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节庆与民间娱乐

彝族三天火把节的习俗

作者:beley工作室 发布时间:2002-09-09 原出处:彝族人网 整理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火把节一般要连续过三天。第一天打牛杀猪宰羊准备丰盛食物,晚上耍火把游山绕地,这时青年们聚集一起玩火把,唱“都格啦”(即火把节到了,快来玩耍。)的火把节歌。第二天是节日的高潮,热闹而隆重,活动内容众多。届时,举行传统的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年轻女子则跳起欢乐的节日舞“都荷舞”。第三天,继续过节,不过活动不如头两天热烈、隆重。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民俗活动令人目不暇接,充满着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娱体育活动妙趣横生、多姿多彩,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使整个节日似乎成了人人参加的大型彝族服装展示会,使节日充满了热烈、欢乐的气氛。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的习俗,彝族各地区各支系过节的内容和形式可能因不同的习惯而不同。有些地方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古老的习俗,有些地方则其内容和形式都有所演变发展。例如:凉山彝族圣乍地区和所地地区过火把节时有些细节就不一样。所地地区的妇女火把节时在野外过节的场所必须举行“都荷舞”,圣乍地区就没有这种边歌边走的活动形式。凉山地区和云南、贵州地区差别就更大。例如:云南双柏县者柯盲村彝族火把节习俗是,先由毕摩唱彝族先民迁徙词,唱完后由一草人(即身披草衣的人)高举象征男性生殖器的模型来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唱《哭母调》。唱词内容包括母亲生儿育女的功德及对母亲的怀念等,全部《哭母调)要唱一整天,草人边唱边做性交、怀孕、生产的模拟动作,表演小孩向母亲要食物及得到食物后表示感谢的动作。屋子外面,长老也唱《哭母调》,长老领唱,群众合唱,一边挥舞火把一边唱,唱一句,舞一下火把。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唱完《哭母调》就举行驱鬼仪式,将蒸熟的鬼头馒头丢给大家。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然后持火把上山,到半山腰烧一堆火,大家围着火跳舞,青年男女对唱山歌。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达山顶,举行烧草人仪式,草人代表始祖,彝语叫“一博”,“一”意为天,“博”意为地。毕摩说“一”代表“天父”,“博”代表“地母”。所以“一博”就是祖先。烧草人的用意是“火化归天”,“火化返祖”,意即草人火化之后,便又重新回到祖先那里。烧草人必须在太阳未落时烧,过去是烧真人,草衣未必就烧死,现在是假托,扮草人的人烧掉草衣,在草堆点燃前从草堆中钻出,人们看不出人已经跑掉,现在的烧草人实际只是一种象征行为。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烧掉草人之后,人们即从火堆上跳来跳去,表示驱邪。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火把节中的“焚人”与丧葬习俗中的“火化”虽然焚烧的对象一个是活着的祖先,一个是死者的遗体,但其目的相同,都是“火化归祖”。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英国人詹•乔•弗雷泽《金枝》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一书中也有类似现象记载,说“有时在‘茅屋’里焚烧一个草人。人们注意火里的烟往哪个方向飘。如果是往谷田里飘,那就是庄稼丰收的迹象。”“人们认为在火上跳三遍或在两堆篝火之间跑三遍,就准会丰收,这种信念是值得注意的。”“在篝火中烧毁偶像或者装作在火里焚烧一个活人都不是少见的事,而且有理由可以相信古代在这种场合下确实焚烧活人。简略地考察一下这个风俗,就可以找出入牺的痕迹,同时也有助于说明它的意义。”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彝族火把节有关的习俗来看,每个村寨都要凑钱集资买牛来祭火把节,用牛血祭火祭太阳,以及云南部分地区“烧草人”的现象来看,远古时期可能曾有过类似于弗雷泽所推测的“有理由可以相信古代在这种场合下确实焚烧活人”和“可以找出人牺的痕迹”。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这种场合,火的功能已完全超越于它的自然属性。火能使现实生活中的草人和死者的遗体回归祖先。说明火在彝族人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对火的崇拜,包含了对祖先的崇拜。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逢火把节,彝族人民都要开展摔跤、跳月、弹琴、斗牛、跳脚、赛歌、甩火把、烧红线、驱邪、祭祖、祈丰、烧虫、选美等活动,只是因地域而有异。楚雄哨区,要杀鸡祭“戛楼厄苏”司农之神,还祭土地公、土主、山神庙、土主庙、风神、雷神、龙王小姐、送子娘娘等。禄劝则是点火把除害虫、驱鬼,集体杀牛、宰羊。在双柏,农历六月二十三日夜要偷鸡看卦,二十四日才打猎献山神(斯尼者),保佑人畜平安。在姚安,人们轮流准备火把,在砍小松树做火把时,还得杀公鸡献祭一番。在永仁,一幢房前要立一颗1.5丈至2丈的火把,家族还得立一木桩,以杀羊、宰鸡献祭,保佑人丁安康,丰收吉祥。献祭猎神时,要用酒、菜、饭三个碗。在武定,家家要采几棵荞子和一棵玉米挂在房墙上,象征谷魂回来。在丽江,青年用火把围田,村中立一大火把,开展全村性的活动。红河育乐则在五月五日举行火把祭“透扎佛”,群众击鼓跳舞祭祀。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家家采松枝插于大门上和供在祖先牌处,然后祭天地祖先。在绿春,则杀牛分牛肋骨,用以敲打簸箕驱邪,解掉手上的红线,尝新米,祭地鬼。在凉山,人们用艾蒿扎火把,集体跳舞,吃新荞麦,祭马都(祖灵),杀鸡绕荞麦地数圈,与祈农田丰收有关。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不仅集中体现了彝族对火的崇拜,而且它也大大地丰富了彝族人民社会文化生活的内容。人们利用火把节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从古到今,人们在火把节期间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表现自己的各种文艺天赋,显示自己强壮的体力和搏击技能技巧,人们也可以尽情欣赏各种精彩的搏斗和人征服各种极限的体育活动,以及传统的民间文艺节目。火把节同时也是一年一度的感情交流的大聚会。im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