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田野工作与彝学记录

吴晓东:广西那坡县达腊彝族跳弓仪式调查报告

作者:吴晓东 发布时间:2020-10-12 原出处:《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年第4期 点赞+(
​【摘要】此调查报告详细记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达腊屯彝族村民于2007年5月24日至27日举行的一次跳弓仪式过程。分析了跳弓仪式主要是祭祀社稷以祈求丰收,整个仪式都是围绕着耕种来进行,虽然在祭祀的过程中,掺杂了对战争的记忆,对民族迁徙的回顾,但这都不是主要的目的。跳弓仪式作为一种活形态的社稷祭祀,对《山海经》之《山经》的性质研究极具参考价值。
【关键词】达腊彝族;跳弓仪式;调查报告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image.png
本文作者:吴晓东

一、达腊屯概况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达腊屯是一个彝族村寨,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城厢镇达腊村,处于那坡县城西南约18公里处,有公路通过。达腊屯是那坡仅有的几个彝族自然村寨之一。[注1]有76户人家,大约500多人,只有几户壮族,其余都是彝族。达腊彝族有10个姓氏:科、黎、梁、王、颜、鲁、苏、黄、方、李。据说前4个姓氏最早来到达腊屯定居。达腊彝族自称为“芒左(mja•35ts35) ”直译为白彝。[注2]其节日盛装以白色为主。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达腊彝族是什么时候迁徙到这里的,已经难以考证,但彝族进入广西,则有学者认为是在三国时期和唐朝初期。[注3]据祭司梁廷支说,达腊彝族是从越南那边的方向,也就是达腊屯的南边迁徙过来的,然后迁徙到目前达腊屯能望见的东边的山坡上居住,这些山在每天仪式祭祀四方山神的经文中都要提及。现为广西师范学院教授的达腊人王光荣先生说,那坡彝族最早迁徙到那坡的时候住在目前县城附近的一个山洞,叫感驮岩,那里有比较宽广的水田,后来被驱赶到目前的地方。达腊彝族妇女胸前都佩戴一块胸牌,上面刻的是两条鱼,表明他们原来住在有水的地方。[注4]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达腊彝族有比较特殊的七老制度。七老也叫七师,[注5]即村中选出来的最有威望、妻子健在、有儿女、人品好的7个老人。七师的老婆们叫七婆。七师中有2位是祭司,第一祭司叫腊摩(la44mo35),第二祭司叫司囊(si44na•22)。其余5位老人又被称为五师或五老。五师相当于候补人员,如果第一祭司或第二祭司去世,或他们的妻子去世,便由五师中的一位代替其职位。正式顶替叫立位,也要有一项很严肃的仪式。立位的时候要由4个人(舅舅1个、同族兄弟1个、姑爷1个、女婿1个)去云南广西交界的一个叫广西坳的地方,那里有一块岩石,有3个角,要在那里砍竹子回来做成象征性的剑。[注6]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达腊的节日繁多,以下是达腊在跳弓节期间任邦郎的黎日兆所叙述的民族节日[注7]: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月,初十,在麻公家喝大众酒,十一日,祭铜鼓,在管铜鼓的人家喝大众酒。十二日,女儿节,男人做饭带孩子,女人喝酒,喝醉了老公也不能骂不能打,送回家。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月,初八、九、十、十一四天,跳弓节。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月,十六日,祭禾节。不能打铜鼓,要一直祭到九月初一才能打铜鼓,打了禾苗会死。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月,十七日,牛王节。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八月,新米节。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九月,打粑节。之后可以开始打铜鼓。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月,初十。在麻公家喝大众酒。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一月,南瓜节。用南瓜煮饭吃,以后种南瓜就会大。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以看出,达腊的节日多与农业生产有关,这次调查的跳弓仪式也是如此。其时间是2007年5月24日至27日,即农历四月初八到十一,共4天。它处于1年中整个农业生产的开端,之后的祭禾节、牛王节、新米节,可以看作其延续。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跳弓仪式的起源与程序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达腊屯的跳弓仪式,全部活动持续4天。主要目的是为了祈求丰收,每天仪式环节的终极目的都与庄稼有关。虽然传说这与战争有关,为了祭祀战争的亡灵,但这绝对不是主要的目的。4天中的仪式分别如下: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天,祭祀山神,也叫敬山礼。以达腊屯为中心,祭祀其南、北、东、西四方的山神,驱赶这些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地方的恶鬼,不让它们危害庄稼。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天,到村边采种子、播种。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天,先进行一些表演性的歌舞,然后祈求兽神保护庄稼,即中期护理。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天,送神,祈求丰收。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弓”当地彝语叫“孔稿”“蹧齐”等称谓,“孔”是欢庆的意思,“稿”是祈祷的意思,“蹧齐”是弓箭的意思。从4天的仪式活动看,其主要目的是祈求丰收,所以跳弓仪式的起源,应该是非常久远的,而不是起源于某一场战争之后,人们不是为了纪念战争中的亡灵才开始这一活动。关于达腊跳弓的来源,村民梁卫星讲述了这样的传说:在古代,彝族先民与外族发生战争,敌强我弱,节节败退,退到山中,山里有很多金竹,就躲到金竹里,敌人才没有发现,先民们才得以逃生[注8],正巧,人们踩到竹子,竹子弹了起来,由此先民发明了弓箭,用以攻击敌人,将敌人打败。打胜仗后回到村寨,已经是四月初八,别人都已经种了庄稼,我们连种子都没有,才去找种子,种庄稼。[注9]在讲述完这个传说之后,他接着讲了很关键的话:“昨天就是采种子,下种,希望种子长好,今天就是中期的护理,除草,希望有好的收成,明天就是丰收了嘛。”