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节庆与民间娱乐

彝族火把节与火文化:第三章 彝族火把节

作者:楚雄非遗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2021-11-12 原出处:楚雄州文化馆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image.png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传说及彝汉文献记载

火把节的活动习俗在诸多文献中有不同类型的记述。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烧虫逐疫、禳灾除害、火炬照天为乐。反映此内容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元代李京《云南志略》:“每岁以腊月二十四日祀祖,如中州之家礼。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缚火炬照天,小儿各持松明之,相烧为戏,谓之驱禳”。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许印芳《五塘杂 》:“火把节之日既夕,在所人户,同时烧树,人室遍照幽,口中喃喃作逐疫送穷语。而农人持火照国以祈年,樵牧渔猎各照所造,求利益大光明中”。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礼记》中记载了火把节的有关资料。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楚雄府志》:白、黑倮倮“星回节列炬吹笙,跌笙以歌和之,饮酒为乐”。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乾隆《开化府志》卷九:倮倮“其六月二十四日夜,村寨田宅,悉燃火炬,名曰火把节,脍生肉食之,以此为献岁。”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许实《禄劝县志·风土志》载:“六月二十四日为火把节,亦谓星回节,夷人以此为度岁之日,犹汉人之春宴相左聚也。儿童执火炬,屑松脂杂煤,衽而撷之,见尊者叩首,举燎逼裙,洒松煤燎之火,火焰满身,谓之‘福’……男女齐会,四面绕坐,脍生肉,饮酒,歌舞杂沓以趁盛节”。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吴大勋《滇南闻见录》“火把节”条云:“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每家木柴几许门首,各自点亮,又皆的擎一枝,游行聚于一处,群相欢笑,……六月二十五日,乡民聚火把于田间,和以草杆焚之,以祈丰年”。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国《思茅县地志》:“……倮倮等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度岁,杀猪宰羊,男女杂处,携手成围,吹笙跳舞,扣为跳笙,以尽欢乐”。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国《马关县志》卷二:倮倮“夏历六月二十四日为火把节,是夜燃火距,击羊皮鼓,绕行田亩以及园圃,果树,谓光照所及,则收获而虫害少。照毕陈酒脯,集男女行歌互答,进酒为欢”。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禄劝县志》云:“携照国塍,云可避虫”。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理县志》:“倒树当门卧,男妇撩衣跨火过,群相贺曰:‘灾星除矣,秽气解矣’”。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火照田,占国祈丰。记录含此内容习俗的文献为: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李中溪《云南通志》载:“六月二十五日,采松明为火炬,照田亩,以色占农”。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昆明县志》载:“六月二十四、五日,所松为燎,高丈除,入夜争燃之。村落用以照田,以炬之明暗,占岁丰歉”。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袁嘉谷《石屏县志》卷一云:“六月二十五日,四野松炬烛天,占岁之丰凶,明则稔,暗则灾。幼者各燃松炬相斗,以胜员卜村之丰凶。”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履乾《昭通县志稿》载:“八月初间为旧时火把节,夜中燃松竹之炬,与滇中各处相同,至乡间则以为照田祈年,以火明暗占岁之丰歉。至有置火把当门为小儿叫魂……”。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隆庆《楚雄县志》“祭礼”载:“六月二十四日火星回节,燃松炬照室及田间,每田水口,每荞地一处各杀一鸡以祈丰收”。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牟定县志》“风俗”载:“六月二十四日火星回节谓之火把节,研松为燎,高丈余,入夜炮之村落,用于照田祈年,似炬之明暗占岁之丰歉。街市儿童扬松脂末互相烧洒为戏,比户剁牲饮酒”。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华风俗志》载,建水县,“街燃松炬,酸饮村落,以炬插田,设醛致祷,即诗‘田祖有神,秉界炎火’之意”。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松炬燃火,敬天祭祖。记录此内容的文献有: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图经志书》(景泰)云:“每岁六月二十五日,杀牲祭祖”。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通志·临安》载:“敬天祭祖,长幼皆严肃,无敢哗者”。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续云南通志》引《临安府志》:“ 蛮俗或以六月二十四日为节,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年,星期,搭棚以敬天祭祖”。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贵州通志》普安府风俗:“州志,夷人每岁以冬夏二季六月二十四日为火把节,属 宰牛,以祭其先,小儿各持火炬喧戏于市,如上元,除岁然”。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诏野史》载:“渝以是(六月二十四)祭祖,不赴者罪”。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安州志》“风俗志”记载:“六月二十四日束松为燎垛,草花高大余燃之,杀牲祭祖,老少围坐火,食肉饮酒。自官署以及乡村田野皆燃,谓之火把节,又谓星回节”。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许印芳《星回节考》所云:“火把之兴,原于服忠武之威,表贞烈之德;历久不废,而逐疫,祈年,祭先祖,讲武诸事,乘乎其间”。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的起源传说,口头流传在民间的不少,其文献中亦有记载。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诏野史》《滇系》中记载“火烧松明楼”的火把节起源之事。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西昌县志》记载唐时慈善夫人以节贞殉之,由此传沿火把节。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光绪《昆明县志》记载:“汉之时有夷妇阿南,其夫为人所杀,南誓不从贼,即以是日(六月二十四日)赴火死,国人衰亡,因为此会。——云南诏皮罗会五诏于松明楼,将诱而焚杀之,遂并其地,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乃以铁钏约夫臂,既往,果被焚,慈善迹钏得夫尸以归,皮罗阁闻其贤欲委擒焉,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古籍文献中,用彝文记载了人类对火产生,运用,以及对于火的灾害的驱除。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文献《祭火神经》中记载了火的五种产生途径。火附有神灵,它附有善的一面又有邪恶的一面,善的一面,人们要崇敬它,让它为人类所需而为。邪恶的一面,人们要防范它。带来灾害,驱除它之所恶。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文献《火把节祭经》记载了彝族火把节民俗祭祀中所要诵的经文。(已翻译集于《彝族毕摩经经典译注》第三卷)。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代诗人对火把节作了不少的诗赋: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诗经》中载:“去其螟腾,及其孟贼,无害人田雅,田祖有神,秉界炎火”。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诏时期的《星回节》诗载于《玉溪编事》,后收入《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三。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朝杨慎《星回节》诗:“松炬荧荧宵作午,星回节令传今古”。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代杨升庵诗《泸山观火炬咏怀》:“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所写的是西昌彝人火把节之盛况。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慎在《星回节》又载:“忽见庭花折刺桐,故园珍时几燃红,年年六月星回节,长在天涯客路中”。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元代文璋甫有诗《火节》:“云披红日恰含山,列炬参差竞往逐。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只疑灯火烧元夜,谁料乡傩到百蛮。此日吾皇调玉烛,更于何处觅神奸”。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张汉《星回节诗》:“匝地散流星,缘树燎椽烛,是日迎武乡,宵光耀人目。髨濮古遗封,今日沿成俗……”。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瞿卫邦写有火把节的诗:“烟萦桂树暗不升,火照天云第几层?素日谁知千家愿,逢尔佳节满飞灯……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元阳写有《星回节怀古》长诗,记述了与“火把节”有关的传说故事,描绘了火把节的盛况。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毕摩与彝族火把节

在中华文明的大西南一隅,彝族人民创造了举世公认的灿烂文化,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彝族毕摩文化及火把节文化,就是彝族文化中一朵古朴而鲜艳的奇葩。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是彝语音译,“毕”意为“念”、“诵”是,有布道传法授经之意,有“举行祭祀时作法祝赞颂经”之意,是解惑释疑授业之意,亦代指宗教仪式活动;“摩”意为长者,老师、尊者、智者。“毕摩”即“吟诗诵经之长者”。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三中全会以后,被政府部门确定为“彝族古代知识分子”,毕摩是通彝族天文地理、宗教哲学、历算占卜、医药、文学艺术等智识丰富的智者,他们是信守宗教信仰,主持宗教祭祀仪式、为人解惑释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主导精神信仰、信守宗教禁忌戒律得公信良俗操守的智者,他们大多为视传世袭,部分为师传授业,有严格的学业拜业出师礼仪,有祭祀法衣法器经书,他们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及集大成者,是彝族社会的经师、导师和祭司。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在彝族文化发展史上功不可设,从古至今彝族民众者认为毕摩是“智者”,是“知识最丰富”的人。彝族颜言说:“君识上百数,巨识上千数,毕识数不尽”。彝族先民独特的文化创造历经千古岁月并传承至今,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毕摩这—民间知识群体起着重要作用。古代彝族文化遗产除民间口传之外,大都保存于毕摩保存的彝文典籍之中,而彝族历史上民间文化的偏撰、书写、习用、传播、保存者、又大都为毕摩,且与毕摩的宗教司职和其主持的社会文化活动有关。毕摩一直担任着讲述历史、传授知识、规范行为、维护族群信仰及社区稳定、调节生活等多重社会文化角色,在彝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是彝族传统社会和知识阶层和宗教祭祀仪式活动家,他们“身系一族之本位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而“毕摩文化”是由毕摩们所创造和传承的,它以彝族的认知与信仰为基石,以经书和仪式为载体,以之集成彝族古代的语言、文字、哲学、历史、谱牒、地理、天文、历法、民俗、伦理、文学艺术、医药、农学、技艺等丰富内容的一种特殊的宗教及大众文化,是一种通过彝族本土知识分子群体和宗教祭司世代传承下来的族群文化传统。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文化的传承传播,是在书写文化、口头口碑传承,仪式文化演绎以及信仰文化信守中,在交融互动中发展形成的。毕摩是毕摩文化传承的主体,其承袭有着严格的世袭及师承教育惯制,一般以世承家学为主,拜师学艺为辅。毕摩文化在历史上虽然以毕摩经籍掌控为主,却又通过民间仪式生活的口头传播而广泛传播,成为全民族的文化共识宝典,因而被彝族人视为历史的“根谱”和文化瑰宝。毕摩文化从其发轫,繁荣到鼎盛,不仅是成了彝族意识形态的聚变,而且也推动了彝族社会的全面发展,并渗透到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十分深远,是彝族人民世代相传的“百科全书”。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天,在彝族传统社区,毕摩文化及毕摩,以其顽强,鲜活的生命力,以其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传承于广大彝族地区的乡土民间,其古老而独特的人文传统,是彝族独具生命情态的民族文化遗产。毕摩文化集信仰、道德教育、知识传授与文艺熏陶为一体,通过繁复神圣的仪式程序,仪规和象征化的仪式行为,探求人生的生存价值,引导彝人遵从天、地、人、人与自然合谐共生,发掘人的生活思考,提升人的精神操守的高度,具有积极向上的现实意义。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是彝族先民根据彝族宗教信仰,根据先民对火的认识及崇拜,敬火祭火,并结合节庆中的祖先崇拜及祭祀,以祭火、祭祖而以火驱邪,祭火祈福,以火除虫害,除瘟疫病灾,以求得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节祭民俗及信仰。同时,火把节又是彝族先民根据其创造的十月太阳历历法,于大暑最热的时候,选这一节令,结合山地民族农耕农事节令以纪庆的生活民俗,在节日中,播火把于田边地角,引来危害庄稼的昆虫焚烧除害,形成生产生活常识性的,生产法则常规认识的纪庆传承,是集祭祀祈福和发展农耕,记岁时节令多重文化为一体的火把节,自然离不开彝族毕摩行祭祀这一活动,也离不开这一主角。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时,6月24日,各家在家里行祭祖团员的节庆活动。以后的两天,便是村落和片区社祭、野祭和郊祭,便于开展以毕摩主持的祭火祭天刘,祭火神驱邪除病虫害,除瘟疫而后祈福的族群祭祀活动。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祭火时,一般由执事人在村间或野外过火把节的火把山,竖立捆扎一大卷一大粗三丈高的火把树,在火把树上挂五谷,插上祭生羽毛等。毕摩在火把树傍边设祭坛作法祭祀,行祭火神,驱邪除害,祈福迎祥的法事。之后,毕摩取火,交由长老们点燃火把树。之后,彝族群众围火把跳脚狂欢。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  彝族火把节节庆民俗

