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教育

智力扶贫培桃育李 民族团结谱写华章——海安宁蒗支教团35周年扫描

作者:​严德本 发布时间:2023-02-11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享誉中华大地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时代楷模”“最美优秀教师群体”江苏省海安赴宁蒗支教团,是由江苏省海安市教师组成的赴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支教的优秀团队,1988年8月至今,已群体支教云南小凉山宁蒗彝族自治县35周年,共计11批301人次接续支教。
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首批支教老师及家属与时任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合影)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教育水平十分落后。1988年4月,海安县与宁蒗县达成合作协议,由海安抽调教师到宁蒗支教。32年来,一批批海安教师跨越8000多里接续赴宁蒗教学,他们把宁蒗作为第二故乡,克服背井离乡、语言不通、交通闭塞等困难,筚路蓝缕、艰苦奋斗,把人生最灿烂的年华留在大山深处,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谨求实的精神、开拓创新的教风、无私奉献的爱心,开创了富有示范意义的“宁海模式”,形成了促进民族团结互助进步的“宁海效应”,累计为宁蒗培养合格初、高中毕业生2万多名,大学、中专生1万多名,中高考升学率在丽江市连续20多年占据首位,成为引领云南省民族教育的一面旗帜。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海安赴宁蒗支教教师群体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江苏民族团结最美人物”“江苏好人”“2019江苏教师年度人物”“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40多名支教教师分别获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西部人才杰出贡献奖”“云南省优秀教师”“云南省边疆山区少数民族教育特别奖”“丽江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丽江市优秀教师”“丽江市五十佳教学能手”“丽江好人”等荣誉称号。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支教纪念碑落成仪式)

海安宁蒗支教团是新时代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模范代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战略,接力践行“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思想的时代先锋。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无私奉献,办出边疆人民满意的教育

宁蒗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部,俗称“小凉山”,是一个由上世纪50年代初的原始共耕制、奴隶制、封建领主制等多种社会形态并存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县份。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治理的特困县。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7年9月,时任宁蒗县委书记阿苏大岭响应云南省委关于加强民族教育的号召,慕名来到海安县(今海安市)考察,提出在宁蒗建设一所中学,引进海安教师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同时宁蒗每年给海安提供一定数量的木材支持(1989年全国木材市场放开,木材支持项目结束)。海安县委从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大计出发,同意了提议。1988年4月,宁蒗、海安两地签署教育合作协定书,决定从两地县名中各取一个字,创办“宁海中学”,开创了中国教育史上“引进建制群体,保持集中优势,发挥整体效应”的“宁海模式”。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8年8月12日,首批35名支教教师拖家带口近100人,从海安出发,乘轮船,到上海,挤火车,经南京、到徐州、转西安、赴成都,经过三天四夜,抵达攀枝花。下了火车后,又改乘汽车,翻山越岭,跋山涉水8500多里,最终抵达宁蒗。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支教老师去往宁蒗的车票)

宁海中学,这所名字充满诗意的学校,当时还是县城北郊一片稻田中的一幢未完工教学楼、两排简易木板房和正在施工的教工宿舍。在海安老师立足未稳的第二天,奔腾的泥石流倾泻而来,冲跨了堤坝,冲进了操场,冲进了老师们暂时栖身的木板房,被褥行李全都浸泡在一尺多深的泥浆里。随行的不少家属和孩子被这别样的“见面礼”吓哭了,严峻的考验突如其来。危急时刻,领队兼校长梅德润号召全体支教老师,迅速行动起来,手挖肩挑,挥汗如雨,清理学校内的淤泥,购来木头搭建临时教室、饭堂。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初去时,意想不到的考验接踵而至。临时住地没有水,饮用水都靠趟沟越坎从数百米外一桶一桶抬回家;宁蒗地区海拔高、沸点低,饭煮不熟,老师们常常以土豆充饥;当地吃辣的习惯,让他们望食生畏;语言不通,无法交流。一位年轻老师在日记中写道:“十几个人挤一间住房……抬头是层层叠叠的山,低头是泥泞一片。只想家,想家。可最终还是想到了此行的责任。”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相对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宁蒗孩子的学习状况更让老师们难以接受。在开学初的摸底考试中,初二、初三4个班语文人均46分,数学22分,英语28分。初一新生的数学基础还达不到海安四年级小学生的水平,不少人连四则混合运算都不会。很多学生学习态度极不端正,上课时抽烟、吃东西、不服管教的现象时有发生,这让每一位支教老师感到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了。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种种困难面前,初来乍到的海安老师没有气馁,没有退缩,他们牢记“为宁蒗人民造福,为海安人民争光”的庄严承诺,对事业无限忠诚,对工作极端负责,开始演绎中华民族传统智慧的诸多成语:宵衣旰食,殚精竭虑,披肝沥胆……他们从管理入手,制定出台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推行年级组长管理制、教师岗位目标责任制、骨干教师把关制,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部分支教老师合影)