从他对几天仪式的解释,已经很清楚仪式的主要目的是与社稷有关,而非战争。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跳弓仪式的人员组成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达腊屯这次跳弓仪式的人员组成不是全村所有人员,而仅仅局限于一小部分人,即七师、麻公、邦郎、祭司、吹葫芦笙者、铜鼓手等人以及他们的亲属。祭司梁廷支说,以前参加的人员要多一些,现在少了。比如第一天祭祀山神,原来要杀120斤重的肥猪,全村人都要去吃,现在只杀1只鸡,当然也就不可能全村人都去吃了,只有直接参加仪式的那些人去吃。仪式的人员构成具体如下: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七师。如前所说,七师是村寨里选出来的7位老人,传说以前是战争中的7个将军。他们在农历二、四、五、九、十月的节日仪式中必须参与,只有七月的牛王节、八月的新米节和十一月的南瓜节可以不用参与。跳弓是四月的节日,七师是重要的人物。七师中有2位是懂得祭祀的祭司,主要者叫腊摩,次要者叫司囊,在整个仪式过程中负责祭祀。在跳弓的4天中,腊摩一共要唱诵18次祭祀词,其中有的场次司囊一起参与,但并不是一起唱诵,而是腊摩先唱诵一句,司囊跟着唱诵一句,明显起着一种传授的功能。在这次跳弓仪式之前不久,原腊摩梁绍安的妻子去世了,按传统,腊摩必须是妻子健在的人才能担任,所以他这次就不能再担任腊摩了,其位置由原来的司囊颜膳才暂时代替。颜膳才还不是正式的腊摩,要正式成为腊摩,还要举行一个立位仪式。颜膳才原来是司囊,他出任代替腊摩的位置后,其司囊的位置则由五老当中叫方卫东的人代替,他要正式成为司囊,也同样要举行立位仪式。这次跳弓期间的七师并不齐全,一共只有6位,如下: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腊摩:颜膳才, 71岁。(代替,未正式立位)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司囊:方卫东, 61岁。(代替,未正式立位)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五师之一:梁国分, 79岁。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五师之二:李云华, 68岁。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五师之三:黄永杰, 59岁。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五师之四:梁国忠,57岁(代替,未正式立位)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五师之五: (空缺)  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七师中的五位在喝酒

(二)麻公。也称为麻公巴。麻公巴的妻子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称为麻公婆。麻公一共有2人:大麻公与二麻公。麻公每年选一次,由相对年轻一些的人担任,在仪式中负担事物性的工作,据说他们相当于当年战争中的战士。这次跳弓仪式中的麻公为: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大麻公梁卫星(左)与二麻公王月峰(右)

1.大麻公:梁卫星, 50岁。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二麻公:王月峰, 48岁。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邦郎(ba•22la•22)。共1人。专门负责整个仪式中的组织以及一些事务性工作,包括与村出纳去县城购买猪、鸡等祭品以及雨伞、纸扇、草帽等用具,在每个仪式活动开始之前敲锣召集人员,围观的人太多的时候维护现场秩序等工作。这次跳弓仪式的邦郎由65岁的黎日兆担任,他说他担任此职位已经有好几十年了。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邦朗黎日兆在敲锣召集人员

(四)其他。除了七师、麻公、邦郎之外,参加仪式的主要还有他们的妻子儿女或兄弟姐妹等亲属们,还有吹葫芦笙者、敲铜鼓者,以及比较懂仪式的人员。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祭司梁廷支,他虽然没有担任任何的职位,但他是一位很懂得祭祀的祭司,这次仪式他始终是一位参与者,在第一天祭祀四方山神的仪式中,腊摩由于不熟悉祭祀词,曾由梁廷支把着他的手代替唱诵[注10]。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跳弓仪式空间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弓仪式所涉及的场地,主要有四处: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祭祖堂及其前面的跳弓场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祖堂是一座小木屋,门顶上写有“竹枝宫”三字[注11],并画有一个葫芦和两个杯子。里面有一桌,桌上有一香炉。香炉上方供有达腊彝族各姓氏的祖先牌位,写着如/科氏高祖“黎氏高祖”的字样,传说科、黎、梁、王四姓来达腊的时间最早,这四姓的祖先牌位放在最中间,其他六姓放在两边,颜、鲁、苏放在左边,黄、方、李放在右边。仪式期间祭祖堂里面还放有一木鼓,一铜鼓,以及其他一些跳弓的用具,如竹马、木剑等。祭祖堂的外面,两边分别有一根柱子,柱子下端是石墩,石墩边雕有龙与凤的图案。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祭祖堂的前面,是一块小平地,可以容纳几十个人在此跳舞,这就是达腊屯彝民传统的跳弓场。靠近祭祖堂门口不远处,栽有一蓬金竹。据说是先挖出一个大坑,坑里放一个大锅,在锅里放入土壤,然后栽上金竹。[注12]传说因为当年先人们是躲进金竹林中并以金竹为弓箭才得以逃生并最终打败敌人,所以达腊彝族对金竹非常崇拜。据祭司梁廷支说,达腊彝族人相信金竹的枯死预示着七师或七婆的死亡, 2007年有一枝金竹干枯了,所以腊摩梁绍安的妻子就去世了,这一次跳弓梁绍安就不能再担任腊摩的职位了。在金竹的下部,用竹片做成围栏围住,围栏因风吹雨淋已经有些发黑。在跳弓的第二天至第四天,还要在此跳弓场正对着祭祖堂的最远处,另用竹片临时围一个象征仓库的圈。因仪式中有一些内容与祭祖有关,跳弓原来都是在此举行,但由于近年在活动的第三天来此观看的人太多,便将一些活动移到一块稍微远一点的大平地,称为大跳弓场,但依然以此为主。[注13]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祭祀山神之地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是第一天所用的场地,在村寨上方的一块小平地。