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各界精英

民族文化的忠诚卫士——记广西民俗学家王光荣

作者:董文锋 黎娟 发布时间:2010-10-27 原出处:广西日报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彝族,是我国56朵民族之花中的一枝奇葩,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说起彝族,人们便会想到火把节。在彝族人眼中,火把节是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他们的“狂欢节”。不过,也有特例——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广西那坡县的彝族来说,他们最隆重的节日不是火把节,而是当地广为流传的跳弓节。每次过跳弓节,当地的彝族同胞都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打铜鼓,吹芦笙,唱民歌,跳彝舞,听祭师吟唱……生长在广西彝族之乡——那坡县的王光荣,从小耳濡目染,对那坡彝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然而时至今日,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广西那坡彝区,彝族文化却呈现出淡化和消失的趋势,这让彝族文化研究方面卓有成效的王光荣痛心不已。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会尽自己的努力,让彝族文化一直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那坡彝族、了解彝族文化,这是王光荣数十年来从不放弃对民族文化探究的信念。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身为彝乡人 独具彝族文化情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深山彝寨里成长的王光荣,13岁时就对家乡的传统歌谣、舞蹈、腊摩、祭祀经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族人们所唱山歌的含义是什么,祭师们念的经词为何这么复杂,风俗究竟来源于何处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一切都让少年时代的王光荣感受到了彝族文化的博大精深。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定要把这些都弄明白!”认知并研究本民族文化的种子开始在心里种下。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此,王光荣开始收集本族祭师吟唱的各种诗经,靠着这种常年的积累,他对彝族诗经和歌词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为这日后的研究打下了基础。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中毕业后王光荣只身来到武汉求学。作为彝寨里第一个大学生,他并没有忘记“家乡民族的瑰宝正等待着开采”的使命,求学期间,除了学好本专业的知识之外,他还钻研了大量民族学方面的知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学毕业后,王光荣被分配到靖西县,从事编写县志的工作。后来由于看到壮族、瑶族的民间文化被人提到了书面上,并且取得了轰动的效果,王光荣由此萌生了对彝族民间文化进行研究的念头,这也成为了王光荣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和新的起点。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光荣认为,彝族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歌谣,因为从多个民族来讲,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谣,而从单个民族而言,歌谣的内容是最丰富的,且对本民族内部以及民族之间的影响也是最大的。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所以,结合研究方向的需要,王光荣研究彝族文化的侧重点便放在了歌谣上。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直面现实 救彝族文化于濒危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个民族的民间文化所涵盖的范围都十分驳杂,包括歌谣、舞蹈、民俗和神话故事等很多个方面。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然而,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淡化。如今,跳彝族舞的人越来越少,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淡。眼看着彝族文化就这样被时代一点点无情地淘洗掉,王光荣心里越发着急。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全面反映彝族文化历史概貌,拯救民族文化遗产,王光荣还不远万里到过云南楚雄、文山、四川大凉山、贵州毕节、广西隆林、那坡的村村寨寨,走访老彝巫和民间老艺人,搜集濒于遗失的彝族民间文化。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这些地区多处于大山深处,交通极为不便,个中艰辛更是可想而知。通过无数次的走访和收集,王光荣从老彝巫和民间老艺人那里搜集到濒于衰微的彝族民间文化,特别是掌握了第一手的歌谣资料,并且从上百万的材料中,发现、整理出有生命价值素材,并以彝族的起源、发展、影响、对政治经济的作用以及艺术表现技巧等方面为研究对象,呕心沥血,写出了一部部影响深远的专著。1991年,王光荣研究民间文化的处女作《彝族歌谣探微》出版,这也是彝族民族文化界第一本比较综合、具体、翔实的彝族歌谣大集成获得了广西第二届民间艺术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年,王光荣的古籍译著《那坡彝族开路经》出版;2005年,王光荣新著《歌谣的魅力》,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列入“中国高校百部优秀社科专著文库”正式出版。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这些专著,王光荣不仅及时拯救了彝族文化遗产,而且使我们全面、深入地了解到我国少数民族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同时还促进了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健康向前发展。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展望前景 彝族文化拯救任重道远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如今,年逾花甲的王光荣精神依然矍铄,但当谈及当下彝族文化的保护情况,王教授却显得忧心忡忡。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前每年跳弓节上都会有祭司发令,在场的后生们表演矛与盾交加,锤与板相抗的比武场面,如今却很少有这种场面。”王光荣说,“所见到的只是动作单调、情绪平平的葫芦笙舞和铜鼓舞,莫说观众看腻,就是参加跳的人也会觉得乏味。”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文化博大精深,彝族同胞能歌善舞,一些舞蹈如铜鼓舞、葫芦笙舞等的基本步法就有30多种,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彝族文化已经濒于遗失,许多舞步已经失传,目前仅存10多种简单的舞蹈了,对此王光荣也显得无奈。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首要工作就是拯救,任何事物如连最基本的能否存在都成问题,就更无须谈对其保护和利用了。”王光荣认为,抢救工作已迫在眉睫,彝族文化要遵循先抢救再保护而后发展的路线,在拯救和保护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应该从各类的彝族民间民俗活动出发,吸引游客开发旅游点。同时,可以从彝族品种繁多的乐器和做工精致的民族服饰及首饰上入手推动手工制造业的发展,拉动彝族地区经济。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数十年民族文化搜集和研究工作中,王光荣不断发掘和补充失传多年的彝族民间舞蹈、歌谣、器乐和各种表演艺术,并培养出了不少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文化有如此灿烂的“民族之星”又何其幸哉!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延伸阅读:关于王光荣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光荣,彝族,1944年3月生于广西那坡。1967年7毕业于中南民族学院中文系。.历任中学教员、县文工团领导、县人大办和县委党史办秘书、县志办主任。1985年3月,调入广西师范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今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所)工作。