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

关于海讯和他的散文诗

作者:山人 发布时间:2010-09-29 原出处:《春城晚报》副刊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走进海讯,走进他的散文诗和他的思想。我们会怀疑,我们会震动,我们会沉重,我们会思考,我们会超越……bk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聪明的人跟着伟人走,伟大的人自己走。海讯属于后者。他在散文诗集《海天宻语》中写了很多落笔雄伟老辣,真得山骨的散文诗。这些散文诗:生动,凝重,深邃。让人着迷,叫绝!他的思想是藏在这些来源于生活却又超然于生活的绝妙诗篇里的,他的智慧是隐含在这些于浓密处见份量、见气魄,虚疏处见悠远、见超脱;实以虚为灵,虚以实为体,虚实相济,灵肉相合的佳构中的。如果你静心细读,你会被他的字与字,词和词自然地相互碰撞后重构的特殊意境所打动;你会被他的融历史、现实和未来于一炉,揽纵深、横向和超然灵魂之音为一体,既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烙印的主体思想光芒所穿透——一种无法抑制的旷达与深远油然升起——那就是破坏传统诗歌语言而自觉地建构全新的多维诗歌语言而显露出来的天才和神奇的智慧力量。
 
    海讯,彝族,原名罗志刚,彝名海来自龙。1969年2月15日,生于四川盐源,l4岁开始发表诗歌,l7岁参军,足迹遍及日本大坂、美国夏威夷等十几个国家。在部队时就被誉为“诗坛奇才”。28岁毕业于西南民院彝文系双语本科班。作品曾获全国哲理诗征稿一等奖,全国散文诗十佳作家作品奖等十几项全国大奖。在《星星》、《当代作家评论》、《人民日报》、《雨花》、《诗刊》、《散文》、(《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散文诗》、《广西师范大学学报》、《散文诗世界》、《凉山日报》、《凉山文学》等五十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随笔、诗、散文诗和文学评论近千篇。许多诗和散文诗被广大读者传诵,并入选多种版本。一些理论文章被译成英、日等文,介绍到国外。l994年,海讯作为中国作家、诗人代表团出访缅甸。l995年4月12日,因他的诗深深地打动云南大理各族人民,在三月街节日盛会上,一位读者满怀深情和感激地走上台来,赠送他一杯苍山洱海的泥土,并称赞他是:“真正能代表大山的诗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讯在从事业余创作的同时,多管齐下,理论与创作实践并举,从1995年以来,撰写并发表有数万字的中国彝族文学评论,包括《跨越文化沟壑的一座桥梁——吉狄马加诗论》(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l995年第3期),《大山情结与诗歌灵性的互融—评倮伍位且的大山题材诗歌创作》载(《西南民族不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背判·记忆·超越——论阿库乌雾的双语诗歌创作成就》载(《凉山文学》1996年第4期),(《彝族文学中的一枝花——我看阿蕾的短篇小说集‘嫂子’》、《雪,确实属于他——谈阿苏越尔和他的诗》,载《凉山日报》副刊)等彝族文学评论文章。海讯在这些文章中将中国彝族汉语诗歌这一特殊的艺术文化现象重新放到更广阔的批评视界和艺术本体论的理论高度,进行多维度的文化分析和深层次的美学阐释,并为自觉建构适应新的彝族文学创作发展趋势的全新的彝族文学理论架构作了独特的贡献。
 
    在物质文明建设的今天,他始终关注整个人类的生存状况和精神走向。他对彝民族古老的传统意识和独特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的审视,他对当今物质肉欲的批判和精神危机的忧患,是极深沉和极具独见的。我和他认识是在缅甸的那次会议上,他是中国第一个完整地出版散文诗专著和涉笔彝族文学理论这两个空白的彝族青年作家。他的散文诗在继承和发展自己母语和汉语传统诗歌的基础上,自觉而有破坏性的创造、整合和重构了中国彝族多维诗歌语言,为中国彝族文学创作迈向新的世纪作出了努力。
 
    尽管海讯是这样一位卓有才华而属于创新、属于民族、属于历史与时代的彝族青年作家、诗人、评论家,但他仍平凡地生活、平凡地写作。他常说:“平凡多好,平凡深处有无限的风光!”正如他本人一样,他的散文诗集《海天宻语》是一本很美的书,很耐读的书。它象一团燃烧的烈火,总是那么鲜明而坦然。正如他在《火》里抒写的:“我们迷失了自已,就请到火里去寻找,当我们把握住了自己,就高举起火把,烧毁那一个黑暗的自己!”
 
    让我们站在散文诗的海岸,解读海讯,分享他思想的阳光和智慧的甘泉吧!它会占用你较少的阅读时间,却给你很多的思想空间。
 
 ( 作者:山人,原名王静山,当代诗人,散文诗作家)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