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

透明湖水透明诗——评《小凉山诗人诗选》

作者:蔡 毅 发布时间:2010-11-13 原出处:中国作家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马绍玺编集的《小凉山诗人诗选》(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是从众多泸沽湖畔诗人诗作中择优撷萃的作品,颇令我有惊其美,喜其纯,爱其淳之感,读之快乐,思之情暖。n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开篇的《小凉山很小》,是普米族诗人鲁若迪基的著名诗篇。“小凉山很小/只有我的眼睛那么大/我闭上眼/它就天黑了/  n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凉山很小/只有我的声音那么大/刚好可以翻过山区/应答母亲的那声呼唤/  小凉山很小/只有针尖那么大/油灯下/我的诗总想穿过它/去缝补一件件/母亲的衣裳/ 小凉山很小/只有我的拇指那么大/在外的时候/我总是把它竖在别人的眼前”。明朗、简练却深情藏焉,让你味之不尽。它口语入诗,用眼睛、声音、针尖、拇指作比,极言小凉山之小,别人常用的是夸张,放大,他反其道而行之,用的是贬抑、缩小,这在表现形式上就不同凡响。柳宗元说:“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缩小的效果是真正的放大,让你知道他心中永远揣着故乡,永远恋着母亲,不经意间就与古今中外一切怀乡颂母之作沟通了,指向并进入了永恒。此诗属纯情之作,它用纯感觉的方式,“我闭上眼/它就天黑了”,达到深远的意境,它暗合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哲学命题,可作无穷引申和联想,应该说,它确属翘楚之作。n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接下来的《云南的云》《一群羊从县城走过》《1958年》《自白》《泸沽湖很大》《日子》等诗,就将诗人构思奇、出语新的特点显露得非常充分。以《选择》为例,“天空太大了/我只选择头顶的一小片/河流太多了/我只选择故乡无名的那条/茫茫人海里/我只选择一个叫阿争伍斤的男人/做我的父亲/一个叫东尔拉姆的女人/做我的母亲/无论走到哪里/我只靠一座/叫斯布炯的神山/我怀里/只揣一个叫果流的村庄”。若按常理来说,此诗近乎于痴人说梦,因为每个人何时出生,出生于何地,由谁做父,谁做母,那都是别无选择,全由命定的。但在这种不可能选择的问题上还要再选择,就体现出一种人的特殊意志与愿望了,知其不可而为之,它表明这选择是坚定、执著、义无反顾的,同时也是出自内心的深思熟虑和理智的选择。普通人作诗,通常不会把父母、家乡的名字抬出,鲁若迪基则一反常情常态,就要让父母名、家乡名、河流名入诗,这就成为一种创新和创造,因为它独一无二,无人敢做,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而且他写出的是一种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或口中所无的情感,因之就能一语惊心,一言动人。n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另外,像摩梭人拉木·嘎吐萨的《黄昏,在泸沽湖边》《泸沽湖的夜》《喊魂》写得精致圆熟,普米族殷海涛的《一样也别说》《山妹子的眼睛》,摩梭人和建华的《摩梭姑娘》《早晨,卖馒头的少女》写得深情娓娓,彝族杨洪林的《一粒苦荞》《母亲和笑容》写得言近旨远,彝族阿卓务林的《故乡》,李永天的《比喻句》或大胆率真或生动俏皮,阅后都能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翻读这本诗选,我有种如饮清泉如观山景,心爽目美精神振奋之感,许久没有这种欣悦快感了,真痛快!我觉得,小凉山诗人诗选有如下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来自生活、贴近生活,诗作即生活的牧歌;二是诗作大胆率真,自在质朴;三是总体呈现一种清澈透明的品质。来自生活,贴近生活,说的是这些诗采撷于他们日常的劳动生活,带着泥土、庄稼、花草的芳香,闪耀着莹莹露珠、濛濛水汽,它们忠实地纪录了自己的悲欢人生、苦乐年华,与小凉山各少数民族生活保持一致,没有凌虚蹈空的矫情造作,没有穿凿附会的脱离生活,却将山乡野趣、田园风光、边陲小镇、农耕生活作了传神的展现。大胆率真,自在质朴,说的是这些诗基本没有受到城市工业、商业文化的污染,带有某种可贵的原生态的特性。众所周知,现代工业现代文明在带给人们极大的方便、快捷、安逸的同时,也带给人们多种束缚、多种规约。文化教育日益普及发达的同时,也使受教育者背负的包袱越来越沉重,知识越多,框限越多,前人创造的辉煌成果反过来也会成为限制人们思考与写作的重重障碍,文化积淀也会成为文化阻碍。