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文化传承人

李春光:把直苴彝族文化传下来传出去

作者:何雨珍 姚智慧 邓斌 发布时间:2021-04-06 原出处:文旅头条融媒体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image.png

(远观直苴村)

从永仁中和镇出发,沿着崎岖的山路一直走,在山的那边,有一个遗世独立的彝族村落,村落房屋错落有致,房子多为红墙灰瓦,村落四周的农作物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就如这里的人们一样,远在深山,却盎然生长,这里就是被称为“赛装之源”的直苴村。J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村民收割小麦)

和妻子相识于赛装节

“赛装节起源于一个古老美丽的传说。”当地彝族文化学者李春光告诉记者,相传1300多年前,青年猎人朝里若、朝拉若兄弟俩发现直苴,在此定居下来,播撒谷种、赛装赛美,并选定了伴侣,直苴彝族赛装节从此沿袭下来,传承至今,成为彝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祭祀和赛装是赛装节的两大主题。赛装节经过漫长的传承发展,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它涵盖了祭祀、伙头制、婚恋、古盐道、服饰、歌舞乐、农耕等文化,集赛歌、赛舞、赛装、民族体育竞技、商贸交流于一体,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彝族文化景观。J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赛装节现场)

彝族刺绣是赛装场上不可缺少的一环,彝家女子“会拿筷子就会绣花”,在她们眼中,世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美丽,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山川木石、禽兽花鸟都在她们手里变成了一幅幅赏心悦目的图案。她们在帽子、衣服、围腰上绣上花朵,在挎包、鞋子、鞋垫上绣上各种图案,每个人的工艺、构图、用色都互不相同,各有千秋。日月星辰、山水木石、花鸟禽兽、各种人物都可以信手绣出;彝族服装构图上的繁简虚实,形象的夸张变形,色调上的对比反差,堪称“指尖的艺术,心灵的花朵”。J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赛装节现场)

除展示服饰之美外,赛装场还是彝族青年男女传情递意、谈情说爱的好场所,小伙子在这个时候会认真观察赛装场上的每一位姑娘,看看谁的手巧、谁绣得美,谁能成为自己的意中人。“这是我媳妇给我绣呢!我们就是在赛装节上认识的。”李春光扯着绣工精致的衣角骄傲地说,自己和妻子当年就是在赛装节上看对眼的,当年在赛装节上一眼就看到了还是少女的妻子身上衣服颜色好看,刺绣精致,觉得肯定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就决定是她了。J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670334386556611.png

(李春光炫耀妻子亲手绣的衣服)

让彝族孩子从小感知本民族文化

作为土生土长的直苴人,李春光自懂事起就积极参与村里举办的赛装节活动,对当地彝族文化比较感兴趣,特别是老一辈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1997年,李春光毕业于大姚师范学校,毕业后便在村里从事教学工作,一干就是10年,2007年他转行就职于乡镇文化站工作,就此开启了他的彝族文化研究之路。在十余年的文化研究工作中,李春光参与组织了“非遗文化进校园”、举办传统节日(赛装节)、管理当地非遗传承人、整理彝族文化档案等工作,为保护彝族文化不懈努力着。J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李春光谈直苴文化)

李春光告诉记者,永仁直苴的历史文化并没有书籍文字记载,传承全靠老一辈人的口口相传,现存的民俗文化也归功于一代代彝族先民的不懈坚持,但在口口相传中,难免会造成信息的缺失,导致有些文化民俗的不完整。J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李春光谈直苴文化)

他还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学习新的东西,而忘记了本民族的文化;针对这种情况,当地组织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召集本地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成立信息小组,每周五准时到当地小学教授乐器、刺绣、舞蹈、歌曲四类彝族传统技艺技巧,从娃娃抓起,传承本民族文化。同时,他还提倡小孩子在进校园之前先学习彝语,再学习普通话,让人们记住自己的语言,记住自己的根。J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赛装节上可爱的小娃娃)

在下一步工作中,直苴村将坚持做好“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从孩子抓起;采访当地长者,将口头相传的民俗文化整理成册,形成完善的文化体系,将历史更好地传下去;坚持先学习彝语再学习普通话;当地非遗文化传承人进行师带徒,让传统技艺后继有人。最后,李春光也希望走出去的人可以把当地文化带着走出去,在走出去的同时也要记得住根,寻得回源。J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原载:文旅头条融媒体;作者: 何雨珍 文,姚智慧 邓斌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