火把节是广大西南地区彝语支民族普遍盛行的隆重传统节日,是彝族、白族、傈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过节的时间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过节时各家各户都要杀羊杀鸡举行家祭祭祖、郊祭祭火、衬祭祈福、点火把插到田边地角驱虫害、点火把撒火把到山上举行篝火跳角娱乐狂欢。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的重要传统年节,也称为星回节,是根据彝族十月太阳历历法,在夏至日举行的年节祭火祭祖纪庆的以火为主题的狂欢节②。彝族火把节民俗风情浓郁,节庆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地彝族区政府开始举办火把节节庆庆典,开展节日庆祝、歌舞娱乐狂欢、物资交流及商贸活动等,形成了特色鲜明、风情浓郁的节日文化品牌,形成了彝族文化的重要品牌及标识。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举办了数届“国际彝族火把节”,楚雄彝族自治州人世政府自1984年起一年一度举了数十届彝族火把节,滇、川、黔、桂四省彝区彝县彝乡都在举办火把节,取得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节日经济效益。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化

1. 火把释名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火把节是祭祖祭火冓火娱乐狂欢的节日,是彝族祖先崇拜及火崇拜的年节,也是农事节令年节。彝族火把节是依据彝族先民行用是十月太阳历历法举行的年节。是年中纪庆、岁中夏至时令引火除庄稼虫害、除畜禽疫病的仪式性生产生活农事活动,具有农事节令教条特点,同时,也有祈求丰年的仪式情宗教祭祀特点。节日活动内容大至以点火除病害,祭祖祈福迎祥,祭火驱邪祈求丰年,全民纪庆歌舞娱乐,男女青年对歌跳脚、歌舞狂欢、寻芳择偶,点火把、撒火把到田边地角除虫害等活动,是一个复合性、多元文化展示及体验的传统民俗节日。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彝族火把节即星回节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火把节即星回节③。“星回于天而除夕也”,彝族十月太阳历所指,北斗星斗柄正下指时,夏至日过火把节。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汉文文献也往往把火把节和星回节等同论述。《禄劝县志》“风土志”载:“六月二十四、五日为火把节、亦谓星回节,夷人以此为度岁之日,犹如汉人之星回于天而除夕也”。《南安州志》“风俗志”记载:“六月二十四日柬松为燎朵,草花高丈余燃之,杀牲祭祖,老少围坐火,食肉饮酒。自官署以及乡间田野皆然,谓之火把节,又谓星回节”。《隆庆楚县志》“祭礼”载:“六月二十四日为星回节,然松炬照室及田间,每田水口每荞地一处各磔一鸡以祈丰收”。《牟定县志》“风俗志”载:“六月二十四星回节谓之火把节,研松为燎,高丈余,八夜炮之村落,用于照田祈年,以炬之明暗占岁之丰欠,街市儿童杨松脂末,互相烧洒为戏,比户剁牲饮酒”。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古籍文献《星月历》,彝名“拖节·路足那书”,是以二十八星宿和月亮相遇之夜来记日的,书中也记载了星回节的内容。记“鸡窝星”(汉名叫昴星)与月亮相遇之夜叫“拖节日”即火把节。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三“南诏条”引《玉谿编事》云:“南诏以十二月十六日为星回节”④这是彝族年节。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火把节的盛况,以明代状元杨慎路过两昌所写的诗句“谁把仓穹来敲碎,满天星斗落人间”,可见节日的悠久及盛况。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彝族火把节的传说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汉文献及彝族传说,关于火把节的记载较多,较为普遍的有以下几种。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说,这古时,坏天神下凡带虫灾害庄稼,带瘟疫害畜禽,带祸患害人类,人间大力士与天神角斗,最后约定以摔跤,凡人胜天神则天神把灾祸收走。人间大力土摔跤战胜了天神,天神把疫病收走了。人们为庆祝胜利而点火欢庆,形成了火把节的传统节日,而且在火把节时都要举行摔跤、斗牛比赛。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说火把节是为了纪念唐代南诏国时期南诏统一六诏过程中“火烧松明楼”的忠烈夫人而过火把节。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族火把节习俗举要

彝族火把节,彝语称“朵则”,“朵”意火,“则”意节日,是火的纪庆和节日之意。彝族谚语说:“彝族年是嘴巴的节日,是吃的节日,过年吃五天,吃不够吃不饱;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是娱乐的节日,过节玩三天,玩不够玩不饱”。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火把节节日习俗,各地彝族传统的节庆活动,大同小异各具特色,节日活动内容十分丰富,热烈隆重,民风浓郁。节庆活动主要围绕杀牲祭祖、祭火、玩火、歌舞娱乐等形式开展。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节前的准备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扎制火把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火把节前的一个月,各家各户准备节日火把。节日火把有艾蒿火把和松明火把两种。艾蒿火把用艾蒿杆扎制而成。人们收集干的艾蒿杆,用藤条捆扎,捆束作大碗粗的一捆,再把好杆的根插入稍端,再用藤条扎紧,依次扎五至七道,形成碗口粗四五米长的一把艾蒿火把。各家把扎好的艾蒿火把放到塘屋火塘上端的楼上,作为每年火把节的神圣火把,以待过节送火把时,由家里点燃送到火把山上,作为各家各户为来年驱邪除灾灭害(瘟疫、虫害、祸崇等)祈福求平安的火祭纪庆。同时,还需准备若干把小碗口粗一、二米长的小艾蒿火把,作为青少年们戏火娱乐或插在田地边的驱邪除崇火把。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松明火把,是把燃点较好的干青松树,带有松脂的树杆,破成柴条,一般破成一、二米长、母指粗的柴条,用藤条扎成小碗口粗的火把。有了火把,还要有撒火把的松香面。松香面是用腐朽的松树,晒干后,用石椎冲捣碎成粉末,同时,加入松脂油结晶的松香,一并冲捣研碎成为粉末。这种松香面,用于撒火把戏水玩火时,作放燃放火把的添加剂,起到喷散燃放烟花的亮丽作用。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扎制片区(村寨)火把树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扎制片区、村寨的大火把树,作为该区域、村寨的主火把。竖插一大圆木二丈许于地,插架松柴于木外,竖立直径六尺至丈余的大火把堆。火把柴之外,挂上玉米棒子、豆、麦穗、稻穗等五谷,并插上鸡毛等。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节日活动流程(以凉山彝族为例)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招庄稼魂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月二十四日午后,家庭女长者端一小箩玉米,自家中走向地边,口念“庄稼魂回来,五谷丰登,颗粒饱满等”祭经,折下一截玉米天花禾苗,插于箩内玉米之中,念经四家,把玉米禾苗插于家堂火塘正里方楼下与墙相交之处。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祭祖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杀羊祭祖,杀羊(山羊)时,家庭里长者念祭辞:“今天是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献牲祭祖,请求祖先保佑全家人西兴旺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后杀羊献烧肉、汤肉祭祖。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杀鸡祭祖,采来“过路黄”草药,自居室内外、畜厩外打醋炭。把“过路黄”(彝称“尺直”)枝叶放于盆内,倒入清水。把鸡头置入清水内溺死后,献汤肉祭祖。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点火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月二十四日放夜,长者念唱“火把歌”,自火塘内点松明火,放在堂屋门外房檐下。二十五日入夜,自火塘点火放在院内。自院内点火把唱火把歌,撒火把,到田边地角,把火把插地田地边。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在村中大火把傍,祭火点火把,众人围绕火把歌舞狂欢。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娱乐活动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寨或片区男女老幼在火把山上举行歌舞娱乐活动,主要有“冲火门”、“蒙归蒙”、“车来革”、赛马、斗牛、斗羊、斗鸡、摔跤、选美等娱乐活动,每晚上举行冓火狂欢。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送火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月二十六日入夜,每户自火塘点烯艾蒿大火把在屋内,畜厩外挥舞扫燎,出大门唱着“火把歌”“祭火歌”出大门,到田地边,最后统一送归火把山堆放在一起,在火堆边以小树枝搭小型牛羊圈,捡来九个小石头放入牛羊圈内,表示六畜兴旺。之后歌舞狂欢。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拜节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月二十五至二十六日,妇女率丈夫及子女,拉一支羊背洒回娘家拜年,称为“尺直哈”,娘家里长者把女儿所带酒献祭祖灵牌。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 火把节社祭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楚雄州双柏县罗婺人在火把节时,毕摩念诵《火把节祭经》,并举行祭祀仪式,并有大箩笙等庆祝仪式。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楚雄州禄丰县高峰乡彝族,在火把节时兴行社祭,毕摩祭祀,唱跳大刀舞⑤。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火把节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彝族火把节是具有丰富民俗内容和复合型传统节庆,政府组织节庆活动,要吸收具有民俗特色的节庆内容,开展民俗展示,以丰富节庆内容。建以展示以下活动内容: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选美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按彝族传统的选美仪式及程序,开展彝式选美活动。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竞技类活动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竞技类活动包括彝式斗角、斗羊、赛马、斗鸡、摔跤等比赛活动。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娱乐类活动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娱乐类活动包括撒火把、歌舞狂欢、冓火狂鸡、歌舞晚会及比赛等。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 祭火大典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举行传统的由彝族毕摩主持的祭火大典,有请火神,祭火神,送火神,驱邪祈福等仪式,举行火把节点火仪式等。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释: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① 曲木约质: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毕摩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② 刘尧汉:《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太阳历》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③《彝族文化研究文集》:李世忠、孟之仁《彝族星回节源流考》,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年3月版。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④ 樊绰《蛮书》卷八,见向达《蛮书校注》217页。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⑤ 唐楚臣、普顺发《禄丰高峰乡彝族火把节》,《彝族文化》1994年年刊,96页。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节  楚雄彝族火把节