小凉山正因为天高地远,距城市距主流文化遥远,所以它较少受现代生活污染,而较多地葆有人类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童年气质,这是一种人类丧失已久的可贵品质。如殷海涛的诗《一样也别说》,“一样也别说/好好看着我/你的眼里有我/我的眼里有你/ 一样也别说/好好依着我/我的心里有你/你的心里有我/一样也别说/一样也别说……”,它用纯口语的方式,表达恋爱双方那相互默契、心领神会的高度融洽状态,极简练又极深情,读之琅琅上口,类似于自然流淌的山泉,冲口而出的天籁之音,闻之令人悦耳悦神。朴实无华的风格,用词俭约的方式,比之当今那些雕章琢句、玩弄技巧,追求艳词俪句的诗作,绝对是两种情味。清澈透明的品质,说的是小凉山诗歌总体呈现一种明晰、纯净、清澈、透明的品性,它们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言山是山,画水是水,不朦胧,不玄虚,一读就懂,一看便知。比如鲁若迪基的诗“泸沽湖很大/太阳落进去/只有镜子那么大/月亮落进去/只有月饼那么大/星星落进去/只有眼睛那么大/狮子变成山后/往湖里一看/也只有老鼠那么大”,这几句诗明白如话,可鲜活无比,它仿佛是个孩子在说话,讲述他眼中的有趣世界。所写的事、景物皆是明朗通透的,但这些比喻,这种表达方式都独一无二,谁也写不出。又如阿卓务林《故乡》诗中说的“故乡就在脚下/再怎么用力踩/它也不会喊痛/千百年来/它已经习惯了/我们的摔打/故乡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习惯了苦和痛/无论穷到何等可怜/照样谈笑风生/你很难从他们的身上/体验到生活的艰辛”。此类诗使用的语言——包括词汇、比喻、夸张、形容是准确的,思绪——包括意象、抒情、叙事方式、思维方式和逻辑关系是清楚的,最终达到的效果,文本——创作客体、描述对象、内容和意义是清晰透明的,没有任何含混、模糊、杂乱、晦涩或曲里拐弯的东西。透明作为文学或诗歌的一种特质,既是一种风格,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效果,一种纯净的美。透明并不等于浅显,也不意味着简单直白,透明同样可与深邃、复杂、博大为伍,透明照样可以深沉婉转,韵味浓郁。就以眼前的泸沽湖而论,它之水透明清澈,能见度极高,是天下之水罕有其匹的。湖边两米处都能见底,可见其清。但若往里走,渐渐则深不见底了,而且越往湖中心去,那水便越显碧蓝翠绿,浩瀚深沉,且说不出的爽!碧波连天,明水万顷,意味着它透明与深邃是浑然一体莫分彼此的。它无声却有力地证明,人们经验中的透明即浅,隐晦才深的常识是站不住脚的。天下的污泥浊水,浅薄渺小的多的是,而辽阔大海,透明澄澈之水实无穷无尽。可见,透明不见得就浅,晦涩也代表不了深。n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面列举的诗几乎全都具有我所说的透明性,透明并没有影响它们的深度与内涵,反使它们具有一看即懂,一读就打入人心的良好功效。它们是直观的,感觉的,又是抽象的,理性的,其中的情感含量、思想含量、文化含量和智慧含量一点也不少。综合这三点来看,我认为小凉山普米族、彝族、纳西族各兄弟民族的诗歌具有一种当今诗坛颇为欠缺的可贵品质,那就是由于来自最真切的生活,采用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便造成一种纯净、清朗、透明的效果,它直抵人心,直指人性,能唱出人世间最复杂的况味,能倾诉人心中最隐秘的情怀。包括“坎坷让你粉身碎骨/这一段经历就是瀑布”和“都在说卵石圆满/谁知它全是伤痕”这一类诗句,它虽然也拐了一个两个弯,但诗意仍然是明晰的,是突然从一个意想不到的高度来概括一种经验,再现一种情景,以体现思考的深度和特殊的感悟。这比之当今浮躁、病态、畸形的诗坛,它恰似泸沽水一样,在天下滔滔皆为浊水之际,它愈发显出其清纯、高洁的独特与可贵,显出其卓尔不群的风采神韵。n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诗歌不再是文学王冠上的明珠,不再是让人们为之骄傲自豪的艺术形式,它越来越远离了人们的喜怒哀乐与生活视线,越来越背离了人的内心情感。在这种时候读到《小凉山诗人诗选》,我喜出望外,有种它乡逢故知,一股清新之风吹拂身心的感觉。因为在当今商业实用主义、消费文化排山倒海弥漫全球的时代,这种以土地、以生活为诗性,以质朴人情、人性为特色和美的诗已是相当的稀有,它们像明秀清纯的泸沽水一样的难得与宝贵,值得我们好好保护与珍藏。n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诗集中的诗人都较年轻,他们作为一个诗歌群体的崛起是件非常值得重视和关注的事。他们因泸沽湖的养育而人杰智灵,泸沽湖因有了他们而增色添辉,诗歌因有了他们而平添了几许色彩与活力。我觉得,他们前程远大,今后的路还很长,还需要在诗意的提炼、升华方面,在题材和视野的扩张方面多下功夫,更加注意培养美感和诗意,吸纳多方面的现代知识,使自己的创作能挣脱肤浅平庸,尽量向着博大深广的境界迈进。n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