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村头路边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达腊处于一个山坳里,可以进村的路四面都有,跳弓仪式第二天所用的场地一开始是传统跳弓场,然后到从县城方向进寨的村头小路边,其仪式内容是采种子。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腊摩家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弓第三天的仪式将从这里开始。第三天是内容最多的一天,首先七师要在腊摩家喝酒,唱诵祭祀词,然后人们在他家吹葫芦笙跳舞,请腊摩出场去跳弓场。在传统跳弓场举行简短仪式后,便去新的大的跳弓场。[注14]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新跳弓场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离村子不远的一块比较大的平地。第三天一些表演性的活动都在这里举行,以前没有这一场地,是近几年来看热闹的人太多,在原传统跳弓场无法举行跳弓活动的情况下另开设的一块场地。当表演性活动结束,围观的人离开后,仪式又回到传统的跳弓场来。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跳弓仪式纪实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天仪式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时间:大约下午5点半开始,到晚上8点结束。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地点:村寨上方一块小平地,在公路旁边。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与人:腊摩、司囊、麻公、邦郎、梁廷支及以上人员亲属。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气:雨。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他在场人: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任春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摄像)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罗汉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吴晓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拍照,访谈)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邹宇灵(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拍照,访谈)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永峰(那坡县宣传部副部长,摄影)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光荣(广西师范学院教授,达腊人)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情形说明:仪式一直在小雨中进行,天黑,不好拍照与摄像。任春生一直在摄像,吴晓东、邹宇灵在拍照的同时,也不时地做一些访谈。仪式一直到8点钟才结束。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午,邦郎黎日兆与村里的出纳一起到县城的农贸市场购买仪式用品,包括祭祀用的1头猪、3只鸡,[注15]一些雨伞、草帽、纸扇、爆竹、彩纸、香、鸡蛋、黄豆等等,还有2件定制的腊摩与司囊穿的衣服。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定在下午2点左右开始祭祀山神,但最主要的人物——腊摩颜膳才犁田尚未回家,大家只好等待。大概5点钟的时候,他才回来,天又开始下起雨来,看起来已有些黑了。[注16]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天的祭祀场地在村子上面的一块小平地,平地旁是一些树木。祭祀开始之前,已经有人先在那里准备好了一些祭祀的物器:竹条编成的一个圆柱体状的竹架,即三段竹子呈三角插于地上,再用三根竹篾从竹棍中穿过以固定。上面有一小竹筒,内放一些小竹条。颜膳才说,这圆柱体状的东西是象征山神的住地,上面竹筒里插放的小竹条,是供给山神吃饭用的筷子。另在中间的那条竹篾上,又斜挂了3段竹节,据说是让神灵舀水用的。在这一象征神灵住地之前,又放有金竹做成的一张小桌子,桌上放有4双临时做的筷子和4个竹节做成的小杯,供神灵饮水之用。6点多钟,麻公将母鸡杀了,用一些草叶垫在竹桌前,将鸡放在草叶上,鸡血也用一个碗盛了一起放在那里,另用4个玻璃杯装上酒,与4双筷子[注17]一起,也放在树叶之上。杀鸡的刀和装酒的瓶子也放在旁边。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切准备好之后,腊摩坐在专用的凳子上,面向竹架,头戴一个三顶的帽子[注18],身披两块锦带[注19],手拿长剑[注20],开始念诵祭祀词,向四方山神通呈。后面有两位妇女为其打伞,其中一位打伞的目的是因为仪式真的在雨中进行,另一位拿的是高伞,其功能是体现腊摩的重要地位。念诵祭祀词的时候,其他人在旁观看,不参与祭祀。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腊摩开始祭祀山神

祭词唱诵完毕,麻公将鸡拿走,在旁边不远处就地烧水脱毛,此时两妇女往竹桌前地草叶垫处放一些树叶,在树叶上放上两包芭蕉叶包着的糯米饭,一会儿又将糯米饭移至旁边预备好了的桌子上。一男人将糯米饭取出分为6小堆和3大堆[注21],每堆上面插一竹签。鸡很快修理完毕,一男人将鸡切好,在每堆糯米饭上面都放上一点,另外,将一些鸡肉切成12长条,分别串在4根竹签上,每根竹签4长条鸡肉,合在一起放在桌上一旁。其余的肉分给在场村里的人们。[注22]桌上还放了9个玻璃杯,盛了酒,并在旁边放了9双筷子。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点钟的时候,腊摩开始了第二次唱诵祭祀词,这次司囊也与腊摩坐在一起,但司囊并不参与唱诵祭祀词。两人坐在桌前,背对着刚才第一次祭祀时的竹架。司囊坐在腊摩的右边,两人后面各有一位妇女帮打高伞。腊摩的着装没变,且同样手拿长剑,司囊则着便装,都坐在专用的小板凳上。其他在场人在旁边观看,不参与。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念毕祭祀词,切鸡肉的男人将桌子上的9堆米饭与鸡肉分送给在场的人。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7点15分的时候,开始了第三次祭祀。这次祭祀要按东、南、西、北顺序分别祭祀四方山神。腊摩与司囊并排站着,司囊依然是在腊摩的右边。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用肉坨祭祀山神