1992年获副高职称,1997年获正高职称,为研究员兼汉语言文学教授。曾任广西师范学院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现为广西师范学院文艺学硕士导师,兼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西南民族学会常务理事、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西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5岁开始涉足民族文化领域。截至2002年12月,已出版《彝族歌谣探微》、《仡佬民间文学探索》和《中国广西彝族文化摭论》等5部独著和9部合编合著,发表学术论文98篇。发表诗歌、散文和民间文学作品64件。出版和发表文稿共360万字。录像片《那坡彝族跳弓节》获1990年全国舞蹈集成录像比赛三等奖,并由广西电视台播放;著作《彝族歌谣探微》获广西第二届民间文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广西高校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广西彝族文化摭论》获广西1997年“夏星杯”民间文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所出版著作,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部专著《彝族歌谣探微》出版后,香港《文汇报》即载文评介,《南方文坛》杂志及《广西日报》等发表专家评论文章,充分肯定论著独到之处。第二部专作《通天人之际的彝巫“腊摩”》出版后,日本某高校教授来函索要该书,并请求合作对中国彝族和日本民族文化进行比较研究。2002年与人合作录制的反映本人主持民俗活动电视记录片《家乡小记》(又名《回乡》),由广西电视台连续多次播放,并送往卖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家对外宣传。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承担并完成《中国歌谣集成广西卷》、《中国舞蹈集成广西卷》、《中国故事集成广西卷》及《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系列彝族卷》等个国家艺术科学研究项目编纂工作。个人兴趣爱好广泛,熟识本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器乐、,擅长二胡、小提琴和手风琴演奏。熟识本民族经词,会唱本民族山歌、酒歌。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科研成果要目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截至2003年1月,正式出版独著5部,合编合著9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8篇。发表文稿共360万字。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 主要著作: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歌谣探微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出版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仡佬民间文学探索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天人之际的彝巫“腊摩”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3月出版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广西彝族文化摭论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6年8月出版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民间文学原理(合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第二次出版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较有影响的论文(按发表先后为序)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侬智高起兵反宋看壮族人民的崇高气质 《广西民族研究》1983年年刊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广西彝族支系浅析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四期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广西彝族民间舞蹈 《民族文化》(云南)1984年第二期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舞蹈的盛会——跳弓节 《舞蹈》(中央)1984年第五期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间文学与民俗活动 《三月三》1986年10月号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铜鼓歌的启示 《民族艺术》1987年第一期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民族民间文化看彝族谱牒家支 《贵州民族研究》1991年第三期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宗教舞蹈流变管窥 《舞蹈艺术》(中央)1992年第三期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试论宗教与民间文学的亲缘关系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四期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论仡佬族民间文学的潜在意识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增刊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少数民族婚姻家庭文化与现代化意识调控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增刊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交融现状与趋势 《红水河文化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刘三姐文化与广西少数民族女性形象 《刘三姐文化品牌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越两国民族文化交融历史的思索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2年4月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探环北部湾中民族文化交融溯根流 《广西环北部湾文化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加入Two后民俗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一期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曾担任并已完成项目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民间歌谣集成广西卷〉(1985——1990年,国家艺术科学重点项目)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西卷〉(1990——1998年,国家艺术科学重点项目)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广西卷〉(1986——1992年,国家艺术科学重点项目)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广西通志民族志〉(1989——1995年,广西区政府)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共8项,其中与人合作5项,个人单独完成3项。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目前在研项目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系列.仫佬族彝族卷》(国家民委,主持人)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越边境民族文化经济振兴与政策比较研究》(美国福特基今,子课题负责人)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佛教与因明发展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二负责人)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广西千里边疆民族文化长廊构建研究》(广西教育厅,第二负责人)9F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所属专题:

广西彝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