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读《张冲演义》
《张冲演义》是人文精神与民族精神有机结合的典范。作者博览群书、雄贯古今、一气呵成的这部作品,把祖国边陲云南红河州从1884年中法战争开始,与全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对张冲父亲张翼廷支持个旧矿工周云祥起义攻占临安府(建水县),到张冲波澜壮阔一生的记录,真实地反映和再现了云南历史风云,推出了一大群云南人民的英雄儿女,大手笔地赞颂了云南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张冲一生走过的道路,就是光绪末年中国精英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就是中国人民从反封建主义、帝国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程,张冲所向往的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张冲的身上体现了彝族的文化性格、彝族的人文传统,更是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特质所在。张冲的个性特征反映出了彝族精英维护祖国安定统一的高贵品质。
1840年的鸦片战争唤醒了中国这头东方睡狮,从1894年7月25日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到《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从1884年中法战争中的丧权辱国全面变成列强的殖民地,同时也是中国精英群体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开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把中国变革引向深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走向资本主义式的民主化道路。苦难造英雄,张冲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生、在这个特定社会背景下走向社会的。历史赋予了张冲一种特殊使命,他抓住了社会发展的脉搏,把自己的命运融入波澜壮阔的社会洪流,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
沿着昆河公路弥勒段到达新哨镇再向东山进发,熊山威武,苍松挺立。顺着熊山中梁的轿子山而下,就到了小布坎松棵村。这里就是被后人称为战神、盐神、水神的传奇人物张冲的家乡。
张冲(1901月1~1980月10),字绍禹,号云鹏,陆军中将,云南泸西县云兴乡人。父亲张翼廷与姑父陆鸣皋曾率部入越抗法有功,被授予从六品临安府曲溪县佐之职,陆被授予从五品临元镇中营游击,镇守临安,后参与周云祥反清,兵败后逃到泸西。张冲自幼聪慧,好习武,广结交。1918年官府诬陷通匪,遭追捕,被迫投奔滇黔边境的山大王张寿廷,被封为“二大王”。1919年,眼看张寿廷部鱼龙混杂、前途渺茫,张冲不愿再与之为伍,遂另立山头,独树义军大旗,形成以龙霖、李凤昌、何起龙、者朝臣为“四大金刚”,下辖四个分队的农民义军,并提出“打倒土豪劣绅,保护工农商,救济贫穷人”的口号,很快,队伍便发展到600余人。1920年,为报家仇、雪国耻,张冲率部袭击滇越铁路小河口车站,抢得法国人的10万元大洋。为了武装这支义军队伍,又率部以黑虎掏心战术攻入宜良车站,强抢法造三响手枪100支、子弹五万发,拖出两名法国人作人质,后将其枪毙。全滇震动,北洋政府大惊,督令唐继尧剿灭张冲义军。
1922年,唐继尧令其精锐团韦杵部围剿张冲,并令邻县团防合攻张冲义军,在多次围剿与反围剿战役中,张冲深得民心,击败韦杵部,义军队伍壮大到1000余人。之后唐继尧又命滇军第二军军长兼蒙自镇守使胡若愚进剿,胡是罗平人,人熟地熟, 双方互有胜负。唐继尧无奈,最后只得派人招安。为了保存实力,张冲接受招安后被编为胡若愚部第十七支队,任队长。1923年,滇军奉孙中山之命北伐,张冲跟随胡若愚入川与北洋军、川军作战,张冲率军夜袭重庆浮图关大获全胜,连续攻夺清溪口、悦来场、桃子垭等重要关口,遂荣升第二军独立一团团长。后又被任命为第五旅九团团长。1925年参加滇桂战争,升为第五旅代旅长。1927年“二·六”政变后,龙云和胡若愚为扩充实力,分别派人拉拢张冲,张冲审时度势,左右周旋,后来与张冲同为彝族黑彝人的龙云得到张冲的支持,胡若愚兵败。张冲遂将从胡若愚部缴获的20余万元饷银上交给新任云南省主席龙云,深得龙云赏识,张冲被委任为滇军第五师师长。
1930年6月,第二次滇桂战争爆发,张冲奉命入广西作战,10月回昆明。年底他营救了遭龙云逮捕的中共云南省委委员张致中,为他后来与中国共产党取得联系、最终走上革命道路提供了一个契机。1931年3月10日,张冲因参与卢汉、张凤春、朱旭在宜良举行的“四师长倒龙”而降为第九旅旅长并担任云南盐运使,对盐政进行改革,尤其是“移卤就煤”工程,将元永井地区的盐卤通过管道运往20公里外的一平浪,用煤煎盐成功,解决了云南盐业危机。移卤就煤工程既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又增加了盐课,当地人民为纪念张冲的治盐功绩,在一平浪为他立了一块“盐神”碑。移卤就煤,不仅是云南盐业史上的创举,而且是当年水利科技和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史上的奇迹。