腊摩右手持长剑,左手拿着一个包,[注23]唱诵祭词,司囊左手持3串鸡肉,右手持1串鸡肉,略微高举,表示祭献。一开始他们面向东方站着,[注24]唱诵完一段祭词后,按顺时针方向,换一个方位,再唱诵一段祭词,直到完成四方的祭祀。腊摩在唱诵祭词的时候,由于不熟悉祭词曾几度中断,是梁廷支在一旁提醒,或直接把着他的手帮助唱诵。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祀完毕,大家一起就餐。分男女两拨,男人用刚才祭祀时所用的方桌就餐,女人则在旁边就地蹲着。菜是提前准备好了的猪肉煮黄豆,没有饭,只是喝点酒。男人们那一桌,喝酒前腊摩要先念一句什么话,众人应和着,并重复两遍。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天的仪式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时间:下午5点开始,到晚上9点结束。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地点:祭祖堂与村头路边。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与人:与第一天一样。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气:晴。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他在场人员:任春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摄像)。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吴晓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拍照,访谈)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邹宇灵(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拍照,访谈)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位《百色日报》的报社记者和一位百色党校的教师(摄影爱好者)。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光荣(广西师范学院教授)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情形说明:上午两位麻公在各自家里请客吃饭,快5点的时候,腊摩、司囊、麻公等人着好装从家里来到祭祖堂前传统跳弓场, 5点的时候仪式开始。先在祭祖堂前祭拜一下,然后去村头路边采种子,又再回跳弓场祭祀。整个过程中任春生、吴晓东、邹宇灵都在跟踪摄影,吴晓东与邹宇灵同时也不时地做一些访谈。仪式到晚上9点钟结束。7点钟的时候,5百色日报6的报社摄影记者与其同伴离开回县城了。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天,也就是5月25日(农历四月初九),上午两位麻公在各自的家里请客吃饭,邦郎等人则准备下午仪式及每天仪式的一些事宜,邦郎从他家猪圈里抓了一头猪,准备杀了供明天众人享用[注25]。麻公着好装去跳弓场之前,要由祭司[注26]帮念诵一段祭词,禀告家先即将举行跳弓仪式。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点之前腊摩、司囊、麻公、吹葫芦笙者,梁廷支等人,以及他们的亲属们,陆续来到祭祖堂前的传统跳弓场。在仪式开始之前,已经有人准备好了一些设施:在祭祖堂前的一边挂好了铜鼓,那蓬金竹也用竹条围住,并在旁边做了一张小竹桌,就像第一天竹架前的小竹桌一样,在金竹的东面,用竹片临时围了个围栏,大麻公和祭司梁廷支都说这象征着装粮食的仓库,仓库的南边也有临时做的一张小竹桌子,在金竹和祭祖堂之间的空地里,也临时用竹子做了两张矮凳子。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用竹片围住的跳弓场

整个跳弓场用竹条做成弓状插在地上围住,在仪式开始之前任何人不得进入场地内,金竹及其旁边的小竹桌、仓库及其旁边的小竹桌、以及金竹与祭祖堂间的两张矮竹凳,也都用类似的弓状竹片围住。在祭祖堂前的两面,分别放有一张木桌,上有一个大簸箕,簸箕内是用大盘子盛的一种特殊的混合而成的菜,达腊彝族叫它花菜或者引祖菜。花菜是用豆芽做底,虾子或小鱼铺面,粉丝挂顶, 蛋片做顶花(有的也用肉条来代替蛋片)。[注27]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点的时候,仪式开始了,首先由司囊用一把长剑将围住跳弓场以及其他物器的弓状竹片一一砍掉,然后用一竹撬将竹条象征性地扫掉,这样大家便可以进入跳弓场了。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去往村头采种子

腊摩、麻公、吹葫芦笙者等众人横排成一排,后有一排妇女为其撑伞,面向祭祖堂站着,向祭祖堂鞠躬拜两次,意为向祖先通报一下仪式就要开始了。然后两位葫芦笙者带路,边吹边引领众人走向村头,其顺序是:两位吹葫芦笙者并排在最前面,两位麻公紧跟其后,然后是腊摩与司囊一起,他们每人都有一位妇女亲属为其撑伞,在后面是一些老妇女以及邦郎黎日兆、祭司梁廷支等人。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了村头,排成一排,撑伞的妇女站在后面也成一排。然后其中一男人上到上面的地里,用刀砍了一小棵杉树,并将杉树的针叶分发给在场所有的人,有插在帽子上的,有放入兜里的。[注28]之后,众人左手持酒杯,右手摇扇,开始唱诵采种子祭词,其唱法是:腊摩唱诵上半一句,然后众人与其一起唱诵下半句,这下半句往往是两到三个字,每一句的曲调都是一样的,历时约7分钟。梁廷支说,原来从四川、云南那边迁徙过来的时候,没有种子,讨了3次才有种子。插杉树针叶是表示种庄稼可以长得好。他说所唱内容大概是: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晴不让根子干,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唱采种子酒歌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下雨不给叶子烂。栽下不让虫子吃,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夜晚长出一qua[注29]长,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天要长一巴掌,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地老虎不要钻根子。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唱诵完毕,前面一排的将酒洒一些倒在地上,以示祭献土地,剩下的自己喝了。之后,一男人再给大家倒酒,在场所有的人,包括拍摄者们,也让喝一些。喝完,再按刚才来的顺序,吹奏着回到跳弓场,刚才砍的那根杉木,也一起拿回了跳弓场。