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玺:一曲爱国主义的壮丽颂歌——《张冲演义》序
这是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传奇人生,这是彩云之乡八十年历史的神奇揭秘,这是云南民族文化和原生态风光的靓丽展示,这是六十军从成立到起义的悲壮演义,这是云南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壮丽颂歌,这是云南乃至中国历史人物的风云聚会,这座三十年精心打造的滇魂丰碑,古今多少事,都在笑谈中。
小说以原云南省副省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彝家将张冲不断追求光明、无私奉献的一生为主线穿透了云南八十年历史风云——周云祥起义、绿林起义、二•六政变、四师长倒龙、滇西剿匪、张冲治盐、红军过云南、抗日战争、兵威五华山、解放云南、安定边疆、解放凉山、云南治水、文化大革命、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这是云南民族文化和原生态风光的靓丽展示——阿庐洞、城子、石林、普者黑、大理、丽江、西双版纳、金刚峡、虎跳峡……这又是六十军从成立到起义的悲壮演义——武汉大阅兵、血战台儿庄、血战禹王山、胜利大突围、保卫大武汉、越南受降、184师海城起义、六十军长春起义。
其中,仅抗日战争部分就占了一半篇幅,在禹王山、九里山、幕阜山、滇南群山,作者以睿智的笔力全面展示了“云南战神”张冲的战争艺术和战争智谋——巧借东南风、攻防战、阵地战、游击战、刺刀飞雷战、步炮联合战、空城计、板凳战、蔑帽计、反斜面战、三线纵深防御体系;通过六十军将士的悲壮血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云南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尹国华、董文英、龙云阶、杨炳麟、陈钟书、严家训、 莫肇衡、陈浩如、张镇东、何起龙、赵彬、者朝臣、赵治平……战斗中,他们从不把脊背露给仇人的利剑,总是把胸口对着敌人带血的刺刀!八年抗战,云南出兵30万,战死10万!云南人民的优秀儿女们,就是这样用勇敢和无畏捍卫着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云南人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1938年4月22日,六十军奉命在台儿庄前线集结,由于白崇禧、汤恩伯们的无耻出卖私撤防线闪开了一个大缺口,至使日寇矶谷、板垣两个甲等机械化师团长驱直入,毫无防范的4万滇军遭到4万日本侵略军的突然袭击, 4万手持步枪、机枪、手榴弹的滇军,以血以肉以灵,抗击着4万飞机、大炮、坦克武装起来的日军。与敌人血战,与敌人同归于尽,前面的打光了,后面的又勇敢地填上去, 一寸山河一寸血:182师、183师战死旅长一人,团长四人;营、连、排长战死三分之二;士兵死伤过半。滇军在遭受重大伤亡后,仍牢牢地站在大运河北岸。
作者悲愤地写道:太阳滴下了殷红的一滴血,悲愤地沉入西天,夜的黑幕徐徐降落,上万名红土高原的儿子们,生命的烛光瞬间熄灭了,一大群滇云母亲放飞的雄鹰,刹时坠落在鲁南平原,他们胸前有利箭,他们背上还有毒箭!这是国耻日,还是国殇日?千古奇冤,鲁南一叶,丑陋的中国人啊,豆萁相煎何太急?明天,太阳出来的时候,这里将长满大片红高粱,那不就是红高原之子的形象?再拾起那白骨敲敲,依然是叮当作响!
