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

跨越性的艰难选择——读马德清长篇小说《厚墙裂痕》

作者:马春燕 发布时间:2004-12-31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马德清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厚墙裂痕》,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捧起这近四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文化的厚实感。马德清同志以独特的凉山彝区生活为背景,描写了神秘的凉山奴隶社会制度,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特定民族文化氛围中如何消失在历史的尘埃深处,表现了解放前夕的凉山彝人在历史境遇和文化情结中艰难的跨越性的选择。7D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D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 历史的艰难选择7D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解放前夕,还处于奴隶社会末期。这里的凉山彝族人的生存境遇进入历史性的选择阶段。一方面不可避免地被动地不自觉地受到来自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冲击,迫使他们去重新调整自己的心理,不得不去适宜新的历史境遇,去适宜新的发展过程。这是不可抗拒不可避免的现实。马德清《厚墙裂痕》表现了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历史的选择总是那样艰难沉重,但不管有多大的阻力,历史的车流是不可逆转的。显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们不想承认这种现实,想回避这种现实,甚至梦想改变这种现实。然而,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不断出现,不断扩大,他们感觉到了一种威胁。另一方面,他们对已经适宜已久的奴隶社会存在着一种难以避免的依赖性,而且还有比较强硬的生命力。同时,他们不忍心去舍弃那种固有的观念和习惯势力的依赖性,也不想离开那种几千来的各种规矩。因为他们的观念早已溶入历史尘埃的深处。7D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厚墙裂痕》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必然:奴隶社会必然走向解体,封闭的凉山彝区必然走向新的世界。但是,新文明的到来是一种难言的阵痛,新世界的来临和旧世界的灭亡总是那样的艰难和沉重。经历了几千年的奴隶社会的凉山彝族人,不会或者没有产生接纳新的陌生的文明的心理准备。他们面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罂粟、鸦片、飞机、汽车、医疗队、机关枪、留声机、各种商品、汉区的地痞流氓等,必然产生从来没有过的希奇、新鲜、恐惧、痛恨、威胁。诚然,他们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陌生的东西,这一切的到来,使他们产生了许多的突然、许多的惶惑、许多的莫名其妙、许多的恐惧。面对这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威胁感到十分的茫然。然而,在他们的骨子里,在他们心理深处,却十分固执地守候着旧的奴隶社会的制度,因为几千年形成的各种规矩、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是难以剪断的脐带,这一历史的脐带束缚着人们的手脚。显然,民族文化心理是支撑民族生存的力量,而且维护着行为规范。面对社会的巨大变化,他们既自觉地遵照过去的规矩生活,又不自觉地接受着新的冲击。那些受压迫的奴隶和白彝百姓试图冲出黑暗的社会,冲出旧文化的包围,挣脱奴隶制的铁锁链,走出黑暗,走出愚昧,走出贫穷,走向自由。但是,他们又在维护着奴隶制的家支,维护着奴隶主的统治,自觉、勇敢地参与黑彝头人之间的争斗和各家支之间的械斗。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奴隶主的身上,把公平寄托在“德谷”的身上,把健康寄托在“毕摩”“苏尼”的身上,把自由交给了内心世界上的菩萨神灵。7D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尽管如此,历史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在深重的苦难中,广大的彝人百姓梦想变一种活法,想把深埋在心底的痛苦和仇恨化为一把火,烧掉黑暗的社会,除掉仇敌,走出痛苦和贫困的深渊。