一、 楚雄城区彝族火把节 

“谁把苍穹来敲碎,满天星斗落人间”,“松明火把不夜天,笙歌弦曲舞翩迁”。这是古人对彝族火把节盛况的描述。彝族传统的火把节,蕴涵着彝族古老的原始崇拜,体现着火崇拜及生动的火文化内容,承载着彝族古历纪日纪庆、节日祭祀、聚会及歌舞娱乐等民俗印记,它把彝族先民征服自然改造生存环境、人与自然及人与信仰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浓缩体现在每年的农历6月24日的年节节日活动中,形成了彝族最隆重的节日文化,成为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楚雄彝州历来盛行火把节、史书记载繁多,民俗活动丰富,如“火把梁子”、“把山”等就是这一节日的历史印记。改革开放后,州委州政府着力打造火把节文化品牌,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办节宗旨,在弘扬传统民族节日文化的同时,着力打造节日文化旅游及商贸物流产业,形成了节日文化经济品牌,也形成了彝州文化名片。节日活动由民间走上了州府鹿城,鹿城成为彝州传统节日活动的中心,火把映照下的鹿城,成为全州乃至全国火把节经济文化的一大亮点、体现出民族文化荟萃,节日经济商贸繁荣、歌舞娱乐升平的诸多特色文化内涵。笔者就参与节日活动的亲历亲为,对鹿城火把节的文化展示及经贯活动以及节日特色等,进行简述,以飨读者。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源流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火把节的传说较多,大至可归结为以下几类:祭火神求火种的传说:传说,远古先民在原始时代,偶而发现了火,视为神异,敬之为火神顶礼拜祭。在火堆中发现食物之美味,既而学会熟食,学会了保存火种,因而祭火崇火,形成火把节。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烧松明楼的传说:此传说,在汉文史料中多有记载,民间传说也很流行。据传,唐代南诏时初期,蒙舍诏主招五诏主聚会,设计于松明楼聚会场上烧死了五诏主。此前,一诏主之妻识得蒙舍诏奸计,劝阻其夫不遂,便让其戴铁环镯赴会。其夫被烧死后,其以环镯识夫之遗骨,拾之祭葬。蒙舍诏主恋该妇美色,娶她为妻。她假意应允,提出建松明楼为喜房作为出嫁的条件。届时,她在松明楼上自焚。此日为农历6月24日,彝人为纪念其德智贞烈,是为纪庆之节日。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神仙传说:传说,古时天君(“思体古兹”)见人间繁盛,人丁太多,便派天神带着瘟疫病痛邪祟鬼,带虫灾畜害等来人间,使人生病死亡,让庄稼受虫害无收获,让畜禽遭瘟害病。为了挽救人间,不至于灭亡,一位人间的大力士,邀约天神摔跤决斗,约定他获胜则,天神把一切瘟疫灾祸带走。大力士摔跤获胜,天神如约带灾祸退回天庭。大力士率众把火把插于田边地角,烧死虫害,以火驱逐人畜病灾,从而获得了人间太平,之后形成了火把节习俗。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楚雄彝族传统火把节,大多都在节前一个月内准备火把。火把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松明火把,即把干松柴劈成小条,一米多长,扎成碗粗的火把,一种是干?枝杆,编扎插束成碗粗一至二丈长的火把。农历6月24日下午,长者端米到田地边,取一株禾苗或庄稼穗。招庄稼魂,人魂牛羊魂,回家后把禾苗插在堂屋内。各家杀鸡杀羊祭祖吃团圆饭,把畜禽毛插在主火把上。入夜,长者诵唱火把歌,从火塘中点火把在檐坎上,青年男女集于村中空地烧篝火歌舞娱乐。此后的三天,人们集于一处,开展民间传统的娱乐活动,有群集围两圈的民歌对唱,称“蒙归蒙”,“夺洛合”(唱祭火歌),“车勒格”(仙人钻洞、仙人搭桥、仙人过桥等);有赛马、斗牛斗羊、摔跤、选美、磨担秋、顶扁担、冲火门等各种娱乐活动。第三日晚饭后,青年人从家中点上主火把及几把小火把,先从家堂到内室到畜厩再到田地边,以火把扫燎各处,并唱火把歌,辞意为驱出鬼怪病灾,驱魔出祟,烧尽畜害禽灾,烧死虫害灾荒,保佑人丁兴旺、六畜平安等。数枝小火把插于田地边后,众人挥舞着火把,唱着火把歌集中到村外数公里的山头上,把各自的火把堆集于火把山的一空地上,各自捡九节树枝、九个小石头丢进火堆,之后在火堆旁用小树枝杆搭象征性的畜厩,捡数个小石头放在其中,这些活动表示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后在篝火旁,在树丛中对唱情歌,跌脚跳舞,寻芳择偶,纵情娱乐,通宵达旦。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的地区,在6月24日晚,在村中竖一大火把,火把上插畜禽毛,挂包谷、豆角、禾苗等物,入夜请毕摩(祭司)祭火,点火把之后众人方始狂欢。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禄丰县高峰乡彝族火把节期间,由毕摩率数位青年人,戴面具跳传统的刀舞,举行祭火仪式。双柏县的彝族过火把节时,全村请毕摩举行祭火仪式,念《火把节祭纪》。元谋县凉山乡彝族在6月25日,数十个村的群众聚集到火把梁子上,举行唱火把歌仪式。有的地区,青少年男子们相随,挥舞火把,撒松香面,一路歌舞到村中逐家撒火把,为人驱邪出祟,各家端酒和糖果分发给舞火者,祈求驱除祸祟,迎接吉祥如意。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即“星回节”,有彝文文献记载,也有汉文文献记载。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禄劝县志》载:“六月二十四五日为火把节,亦谓星回节,夷人以此为度岁之日,犹如汉人之星回于天而除夕也。”《南安州志》载:“六月二十四日束松为燎朵,草花高丈余燃之,杀牲祭祖,老少围坐火,食肉饮酒。自官署以及乡村田野皆然,谓之火把节,又谓星回节。”《隆庆楚雄县志》载:“六月二十四日为星回节,燃松炬照室及田间,每田永口每荞地一处各磔一鸡以祈丰收。”《牟定县志》载:“火把节,研松为燎,高丈余,入夜炮之村落,用于照田年,以炬之明暗占岁之丰欠,街市儿童扬松脂末,互相烧洒为戏,比户刹牲饮酒。”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文献《星月历》(“拖节·路足那书”)记载:以鸡窝星(汉名昴星)为准绳,其与月亮相遇之夜叫“拖节日”,以下二十七星与月亮相遇之夜叫“路足日”。六月二十四日夜,鸡窝星出现,称之为“星回于天”。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映鹿城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73年5月6日,楚雄州党委政工组召集有关会议,责成州民族组、文教局组成联合调查组,调查火把节情况。调查组在元谋、姚安等地调查到关于火把节的传说、活动内容及现状及存在问题等,写成了书面报告,报州委政工组。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2年农历6月24日,州委政府在鹿城举办了大规模的火把节庆祝活动。此后,节日庆祝活动一年一度如期由政府举办,活动内容日趋丰富。并且,火把节这天作为法定假日,写入《楚雄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之中,形成了彝州法定的民族节日。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的鹿城,火把映照下的鹿城,是地域文化及民族文化的最亮点,是民族民间文化、彝族节日文化的聚交点,是节日经济文化的平台,也是彝州窗口展现出的闪光点。20余年政府办节,打造出了彝文化及民族特色文化的品牌,成为楚雄彝州首府的城市名片。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映照下的鹿城,熠熠生辉、光焰万丈,鹿城大街小巷,是歌舞的海洋,狂欢的港湾,情场歌场的聚会,光明火把的不夜天。这里有激情的放纵,有如潮的激越人群。这里是狂欢交友的乐园,这里是购物的超市。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的鹿城,举行着神圣的祭火点火仪式。彝家毕摩祈请圣火,在古老的迎火、祭火、点火仪式中,贯穿着彝州人民同心同德、发挥火样热情,创造美好明天的共同心愿,人们通过神圣而古朴的仪式,凝聚出枳极向上的奋发精神,喷发出火样的激情。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鹿城火把节,有情深意切的迎宾仪式及醇如陈酿的风情火把迎宾宴,筹宴四海宾朋、祝福节日快乐、万事如意。迎宾宴上,彝家青年男女们敬酒唱祝酒歌,歌比酒醇,酒比歌烈,情比海深,意比天高,体现出彝家人热情好客的挚着之诚。“喜欢也要喝,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唱出彝州人对朋友的赤诚豪爽之情。这首享誉全州全省全国的酒歌,道出了彝州的新气象,唱出了楚雄彝州人民新风貌。大街小巷的火把、羊肉、羊八碗,青棚席,松毛席等彝族名特小吃,让你尽情享用彝州节日餐饮文化。鹿城的青松枝牌坊,激越的过山号,热情的拦门酒,让你领略到节日的浓烈激情。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的鹿城,白天的主街道,行进着各县各地的民族表演队,展示各自的民族文化,络绎不绝,异彩纷呈。街上到处是民族服饰的大汇聚,各民族青年穿着节日盛装,展示群体的美,演示个性的美,形成服饰的博览会。城中各表演场馆进行着民俗活动表演,进行着民族体育竞技活动。如穿花衣比赛、秋千比赛、斗牛比赛、选美赛等,可以让你领略节日文化的丰富内容。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节日的鹿城,是购物的大超市。火把街云集着各地客商,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由于政府给予商家优惠政策,各种商品价格比平时要便宜得多,品种比一般的商交会丰富得多,形成了楚雄市民习惯于火把街购物的格局。同时,火把节也是商家投资交易的大好时机,政策优惠及集中的大市场及购买人群的集中,给客商们带来无限商机。政府在节日期间进行集中的招商引资,进行商贸洽谈交易,让商家既领略到节日文化游乐的快意,同时又能抓住商机赚到利润,做成生意,创出经济业绩,同时,火把节为彝州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及活力。火把街的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整个街市人群拥挤水泄不通,难予挪步,难于容身,但人们乐此不疲,比古时中原地区的庙会更热闹,人们更喜于拥挤的热闹。这也构成了鹿城火把节的一大景观、一大奇景。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公园茶室,中老年人对唱山歌、民歌、情歌,内容丰富多彩,词意凝重深沉,饱含着对生活的厚重理解和哲理,倾诉着过往人生的经验体会,释放着生活重担的艰辛,回味着逝去青春的甜蜜记忆。这是倾诉,这是释怀。你如果细细倾听,仿佛听到了一堂人生哲理课,倾刻明智,倾刻开朗,顿时成熟。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众多的民俗活动你可参与,你可以体验,体验人文旅游的深遂品味及无穷乐趣。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节日夜晚,是彝族文化娱乐活动的高潮。入夜,举行盛大的节日晚会,毕摩举行点火仪式,行政首长及重要来宾们从毕摩手中引去火种,共同点燃火把节的火把,接着燃放焰火,标志着火把节庆典开始。文艺团队表演以火把节为主题的文艺节目,展示彝州风俗人情及节日文化,可让你在舞台上、广场中神游彝州,饱览彝山千古文明。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室内文艺节目同时开展,如歌咏比赛、歌星演唱会、文化艺术节展演、民歌比赛、民俗展演、彝族服饰展演、彝族太阳女选美比赛等等,你可以按自己的艺术品味及需求而选择观看,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撒火把、点火把、舞火把是群众性自由参与的狂欢活动。先是各种方块队在主要街道游演,如跳歌队、锣笙队、芦笙队、弦子队等民族文艺表演队游街经过,接着是舞龙队、舞狮队、花灯队等通过。随之有火把队挥舞火把,向火把撒松香末,火花四溅喷洒路人,以示祝福,这正如傣族的泼水节泼水以示祝福。这是纵情狂欢的节日,你可以在火热的激情和火花飞溅,火焰熊熊、光辉四射的舞火把娱乐中,体验火的民族的奔放与热烈。整个鹿城燃烧在光焰之中,整个鹿城一片光明,一片人的海洋,火的海洋,节日的空间,火光伴着彩灯及空中的焰火,形成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美景,使鹿城沸腾不眠。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节日之夜,青年男女大多狂欢不眠,通宵达旦。满街的笙歌弦舞,跳脚舞蹈狂欢,情歌对唱等,才是火把节的重头戏。街上到处是拉成一圈,排成一串的跌脚跳舞人群,无论是否熟识,都可牵手踏歌随弦起舞,有奔放的左脚调舞,有激越的锣笙舞,有柔情繁复的“阿乖老”、“阿苏找”舞。你如果肚里有词,口能唱曲,则可加入到情歌对唱的人群圈子,或加入三三两两的对唱行列,如有投入真情,唱出真意则可赢得美人情人归,有缘则能消受美人思。跳脚和对歌舞场所,是男女青年寻芳择偶,谈情说爱、私定终身的场所,在城市的街道,演绎着传统婚恋及情人文化的新内容,有城里人的开放,有山里人的羞怯和挚着与婉转,相得益彰。更可人的是来自山野的妙龄女郎,最燎人的是城里的摩登小姐,各具特色,点缀和激发着狂欢活动浪潮汹涌。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映照下的鹿城,是一个以圣火驱邪祈福的鹿城,是一个金光灿烂火树银花的鹿城,是一个春心荡漾狂欢无限的鹿城,是一个领略无限异彩纷繁的民族文化的大舞台,是一个商机无限的大交易场。有文化的台,有经济的戏,可让你各取所需,各得其乐。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鹿城火把节,游客可以见识到新、奇、特的人文景观,可参与其中、可深入其内;文人墨客能得到千古奇想及华丽章句;客商们可获得丰厚回报,找到千载难逢的商机;大众可随地随意享受到购物(名特优土特产品等)的便利;老年人能获得节日的尊重;青年男女们可得到日常都市情感压抑的释放;儿童们能得到节日的娱乐玩耍。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鹿城火把节,受到彝州各族人民的喜爱,赶火把节成为各族群众一年一度的重大节庆,成为彝州人参与节庆的首选。同时,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也得到各地商家的观顾和参与。它已成为彝州经济文化的品牌及名片,享誉海内外。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鹿城火把节,促成了民族歌舞娱乐活动及节日民俗活动的全方位恢复和发展,通过办节,日常生活中,群众性自发地进行跌脚跳左脚舞等活动,已在鹿城夜夜开展,形成文化特色;恢复和发展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带动了全州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笔者以毕摩身份主持了四次祭火点火仪式,这一仪式成为火把节庄重神圣的启动性的节日活动内容。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0年楚雄州火把节期间,举办了楚雄州首次民族服饰展,荟萃了12个地州16个民族42个支系600余套服饰。同时,各民族的传统文娱体育活动得到开展,诸如彝族的摔跤、穿花衣比赛、白族的赛马、傣族的赛龙舟和孔雀舞、苗族的芦笙舞、哈尼族的荡秋千等,丰富了火把节的活动内容。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两届火把节举行了彝族太阳女选美比赛,四省区彝族美女云集,各显其美,选美选出了彝家人靓丽的生活,蜚声海内外。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旅游文化节,把楚雄作为分会场,依托火把节的活动内容,鹿城举办了为期一月的火把狂欢夜,启动仪式,由笔者以毕摩身份点火,此后夜夜火把狂欢、歌舞娱乐,极大地提升了楚雄的文化旅游知名度。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期间,举办了云南滇中戏剧节,各地精彩的表演,为火把节送上了文化大餐。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鹿城的火把节,越办越有文化内含,越办越有经济地位,越办越有民族旅游文化的潜力,是彝州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它将在构建和谐楚雄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武定彝族火把节