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回到跳弓场后,依然是吹笙者、麻公、腊摩、司囊等人排成一行,后面撑伞的妇女排成一行,面向祭祖堂,向祖先拜三拜,然后休息。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众人休息的时候,司囊带回的那根杉木的大部分刺去掉,只留下尖尖的那部分,将一个竹篓子穿在棍上,然后扛在肩上,右手摇扇,开始绕跳弓场走圈,后有一妇女为其撑伞。一边绕圈,一边与众人对话。梁廷支说,穿在杉木上的那个竹篓,是表示装种子的。这个仪式,也与采种子有关。司囊走了一圈,梁廷支也与他一起走,然后另一男子也来帮他扛那根穿了竹篓的杉木,几个妇女也跟在后面一起绕圈。绕完后又将杉木插在金竹那里。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后,众人排成双行,静走绕圈两周,然后吹笙绕圈跳舞,除了葫芦笙外,还敲铜鼓伴奏。几圈过后,众人又改为跳单排的牵手舞。这时,腊摩与司囊已坐下休息,原两位吹笙者也已经放下手中的葫芦笙,但依然由他们俩领舞。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司囊扛着装谷种的竹娄绕金竹转圈

舞毕,大家休息。腊摩与司囊二人各饮两杯米酒,然后开始唱诵祭祀词。二人面向祭祖堂,先站在两张临时搭建的竹凳前,腊摩右手拿铜铃,左手提一布袋子,头戴三顶帽和竹笠,司囊右手拿扇子,左手持一把锄头,着黑衣,一看就明白这一祭祀词的内容主要与庄稼的耕种有关。二人后面依然有帮撑伞的妇女。唱诵过半,腊摩站到他前面的那张临时搭建的竹凳子上来唱诵,而司囊依然站在原先的地方不动。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唱诵完毕,二位麻公用一根竹棍抬鸡[注30],大家又开始在跳弓场绕圈,意思是将鸡展现给被祭祀的神灵。顺次是两位吹笙者与其撑伞者,二位麻公与其撑伞者,腊摩、司囊与其撑伞者,后面是其他妇女。转了两圈,将鸡放下,开始吹笙跳舞绕圈。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两个人将鸡杀好,放在金竹旁,另放四碗酒与一碗鸡血。腊摩与司囊背对着祭祖堂而坐,后有两撑伞的妇女,又开始唱诵祭词。王光荣当时说,这是在驱鬼,所以观看者不要站在腊摩他们前面,以免被当成恶鬼驱赶。这一次先后用两种不同的曲调唱诵祭词。唱诵完毕,让人将鸡拿去脱毛开堂。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鸡煮熟之后,应该[注31]大家一起吃了,然后在祭祖堂前列队再唱诵一次采种子祭祀词。据祭司梁廷支说,这次的内容是告诉老祖宗说已经讨得了种子,要下种了。唱诵完毕,又如同昨天(即第一天)一样,祭祀四方山神:腊摩右手持剑,左手提一布袋,念诵祭词。司囊右手高举一串鸡肉,左手拿着另三串,每换一个方向,便换一串鸡肉。后有两位妇女为其撑伞。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祀完四方山神,众人开始跳弓,即两位吹葫芦笙者一边吹一边弓下腰,其他的人从其身上跳过,看谁跳得高,众人喝彩。梁廷支说,所谓得跳弓就是指这一环节。按梁廷支这么说,跳弓的“弓”,当指弯腰,而不是指弓箭。跳弓完毕,大家分发花菜,并举行告别仪式,跳弓的人分为两拨,相互对拜,告别。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天仪式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时间:从下午1点半到晚上9点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地点:腊摩家——传统跳弓场——新跳弓场——传统跳弓场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与人:以昨天的人员为主,增加了一些参与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舞的人员,包括一些小孩。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气:晴。有很强的阳光。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他在场人员:来自各地的很多摄影者,来自周围村寨以及县城的很多人,有亲戚、有生意人,整个寨子到处都是人。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情形说明:这是最热闹的一天,在很多人眼里,跳弓节就是指这一天。这一天有很多表演性的节目,跳弓、唱歌、跳舞都有,有很强的可观赏性。从四面八方来看的人很多,包括一些县里的领导。因为人多,一些做生意的人也聚到这里,衣食杂物、水果,样样都有。不过,无论是生意人,观看者,还是摄影者,都在那些表演性节目结束之后,也就是下午4点半之后,就相继离开了。后面仪式部分,只有我们几个调查者观看,一直到晚上9点。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就第三天的仪式而言,应该说是从麻公家和腊摩家开始的。在腊摩家,早就准备好四桌饭菜,中午时分,邦郎敲锣来报信,说麻公即将来请腊摩。之后,麻公、七师等人相继来到腊摩的家,大家开始喝酒。一共坐满了3桌,七师坐一桌,在堂屋的神龛前,七婆及其他一些妇女坐另1桌,麻公、邦郎等人又坐1桌。七师那一桌喝酒前,腊摩与其他七师人员要先有几句对话,腊摩高声说,其他七师附和答应。吃了一会儿,又要站起来对一遍,一共对了两遍,叫喝双酒,对毕坐下继续喝酒吃菜。腊摩与司囊并排坐着,司囊坐在腊摩的右边,两人都是背对着神龛。除了喝双酒,七师还要唱诵祭词,其唱法与第二天采种子的方式一样,曲调也一样,腊摩唱上半句,其他4人跟着和他一起唱最后的2个或3个字。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喝完,腊摩开始着装,有一个“喝钱酒”的仪式。七师中的其他人分别给他敬酒。腊摩由妇女们帮着装:先套上1件青色的长袍,长袍上再套1件黄色的马甲,马甲上又再套上2片锦带,即第一天祭祀山神所披戴的那两片。头上戴着1顶白色的三顶帽,帽上再加戴1顶竹斗笠。膝盖上放着1个布袋,布袋里放有纸扇与一些大米。着好装后,腊摩正对着神龛而坐。其他的七师人员坐在桌子四周,一个一个分别给他敬酒,并将一些钱放在酒碗里,每一次敬酒都是双碗。除了七师人员,其他一些人也可以敬酒,每次敬酒,还要唱敬酒的歌。之后,麻公等人也开始就地让妇女们为其着装。同时,腊摩与司囊面向神龛而站,腊摩右手时而摇铜铃,左手提装有米的布袋。司囊着黑衣黑裤,右手持纸扇,左手持锄头,站在腊摩左边,开始唱诵祭词。腊摩唱诵一句,司囊跟着学唱诵一句。他俩后面,是两位撑伞者。从司囊手持锄头来看,这段祭词也当与庄稼的耕作有关。唱诵完毕,吹笙者吹响葫芦笙,大家在堂屋里简单跳了几圈舞,便开始向村寨的祭祖堂前的传统跳弓场走去。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来到跳弓场,大家在祭祖堂前排队站好。七师中的李云华首先在祭祖堂里给祖先上香,然后大家在堂前给祖先拜了几拜,又绕跳弓场跳了两圈舞,便去了新的跳弓场。以前所有仪式,都是在这个祭祖堂前的传统跳弓场完成,现在来看的人太多,这里地方太小,便建了新的跳弓场,那里能容纳上千人观看。