诗人节、诗人作品研讨会、重阳诗会、迎春诗会、少年诗社诗歌朗诵会等。2023年6月挂牌中诗网西南交流中心文艺家驿站,成为祥云诗歌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藏诗阁收藏了吉狄马加、谢尔·埃斯普马克、金炳华、邱华栋、舒婷、叶延滨、于坚、杨克、李少君、傅天琳、谢冕、吴思敬、伊斯梅普尔、白桦、王伟、韩作荣、屠岸、林莽、丹增、张清华、阿来、刘庆邦、胡性能、周晓枫、谭五昌、高兴、晓雪、吕进、臧棣、徐贞敏、张如凌、李亚伟、雷平阳、大解、荣荣、李琦、郁葱、刘立云、黄亚洲、娜夜、林染、非马、燎原、文晓村、王久辛、老乡、曲有源、李小雨、梁小斌、车前子、陈东东、洪烛、古马、张新泉、王小妮、公浦、米思及、邹昆凌、海男、李元胜、陈先发、欧阳江河、潘洗尘、树才、宋琳、耿占春、莫非、李笠、高瑛、李发模、任洪渊、伊沙、张永权、黄尧、原因、杨牧、鄢家发、赵白生、萨仁图娅、周占林、冯晏、徐敬亚、王明韵、王研丁、李南、路也、颜艾琳、杨远宏、廖书兰、关睢、刘向东、蓝蓝、梨青、雁西、小鹿林子、大卫、金玲子、三色堇、施施然、胡茗茗、霍俊明、哥布、鲁诺迪基、倮伍拉且、胡廷武、张乃光、那家伦、袁冬苇、叶德庆、刘年、何晓坤、张庆国、李晓松、芒原、王单单、胡正刚等一百多位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和郁东的留影,签名、题字题词、诗集和手稿。如今,藏诗阁已成为祥云县的诗歌高地。
图为李笠(左二)、赵野(右二)在祥云水目山。
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特朗斯特勒姆的中国翻译李笠先生,于2012年5月5日从瑞典跑来大理买房子,和中国第三代诗歌浪潮倡导者赵野先生等到祥云,并在诗人郁东、和慧平的陪同下,到云南驿和水目山采风,返城的途中,李笠先生在晒经坡撒了一泡尿,他说,明天这里将长出一万朵玫瑰。那天他们在郁东家红豆杉和银杏掩映的小院用餐,一高兴喝完了郁东珍藏的苦荞酒;那天,肉是腊肉,鱼是青海湖的野鱼。因为诗,五年后郁东创办了藏诗阁,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李笠的话灵应了。申洱花卉产业基地落户青海湖边,这里真的种植了玫瑰,巧的是李笠先生的祖籍就是上海。申洱花卉产业基地项目于2021年开工建设,由祥云县人民政府和上海企业共同建,在祥云1300亩的土地上建成花卉种植大棚、花卉冷藏库、花卉包装运输车间等。在这里,玫瑰花以银色衬裙、紫霞仙子、蜜桃雪山、维特拉、艾莎、莫泊等名字命名,这里的玫瑰颜色各异,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特有的风姿。祥云鲜花香满上海,那是一朵朵彩云在华丽绽放。
著名诗人、《诗刊》主编李少君(右一)做客藏诗阁
2024年8月6日晚,中国著名诗人、《诗刊》主编李少君一行在云南省祥云县委书记、副书记、宣传部长、副县长等当地领导的陪同下走进藏诗阁,了解祥云历史文化及文学创作现状、诗歌写作群体,并就诗歌与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进行交流探讨,让诗歌融入日常生活,诗歌走近大众,诗歌创作与人生成长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交流。最终,《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落户云南大理祥云,并举办“彩云南现”同题诗全球征集活动,以“彩云南现”为主题,展现彩云南现楼的壮丽景观,传达其背后的文化意蕴,颂扬祥云县绚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
祥云,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一座七彩流云的城,一片诗意盎然的土地。诗意人生,宿于自然。在人类的长河里,诗是光明,是火种,引领我们走向纯粹、简单和美好,走向精神的原乡。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所属专题:
彝族诗人郁东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快乐的彝族年
- 2 良心莫瘦――感悟人生系列之十
- 3 天堂里有没有互联网?――追悼文友杨...
- 4 火把节记事
- 5 读写人生(自传体散文)
- 6 彝人,望你一路走好
- 7 曾经年少爱追梦
- 8 最后的晚餐
- 9 彝族过年
- 10 母亲在夜里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