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云南楚雄彝绣在现代的发展思路

作者:乔涵 张顺爱 发布时间:2023-04-23 原出处:《纺织报告》2021年12期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image.pngZ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楚雄彝绣概述

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风景秀丽的云南省中部地区,地处云南省地理中心,北临四川省攀枝花市,是连接川滇地区的桥梁,也是内地与东南亚、南亚的通道,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川滇通道”的称号。Z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楚雄州山地占总面积的90%以上,由于地势的影响,当地文化呈现开放融合与封闭保守并存的特征。一方面,受到相邻地区汉族文化的长期影响,形成了部分地区的汉文化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地形封闭,一些地区的彝族文化传统得以保存延续下来。Z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刺绣种类繁多、工艺精美,自彝族先辈代代相传至今,历史悠久,凝聚了彝族传统文化精髓,是彝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彝族女子心灵手巧、擅长刺绣,素有“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会拿筷就会绣花”的美誉。彝族刺绣据考证可追溯到三国之前,与原始绘画、记事符号、服饰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彝绣以红、黄、黑为三大主色,尤尚黑,涉及民族信仰、文化心理、图腾崇拜等因素。Z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楚雄州已经形成以10月太阳历文化园和楚雄州各驻外办事处、宾馆为窗口,以集中设计、分散加工、整体组合为主要形式,带动全州上千名妇女参与刺绣加工开发的产、供、销一条龙营销网络[1]。近年来,楚雄积极扶持彝族刺绣业发展,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培训绣女,着力提高绣女刺绣水平。同时,以发展协会为依托,着力搭建彝绣发展平台。结合对彝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推动彝绣产业化发展。一根根小小的绣花针创造了亿元收入,为楚雄脱贫创收提供了重要支撑。Z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楚雄彝族刺绣的生产经营模式大体遵循“企业+合作社+绣娘”的模式,这种模式把民间私人的零散经营集中起来,可以极大地规避以往家庭作坊式生产无目的、无效的弊端,最大限度地根据市场需求下单、投入制作。传统的彝绣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以小作坊为主,缺少规模效应,“各自为阵”明显,一家企业完成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所有环节,企业之间的关联较弱,不能很好地发挥规模效应。因此,产业发展中的企业两极分化很明显,大企业因资源优势越做越大,小企业因规模劣势难以较快发展[2]。此外,市场混乱、绣品质量不一、没有市场门槛、缺少行业标准、黑心商人漫天要价,使人望而却步。Z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楚雄州政府牵头成立了彝族刺绣协会,积极举办大型服装服饰展演、赛装节,还带彝绣登上国内外时装周,大力提高彝绣的影响力。永仁县将民族文化旅游业打造为全县建设的六大重点产业之一,推出了“诸葛方山”“直苴赛装”“彝族刺绣”“苴却古砚”四大著名文化旅游品牌。“永仁彝绣”和彝族“赛装节”已被列入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直苴彝族女式服装”也获得了国家专利[3]。总体来说,彝绣产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日益提高,但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市场机制不成熟,前进步伐依然缓慢。Z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楚雄彝绣在现代的发展思路

楚雄彝绣发展的问题有市场混乱、缺乏绣品标准,行业的规模效应、品牌没有形成等,今后,要将阻碍发展的问题逐个攻破,为彝绣的发展铺平道路,助力前进。Z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1 坚守传统根基,深挖彝绣文化内涵

非遗是传承千年的宝贵财富,是先辈留给后人的珍宝,凝聚了世世代代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精神、民族风采、文化内涵等。以彝绣为例,从绣品中可以看到流传下来的图案纹样、工艺技法,能领悟到彝族祖先在绣品中倾注的感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以及代代相传的民族文化。为了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要“不忘来时路”,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对实现非遗的传承至关重要。在创新设计的过程中,要铭记彝绣传统、守住传统精髓,不忘初心,坚决避免将传统“异化”、失了本色;深入挖掘传统内涵,将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在彝绣的发展道路上守住本、不跟风,立足自身,找准适合自身的方向[4]。Z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2 定期组织绣女技能的分类培训

绣娘是彝绣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重中之重。楚雄彝绣绣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创新力不足,对现代审美趋向的把握不准确。(2)分散经营方式导致市场上的绣品工艺标准不统一。针对上述问题,组织绣娘进行定期培训和进修是关键。首先,在培训中明确并规范绣品标准,杜绝市场上出现劣质产品。其次,将传统与现代风格的绣娘分开培训,使绣娘们术业有专攻、各司其职。传统绣娘的培训立足于传统风格之美的挖掘和工艺的精进,现代风格的绣娘培训主要学习现代审美的设计课程,使手艺精湛的绣娘们了解当下流行的款式、花色、图样等,在刺绣工作中拓展素材,注入时代潮流元素,不受传统观念和地域的限制。Z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3 推动行业龙头企业育成,以点带面实现行业规范化