新跳弓场的中间,也栽了一大蓬金竹,但没有祭祖堂。改到这里跳弓已经有好几年了。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家来到大跳弓场,人声鼎沸,记者、摄影者、观看者,到处都是。外村来看热闹的,也都只在这一天来。场上安了高音喇叭,王光荣通过喇叭喊话,按他昨天拟定的节目让众人表演,并用彝语壮语、普通话给观众解释。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大跳弓场上,达腊人按王光荣的指挥,按顺序表演了以下的一些节目: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竹跳舞,腊摩与司囊唱诵祭词。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两位男子在中间拉二胡,一群女人在四周跳舞。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四男四女对歌。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跳木鼓舞。这种舞蹈明显与战争有关。用一木架将木鼓支在草地上,两人敲打着木鼓,八名妇女在木鼓旁边跳舞,每人手中拿着一块木片,据说是象征匕首。之后,六名男子跳舞,皆手持木制的剑或竹棍。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小孩跳盾牌舞。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小孩钻竹条游戏。一些小孩每人手持两片竹片,四名男子蹲在四角,个人用一竹枝不停地上下摇动,小孩要从竹枝下钻过而不被竹枝打着。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众人跳扇子舞。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众人跳牵手舞。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跳弓。即两位吹葫芦笙者一边吹笙一边弯下腰去,一人便从其背上猛力跳过,跳得越高,越受众人喝彩。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跳弓

这些节目表演完毕,已经到了下午4点半,大家离开大跳弓场,外村来看热闹的人都纷纷踏上回家的路。一小时后,村寨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腊摩、司囊、麻公等众人,从大跳弓场离开后又来到传统的小跳弓场。6点时候,仪式又开始了。仪式一开始是司囊跨在一根竹竿之上,做骑马状。竹竿前端破开为两半,上半安一个小木把子,司囊左手握住此小木把,好似抓住马的鬃毛。他还右手摇纸扇,一边在跳弓长骑马绕圈一边与其他人喊话。梁廷支解释说,这叫“骑马看田水”。即骑马查看稻田受旱了没有,秧苗是否干枯等等。要查看两次,他与其他在场人的对话,就是关于秧苗情况的。比如“这边有些缺水了”等。第一天祭山神也是赶走恶鬼,第二天是采种子,第三天就是庄稼的中期的护理了。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一仪式环节结束之后,接着便是众人抬猪在跳弓场绕圈静走,两吹笙一手拿笙,一手拿纸扇,不吹,在前领路,其后有两妇女为其撑伞。两位麻公抬着猪跟在他们后面,猪是两前腿、两后腿分别绑在一起,用竹杠从中穿过,他们两后面也有两个妇女帮撑伞。静走绕了两圈,又换两个人抬猪。在众人抬猪绕圈向神灵展示的时候,腊摩与司囊两人则站在金竹旁,面向祭祖堂,不断唱诵祭词。向神灵通呈。众人最后绕着金竹前的临时“仓库”越走越紧,祈求禾苗长势好。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之后,将猪放于金竹旁,两葫芦笙者开始吹奏着带领众人跳舞绕圈。他俩之后是两位麻公和七师之二,共6男,其余皆为妇女。此时,腊摩与司囊仍然在唱诵祭词,且腊摩站在了竹桌之上唱诵。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舞毕,祭词也已经唱完。四男子开始在金竹旁杀猪,以盘盛血。众人休息。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猪杀完之后,放在金竹旁,猪头朝向祭祖堂方向,另放四杯酒,两包芭蕉叶包好的米饭。腊摩在左,司囊在右,两人背对着祭祖堂而坐,面向东方。腊摩右手持一把捆在一起的小木棍,布袋挂在膝盖上,司囊则手持纸扇,腊摩开始唱诵祭词,司囊只坐着不唱。[注32]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唱诵完毕,将猪交与他人火燎退毛、开堂破肚,妇女们则在分放在祭祖堂前的花菜。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接下来的仪式是将杀死的猪切出9小块3大块放在金竹旁, [注33]上插竹签,由腊摩唱诵祭词进行祭祀,在形式上完全与第一天祭祀四方山神时的第二个环节相同,即将肉坨放在桌子上祭祀的那个环节。[注34]腊摩的着装和法器与第一天有所区别:头上多了一顶竹斗笠,不用真剑,只有4个酒杯,而不是像第一天那样为9个。据梁廷支说,这是祭祀给四方兽神,要它们管理好四方的动物,不要让各种动物乱吃庄稼。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第一天的祭祀相似,接下来是向四个方向祭祀。腊摩持长剑站于左边,司囊持肉串站于右边。由腊摩一人唱诵祭词,司囊则根据四方而变换肉串。两妇女在其后为其撑伞。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向四方祭祀将要结束的时候,梁廷支开始为两位麻公招魂。他先为大麻公招魂,手持从大麻公家人拿来的小鸡,面向祭祖堂,站在门口处,口中念念有词,声音小,不太清晰,一边念还一边摇一个小铃铛。念毕,在石门坎下捡了点土,与鸡一起放入一个塑料袋里,交给大麻公的家人。接着,他又从二麻公的家人手里接过小鸡,以同样的方式为二麻公也招了魂。梁廷支说,只为两位麻公招魂,怕他们的魂留在这里。七师与其他人都不用招。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天的仪式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时间:原定于下午3点半开始,因天降大雨,直到6点才得以开始。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地点:祭祖堂前的传统跳弓场。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与人员:与前几天相同。