学为人先,行为世范。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带头执行,坚持做到“四个字”“五到班”“六个抓”——“敢”字当头,“勤”字为径,“爱”字连心,“艺”字见效;早读到班,课间操到班,中午到班,晚自习到班,晚自习后到学生宿舍;抓班委建设,抓差生转化,抓苗头倾向,抓反复教育,抓正面引导,抓措施到位。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周后,宁蒗县教育局长金克鲁史来到学校时惊喜看到,认真听讲的多了,调皮捣蛋的少了;提前到校的多了,迟到早退的少了;晨读自习的多了,到处闲晃的少了……他乐得合不拢嘴,紧紧握住梅德润的手说:“还是海安老师有办法,这下宁蒗有希望了!”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副校长刘效宁经常说,“身体可以水土不服,教学不能水土不服。”他们首先集中学习观摩宁蒗当地名师的课,研究琢磨当地教学方法,很快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举凡发现法、暗示法、情境法、尝试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又根据本地学生实际,自创出因人施教的分层教学法和旨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举三反一”法。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只要心诚,石头上也能开出花儿来。1989年7月,宁海中学在第一次中考中便放了“卫星”:两个毕业班88名学生中,22人考取昆明、丽江等地中专学校,26人考取县内外重点高中。人均考分、升学率在宁蒗排第一,在丽江名列前茅。全县语文、数学和政治学科的最高分都出在宁海中学。宁蒗全县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海安老师真厉害!”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3年,在宁蒗县委县政府的诚挚邀请下,从第二批支教开始,海安老师又接管了宁蒗民族中学高中部的教学工作。他们不负众望,再创佳绩,只一年便结束了学校在丽江地区高考升学率长期垫底的窘境,总录取率由上一年的9.9%跃至41.3%,雄踞丽江地区10所完中榜首,彝族学生马白华夺得丽江高考文科状元。从1994年开始,宁蒗民族中学连续8年稳居丽江高考升学率第一名,引起了云南省教育界的关注。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6年,海安与宁蒗两地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将教育合作推向深入,在宁蒗民族中学创建“海安班”,由海安遴选优秀教师任教,班级实行独立管理。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海安支教老师做学生家访)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2019年,第一届“海安班”毕业,包揽丽江市理科高考前四名,班级均分605.4分,名列丽江第一,宁蒗县委、县政府为此专门发来喜报。2020年高考,“海安班”再创佳绩,全班44人参加考试,1人成绩超过700分,29人成绩超过600分,全班平均分达616.6分,一本上线率达98%。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5年来,历届支教老师发扬知难而进、艰苦创业、严谨执教、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兢兢业业、呕心沥血,谱写了一曲曲前赴后继、矢志前行的奋斗者之歌——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景宝明老师支教十年,没有一次午休,不管晚上睡得多晚,哪怕熬通宵,第二天一定准时到班。学生周末离校,他便巡视校园、备课、批改作业,一刻也不休息。蒋柏森老师担任高三年级主任,上大学的儿子留了级,患上抑郁症,大学辅导员让他去开导儿子,妻子为他买好了机票,想到100多名学生即将高考,蒋柏森最终选择了留下。有人质问他原因,他痛苦地说:“儿子和学生,1:100,还能有别的选择吗?”副校长刘效宁得了阑尾炎,腹部因术后感染,溃烂出一个直径十厘米的伤口。他三天去医院换一次药,两个月里没有落下一节课。课堂上伤口疼起来,黄豆大的汗珠打湿了教案和讲台。1998年11月,宁蒗发生6.2级地震,不少年轻老师写好了遗书,放在枕头底下。强灾面前,海安老师硬是没有缺学生一节课。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一批又一批海安老师的接力奋斗下,宁蒗从一个教育弱县一跃成为丽江地区乃至云南省的教育强县,跨入全国民族教育先进县行列。2019年3月,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认定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以文化人,培育合格有为的时代新人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一批批海安老师始终牢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理想信念,在大山深处燃烧自己,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路,点燃了宁蒗人民的梦想。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每一位海安老师的座右铭。他们来自海安不同学校,专长不同,年龄不同,教学水平也有差异。来到宁蒗后,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争当学科骨干。课余时间,他们常常自发聚集在一起,交流备课心得,探索教学教改模式,创新教法学法,开展课题研究。多年下来,一批批海安老师茁壮成长,一项项教学成果脱颖而出。刘效宁将自己的教学体会,在《江苏省中学数学学报》《丽江教研》上发表;李忠东撰写的论文《宁海合作带来的启示》被《云南教育》收录;严德本率先引领少数民族教师开创性创办少数民族中学生文学社团,首开省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立项先河,成功荣获市、县政府颁发的科研成果二等奖,为高质量提升小凉山教育科研水准注入鲜活“科研含金量”……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海安”课堂)