所以,他们策划了奴隶起义,狠狠地收拾和教训了他们的主子施拉。他们又依赖他们的主子替他们的主子把最残忍最黑心的奴隶主打垮了,为自己的统治者除了害,显示了他们的潜在合力。实际上,他们在不断加重自己身上的压力。可是,他们摆脱不了传统文化的约束,他们把他们的主子作为救世主,把奴隶主作为保护伞,使奴隶主的统治不断形成了社会制度的保护层。面对战争,面对穷苦,面对痛苦,面对死亡,他们表现得如此固执、愚昧、野蛮、盲目、勇敢,把命运交给了奴隶主,交给了毕摩,交给了德古,交给了家支。7D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厚墙裂痕》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艺术地表现了在特定的历史变革时期彝族人的群体形象,通过他们不同类型的思想轨迹和行为表现,反映了守旧的顽固、痛苦,表现了他们在历史的艰难选择中的抗争精神。他们在历史的深处不断挣扎、不断醒悟、不断产生新的向往。7D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厚墙裂痕》中的黑彝头人施拉,有狂妄、自恃清高、残暴、愚昧、野蛮的一面,但又有勇敢、坚强、聪明、软弱、妥协的一面。他的尊严的丧失虽然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经历一个残酷的阵痛过程。他要进入另外一个陌生的天地,他要离开传统的绝对威望的地位,在内心世界难免会有难言的困惑、惶恐、痛苦、孤独、失望。这不仅仅是叱咤风云的奴隶主地位的失去、牛羊的失去、奴隶的失去,权势的失去,而是整个社会在历史的变革中产生了惊人的动荡,带来了极度的不安,带来社会解体的危险。7D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史的选择给古老的彝寨带来了精神的创伤和观念的叛离。《厚墙裂痕》中的主人公阿且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彝人的聪明才智,彝人的英勇善战,彝人的粗犷果敢。看到了彝人的忠贞和坚强。但也看到了彝人的忍辱负重精神。阿且和红骏马,是彝族人精神的体现,是悲壮的背叛和美好未来憧憬的动力所在。阿且和施拉之间的斗争,是两种不同观念的抗争,是前进与后退的历史选择,是文明与愚昧的较量。阿且的最后选择,是对黑暗势力的挑战,是对旧制度的抗衡和敲击。阿且的出走,加快了奴隶社会那堵历史厚墙的摧残,是对奴隶社会制度的动摇,是历史的艰难选择。7D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情感的痛苦选择7D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历史的痛苦选择中,必然引发情感的痛苦选择。小说中的施拉,作为至高无上的一方黑彝头人,一方面在极力维护着彝族的婚姻观念,坚持千古不变的等级内婚、家支外婚的制度,树立起黑彝在情感婚姻上的威严。另一方面又背离祖宗的规矩,爱上自己的女奴。他并不爱他那两个属于门当户对的黑彝老婆,但是,他在爱情上情愿委屈自己,也不违背祖宗的规矩。可是,他终究还是经不起寂寞和苦恼,在树林里在罂粟地头制造了爱情的悲剧。他在情感的痛苦选择中,有虚伪的一面,也有忠贞的一面。施拉和阿娓的爱情虽然是痛苦的,但又是幸福的。阿娓得到施拉的爱,从传统的观念中,她占有了上层意识的一席之地,从心理上是一种安慰,在他们的观念中得到主子的爱是一种荣耀,一种骄傲。阿娓有幸福,也有痛苦,她既选择了幸福,同时也选择了痛苦。感情的封闭性,造成了爱情的遭遇,让他们一辈子都不得安静。施拉在爱情上选择了痛苦,在婚姻上选择了等级。阿娓以死结束了她的爱,因为,悲剧是最后的结局,最好的选择。只有阿且和阿卓的爱情才是经得起考验的爱情,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等级观念的障碍,他们敢于真实地表露自己,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去拥抱真正的爱情。7D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的处理上,马德清作为一个彝族作家,他以审视的眼光批判地表现了多重情感的复杂性,既有朴实真挚的一面,也有固执的弊端。愚昧的固执,给山里彝人造成了情感的顽固不化。陈旧的等级观念让白彝百姓和奴隶们在致命的心理中挣扎,他们甘愿承受无度的剥削和压迫,他们天生就把奴隶主作为救世主,看不起自己,把生存和安全寄托于黑彝头人。他们对黑彝头人有仇恨性,也有依赖性。他们用仇恨发起了奴隶起义,惩罚了黑彝奴隶主施拉,教训了施拉。但又出于情感的矛盾和两种观念的纠葛,居然不忍心去伤害施拉,不愿意占用施拉家的财产,把分去的财物如数还给了施拉家。他们仅仅是为了得到主子的理解和同情,为了主子的醒悟,幻想让主子的良知给予劳苦大众的施舍。