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旅游背景下南涧“彝族跳菜”文化的产业化探究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市场,进行适度的保护性旅游开发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有效的非遗保护方式。自2008年6月南涧“彝族跳菜”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日趋兴盛的“跳菜”表演逐渐成为当地旅游发展中的一项特色产业。本文从产业发展的视角对“跳菜”文化在开发中的现状与问题进行论述,以期为非遗产业化提供一个参考案例。
引言
南涧彝族自治县(下文简称南涧县)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南端,县域总面积1 731.63平方千米。214国道横穿县境,是滇西地区通衢要道。县内有汉、彝、回、白、苗、布朗、傈僳、拉祜、佤、纳西和景颇等26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11.29万人,占总人口的49.63%。“跳菜”是南涧县境内广为流传的一种古老飨宴礼仪。2008年6月,南涧“彝族跳菜”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質文化遗产名录,跳菜从乡野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日趋兴盛的“跳菜”活动逐渐成为当地的一项文化产业,在当地的旅游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跳菜,已有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秦莹从文化象征的视角对跳菜的发展过程、社会作用、舞蹈动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解读;杨增良对跳菜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傅海燕对跳菜的传承现状进行了调查和思考。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南涧“彝族跳菜”这种传统文化的产业化趋势越发明显,本文就是在乡村旅游背景下对南涧“彝族跳菜”文化产业开发进行调查和思考,以期为“彝族跳菜”产业化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案例。
一、南涧“彝族跳菜”文化产业化的现状
随着跳菜不断声名远播,越来越多的游客因为跳菜来到南涧,跳菜文化的产业化进程也不断加速。
(一)南涧“彝族跳菜”文化产业化的政策供给
南涧县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在跳菜文化产业开发与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2007年,南涧成立“南涧彝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委员会”,在文化馆确立兼职人员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全县文化遗产进行普查、申报、管理、保护工作。2013年5月1日,《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南涧跳菜传承与保护条例》颁布施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传承人的保护和扶持做到有法可依。2016年9月,成立南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投资1 756万元修建南涧跳菜传承展示中心,其中包括演剧场、传习所、陈列室、档案室、库房以及其他相应设施,完全建成后可实现南涧跳菜的“一站式”展示和系统传承。同时,南涧县在职业中学开设“跳菜”艺术专业,进行“跳菜”职业教育,累计培养“跳菜”专业人才200多人。
(二)南涧“彝族跳菜”文化产业化的人才储备
目前,南涧县已经公布的跳菜名队有27家,活跃在民间的跳菜队约200多支,每个村委会都有跳菜队伍。有常年驻外的跳菜队伍上百支,比如以李成芳、李桂华为代表的跳菜艺人,他们的跳菜表演活动遍布云南省内的昆明、楚雄、玉溪、红河等州市,甚至深圳、广州、北京等省外城市。据跳菜传承人李成芳介绍:像这样出去表演跳菜的艺人还是很多的,广东、江苏、湖南都有南涧县的跳菜艺人。
常驻本地的跳菜队伍多由农民组成,他们闲暇时带领队伍外出表演跳菜,农忙时专心在家做农活,很多跳菜艺术爱好者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参与跳菜表演活动中的。
(三)南涧“彝族跳菜”文化产业化的经济效益
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每位跳菜队长都备有一个账本,用来计划调度跳菜表演活动。他们往往同时身兼队长、司机、财务、道具维护管理员数职。跳菜队长字文昇只在农忙之余进行跳菜表演,他介绍说:生意好的时候,我们只要有时间就去跳,每年娃娃上学的生活费都可以靠表演跳菜挣出来。
除了表演跳菜,队长字文昇还有其他的创收方式,比如制作跳菜表演所用的道具、表演活动需要的服装等。但是收入最高的,还属那些在县城里进行跳菜表演的艺人。比如南涧县的跳菜艺人自学南,他在县城附近开设了跳菜餐厅——“跳菜人家”,他介绍说:游客多的时候餐厅生意最好,整个餐厅1 000多个座位经常是爆满的。
目前,南涧县可以进行“歌舞伴餐”的跳菜餐厅已经不下数10家,在餐厅进行有偿表演的民间跳菜表演队伍也至少有上百支,可见当地跳菜文化产业发展的繁盛和当地群众对跳菜文化的热烈需求。
(四)南涧“彝族跳菜”文化产业化的创新发展
目前,南涧“彝族跳菜”活动除了传统的婚礼跳菜、建新房跳菜、贺寿跳菜外,还增加了满月周岁跳菜、宾馆酒店跳菜、开业庆典跳菜、舞台表演跳菜等新兴跳菜表演种类,并逐渐显现出集司仪主持、现场布景、舞蹈晚会、跳菜民俗表演于一身的发展态势。年轻的跳菜艺人杨开升说:我主要接一些主持、歌手、跳菜表演的活动,现在这就是我的职业。
像这样身兼司仪主持与歌手的跳菜艺人在南涧县不在少数,并且他们都自学了很多舞蹈。阿开度小村的跳菜传承人茶凤高介绍说:下午跳菜表演完了就休息一下,到了晚上我们把灯光打起来就开始表演舞蹈晚会啦。以前晚上没有舞蹈晚会,为了客人高兴我们才搞起来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南涧“彝族跳菜”这种民间民俗文化也不断发生演变。其演变轨迹往往是沿着“仪式戏剧”连续体功效中“仪式”的这一端向“娱乐”、戏剧的另一端滑动,即娱乐性逐渐增强而仪式功能逐渐减弱。