明代著名诗人杨慎写过一首貌似赞美火把节的诗,原题是《夜宿泸山》:“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他是夜宿酒都泸山有感而作,那里是不是因为过火把节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我无从考证。虽然四川泸山离彝族居住地远了些,但他的“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这一句常被用作描摹火把节之夜的人间仙境。“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描摹之精妙,形容之逼真,再无妙句。“山藏龙,伏隐高峰,永作滇云盛事;天谴狮,蹲留宝地,祥钟罗婺灵源”。这是素有西南第一山美誉的狮子山,入正续禅寺南门时随心直映眼帘的一副楹联。“滇云盛事”指什么,我没有考证过,是不是指“八千里芒鞋来隐西南第一山”的明惠帝朱允炆遁迹武定城西狮子山“一住就是七年”的那段野史呢,也不作妄臆猜想。可“罗婺灵源”倒是不用考究,巍巍乌蒙山脚下的武定、禄劝、罗茨及昆明、昭通等地的各族人民都知道罗婺就是彝族古代氏族部落之称,从接触到的史料看,彝族部落罗婺部究竟何时繁衍生息在那片土地上,似乎没有确切的定论,时代发展到今天,那些部落族裔什么时候迁徙而居到那里或世居在那里皆显得不很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世代生活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文明、创造了文化、创造了历史,创造了独具异域色彩的人文。灵源就是指一切灵性之源,一切极具地域特点的人文体系。火把节与火把节习俗是“罗婺灵源”这一文化瑰宝中的一朵奇葩。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彝族火把节民俗事象之一:撒火把。撒火把是武定彝族地区过火把节时最重要的活动内容,火把节因此而得名。没有火哪来的火把?没有火把哪来的火把节?没有火把节哪来的彝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火把无疑是火把节的标签式的条形码,是民族传统节日中众多璀璨耀眼的星宿之一。火把节的“撒火把”主要由三个要件组成。其一是火把,其二是松香屑,其三是撒火把。火把节的火把与日常生活用的火把是不同的,日常生活用的火把往往是松树劈就的呈条块状的松木块,彝族语言俗称白柴,另外一种是用松明子。这两类都是作或照明或引燃,火把节时的撒火把不用松明子和白柴而用专制的火把。火把节的火把制作很简易,一般在火把节前两个月或在更早的时候去山上砍三两棵粗于手腕差不多的松树,截成两三节五十公分至八十公分长不等的松木,削了松树皮,粗的一头劈开几道小口子,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青栗树、刺栗树、锥栗树、白栗树、蜜咂砸树削成的楔子,往裂缝处一排排楔去,楔子与楔子的交错处,松树木便绽开了一道一道裂口,楔子一个一个楔了去,裂缝一道一道地绽开来,用楔子楔着的松树木容易干,用一个竹篮或用夹板,背回家,晾晒于户外,两个礼拜就干透了,轻巧,连孩子都可以随意抬着一根当火把,满村跑呢。用楔子楔着的松树木透气、迎风,氧气充足容易烧燃,火叶子旺,旺旺的火叶子极有利于使撒在其上的松香屑迅速完整地得到充分燃烧,于此极有利于进行撒火把活动。松香屑就是进行撒火把活动时专用的燃料,它是用什么制作而成的呢?一般松树长得比较茂盛的山野和树林中,往往会有腐化程度不同的松树木不是这里一棵那里一截、就是这里一堆那里一撮地出现在眼前,经过风吹日晒、雨淋霜打,那一棵棵一截截、一堆堆一撮撮的腐化的松树木便一小块一小块风化了,选择哪些风化的松树木块块极有讲究。腐化过度了的不行,因为它已经腐化风化成近尘化了,难燃烧,没有开始腐化的也不行,因为它不易粉碎成屑末化,也难燃烧,最好的是要选择块状的腐化风化程度较适度的古松树木,但这样的材料一般不易找到。农历四五月,几个同村孩子便相约着背着竹篮、口袋满山找寻那些火把节专用的 “燃料”,大人们也会趁放牧牛羊或上山砍柴的时机,往往会顺便带着或一包或一兜的腐化程度一般的松树木,准备做火把节撒火把时的燃料。这些从山上找回家来的“燃料”怎么处理加工成制作成准燃料呢?小时候曾经记得,大人们是把这些从山上辛辛苦苦找回到家的腐化风化适度的松树木块块,先给它晒干,然后一小块一小块用碓冲成粉粉末,就是所谓的松香屑了。松香屑细细筛拣,晒干,装袋,准备火把节上撒火把时的燃料用。松香屑研制而成粉末,极易燃,是彝族先民发明的过火把节用的就地取材的最佳燃料。撒火把活动是火把节期间的夜间举行,彝族地区有一种说法叫“二十未四火把节,正月未一即春节”,“二十未四”就是未到二十四,即二十三就过火把节的意思,“正月未一即春节”就是未到农历正月大年初一就过春节,即大年三十就过春节的意思。其实就是提前进入节日的喜庆气氛、提前进入节日欢乐氛围的习性俗成。一般农历六月二十四是火把节最隆重的日子,但按照“二十未四火把节”的习俗形成,武定彝族地区一般往往在农历六月二十三就开展撒火把的活动,该活动一般持续三两天,二十四的晚上最盛重最热闹。这撒火把怎么撒呢?满村满寨的年轻人,二十三和二十四日晚,待天黑定,手持火把,带着松香屑粉末,聚集在村间的路上或晒场上,商议撒火把的线路起点终点等事宜,商议定了之后,大家便点燃火把,举着火把到每家每户的院落中、屋檐下,或在村间的路上一面走一面一把一把地往火把上的火叶子上撒去松香屑研末,你一把他一把,串进这家串出那家,走过这条路走过那条路,家家户户、旮旮旯旯,尽情的燃火把,尽情地撒松香屑粉末,火把燃旺起来,火光散发开来,大家说说笑笑爱、热热闹闹、熙熙攘攘,伴着村外玉米穗抽薹的芳香,伴着空气里氤氲的沁人心脾的温湿,平日里寂静的乡村夜晚在节日的火光里,呈现出异样的色彩,异样的充满火光的夜把节日玩撒火把的活动一阵一阵推向高潮。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彝族火把节民俗事象之二:备节酒。彝族有句谚语是“麂子是狗撵出来的,话是酒撵出来的”。意思就是说,酒逢知己千杯少,酒到酣时话便多,喝酒不但可以增加体内的血液循环,还可以以酒为媒增进交流,所谓的无酒不成宴。武定彝族过火把节自然少不了酒。备酒自然成为火把节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武定彝族地区过火把节一般就备制两类酒,一种是白酒(辣酒),一种是米酒。白酒的酿制工序要比米酒的酿制复杂一些,在武定彝族地区,自古就有酿制白酒的传统工艺,几乎家家户户都制白酒佳酿,酿酒的粮食原料一般是小麦、苞谷、荞子、大麦几种自产的粮食居多,酒药也有自己烤制的也有到集市上购买的,酒药的制作一般采集酒药草、花椒叶、天门冬、龙胆草、柴胡草、鱼腥草等植物与大麦面混合研细和在一起,再掺和酒药引资,捏成饼状,一个一个放在箩筐里捂酵,三至七日便发酵成熟,于是将其搁在簸箕、筲箕等什物里,放在柴堆上、墙沿上、瓦楞间晾晒,使其干透易于保存。酿制白酒时,用小麦、苞谷、荞麦等粮食,浸泡,入锅,水煮至皮裂开止,而后晾于檐下、院落中,目的是要让其冷却,以防迅速霉变,待煮透的小麦、苞谷、荞麦等粮食,冷定凉透的时候,再与适量的酒药和混拌匀,装进土坛里,表层盖上野琵琶叶、小羊羔叶等,主要作用是保温,然后用草席、破棉被、蓑衣等严严实实地裹紧,主要目的也是保温,使其发生很好的发酵效应。待三至五日,粮食颗粒都得到软化、酒精化、糖化,便就可以进行烤酒了。烤酒都用特制的小木甄,每个村都会有三五个专供烤酒用的小木甄。火把节前夕,家家户户都准备好了酿酒、烤酒,因为火把节是无法没有酒的,一是待客所需,一是祭祀所需,一是喜酒习俗所然。因此,一个烤酒的小木甄这家用完那家用,东家烤毕西家烤,要用的烤酒小木甄,需排队需预定,家家都生怕错过了时机延误了烤酒影响了节日的愉快元素。争相烤酒的事情在彝族村寨的火把节前夕往往会持续两周至二十天不等的时间。另一种备酒的方式是酿制米酒。酿制米酒要比酿制白酒(辣酒)要简易,酿制米酒的粮食就是大米,少数用糯米,糯米是糯谷碾制而成的,糯谷只适应低海拔的热带河谷地区生长,而彝族大多居住在高很冷凉的山区,除东坡、田心、己衣、万德等金沙江沿岸和勐果河沿岸的彝族少量种植外,彝族地区糯谷种植皆比较少,于是用糯米酿制米酒的就鲜见。米酒的酿制工序是淘米、下锅、煮,待煮到米粒初步软化的时候,起锅,劈米,入甄,蒸,及熟,倒簸箕里,凉透,而后与酒药研末拌和,匀净,装入酒坛中,盖严,使其充分发酵。待发酵完全,透彻,装入酒罐中,使其继续发酵,糖化,彝族人都认为酒要保证有一定时间进行充分陈酿,时间越长越佳。于是,火把节前夕的一个月甚至两三个月就有人静静地备着火把节的酒了。备酒显然是彝族传统节日里的一个重要事项,必不可少,也绝不会少。发窝彝族地区普遍流传着一首关于彝族火把节前夕备酒的歌谣:“户外谷抽穗,彝家要过节,鸿雁传书信,邀尔尝美酒”。可见,备酒是一个习俗而且是一种文化。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彝族火把节民俗事象之三:斗牛会。彝族火把节其实就两个重要的活动,白天主要开展斗牛会,晚上主要开展撒火把。斗牛是苗族、彝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乃至汉族都喜欢组织的民间娱乐活动,在民间它部分民族,部分冬春夏秋时节,只要有一点空闲,有一点心情,都要举行斗牛会。大春栽种结束,农村难得有一段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这时每逢清明节、端午节、六月六、火把节、七月半、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到来,本来就缺乏娱乐项目的农村群众便自发地组织斗牛、对歌、商贸等联谊交友活动。其中,火把节时的斗牛最盛、最惹眼。比较突出的是武定发窝乡、白路镇、猫街镇、插甸镇、万德乡、狮山镇、高桥镇等彝族聚居地区,或苗族聚居地区,火把节时皆举行隆重的斗牛比赛。斗牛活动的组织筹备一般采取轮流坐庄制,例如今年火把节由某某村做东,主办斗牛会,明年便由另一个村做东主办,如此年复一年、节复一节轮流着自觉自愿地形成不成文的规定。无论哪个村做东,村民们都往往会予以空前地参与和配合,不用刻意协调不必正式相邀,或用口信或用电话等简易的方式广泛通知周边各村各寨,大家届时都会自发地成群结队地来到东家村参加斗牛会。参加斗牛会的村寨路远的会早早吃饭早早出发,路近一点的吃过中午饭后也会往东家村指定的斗牛场赶去,前来参加斗牛会的观众有穿花黛绿的姑娘有手执竹笛的小伙,有提着鸟笼、骑着摩托远道而来的苗族同胞,有头戴蓝巾、肩挎花包、满脸堆笑的傈僳族同胞,男女老少、三五成群纷至沓来。斗牛场一般择定在低洼而开阔的原野上进行,选择这样的场地做赛场既有利于观看有利于消除安全隐患,观众都可以站在高高的山坡上,视野好又安全地在高处观看激烈的牛王在打斗。有的村会拉着养得膘肥体壮的牛前来挑战,具体是看情况而定,例如平日里斗牛喂养的多的苗族村会拉着2-3条来参加斗牛是常有的事,一般一场斗牛会多则十余条,少则七八条,斗牛活动按一定的规则进行,与传统体育竞赛的淘汰赛类似。例如采用抽签组合,每组两条,两条三个回合,三胜或二胜者为赢家,输者淘汰,胜者与另一组胜者进行另一轮比赛,再分胜负,依次进行。以赢的次数计,按多少分出名次,并进行奖励,奖品有食盐、资金、红布等不一而类,奖金的数额、奖品的多少都视筹办方的实力情况而定,重在精神鼓励为主。但无论输赢,参加的斗牛选手及牛主都以此为乐,为荣。有的彝族村寨喜欢养牛以参加斗牛会,但专门喂养主业斗牛者不多,反而苗族村寨,以饲养斗牛为业,有的农户饲养两条者也不少,他们往往视饲养斗牛、视斗牛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草木干枯的冬天下山来到坝子里找青草喂之,夏天也是精心服侍,不是喂盐增免疫就是喂葛根等中草药健身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喂牛养牛,不亦乐乎,实属鲜见。此则民族习俗文化精神家园的一株奇葩也。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彝族火把节民俗事象之四:彝歌会。以歌为媒,以歌传情,以歌达意,不能一日没有歌,是彝族文化生活中的一种独特的事象。婚嫁要唱歌,唱得通宵达旦,数日不绝,干活要唱歌,唱庄稼之歌,唱农事农时之歌,放牧要唱歌,唱牛羊之歌,唱山野之歌,聚会要唱歌,唱友谊之歌,唱真情之歌,彝族歌谣真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存在于空山新雨后,存在于天气晚来秋,存在于小桥流水人家,存在于古道西风瘦马。火把节自然少不了歌咏、少不了唱和。“高高九座山,九座各一处,九处皆幽美。怎能才相才相近?麂獐来相近。亲戚居九寨,九寨各一隅,九寨皆炊烟。怎能才相近,节日来相近。节日多来往,往来则相亲,往来便相融。”(《节日多来往》)这些歌是火把节时必唱的歌。武定彝族火把节时有传统,六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要上坟扫墓祭祀,尤其是要组织乡里人给近三年内刚离世的人上坟,上坟要上够三个节,既所谓的“一个春节两个火把节”或“两个春节一个火把节”,意思是火把节前离世的人要给其上坟的次数从第一个火把节、第二年春节和第二年火把节共三个节日,两年整,火把节后离世的人要给其上坟的次数从第二年的春节、第二年的火把节和第三年的春节,也是两年整。上坟时,远嫁的、在外打工的、在外工作的、村外的都带着酒、饭、菜和鸡、猪、羊等赶来上坟,上坟时都要请年长的毕摩、老道的毕摩做祭祀、念祭辞,把亲戚嘉宾送来的鸡、猪、羊给离世者作祭献后,或在坟山上做饭吃或回家中做饭吃。无论在在坟山上做饭吃还是回到家中做饭吃都有不少远房亲戚、村中各户聚在一块,相互问候示意、互叙家长里短,期间,都会按照彝族以歌为媒、以歌对答的传统形式,齐唱《节日往来多》《难得想聚会》《六月火把红》《火把节后七月半》《细细想想转回来》等表达人间牵挂、世间离情的歌谣,是时,或歌者歌之、听者思之、或群而歌之,你一首我一首,你方一首我方一首,用歌谣演绎的方式,为节日增添丰富的内容。比如《过节要回娘家了》等歌谣也是演绎的首选,回娘家的人演绎表示的是故土难离、暖巢之恋,本家本村的人演绎,是盛情的邀请、深深的祝福。“二月里,妈妈的妞儿在夫家,过节二月九,要回娘家了。三月里,妈妈的妞儿在夫家,插秧三月忙,要回娘家了。五月里,妈妈的妞儿在夫家,过节端午日,要回娘家了。六月里,妈妈的妞儿在夫家,过节火把红,要回娘家了。七月里,妈妈的妞儿在夫家,过节七月半,要回娘家了。八月里,妈妈的妞儿在夫家,过节尝新日,要回娘家了。九月里,妈妈的妞儿在夫家,秋收秋种忙,要回娘家了。十月里,妈妈的妞儿在夫家,背谷打谷忙,要回娘家了。十一月,妈妈的妞儿在夫家,砍柴积薪忙,要回娘家了。十二月,妈妈的妞儿在夫家,宰杀鸡豚忙,要回娘家了。正月里,妈妈的妞儿在夫家,拜年探亲忙,要回娘家了。一年十二月,月月转回家,天天转回来。”(《过节要回娘家了》)总之,火把节是彝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彝族族胞歌谣演绎、歌谣互答、歌谣话情的最佳日期。歌谣演绎成为火把节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事象。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彝族火把节民俗事象之五:祭树神。火把节,武定地区的彝族群众要举行祭树神活动,农历六月二十四下午,在祭祀山设祭坛燃香插青枝,用马桑树和秧草盖房作祭,由毕摩念诵《送秽经》,宰杀羊、鸡、猪等牲畜,祭献山神树神,进行祭祀迎神,祈求风调雨顺,岁岁平安。一般,每个自然村都各自有固定的山神树神,二十四日下午,各自然村由村长和长者召集,一家一人或数人,皆持着香、酒、米等,纷纷到山神树神地进行祭祀活动。主要内容为毕摩念诵祭辞,村里的每一个人口的名字皆要向山神树神一一诵告,念到时前来参加祭祀活动的户主跪着磕头,烧香,不允许代磕、代烧香,以忌不测不灵不应。祭祀山神和树神是三次,初到举行占卜的时候念诵一次,此时杀生祭祀一并进行,待祭献的牲畜皆宰杀完毕、下锅烹煮,熟透的时候,在举行第二次祭祀活动,毕摩念诵第二遍祭辞,曰“回熟”,举行第二遍祭祀时间较为长,念诵的祭辞较为丰富,是整个祭祀山神树神的重要环节。笔者记得毕摩念诵的祭辞是《送秽经》:“去年在此祭,古时在此解,在此来解除。做解来作祭,做解来念经。祭场来念经,毕摩来念经,毕摩来作祭。筛装青栗枝,筛子做绿棚,青枝斜斜插。盖起棚,来撒棚。大者十二种,十二种为大。十二毕摩神,毕摩来作祭,抱着鸡作祭。祭祀有牛羊,祭祀有鸡猪,牛羊来作祭,鸡猪来作祭。九十九林棚,拉着牛来送,九林牛不送,拉一牛去送,九十九只羊,拉着羊来送,拉一羊来送。九十九头猪,拉着猪来送,拉一猪来送。九十九只鸡,拉着鸡来送,拉一鸡来送。九只鸡不送,一只鸡来送,九十九只羊,一只羊来送。大的来送秽,送秽的有了。小松旁有水,泉水有龙粗,三山梁不绿,出水泛微红。树头有露水,叶面有露水,树叶露水多。此处寻龙水,此处出龙水,晶莹有龙水,出水有八处。龙头抬着角,照着看龙泉。泉边长着草,长着无名草。此处取龙水,取水来祭祀,祭祀来祭除。……做官求权势,权势不如意,求着权势亡,官死野山埋。此种解除了,氏族祖先神,古时的古人,古来这方走。古时教家谱,家谱若不教,不知家根源,要来教家谱,家谱要教好,家谱要学好,家谱要传好。……九十九沟犁,山上来种粮,一天下大雨。念了九十九,直直连起来,垒起盖起来。做活脸上冷,上山脚手僵。……栽苗用水浇,用龙水来浇,不用龙水浇,禾苗枯焦了。……高山有深林,林边撒荞子,冷地生荞子,热地喝荞酒。收粮来打粮。天晴簸干净,簸的簸了来,筛的筛了来,……老伴有谷粮,老伴有粮吃。……收粮如往年,打粮未盖脚,收粮来盖脚,坛中还不满,柜中还不满,柜不满的祭,仓不满的祭。送秽来送秽,送秽来除秽。祭祀来祈福,畜厩牛羊多。……天上飞来的,地上起来的,天上它来了,地上不要起。远处唤来到,近处唤来到,唤来到此处,交给山神山,交给树神树,山边有江水,江水远流去。”从祭辞中可以看出,武定彝族火把节祭祀山神、树神的活动其实是远古先民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缺乏科学认识而产生的一种自然崇拜。今天的火把节,举行祭祀山神、树神活动显然是一种传统文化回归、彝族习俗传袭的一种文化活动事象。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彝族火把节民俗事象之六:祭祖先。祭祖先不是火把节特有的文化事象,但却是火把节必不可少的节日活动内容,祭祀的程序、祭辞、时辰等都与春节、清明节、七月半等传统节日举行的祖先祭祀活动并无二致。彝族都有祖先崇拜的文化习俗,传,认为人有三个灵魂,死后一个去到罗尼白山即彝族《指路经》送魂回归的终极点,一个随尸体守在坟山上,一个则留在家里附于祖灵盒中的竹灵上,护佑家人吉祥平安幸福。基于此认识,火把节时的彝族,家家要举行祭祀祖先活动。祭祀祖先的时间选择是在晚饭前,即饭菜皆熟,准备用餐前,先准备一套碗筷,按照菜谱数量,每个菜先搛一点在彝歌碗里,做几个菜备几个碗,同时,准备几碗饭,一碗酒,几炷香,用端盘极郑重地托起,到堂屋的供桌前,点燃油灯或蜡烛,打开祖灵翕盒,进行祭祀仪式。此时,孩子要前往供桌前的祖先翕盒正前方跪着脱帽行磕头礼,长者念诵祭辞。祭毕方可开饭用晚餐。祖先祭祀的主要文化蕴含也可以从常念诵的《颂祖祈福经》里略知原委。“做人这一生,好夫遇好妻。祖先福禄高,祖先降吉祥。正房堂屋中,宗族堂屋间,毕摩司祭仪。舅氏先叙谱,谱不叙不得,秧好则苗壮,叙谱增吉祥。祭献有秩序,献德布天神,献阿克地神。献德施天神,献啊齐地神,祭献祖灵神。做人这一生,献福则福吉。好妻这一生,好妻寿终死,寿不终不死。寿终则灵腾,献礼则吉祥,献福附神灵。乾福与坤福,天福与地福,日福与月福,竹福与松福,田福与地福,祖福与妣福,诵经献神固,献礼则吉祥。献福这样献,叙谱这样叙。……献礼得吉祥,祭祖得福佑。世代忙种地,田间种水稻,父子种水稻,田地收五谷,献礼得吉祥,祭祖得福佑。……祭献祖灵神,山头供牛献,供牛献神灵。山腰供羊献,供羊献神灵。家中献土神,家中献祖神,门头鸡献神,祭献神十二,献神二十四,献礼得吉祥,祭祖得福佑。”从祭辞中可知,彝族火把节的祭祀祖先活动,是一种严肃的文化活动,《祭祖经》《颂祖祈福经》都是作彝声,名彝物,纪彝地,传彝俗,化彝礼,具有浓厚的彝族文化特色。其经文以无言为主,兼有三言、六言和九言。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排比和对偶等修辞格,以及双声叠韵等,吟诵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在武定彝族地区,火把节的这些祭辞,村村相同,寨寨通用,户户行祭,口头背诵或说书念诵,流传久远。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彝族火把节民俗事象之七:骑木马。骑木马是武定彝族火把节撒火把时举行的一个活动内容,该活动显得有点粗鲁且有一定安全隐患。木马就是用一根木棒让人骑在上面,进行娱乐活动的一种方式。即撒火把的队伍尤其是年轻人,准备一根2至3米长的木棒,挨家挨户,举行撒火把驱邪扶正活动时候,户主皆要客气地礼貌地喜悦地准备一壶酒,敬火把队,火把队成员会将把户主所敬的酒统一收盛在已经备好的酒桶(酒罐)里,待挨家挨户驱邪扶正活动结束来到村中某一场地、球场等公共场所集聚的时候,在载歌载舞,尽情畅饮。此乃一传统礼俗。当火把队打着火把,手持木棒进入户主家门,在院落里站定后,按规矩其中有人要进行探询式的问话。问话者会大声说:“户主,你家今晚马料有什么?”如果户主答道:“马料有大米!”。其意就是不用骑木马了,敬你们一壶酒意思。这是,火把队便在屋檐下、厅堂内撒完火把,进行驱邪扶正的活动,带着酒便离开了,向着另一家进发。如果,户主答道:“马料是米糠。”其意就是不想给火把队敬酒,要骑木马之意。这时,火把队中的年轻人便冲进户主家,用那棵木棒,迅疾地从男户主的胯下穿过,抬起,一边两人或数人,在堂屋里高高举过头顶,让骑在木棒上的男户主脊背或头撞击在堂屋天花板顶上,骑在木马上的男户主,根本无法坐骑在木马上上,而只能蜷伏在木马上,年轻人不管你蜷伏还是不蜷伏,其目的就是以骑在木棒上的户主摔了骑不住掉下来为乐、为目的。以此取乐,以此助兴。此类骑木马活动,曾有人摔下来折了腰的,有人头被顶撞在墙上出血的,也有人摔了下来摔断手的,都有。近几年,骑木马的活动极少见,甚至几乎不举行了。野蛮、粗鲁、不文明的文化元素渐渐被文明所取代,被进步的时代、发展的社会所淘汰。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楚雄市板凳山、大过口、树苴彝族火把节习俗