在“血战禹王山”一节中,红土高原的儿女们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又一曲爱国主义的壮丽颂歌——张冲把自己的指挥部设在禹王山西南坡,并下达了死命令:师、旅、团、营、连,各指挥部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一百米!从而宣誓了与禹王山共存亡的钢铁决心。
禹王山争夺战之激烈,在中外战争史上实属罕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禹王山成了徐州会战的焦点,更成了60万中国军队生命的支撑点。日寇势在必得,我军志在死守。20天大血战, 184师官兵紧紧抱在一起,一任生命经历着人生最难忘的生死极限,承受着中外战史上从未有过的残酷——每日,天上几十架飞机的狂轰滥炸,地上几十门大炮的反复擂打;随便抓起禹王山一把土,都能捡出数十块弹片;前几天掩埋的已经发黑的烈士遗体,又被炮弹重新翻出;工事炸毁了,战士们便垒起敌人的尸体和战友的遗体作工事;战前禹王山主峰尚有126米,战后只剩下124米!20个日日夜,禹王山经受了日寇矶谷、板垣两个甲等机械化师团五万余人和伪军刘桂堂(刘黑七)部五、六千人的轮番进攻与奇袭、强袭、偷袭。太阳每天都在爆炸,禹王山只有灵与肉、血与火的鏖战,只有刀与剑、钢与铁的搏杀!在这生死搏杀的20天里,张冲和他的战友万保邦、王秉璋、杨洪元、曾泽生、王开宇及八千子弟已不知世间事,甚至不知自己是谁?只知自己就是禹王山!20天血战,184师以阵亡官兵3568人、伤1152人为代价把战争之舟牢牢地系在了禹王山上。阵亡将士中,有张冲的外甥曾泽生团营长何起龙、侄子特务连班长张镇东。而敌人之付出又是何等之惨重,日本《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公布了如下数字:在和六十军27天的作战中,日军共死伤12286人,其中、板垣第五师团死1281人,伤5780人;矶谷第十师团死1088人,伤4137人。按照惯例,死与伤的数字应该是倒过来的,而大部分是死在禹王山前的。
壮士横戈祖宗山,我184师官兵以血肉之躯,筑成了敌人永难逾越的钢铁长城。
作者在《禹王山七十年祭》中满怀深情地写道: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座山会像禹王山那样令云南人永远地耿耿于怀,永远地魂牵梦绕,因为那里永远沉埋着两万为共和国战死的六十军将士。他们是滇云母亲用洋芋和荞粑粑养大的,他们是红土高坡上长出的放牛娃。
任你翻开每一本县志,每一本县志里都长着禹王山;任你访遍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民族的心里都装着禹王山;任你走进每一个山逢,每一个山逢都会侃禹王山的故事。六十军用鲜血染红了禹王山,禹王山被六十军染成了云南红 。禹王山是云南红土高原滴下的一滴殷红的血!
历史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爱国主义是中国人价值体系的核心。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只有中华民族的历史血脉从未被割断过?特别是近代民族最危亡的抗日战争,只有一条,那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的血脉里长传不衰。
地灵人杰,神奇云南产生神奇将军。数点云南历史人物,能用一条光明线贯穿云南八十年风云的惟有张冲。张冲集战神、盐神、水神于一身,在远离革命中心地的南疆一隅创造了张冲现象,“张冲现象” 是独具云南特色的神奇现象。
多年来,杨永明一直倡导“用精品文化打造精品旅游”,并身体力行之,在此前的30年里,他不辞艰辛收集史料,研究、撰写了一国两将,即自杞国《揭秘滇东古王国》,蔡锷《护国之剑》、张冲《张冲演义》。《张冲演义》的前身为1999年出版的撰写张冲前半生的《绿林中将》,2000年获“云南第二届军事文学奖”。为不让历史遗憾,以后再次广泛收集史料,不远千里采访张冲战斗足迹,完整地打造了40集电视文学剧本《张冲》、40万字小说《张冲演义》。
人文精神是自然景观的灵魂,文化是旅游的旗帜。地以人而传名,只有用精品文化才能打造精品旅游。作为一道靓丽的精品文化风景线,《张冲演义》将为泸西,为红河,为云南的精品文化旅游赢得更多的人气。
附录信息:
《张冲演义》写作题钢
这是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传奇人生,这是彩云之乡八十年神奇历史的神奇揭秘,这是云南民族文化和原生态风光的靓丽展示,这是六十军从成立到起义的悲壮演义,这是云南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壮丽颂歌,这座三十年精心打造的滇魂丰碑,古今多少事,都在笑谈中。
一、小说以原云南省副省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彝家将张冲不断追求光明、无私奉献的一生为主线穿透了云南八十年历史风云——周云祥起义、绿林起义、二•六政变、四师长倒龙、滇西剿匪、张冲治盐、红军过云南、抗日战争、兵威五华山、解放云南、安定边疆、解放凉山、云南治水、文化大革命、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这又是云南民族文化和原生态风光的靓丽展示——阿庐洞、城子、石林、普者黑、大理、丽江、西双版纳、金刚峡、虎跳峡……这还是六十军从成立到起义的悲壮演义——武汉大阅兵、血战台儿庄、血战禹王山、胜利大突围、保卫大武汉、越南受降、184师海城起义、六十军长春起义。
