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

声音,或轻或重——《听呼吸的声音》读后致王国清

作者:赵振王 发布时间:2012-04-24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国清,读了你的诗集《听呼吸的声音》后,就有突发想给你去封信的冲动,那么,现就请允许我给你捎去来自南高原炽烈的阳光,作为诗友间最诚挚的问候。虽然,我们相互不认识,但这并不影响正常的交往,作品,一直牵着你我的手。除了诗集,我还在彝族人网、彝学网上经常关注着你的诗语。
 
    摊开你的诗集《听呼吸的声音》(中国戏剧出版社),我就能够听到你或浑厚、或沉稳的音调穿越大小凉山,从遥远的地方横空而来。你的诗歌传递着古朴的彝风、纯美的语境,这些都是彝人所具有的特质。在细读你的诗歌之后,却失去了对作品具体分析的能力,我只有以书信的方式与你做些诗歌或者之外的交流。
    我屏住呼吸,静心地聆听你《试问三星堆,谁是我的王》:
    试问三星堆,谁是我的王
    太多的面孔需要再去辨认
    太多的图语需要再去解密
    太多的字符需要再去破译
    是谁置身洪荒
    让生命去靠岸
    是谁曾以鹰的气魄守护着疆域
    是谁又率领族群迁往富庶的南夷高地
 
    无论站在诗人或彝人的角度,都很喜欢如此振聋发聩的声音,问得好,问得妙,问得底气十足。作为彝族魂所系、魄所植的三星堆,再多的学术论证,只会是一种猜测和推断。记得一位权威专家说过,“在彝族创世史诗《查姆》《阿普笃慕传》、《阿普笃慕若》、《笃慕世系》等典籍中都对古代彝族纵目记载描述而正好能在三星堆青铜面具中找到印证……”其实,在我到达三星堆的时候,看着那些久远和厚重的出土文物,我膛目结舌,失去了表达的能力。之后,也想写点什么,炫耀一下亲临三星堆的足迹,曾经的冲动也僵硬成一纸空文。彝族传统文化与三星堆文化之间有可连通的信息,表现在三星堆遗址在彝族先民“尼能氏”的活动中心地,“尼能氏”活动的历史空间与三星堆文明的创造者同处一域。
 
    作为彝人的后裔,我们又怎敢轻易放下这些令人崇敬的祖先,因而,我时常为自己是彝族子孙而高兴着,荣耀着。尽管丧失了彝族母语写作的能力,这种“不孝”的错误,就算我一马当先地承担起来,也是于事无补。当今世界,民族语言消亡的惊人速度,让很多专家、学者痛心疾首,爱莫能助。
 
    国清,你说“想找到一种倾吐心事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诗歌。”我相信这话的真实性。因为你说整理集结出版诗集,是多年来的一个夙愿或叫梦想,虽深知自己的诗歌还很浅薄甚而还有些稚气,但可谓无拘无束,自然的写意,句句说的都是心语,行行提的都是真情。有你这份真情、真爱、真诚写诗做人的姿态,我感觉心满意足了。
 
    作为一个清醒、明智的诗人朋友,彝族兄弟,你做人和写诗的态度让我感到汗颜。我那些所谓的作品有许多过于急躁和粗浅,不如你来得认真细腻,字斟句酌。你清楚地告诉读者:回头反思过自己,想过为什么要写诗,应写什么样的诗,目前写了些什么,还在坚守些什么。我觉得,彝族诗歌或者彝族文化的实质是向往光明,追求自由,热爱生活,崇尚英雄,亲近自然,具有人类普遍的审美价值。你在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上,立场很坚定,换句客套点的话说,旗帜鲜明。看得出来,你一直在为彝族的“族魂”而歌、而舞。
 
    作为彝子中的一员,我经常会大言不惭地说,彝族是一个诗歌的民族,这与你是不谋而合的:我坚信,我以及我们的血脉中需要根植一种叫做诗歌的元素,并想通过借助语言和想象,对自己乃至对事物或深或浅的进行静默而直接的心灵对话,以此随时对灵的救赎及洗礼。用文字去触摸内心,直达生活本身,用爱去关注民生,渴望至善至美,返璞归真。我恪守一条诺言:简单的做人,自然的写诗!
 
    原来,你是“想通过写诗,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找回自己心灵的家园。”这比我的“野心”要大得多,我时常会失去寻找心灵的家园的激情和勇气,而导致一些泛泛而谈的文字犹如废水一样流淌。这让我感到懊恼,甚至是无所适从,却也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因为是陌面的缘故,我想更深地了解你的愿望只有通过读你的一些自传性文字,来打开我进入大小凉山那块属于你生命最富有诗意的彝语标准音地,以及那座具有显著彝族特点的院子。在那个我还没有到过的地方,“那些似乎有灵的山山水水和我如诗的母语,还有我那史诗般长长的古彝文,自古都以诗歌的形式口传或记载而来,我无疑从小深受其熏陶,这一切都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来源。”
 
    国清,虽然,你我被金沙江分割开了,我离你生命般的大凉山很远,与小凉山也不是很搭边,我属于澜沧江中游地带的彝族腊罗巴,可能与你们那里的彝族同胞在语言、生活习俗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我依然相信我们因为彝族而同根同源。你倾心聆听“呼吸的声音”的时候,透过你的诗歌,我也似乎听到了祖先留下来的经久不衰的彝人之声,那是一种诗歌的不朽的声音。并始终相信声音是有力量的,你的声音也好,祖先的声音也罢,声音或小或大,都是本真、自然和厚重的,我愿为这种声音接力……
 
    就写到这里,算是一次初步的交流,长长的日子大大的天,将来再作进一步的情感对接。在美妙的人间四月天里,各自都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但愿你有更多的佳作问世,为彝族烟波浩渺的文学宝库,极尽个人所能。这是你的责任,也是我的责任,更是彝人共同的责任。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