楚雄市地处滇中腹地,东距昆明146公里,西至大理164公里,昆楚、楚大高速公路和成昆、广大铁路穿境而过,是省会昆明通往滇西8州市及南亚各国的门户,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素有“迤西咽喉、省垣门户”之称。楚雄市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国土面积4433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有汉、彝、回、白、苗等60万各族儿女,少数民族人口1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2.6%,其中彝族人口9.4万人,占总人口的19.2%和少数民族人口的85.13%。境内山环水带,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民族风气浓郁独特。古老的彝族毕摩文化、优美的彝族歌舞、绚丽的彝族服饰、独特的民俗饮食和浓郁的彝族风情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相传,并在每年最隆重的火把节中得到展示。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境内彝族人口呈大杂居、小聚居状态,各地彝语口语略有区别,包括火把节在内的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以三街镇三街河为界以北的三街、树苴、西舍路等乡镇为一个土语方言区;大过口、中山、新村、紫溪、东华等乡镇为中部土语区;鹿城镇的新村一带则情况不同,除大部分彝族操中部方言外,还有一部分罗鹜支系方言彝族,口语与禄丰高峰彝族相同。虽然地区不同,风俗各异,但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三日到二十五日,各地彝族群众都过火把节。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部地区的大过口乡、紫溪镇的母掌村、东华镇的路上村等地区在六月二十四日当天,彝族群众穿上艳丽的服装聚集在一起,采回青松毛铺地,挑选寨里最好的肥羊,在毕摩的主持下举行祭火神、祭庄稼神及除家秽的仪式。之后,火把队伍便挨家挨户地窜入正堂(不等主人知道就迅速进入其家中)撒火把和甩耕链,意为驱除家中病魔、祸祟,祈求清洁平安。入夜,把扎制好的大火把扛到火把场,火把通常高达5米,直径为80厘米以上,其缝隙间要插上24柱香,表示二十四节令,插上几串肉和五色旗,洒上几点祭酒,表示先敬火神,然后竖起火把,由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老或毕摩亲自点燃火把,男女老少欢聚于此,围着火把笙歌乐舞,通宵达旦,尽情狂欢。除庄重的祭祀活动和热烈的歌舞活动以外,彝家还会烹饪美味佳肴,邀约亲朋好友合家欢宴,唱起动人的酒歌、欢庆自己美好的节日。席间,还有看羊膀、鸡头、鸡卦的习俗。席毕,大家围坐在火塘边,老人给小孩唱古歌(讲述彝族的历史)。彝族青年男女则会成双成对出现在篝火旁、松树林中、姑娘房里谈情说爱。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紫溪镇板凳山的彝族火把节则每年的六月二十五日举行,当天附近的各族群众聚集在一起加参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清早,过山号齐鸣,首先进行祭祀土主活动,依次进行祭火把、祭彝族六祖、祭彝族毕摩等活动,中午则开展磨担揪、打陀螺、扭扁担、“斗鸡”等民间体育比赛活动和三弦舞、葫芦笙舞、“阿苏嗻”演唱等歌舞活动,晚饭后,举行请火神、祭火神、撒火把、送火神等祭火活动,群众围着火把歌舞狂欢直至深夜。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北部地区树苴乡九街地区的彝族过火把节还要跳十二兽舞。十二兽舞又叫“跳母虎舞”,彝语称为“罗嫫捏兹”,是楚雄彝族罗罗颇支系较为古老的一项集祭祀、歌舞为一体的民间祭祀舞蹈,火把节当天夜晚,在毕摩的主持下,要从寨子里挑选十二位青壮年男女来扮演模仿十二兽的习性动作,同时有农耕、栽种、收割、十二兽相生相克等内容,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东部方言区的鹿城新村等地则在火把节期间,青年男女手搭肩排成长队,在毕摩的主持和引领下跳“龙舞”。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间火把节习俗因地而异、因人而异。虽然风俗不同,但节日期间都要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驱邪除恶,宰牲“尝新”,吃新米,穿新衣,笙歌月舞,探亲访友,邻里相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表达一种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宅平安的朴素愿望,他们因共同的心理素质而传递着同样的文化信号。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永仁火把节