这条釉沟选材设计科学合理,质量上乘,一直沿用了60年,到1998年才沿沟敷设铸铁管来代替,“移卤就煤”工程至今都还在发挥其效益。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冲被任命为滇军第60军184师师长。1938年3月,60军辗转到达武汉驻训,经中共地下党联系,张冲与周恩来、叶剑英、罗炳辉会面,对中共有了进一步了解,并接收了一批中共党员到184师担任政工和军事骨干。1938年4 月,60军开往徐州,参加徐州第二阶段会战。张冲率184师坚守徐州近郊禹王山,20 个日日夜夜,禹王山经受了日寇矶谷、板垣两个甲等机械化师团和伪军刘桂堂(刘黑七)部七八万的轮番进攻与偷袭、奇袭、强袭。184师打出了滇军的威风,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当时国内报纸记载:“滇军血战,大展神威”。日本报纸也承认:“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禹王山血战,使张冲获得了“抗日名将”的称号。1938年9月底10月初,184师在保卫大武汉的阳新、排市战斗中,又给日寇以重大杀伤。为此,60军改编为30军团,又扩编为第一集团军后,张冲晋升为新三军中将军长。
1938年11月初,滇军在崇阳战役中失利,这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是难以避免的。张冲率新三军退往九宫山,拟与八路军联系,建立根据地打游击,但未能成功。有人把崇阳失利的责任推给张冲,并向蒋介石告密张冲“通共”。蒋介石趁机“电令严办新三军军长张冲,革职枪决。”后因各方面反映强烈,龙云、卢汉电报求情,周恩来出面请浙江温州张冲救张冲,才改为撤职留任,旋被调回云南,实际上对张冲进行了“软禁”。
张冲回到云南后投身于弥勒、泸西水利事业的建设之中。云南省政府委任张冲为弥泸水利总监,并于1940年就任,他邀请当时在昆明的丘勤宝、施嘉钖、冯景兰三位著名教授踏勘规划了弥泸太平水库,当年就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农田受益面积达两万多亩。但第二期工程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继续,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太平水库工程才最后完工。张冲主持的第一期工程为太平水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940年9月,日本胁迫法国签订军事协定,同意日军进入北越,并将河内、海防、金兰湾让给日本。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时,由寺内寿一指挥的日本南方军40余万人,分兵数路进攻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缅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侵占了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关岛、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为了防止日本顺滇越铁路攻入昆明,直捣国民政府所在地重庆,蒋介石下令以
卢汉上将为司令的滇军第一集团军移师滇南。抗战时期,全国分为14个战区、40个集团军,第一集团军是国民党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第一任司令是原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军长、卢沟桥事变时坚决抗击日军的陆军一级上将宋哲元,第二、第三任司令分别是云南彝族龙云和卢汉。
由于形势所迫,1942年张冲复出,任第一集团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官,指挥部驻建水白家营,共产党员子斋任其秘书。其间,张冲购买了6挺轻机枪、120支步枪、10万发子弹秘密运回弥勒西山、泸西东山、路南圭山交由其外甥何现龙隐藏,后来这批武器在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反蒋武装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结束后的1945年10月2日深夜,蒋介石令驻昆中央军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派兵突袭五华山,打响了发动内战的第一枪,龙云被调去任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院院长。云南民主堡垒失去了一把强有力的保护伞,两个月之后昆明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张冲进一步看清了国民党和蒋介石的反动面目,决心彻底脱离国民党。
1946年4月,在越受降的20万滇军被分批用美国商船运往东北准备大规模内战,由蒋介石任命的云南省主席卢汉成为光杆司令。5月30日,原张冲部184师在师长潘朔端率领下,在海城发动起义,投向共产党。这是蒋介石发动内战以来的国民党军第二次大起义,对东北各驻军震动很大。蒋介石为笼络人心,把张冲作为土著代表,要他参加“国大”,以稳定东北滇军和云南、贵州、四川、西康四省地区的社会秩序。