在推行素质教育上,海安老师更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他们组织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提升自信心;坚持天天跑操,增强学生体质和竞争精神;成立公益社团,培养学生爱心和责任心。汪宝银老师积极创办《索玛花》校刊,每月一期,刊登师生习作,交流教育动态,大大提升了师生们的写作热情,《索玛花》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中学校园优秀校刊小报”;庞忠明老师为少数民族学生开设了书法课,培养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培养永远不走的“海安老师”,海安老师将“输血”变为“造血”,启动“青蓝工程”。海安老师与本地老师对口结成帮扶小组,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提升他们的教学业务水平。如今,“青蓝工程”已经培养出350多位优秀教师,他们成为当地基础教育的骨干力量。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青年李学高出生在小凉山一个偏远的山村,从小不会说汉语。1992年,他考入宁蒗民族中学,成为凌开明老师的学生。在老师的悉心培养下,199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宁蒗民族中学担任高中政治教师。“青蓝工程”启动后,和他结对的正是恩师凌开明。在凌老师的传帮带下,他迅速成长,先后担任校团委副书记、德育处主任、学校副校长,现为学校党总支书记,也是宁蒗县有名的政治课教师。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宁蒗县宁海中学升旗仪式)

不唯分数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是海安老师长期坚持的目标。在教学之余,他们更为关心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爱他们胜过疼爱自己的孩子。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刚到宁蒗时,海安老师发现很多彝族学生都有吸烟的习惯,要制止时,当地老师说:“刹不得!彝族谚语说,‘烟为子孙烟,吸烟子孙旺’,你要禁烟,不是断人家香火吗?”在当地教育局领导支持下,海安老师设立举报奖惩制度,成立禁烟小分队,张贴禁烟倡议书,组织辩论赛、征文活动,并且带头不在校园吸烟。很快,校园里再也看不到学生吸烟的现象。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年春天,首批支教的郑建华、孙亚琴在课堂上发现很多女生经常躁动不安。她们课后将一名女生带到宿舍,询问情况。女生告诉老师,身上痒得很。孙亚琴掀开女生衣服,发现身上长满了疥疮。原来,山区孩子家庭条件差,很少洗澡换衣服。她们没钱买硫磺软膏医治,没钱买牙膏、肥皂,有的连肚子都填不饱。郑建华、孙亚琴将情况报告了校长梅德润,梅校长说,学校出医药费,给孩子们医治。同时,指派女教师做女生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引导全校女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女生阿古依瓦兄弟姐妹7个,家中一贫如洗,有严重的皮肤病。孙亚琴把她领进宿舍,帮女孩洗了个热水澡,含着泪水给她清洗敷药,拿出自己的衣服给女孩换。换下的衣服孙亚琴不嫌脏,泡上清水、洗衣粉,一遍遍搓洗,还手把手教女孩洗衣服。阿古依瓦泪流满面,说:“孙老师,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洗热水澡,感觉好幸福。今后,在同学面前我叫您老师,没人的时候,我能叫您一声妈妈吗?”后来,孙亚琴承担了她的学习用品支出,帮她向学校申请减免了学杂费。阿古依瓦的妈妈逢人便说,海安来的女老师是天上的仙女下凡,是泸沽湖畔的格姆女神。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和阿古依瓦一样,每一位学生都在海安老师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1990年,当地学生杨才华转入宁海中学,不但成绩垫底,还不守纪律,是差生“头领”。凌开明老师对他不离不弃,展开滴水穿石的教育,不仅经常鼓励,还发动学习好的同学成立帮扶小组,请任课老师帮他补课,并多次与杨才华家人交流,营造教育合力,促成他的转变。到了高三,杨才华已变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高考时,因为志愿没有填好,杨才华错过了心仪的学校,不得不外出打工。在打工期间,他收到了海安老师写来的信,告诉他“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努力终会获得成功”。受到鼓舞的杨才华重新拿起课本,通过成人高考,进入西南政法大学学习。如今,杨才华已是宁蒗县信访局局长。提起海安老师,他总说:“是他们改变了我们宁蒗孩子的命运。”现在,宁蒗县的公务员和事业编人员共有7000多人,近一半是海安老师的学生。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5年来,海安老师为宁蒗培养合格的初、高中毕业生2万多名,大学、中专生1万多名,他们成为当地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的生力军、带头人,为建设凉山地区最美彝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教育脱贫,唤起拼搏进取的精气神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承载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历史使命。在海安老师的培养下,一批批飞出大山的“金凤凰”让宁蒗人民渐渐认识到“读书能够改变命运,知识可以成就未来”,引领了宁蒗人民尊师重教、崇文尚学社会新风尚。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宁蒗县不少孩子因贫失学,海安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课堂里一个也不能少,这是海安老师的心愿。32年来,他们积极捐资助学,不求任何回报,用文弱的双手托起了孩子们沉甸甸的读书梦。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海安班同学合影)