永仁是一个彝族聚居的山区县,彝族人口超过总人口的50%,主要居住着自称里颇、罗罗颇、诺苏等三个彝族支系。在彝族的自然崇拜中,对火的崇拜贯彻于生产生活和信仰的各个层面,他们的人生历程与火结下了不解之源。烧、煮食物离不开火;抵御寒冷离不开火;夜间照明、行路离不开火;防御野兽离不开火;耕作山地离不开火;祭祀神灵离不开火,净化污物也离不开火;驱邪除魔离不开火,祈福求吉也离不开火;结婚接亲路上用火把在前开路,进亲时用火把驱邪;火塘是烹饪、待客、取暖、休憩、团聚和议事的地方,是家庭的中心和象征,永不熄灭;一个人降生火迎接,生活火相伴,去世火相送。火是圣洁、光明和希望的象征,在彝族人民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在远古的时代,先民对火的来源缺乏足够的认识,也不能很好地控制和利用,经常带来灾害,因此对它充满了神秘感和敬畏之心,认为火有火神,既能造福于人,又能带来灾祸,便产生了火崇拜,有了种种敬火、护火的民俗和禁忌。由于对火的特殊认识和感情,过去永仁彝族地区一直保持着古老而适用的取火、保留火种方法。早期的取火方法是摩擦生火,即用火镰与燧石互相撞击,溅出火星,引燃草绒。古老的保存火种的方法是,剥下树皮捶绒,搓成长绳,挽成圈,点燃后随身携带,外出做活、放牧和打猎都可用。居家保存火种的方法是,用火灰把红火炭盖起来,或在火堆里埋入柴疙瘩,让其慢慢燃。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在永仁彝区也有一些零星的传说,如阿体拉巴战胜凶神斯热阿比、火烧松明楼、烈妇阿南殉夫等等。这些不同的故事传说非常生动美,各代表着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思想认识,有明显的世代痕迹,但追溯其文化渊源,可以说都是火崇拜。火把节高高举起的火把,是彝族人民勇敢、豪迈、胜利和辉煌的象征。人们不仅用火扑灭害虫,而且祈福禳灾。火把节是从彝族古老的祭火习俗演变发展而来的。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一个崇火的民族,火是这个民族的生命和灵魂,火把节是其传统的盛大节日。聚居在永仁县的彝族群众,跟其他地区的彝族一样,每到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就要点燃火把,欢度火把节。是日,家家户户在门前火把桩下燃香化纸,杀鸡宰羊,祭祀火神、敬献祖先,祈求神灵保佑,免遭灾难。然后男主人带着羊头或羊角、鸡蛋和预先备下的年猪尾巴等祭品到自家稻田边,在进水口上方插麻栗树神枝,设坛祭祀天公地母,祈求神灵保护庄稼,免遭冰雹袭击、鸟兽糟蹋、虫灾鼠害,获得丰收。最后,将羊角绑在棍子的上端并插在田里,据说这样可以避灾。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夜幕降临,各家都在门前火把桩边竖起高达丈余的扎着大火把的长木杆,有的在祖坟前也竖火把。大火把点燃后,小火把也纷纷点燃,青年男女人人举火把,个个身背松香面,把松香面撒在燃烧的火把上,“嘭”的一声,火焰飞腾,火星四溅,煞是好看,俗称撒火把。依序从屋内、庭院到大门外,旮旮旯旯,猪圈羊圈,门前门后,处处都要撒遍。驱邪除祟,逐疫去灾,以求清吉安康。然后又举着火把来到自家稻田边,边走边撒松香面,绕田一圈后,将熊熊燃烧的火把绑在木棍的一端竖在田埂上,照亮整片稻田。熏田除祟,杀虫灭害,招引光明,催苗出穗,预兆丰收。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们高举火把到田间游行一周后 ,又聚集到村子中心的晒场上耍火把、狂欢。青年男子一手举火把,一手抓松香面撒向火把,使四溅的火星喷向旁人以示祝福和取乐,年轻妇女则拿着浞湿的棕帚或树枝前去打灭男子手中的火把,你来我往,异常激烈。整个村子人声鼎沸,火把飞舞,火星四溅,热闹非凡。如果哪个小伙的火把被打灭,会感到十分羞愧,立马退出场外。最后,大家把火把集中堆放在场子中央,狂欢的人群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唱歌跳舞,笛子声、歌声、“打跳”韵律声和人们的嬉笑声响彻节日的夜空。永仁彝族火把节大多只过一天,但边远偏僻地区的火把节还保留着点火把三夜,祭祖三天的习惯。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永仁彝族传统火把节古朴、隆重,具有祭祀神灵、驱邪除魔、熏田除祟、逐疫去灾、灭虫保苗、催苗出穗、祈求丰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民俗功能,其间的民俗心里和信仰观念就是趋吉避凶。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火把节活动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如彝族聚居地区宜就镇,结合“美丽乡村、整村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等建设项目,近几年来每年都举办盛大而隆重的火把节,举行毕摩祭火点火仪式、耍火把游行、长街宴、赶百年老街、永仁打跳、彝族歌舞乐绣比赛、斗羊等活动,彰显了彝族传统优秀文化。借火把节的平台,同时举办美食文化节、板栗节等,宣传地方名特产品。通过丰富的节日活动,传承了优秀文化,促进了经济发展。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大姚赵家店火把节

