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金阳”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金阳”,既是我县配合全国建设和谐社会、我州建设“和谐凉山”战略部署的大势所趋,也是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构建“和谐金阳”中,我们有机统一地加强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构建“和谐金阳”的基础,筑牢社会稳定防线,形成发展的强大动力,用和谐促发展,用发展促和谐,建设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和充满活力的新金阳。
一、历史背景
金阳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民主改革后一步跃千年,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基础差、起点低,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定贫困县,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后,金阳再次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县。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金阳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受长期的处于奴隶社会、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偏辟的地理环境的影响,金阳人民整体还很贫穷,社会发育程度低,发展仍处于低水平。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经济以农业为主,发展进程缓慢,低收入者和贫困群体仍占据大多数;二是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偏低,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三是投资增速偏低,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不足;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沿江地区和高山地区群众收入差距拉大,“三农”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约为3~6倍;五是就业形势困难;六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吸贩毒、偷牛盗马现象仍然存在。受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家族干扰司法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农村“门徒会”邪教有所抬头,影响社会稳定因素多。从建设上来看,城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亮化、美化、净化、绿化程度低,市容市貌和村容村貌还不尽如人意;从软环境上看,有的单位和部门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差;从人的因素上看,全县群众素质参差不齐,少数群众文明意识不强等等。存在的这些问题,影响到金阳经济的良性发展,影响到社会的持续稳定和长治久安。
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深入开展构建“和谐金阳”的活动,通过开展“和谐金阳”活动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今年元月份召开的县委九届三次全委(扩大)会上,提出了建立“和谐金阳”的工作目标。指导思想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建设一个富裕、文明、稳定、和谐的金阳做出新的贡献。工作总体目标: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众人口,加大民主和依法治县的力度,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和惩治腐败行为,切实做好富裕劳动力转移工作,努力协调和改善各种社会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全力构建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和充满活力的新金阳。在工作中重点狠抓了物质基础、制度保障、精神支撑和社会环境四个重点工作,把物质基础当作构建“和谐金阳”的“砖瓦”,把制度建设当作实现“和谐金阳”的保障,把精神支撑当作“和谐金阳”运行的润滑剂,三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并通过社会环境来反作用这三者。把这四位一体当作构建“和谐金阳”的出发点,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构建和谐金阳已初显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始终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增强 “和谐金阳”的物质基础,构建经济发展和谐
县委、县政府响亮的提出了“依托一江(金沙江),开发两河(西溪河、金阳河),发展三带经济”的发展战略,进一步细化具体目标和措施,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走出了一条具有金阳特色的经济快速持续协调发展之路。
1、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保持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放松,以农民增收为重点,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开拓发展农村经济新路子。为改变金阳长期以来的粗放生产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2001年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县山区立体气候特征及各地比较差异,制定并实施了“三带”农业发展战略,建立沿江农业综合开发带、二半山多种经营开发带、高山林草畜牧业带。狠抓“青花椒、白魔芋、烤烟、蚕桑、种草养畜”五大双增项目。目前,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4年底,沿江形成了科技含量较高的早市蔬菜、干热水果产业群,已成为全县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带;二半山在稳定粮食增产的前提下,形成了多业并举,全县种植青花椒30万亩、1800万株,年产值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00元;种植白魔芋22500亩,产量4万吨,年产值490万元;烤烟种植500亩,收烟690担,年产值390万元,创税收150万元;蚕桑种植3.5万亩,年产值109万元。近几年来,我们加大了特色产业的宣传力度,在国内成功打响了“中国青花椒第一县”、“中国白魔芋特产之乡”品牌,被确定为全国8个白魔芋重点种植县之一,“一‘青’一‘白’”已构成全县的支柱产业;高山的种草养畜实现了良种化、基地化、商品化,共种草 9.8万亩,四畜存栏44.32万只,出栏达31.65万只,年产值13.87万元。并充分发挥协会带头作用,全县共建立各种协会4 个。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加大了劳务输出力度,全县共输出劳务6614人,增加收入1984万元。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全县粮经比例由2000年的57:43调整到现在的51:49。扎实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认真兑现粮食直补资金,仅这两项,2004年就为群众增加收入321万元(金阳县财政收入的一半)。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全县区域优势明显突出,分类指导力度明显加大,加快了农村发展的步伐,缩小了与城镇的差距。
2、以“工业兴县、以水兴县”增强财政收入。通过市场化配置资源,公开拍卖了县城出租车经营权、金阳河流域开发权、蚕桑生产经营权,拟拍卖四宗矿山经营权,大力发展采矿、加工工业,逐步探索以水养电、以电兴工、电冶结合的发展路子。彻底改变了原有以农为主、以种粮为主的单一结构,形成多业齐放的局面,丰富县域经济的内涵。加快了派来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其打造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计划在10年时间内,实现金阳财政收入2亿元的目标。
3、以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几年来,我们围绕“路、水、电”建设,改善了投资环境,推动了全县经济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交通建设成绩斐然,成功实现了乡乡通公路的目标,全县现有公路里程1019公里,油路80公里,正在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的通阳大桥及派来镇、老寨子通乡油路,形成了以公路为主的运输网络体系,便利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天生桥电站、丝窝电站、老寨子电站、谷德电站正在紧张施工,年底实现供电,总装机容量6400千瓦,可以极大地满足城区居民的需要。金阳河流域总装机容量68400千瓦开发权的成功拍卖,其中:总装机1.6万千瓦的苍房电站的前期工作正加紧进行中,力争该工程早日动工,为派来工业园区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再次是通信网络建设,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落户金阳,通信网络方便快捷。经营城市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几年来市政工程建设共投资915万元,改建县城西街、老街、北街、南街、下南街总长3076米,新安装路面路灯240组,新建标志性建筑一座,新建畜牧市场、鸡市场、拴马场各一个。房地产开发引资2486万元,开发项目15个,建筑面积4750平方米。职工集资建房24座,投资2231万元,建筑面积6429平方米。投资700万元新建二期县诚供水工程,结束了金阳县城居民定时供水的历史。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城市品位有所提高。加强小城镇建设,为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提供了载体。
4、以百草坡生态保护区、十万亩索玛花、金沙江大峡谷等开发为重点,逐步发展我县旅游业。加快民族资源开发,变民族文化资源为民族文化资本。
5、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为民营口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拓宽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共有个体工商户816户,注册资金429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880个。民营经济成为了全县经济发展的亮点和重要增长点,占GDP总量的28%。
(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强化构建和谐金阳的制度保障,构建法制和谐
1、建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工作体制,贯彻依法治县的方针,推进我县民主政治的发展。建立健全县委工作规则,规范了县委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完善公众参与和领导机构决定的决策机制。县委常委会实行了票决制,干部任免严格实行公示制,并实施了公推直选办法。凡属党组织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都充分听取广大党员的意见;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事情,都广泛征询各工委、乡镇、县级机关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外人士、离退休老干部的意见;凡关系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实行了公示、听证等制度,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上的公平。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调动了基层群众依法参与民主实践的积极性。完善村民自治,形成村党支部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城市社区民主建设,形成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全面推进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好全县各阶层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强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对符合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民应保尽保。目前,全县参加低保人数2052 人,仅2004年就发放低保金162万元。加快建立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完善城镇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老百姓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参保人数大量增加。2004年,全县34个乡镇农牧民参加合作医疗人数达到90681人,占农民总数的92%,仅2004年全县农村医保门诊就诊总人次达54178人,门诊报销总费110万元,住院治疗4823人,报销费用172万元,切实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注:此文章由苦体博上传,作者是金阳县委书记)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