彝族学生陈振兴是孤儿,靠着他人接济,坚持上到初二。后来因为交不起学费,不得不辍学。景宝明听说后,向学校申请减免了学费,还替他垫缴书费160多元。一年后,陈振兴考入丽江师范,后来成为一名教师。初三学生金克六斤家中贫苦,母亲去世,父亲没有劳动能力,妹妹、弟弟无人照料,面临辍学。景宝明连续两学期悄悄为他垫缴了286元书费。在刚到宁蒗的一年半时间里,景宝明为特困生垫缴学费、生活费、医疗费等超过2000元。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学生十分慷慨的景宝明,家中并不宽裕,弟弟和女儿的学费全靠他负担。刚到宁蒗不久,在学校做后勤工作的妻子丁林秀就查出晚期食道癌。学校领导催着他们回海安老家看病。离开那天,黑压压的人群在一公里的山路上夹道送别,问候的话、祝福的话应和着哭声。有的人翻山越岭,送上家中仅有的一只鸡;有的人匆忙买来奶粉、麦乳精;有的人掏出带着体温的钱塞到景老师手上;有的人送上被泪水打湿的慰问信。回到海安没几天,妻子对着魂不守舍的景宝明说:“我知道你放心不下学生,快回宁蒗吧,我能照顾好自己。”带着对妻子的牵挂,他又回到了宁蒗,没想到这一走竟是永别。几个月后,妻子在老家病逝。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景宝明的付出创造了宁蒗教育史上的神话。刚去第一年,他的班参加中考,均分居丽江第一,中师中专上线28人,高中上线27人,合格率、升学率均为100%,全县前10名考生景宝明班上就有7名。在第二批支教期间,他接手的班曾是全校最乱的。在他的带领下,不到一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获得了云南省省级先进班集体的称号。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进入新世纪后,海安老师捐资助学的形式更为多样。第九批支教老师发动社会爱心人士,3年为学生捐款超过30万元,让160多名贫困学生受益。其中,徐爱辉通过新媒体筹集资金18万元,设立了专项奖学金,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困难;石朗俊倡导成立爱心服务队,多方筹集资金为学生配备MP3,强化学生英语听力训练;谭爱斌通过微信筹集10万元、羽绒服40件,让孩子们的冬天不再寒冷;“海安班”老师注册成立志愿服务队,到民中初中部、贝尔初中和蒗渠初中做中考复习指导……35年来,海安老师们将爱心善举在小凉山接力传递。一个又一个孩子走出了大山,一个又一个家庭的面貌得以改变。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海安老师深知,有限的资助不能彻底改变宁蒗地区深度贫困的现实。他们尽一切可能,将扶志与扶智结合起来,鼓舞宁蒗人民树立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信心信念。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建的宁海民族中学校园)