彝族由于对火起源的崇拜,传统节庆文化的独特性具有其不可取代的原生态的本真文化。火文化随着多种文化活动,逐渐形成具有多重文化含义的节日。大姚赵家店东与元谋接壤,北毗永仁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紫丘山顶,海拨2704米,最低点打苴基海拨1300米。有两坐山分别叫大红山、小红山。小红山当地人说是个火把山。小红山地处大姚、永仁两县交界地。每到农历6月25日,附近村寨成千上万的人便集中到赵家店杀牛坪欢度火把节。杀牛杀羊祭天祭地,跳脚对歌,喝酒作乐,欢度节日。把火作为具有神秘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仍凝聚着火把节习俗及传说的原生态的民俗基因,属于早期形态的火把节节俗,其文化内核是火崇拜,大姚赵家店火把节这个传说,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火把节来源的原始信息,也是最接近火把节源头的一个传说。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小红山因属温热峽谷区,土壤为红紫泥及红土,这片区经常电闪雷呜,整个片区形成红色,彝族的自然崇拜由此而生,把大小红山作为具有神秘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凝聚着由于产生火把节习俗及传说的原生态的民俗基因,属于早期形态的火把节节俗,为什么每年农历6月25日人们要集中到赵家店大平地来祭祀和欢歌,有关传说很多,但流传至今的是纪念一个彝族的历史人物阿查。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相传很久以前,红山脚下的彝族寨子有个聪明美丽、贤惠善良的姑娘诺娜,和打苴基地方英俊勇敢的小伙子阿查倾心相爱着。这一年,阴险毒狠的山官头人魔哈选美,妄想霸占山茶一般秀美的诺娜为妾。在魔哈的淫威下,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阿查被迫应约到土猪梁子与魔哈赛马比试剑法。英勇的阿查,以弱胜强,凭精湛的技艺战胜了险恶的魔哈老爷。魔哈恼羞成怒,用巫术轰裂了土猪梁子,阿查不幸坠落深渊,后经众乡亲搭救才脱险。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阿查遇难的时候,诺娜姑娘险陷魔哈魔掌。魔哈带领兵丁把诺娜的家团团围住,要抢诺娜成亲。为了免遭践踏,诺娜攀越悬崖绝壁,离家逃走,寻找阿查。在红山悬崖,她终因气力耗尽,累死在悬崖之下。诺娜的身影永远显映在悬崖上,故有“白人崖”之称。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查被乡亲们从深渊中救出,情知中计直奔诺娜家,诺娜父母已被魔哈所杀。阿查怀着悲痛埋葬了岳父岳母,找遍了崇山峻岭,最后才发现诺娜留在红崖上的白色身影。阿查痛不欲生,想跳崖与诺娜同归。众乡亲前往劝阻,从崖边拉回了阿查,并和他一起商量复仇的办法。次日(六月二十五日),阿查和四山八岭,三村五寨的乡亲们高举着上千只火把奔到魔哈家,焚毁了魔哈宫殿,烧死了罪恶的魔哈,替诺娜报了仇,给众乡亲解了恨。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每年六月二十五这天下午,都在赵家店大红山山顶祭火坛,举行钻木取火仪式,火种经过黑什里、黄羊岭、平地、打左基、等传递,并在小红山白人崖山顶举行祭祖仪式后,传递到麻街、茅稗田、他利颇等点燃了位于大平地祭火台的主火把,万人围着火把载歌载舞,野外祭餐,杀鸡祭田头,青年男女伴着月琴、芦笙对歌跳脚,遂袭为节共度不眠的火把狂欢之夜。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期间,分主祭祭火,有祭火台,为自然崇拜的神圣之坛地。赵家店大平地每村每寨都要竖立高二、三丈的大火把,按平年扎十二台,润年扎十三台,象征一年的周期,这是一年时间的聚合符号,而且用火燃烧的象征手法表现出来,火将十二台燃尽表示一年十二月的结束,和太阳行使一个周期的时间秩序一致。除扎大火把外,各家各户还扎小火把,人少的扎一把,人多的扎数把,有的家庭一人扎一把。扎小火把分丫数,同样是遇平年扎十二丫,遇闰年扎十三丫,人们将对节日的理解深入到道德层面,从而强化了节日在礼教中的功能和作用。使所有的人、家庭紧紧联系在一起,强化了节日的内聚力和人们对道德的持有和实践,这自然也就成了火把节赋予彝人的超越宗教和娱乐的象征和行为实践。 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是节日生成的逻辑渊源和历史记忆的结果,饱含民族独特的历史、哲学、经济、审美以及娱乐等综合因素,是节日不断年复一年代代相传的推力,同时是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精髓所在。一旦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消失殆尽,那就意味着该节日的急剧变迁和最终消亡。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彝族人民驱邪纳吉、追求光明的象征。赵家店彝族火把节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五日正式举行,包括二十四日、二十五日和二十六日三天。这个日子在很多彝族地区是固定死的,有彝族谚语说“六月二十四日,是不算吉凶日的”。意思是说,到了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无论是吉利的日子还是不吉利的日子都要过火把节了。因为彝族人平时做很多要紧的事,都要选择吉利的日子举行的。无论是点火玩火还是送火都跟祭祀有关系,并且举行十分浓重的祭祀仪式。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十五这天,每家每户杀鸡宰羊来祭拜“土主”、“家神”、祭拜“五谷魂”来祈求五谷丰登,在外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穿节日盛装,吹葫芦笙,跳脚通宵,参加各种活动。彝族村寨的人们都要点燃起松明火把,用这熊熊燃烧的火把去照耀四壁,烧死蚊虫,驱除邪恶,以示吉祥幸福。同辈人互敬火把,烧掉“祸祟”,以示清洁平安。然后举着火把到田边地角、村前开阔地带,男女青年就举着火把跳起欢乐的“左脚舞”。老人们则围坐火塘,打开醇香的米酒,互相敬酒,互祝吉祥。说法各一,追根究底,都反映了远古时期彝族人对火的自然崇拜,火是彝族人民所追求光的象征。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本身的文化内容是阐释火把节的渊源和特殊的文化功能。节日这天,人们还早早将出嫁的女儿接回家来,杀猪宰羊,同吃同喝,以示亲人团聚,古老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这个故事与其他传说大同小异,但却体现了当地彝民的习俗。按理“火把节”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可这里却过“六月二十五日”,因为这一天是阿查和四乡八邻的乡亲们报仇雪恨的日子。火把节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的传流节日,也逐渐成为一种面向全体参与者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与人之间在信仰上得到认可和思想上的洗礼,在潜移默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进行行为习惯,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展示本民族文化之魂的重大节日。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赵家店的彝族传统火把节,已流传上百年历史。从民间故事中不难看出,已将对节日的理解深入到道德层面,从而强化了节日在礼教中的功能和作用。使所有的人、家庭紧紧联系在一起,强化了节日的内聚力和人们对道德的持有和实践,这自然也就成了火把节赋予彝人的超越宗教和娱乐的象征和行为实践。火文化是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是节日生成的逻辑渊源和历史记忆的结果,饱含民族独特的历史、哲学、经济、审美以及娱乐等综合因素,是节日不断年复一年代代相传的推力,同时是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精髓所在。一旦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消失殆尽,那就意味着该节日的急剧变迁和最终消亡。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农历六月二十五,是赵家店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说很久以前,赵家店红山脚下的彝族寨子里,有位聪明美丽、贤惠善良的姑娘诺娜,和打苴基英俊勇敢的小伙子阿查倾心相爱。但阴险狠毒的山官头人魔哈选女作妃,妄想霸占山茶一般秀美的诺娜为妾。在魔哈的淫威下,于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阿查被迫应约到土猪梁子与魔哈赛马,比试剑法。英勇的阿查以弱胜强,以精湛的技艺战胜了险恶的魔哈。魔哈恼羞成怒,用巫术轰裂了土猪梁子,阿查不幸坠落深渊,后经彝家人搭救才脱险。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阿查遇难的时候,诺娜姑娘险入魔哈的魔掌。魔哈带领家丁把诺娜的家团团围住,要抢诺娜成亲。为了免遭践踏,诺娜攀越悬崖绝壁,离家逃走。在红山悬崖,她终因力气耗尽,累死在悬崖之下。诺娜的身影永远显映在悬崖上,故称“白人崖”。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查被乡亲们救出了裂谷,方知中计,直奔诺娜家,只见诺娜父母已被魔哈所杀。阿查怀着悲痛,埋葬了岳父岳母,找遍了崇山峻岭,最后才发现了诺娜在红崖上的白色身影。阿查痛不欲生,想跳崖与诺娜同归于尽,众乡亲上前劝阻,从崖边拉回阿查,并同他商量复仇办法。次日,阿查和四山八里,三村五寨的乡亲,高举着上千支火把,奔到魔哈家,焚烧了魔哈宫殿,烧死了罪恶的魔哈,为诺娜报了仇,众乡亲也解了恨。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每年六月二十五这天,彝族村寨都要点燃松明火把去照四壁,烧死蚊虫,驱邪除祟,以示吉祥幸福,同辈还互敬火把,烧掉“祸祟”,以示清洁平安。青年男女把火把凑在一起,围着火把跳“左脚舞”,互祝吉祥。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元谋凉山彝族火把节习俗