二、云南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壮丽颂歌,张冲集云南战神、盐神、水神于一身,而爱国主义则是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核心,故对抗战三步曲——血战禹王山、胜利大突围、幕阜山阻击战投入了浓墨重彩,仅抗日战争部分就占了一半篇幅,在禹王山、九里山、幕阜山、滇南群山,作者以睿智的笔力全面展示了“云南战神”张冲的战争艺术和战争智谋——巧借东南风、攻防战、阵地战、游击战、刺刀飞雷战、步炮联合战、空城计、板凳战、蔑帽计、反斜面战、三线纵深防御体系;通过六十军将士的悲壮血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云南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尹国华、董文英、龙云阶、杨炳麟、陈钟书、严家训、 莫肇衡、陈浩如、张镇东、何起龙、赵彬、者朝臣、赵治平……战斗中,他们从不把脊背露给仇人的利剑,总是把胸口对着敌人带血的刺刀!八年抗战,云南出兵30万,战死10万!云南人民的优秀儿女们,就是这样用勇敢和无畏捍卫着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三、张冲将一生心血尽付予他所挚爱的祖国和人民,正如中国文联副主席、原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在人民大会堂纪念张冲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所说: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学焦裕禄,云南的张冲,比焦裕禄还焦裕禄,张冲精神,就是云南民族乃至中华民族精神的杰出代表。
前省委书记白恩培指出:云南应该打造几部象《闯关东》《走西口》那样代表山东民族精神的精品电视剧代表云南民族精神。而目前所拍摄的护国的、抗日的影视作品却沒有一部是真正以云南人为主人公并能代表云南民族精神的电视剧,云南人出了钱只是买得个陪衬而已。而《张冲演义》冠之以“滇魂第一部” 推向社会,意在着力打造滇人 “从不把脊背露给仇人的利剑,总是把胸口对着敌人带血的刺刀” 的云南民族的铁血精神,并在民众中检验检验以备为未来提供精品电视剧本。
日前,作者已将抗日战争部份编为20集电视剧《中国铁血军团》,准备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献礼。
《张冲演义》内容简介
小说以雄阔壮烈的画面,生动传奇的情节,真挚热烈的情感,深遂睿智的思想,再现了云南八十年历史风云,全方位地塑造了原云南省副省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云南战神、盐神、水神张冲的光辉形象,并托出了一大群中国风云人物。特別在抗战三步曲——血战禹王山、胜利大突围、武汉保卫战中投入浓墨重彩,在生死极限的血火战场,着力打造了滇军这支中国铁血军团的英雄群象,大力赞颂了滇人那种“从不把脊背露给仇人的利剑,总是把胸口对着敌人带血的刺刀” 的云南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张冲演义》作者简介
杨永明,男, 1947年1月生于泸西县金马镇爵册村,毕业于新民小学、泸西一中、蒙自师范、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阿英里小学、山口小学、泸西十中、泸西二中校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通俗文学家协会会员、云南作家协会、云南史学家协会会员、红河州作协理事、泸西县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第六届政协委员,《边疆文学》编外记者。现任自杞国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先后创作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电视剧300余万字,获各类文学奖30余次,其中,长篇小说《绿林中将》获云南第二届军事文学奖,历史小说《宣光大战》获第五届边疆文学奖,报告文学《深山托起夜明珠》获边疆文学建国50周年征文一等奖、《康庄大道》获边疆文学新世纪征文一等奖,论文《自杞古王国与滇东古长城》获北京精苑文化优秀论文一等奖。
平生致力于“一国、二将” 的研究和创作,一是探索研究两宋时立国160年又神秘消失的滇东古王国“自杞国”, 出版专著《揭秘滇东古王国》,从而改写了云南唐宋史,填补了滇东三百年历史空白;二是将云南两座滇魂丰碑——蔡锷、张冲,著成了《护国之剑》和《张冲演义》,扎扎实实树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