据调查,楚雄的400多户彝绣经营户中,产值达1 000万元的彝绣企业仅有1个,达500万元的有2个,达30万元的有 34个。目前,大姚的“咪依噜”和“纳苏”是比较知名的彝绣文化品牌。当地的其他彝绣企业规模较小、数量多,经营模式分散,反而会加重当地内耗。楚雄当地政府应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优待,扩大发展规模,以点带面,带动当地零星分散的企业一步步地实现规模效应,对行业产生较强的号召力、影响力和示范作用,提高行业的发展水平[5]。Z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龙头企业的育成对规范行业秩序、稳定行业标准大有助益。健康有序的市场是保障产业发展的基础,针对目前楚雄彝绣市场乱象,需要政府号召、龙头企业带头参与彝绣市场的规范管理。第一,制定彝绣绣品的市场准入标准,严把质量关,规范市场,坚决杜绝绣品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第二,制定绣品价格标准,合理定价,严厉打击漫天要价的行为。第三,逐步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市场管理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彝绣市场的良性竞争。Z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4 抓好内外两个市场,精准定位目标受众

在楚雄当地,传统彝绣绣品销路更好,而创新、现代风格的彝绣绣品很少有人问津。原因是传统服饰更符合当地人的穿着需求,例如婚嫁、节庆等重大场合需要穿传统服饰。此外,现代风格的彝绣绣品定价较高,和当地人的收入水平不匹配。因此,楚雄当地人不是高价绣品的目标受众,针对当地的经济条件,想在当地打开市场一定很困难。Z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创新彝绣绣品的目标市场应该在省外、国外。传统服饰要立足于当地,抓住内部市场,做好传统刺绣。此外,对绣品进行分类分区展览或售卖,为不同顾客提供适合的产品非常必要。设置DIY专区服务,针对简单的图样可以提供基本的刺绣教学,根据顾客需求推出私人订制的绣品服务,顾客提供设计稿并参与绣品的设计过程。工艺复杂的绣品采用预售制,力求尽善尽美、独一无二。在彝绣“走出去”的过程中,要一步步打开市场,了解不同消费群体的特性,瞄准目标群体制定销售策略。Z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5 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特色文化产业

2013年,云南省开始推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针对“金木土石布”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出台鼓励政策,“布”即彝绣。云南是旅游大省,彝绣要想发展、提高知名度,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依托当地的旅游业,在游客中提高知名度。Z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在景区合理地设置彝绣工艺品店,可供展览与购买,也可使游客现场观看、近距离接触刺绣,领略刺绣的魅力。建立一些私人订制主题店,提供个性化服务,适当提供简单图案的刺绣教学,使游客参与图案的设计与加工。第二,建立生动有趣的彝绣文化园区,采用现代VR技术,创新刺绣的完成过程,使游客在园区内就能了解一件绣品的诞生。第三,深挖并创作彝绣文化故事用于歌舞剧的呈现,将彝绣背后的故事搬到舞台上,可以是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也可以是有厚重历史的家族传承,在舞台上将彝绣的文化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打动观众的内心。Z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6 线上线下发力,营造彝绣传承氛围

非遗的传承不仅是传承人的事,也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大事,人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对中华民族来说,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也是一份初心,在中华民族越来越强大的今天,要想走得更远,就要守好现在、守好过去,不忘来时路。非遗是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凝结与交融,但非遗总是被束之高阁,切断了与人们的联系。非遗源于祖辈的生活,也要在后人的生活中继续吸收养分,实现传承。Z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一,要让当地人认识、了解并认可非遗。让彝绣走进家家户户,让当地人认识到它的珍贵与价值,树立保护彝绣的主人翁意识。可在社区、学校等地定期开设彝绣课堂、彝绣展览、比赛等,使彝绣深入当地人的生活,渗透到每时每地,在当地营造浓厚的氛围,为彝绣传承奠基铺路。Z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二,现在视频类社交软件广受欢迎,当地政府可牵头拍摄纪录片或微视频宣传推广彝绣。《我在故宫修文物》系列纪录片的大受欢迎已经证明社会对匠人精神的推崇,以此为网络宣传的突破口,结合当地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历史,用心制作宣传内容,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达到宣传彝绣的效果。Z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 结语

传承,由“传”与“承”衔接。古往今来,作为面向未来的传统文化,想要延续彝绣的生命力,使之既不失去本色,也不在时代的洪流中褪色,就要在保护中创新、在创新中保护,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推动楚雄彝绣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活力。Z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乔涵: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张顺爱: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