二、南涧“彝族跳菜”文化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
跳菜文化的产业化虽然有了一定进展,但是在产业化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表演动作媚俗化
跳菜作为传统民俗广泛流传于南涧及周边农村,广大的乡村市场是跳菜得以流传的基础。但是实地跳菜表演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地区曲解跳菜文化(使用DJ音乐进行跳菜表演)、有些动作媚俗露骨、表演时过分追求惊险动作等。而且实地跳菜表演活动披上了浓厚的“私人定制”色彩,表演程序、时间、形式往往被“主人家”的要求所影响。
(二)表演内容同质化
跳菜活动的兴盛来源于其曝光度的增加和屡次获奖带来的荣誉,而屡获殊荣的舞台表演跳菜是在实地跳菜表演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创作而来的。但是现阶段的舞台表演跳菜存在剧目陈旧,创作缺乏活力等问题。包括各个跳菜队伍在实地表演中因为缺乏有效的交流、提升,也存在表演内容趋同的问题。
(三)表演市场不规范
目前,跳菜表演的市场前景广大,逐渐从乡间庭院扩散至城市酒店。但这看似繁荣景象的背后,存在恶性竞争的隐患以及市场开拓不完整的问题。比如当地众多跳菜队伍之间的合作仅限于道具和人员的临时借调,未形成具有深度合作关系的产业队伍;民间跳菜艺人的生意来源多是通过口碑宣传以及亲戚介绍,生意来源并不稳定;跳菜表演获得的收益没有固定限额,各个跳菜队伍所收取的报酬金额差别较大。此外,南涧县及周边的跳菜表演市场已经逐渐开发完善,但是昆明、丽江、保山等云南省内的大中城市,以及省内知名旅游景点等区域的跳菜表演市场却没有进行有效开发。
三、南涧“彝族跳菜”文化产业化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藏着大量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蕴和追求,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一)经济价值
“跳菜”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资本,不仅是南涧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南涧县招商引资的重要项目。跳菜演员到全国各地发展也打开了南涧劳务输出的新通道,越来越多的跳菜艺人远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进行跳菜表演。跳菜艺人的绝技成为增加南涧彝乡人民经济收入的手段和措施,同时也起到了“一人带全家”“全家带村民”的致富奔小康的典型示范作用。
(二)旅游价值
进入21世纪以来,跳菜所获得的各种殊荣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南涧县也开发了一些与跳菜相关的文化旅游产品,比如跳菜动作剪纸,跳菜人物木雕,跳菜形象泥雕等。南涧县政府充分利用跳菜这种无形文化资本为南涧的产业发展进行铺路搭桥,推出了诸如“跳菜村”等以南涧“彝族跳菜”文化为核心的休闲养生项目。
(三)文化价值
南涧跳菜发源于当地民间,反映了南涧民间的地方特色与风俗习惯,具有极强的乡土气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价值:一是跳菜有利于促进南涧彝族与周边其他民族的和睦相处;二是跳菜有利于提高南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跳菜有利于繁荣大理州少数民族文化;四是可以给所有关心“跳菜”的人提供一份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的民族志文本。
跳菜这种待客习俗在村寨中由于亲属关系和地域空间的限制无法展示其社会经济价值,但是当跳菜打破村寨自娱自乐的范式以文化艺术资本的形式走向城市、走向舞台后,就开始充分发挥社会经济作用了。
四、南涧“彝族跳菜”产业化的发展对策
为了细分跳菜产业化所面临的不同市场和受众群体,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发运作,笔者提出以下3条产业化的路径。
(一)维持民间商演活动
南涧及周边的广大乡村地区作为跳菜文化产生的本源,在此领域发展的民间商业跳菜活动需要恪守跳菜文化的核心内涵并保证跳菜活动在广大农村地区持续发展。具体来讲,民间跳菜队伍需要不断提高演出技艺;尝试成立以乡镇或亲缘关系为主体的演艺公司;用现代公司运作制度经营民间商业跳菜演出活动等。
(二)不断加强政府推介
作为跳菜文化复兴的“领头羊”,舞台表演跳菜需要保持创作活力和演出质量。具体来讲,当地政府部门需要利用网络平台等新媒体技术,提高宣传质量;搭建公正公平的交流平台,促进跳菜文化传承与传播;制定合理的竞争机制,规范跳菜演艺市场等。
(三)积极拓展外地市场
在周邊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的情况下,跳菜的产业化需要积极向外拓展市场。具体来讲,当地政府部门需要深入调研,对不适合农业生产的山区土地进行统一管理运作,释放农村劳动力进行跳菜技艺培训,为跳菜产业化提供人力资源;当地文化部门需要与优秀的跳菜艺人深度合作,共同探讨跳菜文化如何更好地进行产业化。另外当地政府部门需要着重注意各大旅游景区、酒店餐厅、旅行社等行业的发展动态,尤其是大理沿线各州市的旅游市场发展动向,要积极向外拓展跳菜表演市场,引领跳菜文化走出去。
五、结语
跳菜作为一项流传于南涧民间的民俗活动,从上不了台面的乡村文化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一项文化产业,这是民族民间文化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继承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带来文化变迁的结果。对于技艺、民俗这一类的文化遗产而言,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使它存活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活着的传统。这是南涧“彝族跳菜”文化产业化开发给我们的启示。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原载:《旅游纵览(行业版)》2019年12期。文字来源:参考网。
作者:火彦昌,大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