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他在场人员:吴晓东(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拍照,访谈)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俊(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拍照)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任春生(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摄像)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罗汉田(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光荣(广西师范学院)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情形说明:因为降大雨,原定于下午3点半的仪式到了6点多才得以在小雨中开始,因降雨、天黑光线不足,拍摄质量受到影响。另外,由于大雨等原因,还有一小点仪式结尾环节没有拍摄。原定于下午3点半开始,但3点半的时候,村民还在准备仪式中将要用的“长矛”。[注35]突然间,天降大雨,仪式到6点半才得以在小雨中开始。麻公等人在祭祖堂前着装完毕,众人先绕跳弓场静走三圈。两位携葫芦笙者在前,二位麻公跟在后,再就是一些扛着象征长矛的木棍的人们与空手走着的妇女们。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圈过后,开始吹葫芦笙,排成双排绕场跳舞。其间,有人杀了1只鸡,并将鸡放在金竹旁, 让腊摩与司囊唱诵祭词祭祀。其摆法,以及腊摩、司囊的装束,与第三天的全同。众人跳了一会儿,众人将所扛的木棍放入跳弓场临时的“仓库”里,又改成单排,开始跳牵手舞。并有1人在旁敲铜鼓。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词唱诵完毕,舞毕,有人将鸡拿去退毛破肚,众人休息[注36]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大雨,仪式还剩一小点结尾部分没有拍摄完成。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跳弓仪式性质及研究价值分析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跳弓的研究,目前大多强调是祭祀战神,其实,跳弓仪式主要是祭祀社稷以祈求丰收,是一种社稷祭祀。整个仪式都是围绕着生产,围绕着庄稼而进行的,虽然在祭祀的过程中,搀杂了对战争的记忆,对民族迁徙的回顾,但这都不是主要的目的。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祀社神,也就是祭祀东、南、西、北、中五方的土地,后来给这五方配上颜色,即中央黄、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便成了五色土社稷祭坛。北京中山公园清代社稷坛,便是五色土社稷祭坛的遗留。达腊跳弓仪式的祭祀,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社稷祭祀。从第一天开始,每天都有关于四方山神的祭祀。这里的山神,其实也就是土地之神,即社神。达腊的庄稼,都是在这范围之内。其祭祀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祈求丰收。第二天的采种子、播种,第三天的骑马看田水,护理庄稼,以及第四天的庆丰收,都是社稷祭祀的内容,而且就这种祭祀中的仪式表演来说,也是连贯的:采种、播种、护理、收割。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达腊跳弓是时间虽然各地稍微有一些差异,但都是在农历四月,这个时间正是插秧的时节,而在插秧之前,举行仪式,祈求丰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达腊跳弓仪式加入了一些对战争的回忆,这除了人们关于跳弓起源传说之外,还集中体现在第三天于新跳弓场上的一些表演性节目。这种将战争与社稷祭祀融合到一起,可以说是达腊跳弓仪式的一个特点,其根源值得研究。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果确定了跳弓仪式是一种以社稷祭祀为主的仪式,那其起源就应当十分久远。从理论上说,至少从有农业生产就开始了社稷祭祀。至于跳弓中关于战争的内容是什么时候加入进来的,则是变异问题,不是根源问题。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弓仪式作为一种活形态的社稷祭祀,对《山海经》之《山经》的性质研究极具参考价值,《山经》极有可能就是社稷祭祀之祭词的变异,其中遗留有很多的韵文,并且也是按东、西、南、北、中各方来进行祭祀的。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释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另外的彝族村寨分别为念毕、木兰,者祥,离达腊不远。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在四川大凉山地区,“白彝”是相对于“白彝”而言的,是一种等级的区分。达腊没有白彝与黑彝的等级区分,也没有黑彝,所以其自称不知是否来自其服饰,其盛装多为白色。离达腊不远的村寨有红彝,在广西的隆林县有黑彝。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参见王光荣《中国广西彝族文化论》第40页,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1996年。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反对者认为那坡彝族是后居民族,不太可能在比较好的地方居住。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这次跳弓节任邦郎的黎日兆解释说,七师不叫七老,七老指七师的老婆。与大多数人的说法不一致。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叙述者梁廷支,时间农历初十晚上,地点为祭祖堂前的跳弓场。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农历四月初八下午对黎日兆进行访谈,地点在本次跳弓节代理腊摩的颜膳才家门前的凉台上。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广西师范学院的王光荣教授认为是与壮族的农智高的部队发生冲突。如果这一论点正确的话,而跳弓目的为了纪念战争亡灵的说法就会推导出此仪式起源于宋代,因为农智高是宋代人。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这是5月26日下午采访梁卫星的时候他讲述的。梁卫星在这次仪式中担任麻公的职位。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在几天的观察中,发现梁廷支(53岁)虽然未担任腊摩等职位,也不是七师之一,但他是达腊最熟悉跳弓仪式祭祀词的人。他是原腊摩梁绍安的徒弟,梁绍安又师从梁克明,据说梁克明在桂林师范上过学,是一位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梁廷支说这样的梁姓传授已经有八代了,他是第八代,虽然他已经53岁,但目前还没有徒弟。