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乡之诗——评陈小麦诗歌
想要讲清楚陈小麦的两首诗(《小麦庄》和《阿备举》),不得不先搞清楚三个词汇——家乡、故乡和原乡。简明扼要,家乡是你现在居住的地方,故乡是你曾经居住的地方,原乡是你的祖先居住的地方。
一目了然,诗人笔下的两首诗,《小麦庄》是诗中的原乡之诗,小麦庄是诗人的精神本乡,根源于喜欢小麦甚过大麦的彝族诗人身上固有的根骨传统,类似于诗人故乡巍宝山上的“南诏彝王大殿”,类似于大小凉山彝人心中的“孜孜朴乌”;《阿备举》是诗中的故乡之诗,阿备举是诗人小时候居住过的类化的村庄,根源于诗人的童年期经验,花鸟鱼虫,一草一木,滴点成长,过目难忘。
看上去顺理成章的诗,细加考量,就不是那么回事。
闲话少叙,无需动用弗洛伊德,单从词性上分析,《阿备举》中两次出现了同一个词组——“大雾弥漫”。“我还是穿过一千滴露水/回到大雾弥漫的村庄/回到阿备举/此刻的阿备举,大雾弥漫”。“大雾弥漫”——这个属阴的词组,不无倾心地泄露了诗人心底的秘密:他所倾心抒写的,不是满目疮痍的家乡,也非“想起来够美好”的故乡,那实在只是一个依靠寻根问魂、臆想揣度、浪漫玄化等手段虚构而出的诗歌乌托邦,一个被彻底诗意化了的精神原乡。
这么说来,《小麦庄》和《阿备举》是两首原乡之诗。
无可厚非,每一个身处异乡的诗人,难免夜长梦多。梦一多,心境一苍凉,沧啷啷,他就拔出了精神原乡的大笔,黑字落向白纸,灵感撞响命运的门环,只一恍惚,又立起一个玉树琼枝的美丽新世界:“我就此停留/扬一扬手,青衫暗湿/顿一顿足,看见鲜花盛开”。
与我惺惺,环境与个性使然。“橄榄树在梦中结满果子,果子落下无声无声……”歌手唱着,诗人写着。意大利歌者科恩的精神原乡里,“老人和蔼,年轻人愤怒,爱也许盲目,但欲望却不”;孟子的精神原乡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海子的精神原乡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无门慧开的精神原乡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闲事不挂心,酒醉不打头,长空过大云……与诗人雾重麦黄、露湿花透的小麦庄和阿备举殊途同归。
张国立导演过一部名为《原乡》的电视连续剧,陈家的宝国演出了老兵归乡的信念,一群来自大陆、台湾、香港的抗战老兵终于打破精神枷锁,如愿还乡。托马斯•哈代1879年问世的名著《还乡》里,男女主角则没有那么幸运。生于埃顿荒原、对乡民和乡村充满同情与热爱,极力维护旧有乡村秩序的反城市化青年约布赖特从巴黎返归故乡,与薇依——一个反其道成长的漂亮姑娘相爱,他们的爱情最终破碎于文明的矛盾与冲突。
归客恋不羁的旅途,哒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面对一片狼藉的故乡,诗人为何如此孜孜不倦地写下这些精神原乡里白云过隙般的风物心绪,已不可考。我泱泱大国14亿人口,一本质量不错的书能发行2万册左右,诗集能卖1万本已是磕头碰着天。在每个人的故乡都已经面目不清的时代,全球化闷雷一样滚过来,不动声色地攻城拔寨;城市化图纸一样贴上来,眼花缭乱地往你的心灵深处发传单……诗人何为?
诗人写诗。总得有人写诗,为纪念,也为忘记。为我们日益模糊的视线,为我们日渐沧桑的面容,为我们深度沦陷的故乡:“这里难说就是我的/我的上辈子的村庄”。
遑论家乡?!在有“小香港”之称的大理下关市生活,陈家的小麦像他家的宝国一样勤奋工作,从灯笼市场上的白肉到龙溪路上的花朵,在贴满瓷砖的都市做记者、经理和导演,腾挪着生活。大醉醒来后,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不惑之年,在他逐渐变得柔软的内心深处,童年生活的村庄如大鸟凌空,诗人瞬间抓住飞扑而来的意象,顿成《小麦庄》,顿成《阿备举》。前者是他“上辈子的村庄”,《千字文》一样高蹈缥缈,属梦;后者是他的故乡,《三字经》一样纵贯终身,属实。难得的是前者虚相实写,后者实相虚就。虚实之间,万物生矣。千万里,诗人追寻着的只是一个可以安放梦床的小小的村庄,务实,谦逊,天气晚来秋,能吃一些格登酒,大雾如酒香,弥漫出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祖宗住的地方……露就从今夜,白了。白茫茫,大地一片,横扫乡愿,真干净。
尤涅斯库的《犀牛》里,小镇青年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少,而镇子上的犀牛却越来越多。镇上的人们以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在变化,当他发现自己的妻子也开始长出犀牛角的时候,他大喊道:“不!我绝不跟随你们!”总有一些东西要站着,中国可以说“不”;《月亮和六便士》里,以画家高更为原型的斯特里克兰德“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看见了月亮”,总有一些东西要站着,诗人可以说“不”。
下关,有这么一个原乡诗人站着,说“不”,很够意思。
附:陈小麦诗歌两首
小麦庄
三天六次反复经过
正如反复经过大麦地
以及小麦地一样
小麦庄,不动声色
都是与麦子有关的村庄
大麦地挂在半山腰
小麦地也挂在半山腰
小麦庄,一马平川
此刻的小麦庄
翻滚的不一定是麦子
但是他们的祖先有着麦子般肤色
而且种得一田的好麦子
这,基本上可以肯定
每次经过小麦庄
我都要感慨
这里难说就是我的
我的上辈子的村庄
阿备举
我还是穿过一千滴露水
回到大雾弥漫的村庄
回到阿备举
此刻的阿备举,大雾弥漫
这就是我的村庄
我就此停留
扬一扬手,青衫暗湿
顿一顿足,看见鲜花盛开
而那些秋天的花儿
被露水裹着
从始至终,等待枯萎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