1947年1月,张冲趁到南京参加“国大”之机,在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的安排下, 经过中共党组织的周密安排,偕同家人、秘书奔赴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中共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47年2月由金城、申伯纯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接受中共中央委派,先后担任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高级参谋、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辽沈战役中,张冲成功策动滇军第六十军的大起义,和平解放了长春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冲先后担任云南省民委主任、云南民族学院副院长、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兼凉山军政委员会主席。新中国成立初期,张冲带领中央民族慰问团、云贵川三省慰问团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慰问,代表中共中央和云南省政府向少数民族头人和群众宣传党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民族政策,为巩固边疆民族团结做出了杰出贡献。
1956年以后,张冲主要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多次考察云南省各地水电事业,考察全国水利业,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水利建设思想,提出了治理金沙江、虎跳峡的一整套方案,忘我地投入到水利建设事业之中。云南泸西县云鹏水电站就是以张冲将军的字“云鹏”命名的。
虎跳峡是闻名世界的大峡谷之一,因传说有猛虎从江中巨石上跳跃过江而得名。峡谷两岸高山对峙奇峰插云,巨岩壁立,犹如刀砍斧削一般。峡内江面宽度不足100 米,最窄处仅30米左右,江水以崩天裂地之势冲击奔泻,身入峡中,看天一条缝,望江一条龙,头顶绝壁,脚临激流,且山坡上时有岩石滚落江中。然而,张冲不畏艰险,九次亲临现场考察。经过细致的实地考察后,他提出以虎跳峡山高谷深、河床狭窄、人烟稀少的自然特点,以定向爆破法堆石填谷,形成高坝大库,从石鼓附近向南开挖渠道,将金沙江水自流引入洱海,经洱海人工运河再引水进入滇池,即“引金
(金沙江)入滇,五湖通航”的宏伟设想,以解决滇中地区历史上一直缺水,限制了云南发展的难题。
1954年后,张冲当选为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78年2月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1980年10月30日在北京病逝。悼词由中央委托云南省委起草,省委把这一重任交云南民族学院院长马曜教授负责。11月2日, 张冲的追悼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政协全国委员会的领导邓小平、胡耀邦、王震、韦国清、彭冲、宋任穷、阿沛·阿旺晋美、胡厥文、朱蕴山、康克清、周培源等,云南省负责人刘明辉、朱家璧和张冲生前好友共6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追悼会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主持,国家副主席乌兰夫致悼词。悼词中说:“解放初期,张冲同志深入边疆和大小凉山少数民族地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调解民族纠纷,疏通民族关系,团结教育少数民族爱国上层人士和国民党起义人员,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促进当时胜利完成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发挥了特殊重要的作用。”
张冲逝世后,按照其遗愿,张冲的骨灰撒在了他考察过九次的虎跳峡。
回顾张冲将军的一生,他是由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并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不息的一生。
《张冲演义》的作者杨永明,用章回小说的形式描写了张冲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这部文学巨著是云南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壮丽颂歌。红河州彝学学会是研究彝族历史文化和现实发展问题的群众性团体组织。彝学研究成果要树立精品意识,精品出品牌、品牌出社会效益。《张冲演义》列入《红河彝学文丛》2014年度出版计划, 本书的出版将在推动全国彝学学科建设的同时,发扬张冲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促进各民族共同加快小康社会建设,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丽梦想。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