他们盲目地服从于奴隶主头人,让头人们随心所欲地制造家支械斗、无休止地打冤家,而且还为其主动地充当英雄,为黑彝头人的尊严和利益流血奋战。7D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厚墙裂痕》中,十分封闭的凉山彝区,人们的情感完全受思想方法和观念的约束,他们不可能超越他们生存的特点环境和特定文化。施拉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黑彝奴隶主,他既有残酷的一面,愚昧的一面,还有自私的一面,但也还有机智勇敢顾大局的气派。他一方面在进行剥削压迫,另一方面也在利用百姓和奴隶,还保护着自己管辖的百姓利益。其实是两种利益的溶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那个社会上,奴隶主权威的标志是奴隶多,管辖的百姓多,地盘宽大,枪支弹药多,牛羊多,银子多,鸦片多,家支多。在社会发生变革中,奴隶主作为当地统治者,不可能无度坏下去,作为真实的人性,没有完全坏下去,而是在忏悔和醒悟中不断反省自己,思考社会,并能知晓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真理。马德清笔下的奴隶主施拉,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个有情感的人。人固有的善意、理智、情感、天性,没有因为拥有特权而丧失,最后使他弃暗投明,毅然决然地舍弃权利和财产,接受新的文明,投向人民政府,走出封闭,走出野蛮,走出旧观念。当然,作为统治阶级的奴隶主来说,奴隶社会的制度和思想观念是他们的生命,他们有依赖性,背离这种祖先遗留下来的规矩是极大的痛苦,背叛陈旧的情感观念和情感纠葛是一种十分痛苦的选择。7D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奴隶社会,是一堵极深厚的围墙,它虽然已经摇摇欲坠,但是它的根基特别顽固,外面的春风吹不进来,里面的臭味吹不出去。历史潮流是不可逆转的,那精神的厚墙在风雨的洗涤中出现了伤痕,出现了危机。而这裂痕出现,是黑彝头人施拉首先自己发现的,并不是奴隶们发现的。这是马德清构思的妙笔之处,是神韵之笔,艺术之笔。“厚墙”上裂痕的出现,崭新的阳光和春天还远吗?7D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文化冲撞的最后选择7D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厚墙裂痕》是一部以彝族文化的冲击和被冲击为主线的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力作。实事上,彝族文化在支撑着山里彝族人的行为规范,不管社会发生怎样的动荡,人们的心理总是被固有的民族文化所左右。森严的等级制度,链条式的彝族家支关系,黑彝与黑彝的复杂的利益关系,黑彝与白彝的主从关系,白彝与奴隶的利害关系,彝族与汉族的关系,几乎都是以彝族文化为背景的必然现象。政治上,当时的彝族人有一种强烈的狭隘民族主义精神,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宗教上有一种独特的不成熟的带有迷信色彩的原始宗教,信神信鬼,没有形成宗教意识的势力;经济上维持着最原始、贫困、粗糙、简单的生活方式;知识的传播上属于民间的自然性,虽然有古老的彝文,但几乎是口头传承为主,追求的是德高望重的文化人――毕摩。在陈旧文化意识中,他们的生活很压抑,缺乏自由,广大的奴隶没有人身自由,生活生产都受到限制。他们渴望自由,他们在争取自由。7D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文化的发展相当缓慢,是因为凉山彝族处于长期的奴隶社会。这种文化还具有顽固性、地域性、封闭性。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凉山彝族文化很不容易被外来的其它民族文化所融合。《厚墙裂痕》中充满着彝族文化的气息,具有许多的趣味性、民族性。作品的艺术魅力在于民族文化的特殊作用。作者既有身处其间的真切和生动,又有生活于旁观地位的超然。他既有对民族文化的依恋,又有一种冷静的眼光和变革的渴望。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无不表现彝族文化的魅力。7D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个女人突然冒死出现在战场上,打冤家的两边人都停止了野性的拼杀,又一场灾难由此而得以终止和避免,那是民族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人类自由和善良的力量在起着惊人的作用;彝族人打仗时,不搞卑鄙的偷袭,要给对方送战牌,不在人的背后打冷枪,大度和光明磊落,是彝族人品行;人与人之间发生了矛盾,一坛真诚的荞子酒就可以化敌为友,酒的作用不仅是一种生活现象,而是一种特有的力量;彝族人把人的生命视为火的演变,生是火,死也是火,火的神圣和不可磨灭,是彝族人精神,只要有火,就有希望。