海安老师的勤奋和敬业,给当地干部群众带来了观念上的冲击和影响。连续支教3轮的朱永祥老师来宁蒗后,早上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和学生一起上早自习,晚上他担心有学生溜出,总等到夜里一、两点所有学生都睡熟了才去休息。为了集中精力学习、备课,钱灿老师总是凌晨就起床学习、工作,直到天亮。多年后,曾担任宁蒗县委书记的杨忠义感慨地说,海安老师不但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方式方法,而且更新了我们的思想观念。海安教师的宿舍亮灯总是比我们早两小时,熄灯总是比我们迟两小时。在他们的影响下,宁蒗人的精神面貌和思维方式改变了,工作节奏加快了。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6年,梅晖老师第二次去宁蒗支教时,在一家快递公司遇到了自己10年前教过的一名学生。他激动地握住梅晖的手说:“我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您当年的教导让我铭记一生。从你们海安老师的身上,我明白了‘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的道理。现在我开了这家快递公司,过上了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生活。”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海安老师的办学理念、工作精神、教育思想和方法,引发了“裂变效应”,催生了宁蒗教育乃至社会各方面的深层次改革和竞争,沉睡千年的泸沽湖激起了阵阵涟漪。怀着强烈民族自尊心的当地教育工作者再也坐不住了,他们有的推进改革,改变落后面貌;有的重新应聘校长,重展治校方略;有的组成“敢死队”,重点突击毕业班,争当考场盟主……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风气更浓,科教兴县、人才强县的战略深入人心。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宁蒗教育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全县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县财政收入从1988年的696万元到2019年的3.1亿元,增长了45倍;人均纯收入从1988年的197元到2019年的19360元,增长了98倍。海安老师与宁蒗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共同书写了教育扶贫的奋进篇章。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手挽着手,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八千里云月承载责任与担当,三十五寒暑见证光荣与梦想。时代在变,人员在换,海安老师扎根宁蒗县、筑梦小凉山的初心始终未变。从初来乍到不被信任,到情同手足心心相印,他们用一个个坚毅的背影架起了民族团结的友谊之桥。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宁蒗县人口20多万,居住着彝、汉、摩梭、普米、傈僳、纳西、藏、白、壮、傣、苗、回等各族人民。由于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不同,长期以来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碰撞和隔阂一直难以避免。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宁蒗学生们给海安支教老师留下的祝福语)

