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彝族舞蹈简介
彝族是热情奔放的民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婚嫁丧葬、节日庆典,舞蹈是彝族同胞表达衷曲、倾诉感情、沟通心灵不可或缺的交流形式。可以这么认为:对热情奔放的彝族同胞而言,生活是舞蹈的日常形态,舞蹈是生活的形象写真。昭通地区彝族舞蹈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婚嫁舞蹈《阿说客》类,丧葬舞蹈《喀红呗》类和生产性舞蹈类。
《阿说客》,汉译为《酒礼歌》,是彝族男女嫁娶时欢乐吉庆的歌舞。在彝族婚俗中,新嫁娘要出门的头天下午,远亲近邻,亲朋好友都汇聚到新嫁娘家。饭后,青年男女、老表姊妹们尽情欢乐,有相互戏谑、调笑、打闹的,有对唱《婚礼歌》的,有狂歌劲舞的,当然也有陪新嫁娘哭嫁的……待男方接亲的人来了,便准备好“打押礼先生”,族中的姐夫妹弟、老表姊妹们准备好柴块、竹棍,埋伏在大门两侧,押礼先生一进大门便开打。打是真打,押礼先生如果动作迟钝,不在三五步内窜进堂屋,那柴块、竹棍可真地就打到了身上。打也是假打,如果押礼先生机敏,用披毡遮盖住头,三窜两跳抢进堂屋,便不会有皮肉之苦。押礼先生进了堂屋,向新娘的祖宗牌位行过大礼,便成了贵宾,接受盛宴款待。饭后"过礼",将男方送来的礼物让亲朋好友一一过目,并唱三首《酒礼歌》,女方家也要有一名歌手唱答。过礼后,女方收礼的人要唱着《酒礼歌》向主人点交礼物,主人也要唱着《酒礼歌》接收礼物。
此时,欢聚一堂的亲友、宾客,不分男女、不问老幼,喝着酒,唱着《酒礼歌》,且歌且舞。《酒礼歌》曲调优美,歌词形式有叙事史诗、盘歌、猜歌、情歌;内容则天上地下、山里水中、亲情难舍、闺房哀怨等等,随心所欲,即兴发挥。次日,新娘被迎娶到男方家里,又是一堂《酒礼歌》的欢乐聚会。《酒礼歌》的舞蹈人数不限,在唱、跳的过程中,可随意加入、退出,但往往是越跳人越多。舞者或成圆圈,或相对成排,手拉手或面对面,队形和舞姿随歌词内容和舞者情绪变化而变化。不间断地歌舞,通宵达旦。
《酒礼歌》舞蹈动作虽比较随意,强调情绪化,但也有一些基本动作,如身躯作前后左右摆动相互交叉、侧身蹲、正面下蹲、模拟敬酒等。有的地方,《礼歌》歌词内容较完整,舞蹈独立成段,可单独作为表演节目,如彝良县《酒礼歌》中的《小鸟飞》等一类。
《喀红呗》,也有称《毕肃那》的,汉译意译为“跳脚”、“拐脚”、“跩脚”、“四个跳舞者耍舞”;也叫“灵桶舞”、“鬼桶舞”,是丧葬中的祭把性舞蹈。人死后,请来“喀约”(歌舞班子,一般为4名男性舞者)跳《喀红呗》,意为替亡人“开路”、“指路”,让亡魂尽快回到祖先生活过的地方。停灵二天,叫“跳”,舞者从门外按一定队形进入停灵处,围绕棺木,或棺木左右,且歌且舞。停灵三天,要”大跳”,在院内新搭灵硼内舞跳,时歌时舞,通宵达旦。舞蹈时,舞者手持八卦铃和白色孝布,甩、抖、顿,动作刚健、奔放。四舞者间,相互作背、跳、倒立、勾手翻、抱腰翻等动作,以显示高超技艺。全套舞蹈由若干套路(舞段)组成,各地套路编排又不尽一致。
镇雄县流行的套路有二人交叉步、野鸡钻篱笆、毛狗钻洞、毛狗钻草窝、老鹰拿鸡、猴子抓背、跨手翻转、打谷子、猴子爬树、后手翻、猴子翻跟斗,猴子搬桩、抱腰侧身翻、四马追羊等。彝良县流行的套路有抖腕、老妇洗衣、老者探路、老者舂碓、老牛擦背、对开门、猴子爬树、蛤螟晒肚、搭养棚、二老对言等。从舞蹈套路名称可以看出,《喀红呗》虽是丧葬中的祭祀舞蹈,但套路编排几乎完全是动物游戏型、生产过程型以及表现技巧型,愉悦亡魂,也愉悦今人。
生产类舞蹈流传甚广,名目繁多,如:《撤麻舞》、《种红苕》、《荞子舞》、《收麦舞》、《打猎舞》、《栽花舞》等。共同的特点是:1.以生活化的动作编排完整地反映生产活动过程。如《撤麻舞》,表现整地、背肥、撒肥、撤麻、薅麻、割麻、晒麻、绩麻、纺麻、牵纱、织布;《打猎舞》表现磨箭、射猎、寻找猎获物、捆绑猎物、归家,动作粗犷、强悍、大朴不雕,充满原始的野性美。2.生产类舞蹈完全由彝族女青年表演,观赏性较强。3.这类舞蹈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随意表演。
除以上三大类外,一些地区还盛行在彝族火把节跳“火把舞”。入夜,燃起簧火,男青年高举火把,与女青年交叉站立,围着簧火,时而转圆圈,时而向四方进退,时而男女互转,或跑跳、或蹲站、或搭手甩手,动作简洁,舒展大方,进退规整有序,充分表达节目的喜悦之情。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所属专题:
昭通彝学/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彝族风俗之思茅篇
- 2 石棉彝风彝俗――源流、人口、分布...
- 3 思茅彝族的习俗(一)
- 4 彝族风俗之大理宾川篇
- 5 攀西大裂谷中的彝族俚濮人(三)
- 6 楚雄市彝族民俗
- 7 彝族俚濮人
- 8 彝族风俗之华宁篇
- 9 神秘的倮人
- 10 石棉彝风彝俗――生活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