这就是凉山彝人的火文化,这也是文化的力量所在。山里彝人被外来的文化所威胁,所迫使,所诱惑,但是,他们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文化,他们始终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着本土文化。他们把真假的最后判决,把罪恶和善良的分辨,都交给火的神灵,火是神圣的,只有火是公正的。小说中施拉手枪的丢失,阿且背了罪名。他们没有采取其它的办法来证明枪是谁偷的,而是选择了火的审判。虽然有些迷信色彩,但是,那是智慧的较量,那是胆略的检验。胸怀大志而坦荡的阿且面对烧红了的铁巴面不改色心不跳,因为他深信火是检验真伪的唯一。这种夸张手法,把彝族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十分艺术地结合于彝族人的精神境界。作家以文化的碰撞和演变,将诸多人物形象和故事的发展描写得淋漓尽致,娓娓道来。《厚墙裂痕》的通篇,无论是艺术细节还是心理活动,不管是社会背景还是生活场景的描写,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浓厚趣味。7D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德清的《厚墙裂痕》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具体、形象、艺术地向我们展示了凉山彝族在当时社会素面临的选择是艰难的,显示出民族文化在社会变革中的不断深入不断改进不断更新。从而告诫我们民族文化的不可忽视性。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中,民族文化是引发民族历史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对民族命运和未来的选择还得从民族文化上去关注和思考。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每前进一步,都受到外来民族文化的遭遇。这种不可避免的文化遭遇,其实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动力,它能推倒旧文化的“厚墙”,筑起崭新的文化“新墙”,决不会去为旧“厚墙”的裂痕补救。是的,已经出现了裂痕的围墙,尽管很厚,很高,但注定不能恢复旧的模样。7D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人的历史文化,是在被动中不断变异,也在主动中得以偏离传统文化,同时也还在以传统的优势从遭遇外来文化中持续发展,这就是不断挑战,不断造成不断出现的危机。或许是异乎寻常的担忧,或许是循规蹈矩的疑虑,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激励冲撞中,任何民族都得去思考民族文化不断出现变异的遭遇,遭遇过后生存的意义在哪里?它的生存空间又在哪里?哪种民族的文化是优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劣呢?我们不能强化一种民族的文化而去弱化另一种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所以丰富多彩,并且已经形成一个多元化的中国特色的文化,具有极大的生动性和活跃性,是因为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是由许许多多的民族文化融合而成。7D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文化,是在相互的容忍中并存和发展。《厚墙裂痕》中彝族文化的变异,就是在遭遇新的文明中容忍了新的文化,放弃了文化的糟粕,与新的文明并存。那些处于黑暗中的彝族人,在醒悟中容忍了旧观念的弱化,去适宜新的社会的文化需要。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不断更新,不管你来自哪种民族文化,你都只能置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中,并要经过各种社会变革的洗礼,进入优秀文化的圈子,才能找到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以看到《厚墙裂痕》的背后是一种新文化促成的忏悔,是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冲击带来的醒悟,是民族仇视的消亡,是民族偏见的弱化,是民族希望的曙光。7D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