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在祭祖堂内,放有一块王光荣2002年5月19日写的牌子,上写“竹枝宫,曾名始祖宫、寨神庙、族祭屋, 20世纪80年代改称七老宫、师公亭。”可知“竹枝宫”三字是后来命名的。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这一说法笔者在调查的时候没有听说过,是后来听这次调查的提议者和组织者罗汉田研究员介绍的,他曾经在念毕看过一次跳弓仪式。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2007年这次跳弓,也只有在第三天来很多观众,并且很快离去,其余的时间只有我们几个调查组人员。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4]以前围观的人少的时候,所有的活动都在传统的跳弓场完成。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黎日兆说,以前的祭品是每天用1头大猪,共4头猪,现在由于资金的问题,4天中只有1天,即第三天用猪,其余3天都改用鸡。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6]本来在去山上祭祀之前要先到祭祖堂前集合,行向祖先禀报之礼,但由于时间太晚,就不去了,直接去山上举行祭祀仪式。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这4双筷子不是临时做的,而竹桌上的4双筷子是临时做的。一共有8双筷子。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8]这顶帽子是舅父一方的人送的。王光荣教授说,在云南有一座三顶山,是乌蛮与南蛮的交界地,后来演化为阴阳交界地。腊摩的这顶3顶帽,即阴阳交界的象征,意为人神的沟通。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这是姑妈一方给做的。锦带上有很多花纹图案,经询问,王光荣翻译为:太阳纹、麻芒纹、鱼骨头纹、疯狂线纹、随从者纹,并且说还应该有一种叫户口纹的,但腊摩颜膳才所戴的这块锦带没有。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这一长剑据说是广西师范学院的王光荣教授为他们买回来的,以前也有一把,但已经遗失了。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1]在第三天笔者采访祭司梁廷支的时候,他说应该是一共16堆,一个方向用四堆。在分多少堆的时候,笔者曾发现他们似有不同意见。笔者猜测,如果每一堆饭与肉供给一位山神,那么分成多少应该由祭祀词中所提及的山名来决定。笔者在详细询问梁廷支四方山名的时候,一开始他说的山的数量四方并不一样多,最后他确定为一方四座。所以,翻译这一段祭祀词对理解本段祭祀环节十分关键。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不包括调查者,只限于本村人员。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3]没有问及里面装什么,是本次调查的一个失误。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4]一开始朝向什么方向,他们并不十分清楚,一个人这边,另一个人那边,最后才决定下来。第三天笔者采访祭司梁廷支的时候,他说应该是先祭祀南方山神,因为他们是从南方,也就是越南那个方向,迁徙过来的。笔者觉得这种祭祀四方山神的仪式,或许和《山海经》之《山经》中的山神祭祀出于同一传统,《山经》以南方为首。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5]在抓猪时有一值得注意的细节,就是要从猪的脖子上扯下一小撮毛,扔回猪圈里。邦郎黎日兆说,这样做才能来年养猪长得更大更肥。此猪供众人聚餐,费用也由众人分担。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6]笔者看到的是二麻公家的情况,是祭司梁廷支帮念的。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7]王光荣解释说,花菜的文化含义是,以前彝族祖先从云南往广西迁徙,到了三顶山,即从乌蛮地进入南蛮地,有的人出来了,有的没有出来,这样大家就商量做一种大家能够沟通的食品,就是这种引族菜。以后见面大家就以这种菜为主要的菜,就可以认作是自家人了。豆芽表示根子相连,虾子铺面是希望人口兴旺,粉丝表示源远流长,蛋片(原来是用鸟蛋)表示鸟图腾。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8]祭司梁廷支说,采杉树表述采种子。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9]Qua:当地方言,即手掌张开后大拇指尖到中指尖的长度。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0]原来是用猪,现在由于经费的问题已经改为鸡。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1]实际的情况是最后吃饭,因为考虑到吃饭会耽搁很长时间,怕我们这些拍摄者难等,就先把以下的仪式做了。这是调查者对仪式的可见的影响之一。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2]这一环节与第一天祭祀山神时开始的那一环节相似。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3]关于所要切的肉坨数量,可能已经对传统的做法有所遗忘,第一天的时候就为此发生过争执。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4]这一次是用三大九小共12块肉坨,四方神每方3坨可以平分,但三大九小,则无法平分。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5]他们说,原本是应该在昨天(第二天)就用到这些,但由于没有准备好,今天来补上。如果是这样,对仪式的解释则增添了困难。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6]笔者从司囊那里取回录音设备时,他说等人杀好鸡之后还需要再念一小点。Ug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原载《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年第4期,责任编辑:罗康智)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文字来源:彝学微信公众号;主编:巫达;推文编辑:邱运胜)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所属专题:

广西彝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