由于历史原因,在宁蒗地区曾经流传过一句谚语:石头不能做枕头,汉人不能做朋友。1988年,海安老师刚到宁蒗,在感受到热情和期盼同时,也感受到了隐隐的敌意。有人在教室黑板上,赫然写下“江苏佬,吃猪草”。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为不了解当地风俗禁忌,刚到宁蒗的海安老师不久就闯了“大祸”。一次,赵曙凌老师在上课时,顺手抚在一名男生的头顶上,让他朝前坐好。岂料那男生好像受了天大的侮辱,一脸怒气,夺门而去。很快,学生家长腰挂藏刀,冲到学校为儿子讨“公道”。原来,彝族人认为,头顶上住着“天菩萨”,除了活佛别人摸不得,否则就是犯忌。这事引起了海安老师们的重视。当天下午,阑尾手术伤口未愈的刘效宁按照当地礼仪,提上两瓶酒,和赵曙凌专程前去赔罪。看到刘效宁的伤口渗着血,彝族家长非常感动,邀请两位老师坐下喝酒,更以“兄弟”相称。从此,“海安老师是能交的朋友”在当地渐渐传开了。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但培养孩子的共同梦想让老师和家长紧紧走到了一起。一次,摩梭学生和彝族学生因为争座位闹了矛盾,双方100多人聚在学校后山干起了架。校长曹稳根带着老师冲上前,及时制止,避免了一场流血冲突。为了彻底消除双方的隔阂,曹稳根揣上两瓶清酒,来到当地摩梭村长家。连喝三碗酒后,诚恳邀请村长担任校外辅导员。摩梭村长大为感动,连声说:“校长瞧得起我们摩梭人,从此大家就是好朋友。”随后,村长来到学校,用摩梭话训斥了肇事学生,原来死不认错的学生很快就低下了头。在学校升旗仪式上,村长动情地说:“各族学生一家亲,老师为我们操碎了心,永远不能忘了海安老师的恩。”在村长的帮助下,摩梭族学生变得遵守纪律,也带动了各族学生的改变,校园风气逐渐变好。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5年来,海安老师凭借务实、坚毅、包容、博爱,感动了少数民族同胞,赢得了宁蒗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们发自内心地把海安老师当成自己的亲人。时任宁蒗县委书记阿苏大岭在全县教育大会上动情地说:“我们宁蒗人,最尊贵的是舅舅,海安老师就是我们宁蒗各族人民的舅舅啊!”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江苏佬”到“海安舅舅”,这个称呼的转变,是一批批海安老师用汗水、心血甚至是生命换来的。在宁蒗地区,至今还流传着“带着父亲来支教”的故事。朱朝书老师支教时,父亲已年愈七旬,体弱多病,让儿子非常牵挂。老人自知时日无多,为了让儿子安心教学,在身体状况略有好转后,就带着寿衣,辗转八千里,来到了宁蒗。一路颠簸让老人一到宁蒗便病倒不起,虽经全力抢救,还是在第10天去世。在照顾父亲期间,朱朝书硬是没落下一节课。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人支持儿子、客死宁蒗的故事很快传遍了四面八方,当地各族群众被深深感动了。彝族老师尊重海安习俗,争着来为老人守灵。出殡那天,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不约而同,聚集在学校东南的山坡上,他们按照彝族的风俗和最高的礼仪为老人进行了火葬。老人的骨灰一直放在朱朝书的宿舍里,时任云南省委副书记令狐安后来视察宁蒗民族中学,听说了此事,专门来到老人的骨灰盒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三躬。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批支教的景圣喜老师在宁蒗水土不服,和妻子先后患上了急性病毒性肝炎,生命垂危。宁蒗县教育局长听说后,赶来组织力量,将他们送往昆明抢救。在奄奄一息之际,景圣喜听到县领导要求医院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他们夫妇的生命。医生听说他们是江苏来的支教老师,也格外尽心,制定了最佳方案,用了最好的药。经过三天三夜抢救,硬是把景圣喜和妻子从死亡线拉了回来。三个月后,景圣喜夫妇恢复了健康。出院后的他,把全部精力都扑在教学上。一次家访时,他路过自己以前带过的摩梭学生和劲草的家,被热情邀到家中做客。在他们的木楞房里,景圣喜冷不丁看到他本人的照片挂在了神龛旁。景圣喜连呼不妥,要取下照片。和劲草的父亲说,儿子考上省城学校,景老师就是我们全家的恩人,把老师照片放在神灵的旁边一起供奉,应该!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团结一家亲,心近情更浓。连续四轮支教的蒋柏森,只要少数民族教师家中有红白事,就一定要登门看望;吴存法主任闾祥泰放弃休息时间,常年免费帮助少数民族群众修理电器;李培余老师寒夜里为白族学生阿秀英送去温暖的棉被;田宝山老师将快要辍学的普米族孩子卢玉明接回家里,包吃包住;周政老师连夜摸到被父母逼婚停学的彝族姑娘刘代金家,送上了师生802元捐款,并苦苦说服家长让孩子完成学业……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一批批海安老师与当地人民携手播下的友谊种子,终于绽放出民族团结进步之花。1999年9月,宁海中学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邀请到北京参加表彰大会,领奖人员还将参加国庆50周年观礼活动。全校师生普遍认为应该由海安校长前去领奖,但是他坚持说,这个荣誉是宁蒗各族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应该由当地老师去领奖。他再三谦让。最终,宁海中学党支部书记张达峰穿着彝族盛装,在人民大会堂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捧回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奖牌。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现代化中国,一个民族都不能少。35年来,海安宁蒗支教团11批支教老师用宝贵的青春和过人的智慧播撒文明的种子,秉持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崇高理念,默默坚守,无私奉献,为建设小凉山地区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民族团结和繁荣贡献出应有的力量。如今,“宁海”早已突破地域的含义,“宁海模式”成为沿海发达地区投身祖国西部大开发的先锋,成为共和国东部地区支援西部地区“智力支教、教育帮扶”的典范,成为民族团结互助多种文化交流融合的楷模。I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江苏省海安市教育工会 严德本)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