楚雄州元谋县,县城东山凉山乡,居住着凉山彝,他们保留着较为传统的火把节民俗。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元谋凉山彝族,在很久以前,曹家村、石夹箐、冷水箐、麦地坪等地的彝族人,在农历6月25日这一天,都会集中到一片缓坡地,共同欢度火把节,这个地方,被称之为“火把梁子”。元谋凉山乡的火把梁子,因过火把节而得名,这一地名,成为彝族火把节的节日活动场地的地名,以事象而得地名,地名承载着节日民俗和名称而留传后世。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元谋凉山彝族火把节,在节日的前一天晚上,即农历6月23日入夜,大多杀羊祭祖,迎接祖先亡灵回家过节。彝族火把节歌谣说:“兹莫(土司)宰牛过火把节,富人杀绵羊过火把节,寡妇烧辣椒汤过火把节。”说明,彝族人火把节杀牲祭祖,有较悠久的历史。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月23日入夜,彝族人合家集在堂屋内火堂边,进行火把节杀羊祭祖仪式。天黑之前,准备打牲法器和烧青烟的青绿的栎树枝叶。砍肺炎小母指粗,一尺长,一端削尖,一端斜前一刀的栎树枝,砍5根,合并在一起。割青草搓成草绳。草绳一端为圈套,为绳头,另一端扎紧,为绳稍,把草绳自绳头,缠绕在栎树枝上,留一段草绳,绕扎于栎枝另一端,树枝与草绳形成一个圈套。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行祭祀时,家人在屋门坎内,依长幼秩序,蹲在门口。青年人拉羊端在蹲坐的家人傍边,另一人拿着打牲法器(树枝和草绳圈)。长者念祭祖经,祈求祖灵保佑家人,并依长幼念家人的名字,请求祖灵给予保佑。之后,青年抱羊在蹲坐的众家人头上朔时针方向绕九圈,之后,抱羊分别扫抹一下人身,另一青年把打牲法器(栎树枝及绑附的草绳),举在众家人头上绕三圈,之后,以树枝敲打一下羊身,接着敲打一下人身,每个家人都要打到,如果家人因故缺席,在场的一位家长要把缺席者的衣服拿在手里,要用羊扫抹到,还要以打牲法器敲打一下。之后,把打牲法器栎枝及草绳圈套套在羊脖子上。把羊拉在门口内站立,头对门口。长者抓一把玉米籽抛向门外,念祭祖经。念经完毕,青年人用打牲技打击羊头,杀羊放血。羊死后,羊头向门外。放在门坎内。把打牲枝放在羊身上,解下系扎在打牲枝上的草绳圈稍端,打草绳稍放在门坎上,接着长者再次抛洒玉米籽念祭祖领牲经。念经完毕,剥羊皮剖羊身砍肉,烧肉。把烧肉放在篾箩内,在三碗肉上分别插一根半尺长的细竹签。端烧肉到祖灵牌前献肉念经。之后分食烧肉。之后,煮饭煮肉献祭祖灵,称为回熟。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第一天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第一天,举行家庭祭祖,祭火。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下午煮饭之前,主妇端一钵将于晚饭时煮的米或荞面,到地边,绕地边念招稼魂的经,呼唤庄稼魂回来,祈求五谷丰登。同时,折下一苗玉米天花杆或荞麦枝,返回家中。把禾苗枝插在神案上。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山上采来过路黄草药枝叶,扯碎后放在盆中,加入清水,把红色的公鸡抱来,把鸡头插进放了草药和清水的盆中,把鸡淹溺死,之后煮鸡肉献祭祖灵。除下的鸡毛,插在一个月前准备好的丈余长大碗粗的艾蒿杆火把上。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黑时,主妇唱着火把歌,用松树明子,在火塘中引火,放在屋檐下沿坎上,让小火把继续燃烧,家人们在堂屋内火塘边听老人唱火把歌。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的第二天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天入夜,主妇从火塘中点一大束火把柴火,唱着火把歌,走到院落中,把火把放在院子中心,火头向大门品,烧火把。之后青少年们点一大把火把出大门,在大门外分成几把小火把,分别插在田边地角。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的第二天清早,所有的元谋凉山乡的彝族人,都会早早地吃早饭,相聚到火把梁子的山坡地,举行火把节娱乐活动,活动内容繁多,互动参与内容丰富,非常热闹。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冲大门仪式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的集体活动,壮观场面,当数冲火门的娱乐活动。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青年妇女,少女们,组成上千人的队伍,群集于广阔之地。女人们手牵手,横排组成数十排的队伍,叫做第一道火门,几排横排队伍后面,组成数到纵排的队伍。纵排队伍,由两人一组,双手手掌掌指交岔,四手举过头,形成门洞形,两人一组的双手搭成的门洞,由数百组并排依次组成纵列,构成一串深深的门洞,数列队伍,组成数列门洞。这是第二道、第三道火门。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冲火门,由男子组成成群结对的冲火门对队,依次向各道火门发起攻击冲锋。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冲火门开始,由女子对伍一人或几人,排照传统的冲火门对答内容,以说,唱的形式,由女子向男子们提问。女子们一轮提问后,男子们进行对答应唱,对答完毕,男子们向横排的女子队伍火门发起冲锋,他们以身躯冲撞女子队伍。女子队伍认为男子们对答答案不正确,她们便不让男子们过火门。她拉紧双手,组成人墙,对抗冲击,坚守阵地,不让男子们过火门,如此经过几轮对答冲撞后,最后才让过第一道火门。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了第一道火门后,女限男队又如前,进行提问和对答,经过几次对答和冲撞之后。女子组成的第二道火门门洞,才让男子们过。男子们弯腰低身,从女子们组成的人墙门洞中过过,即从女子们的双手下胸腹前依次通过火门洞。男子们依次相随,喜笑斗口,肢体碰撞地从门洞中通过,过了一列后,又向另一列通过,过数列,有时过一二里的曲折洞路,有的男子腰弓酸了,只得退出。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冲火门的对答词是:好,蒙归蒙,蒙归啦,对面住着什么人?这边住着什么人……男子们答,蒙归蒙,蒙规啦,对面住阿哲、这里住乌撒……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歌  朵罗伙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唱火把歌,行游唱朵罗伙仪式,是集体活动,妇女们着盛装,相随组成几列纵队,行游行进,边走边唱火把歌。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节节火把梁子的活动,还有斗牛、斗羊、摔跤等活动。每一项活动都有评判者,评判团队,对竞技活动进行等次评判。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的第三天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一天的晚饭后,天黑之间,男青年在火塘中点燃艾蒿火把,在屋内墙脚边,楼墙间扫燎,边唱祭火歌。歌词大意是,火把除邪崇,除病痛瘤疫,除感冒病害,所有病害扫除尽,今晚全扫出。之后,举火把到院内畜厩羊圈门口,进行挥舞扫燎,并念、唱火歌。大意是:扫除驱尽生畜瘟病,烧尽畜瘟禽瘟……之后挥舞火把经过田地边,向庄稼挥扫,唱驱除虫害等的火把歌,之后舞动火把走向村外,唱着火把歌,送到山上一处全村或片区汇聚火把之地,把火把堆积在一起,烧煹火。在火堆边,各自找来小树枝,堆搭垛木房,捡来几个小石头,代表牛羊,放在垛木房内,最后,众人在煹火边跳脚歌舞狂欢。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五节 火把节传统体育竞技项目  

彝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彝族人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生存、生产、斗争的需要,在劳动与战斗中创造并发展起来的。彝族传统体育不仅具有锻炼身体、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娱乐作用,而且是彝族节日欢庆活动的重要内容。它以丰富的内容与形式、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特色吸引着各族人民。彝族传统体育具有方便易行的特点,它们中的大部分不受时间、地点、器械等条件的限制,无论是在茶余饭后,劳动间隙,还是在院坝寨边,土坪草地,只要有几个人在一起就可进行。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增强民族体质,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在继承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应把其中优秀的项目加工整理,使之规范化、科学化。下面,就彝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及其比赛规则作一些介绍。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摔跤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摔跤属彝族广泛流行的男子角力比赛,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彝族的许多神话、传说都曾提到过摔跤,如支格阿龙、惹地所夫等都是有名的摔跤手。彝式摔跤有不同的类别和摔法。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滇东南式摔跤:以石林、弥勒为代表。石林素有“摔跤之乡”的美称。摔跤手都是各村推选出来的勇士,自告奋勇者、过路的客人和毗邻地区的摔跤手要求参加比赛也倍受欢迎。他们头缠青布红巾,赤膊上阵,按比赛规定,双方交手后,相扑角逐,被摔倒的单肩落地为输,三战两胜为赢,不受时间限制。有时一场比赛要争夺一个多小时。撒尼男子个个喜爱摔跤,村村都有摔跤能手。获胜的勇士不仅给村寨带来荣誉,而且也可赢得姑娘的爱情。为了培养出名手,从少年儿童起就开始摔跤训练。每当比赛时,也专门安排儿童进行比赛。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式摔跤:摔跤也凉山彝族火把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摔跤凉山彝语称“基根”,意为“抱腰”。这是凉山彝族最受广大青少年男子所喜爱的体育竞技项目。摔跤,一般在孩童时期开始练起,没有祖传师授之言,可以说是无师自通。有站立摔倒,跑撑摔倒,也有双手抓腰带用力量和技巧将对方摔倒等多种方式。每当你走进彝家村寨,不论是在山野牧场,还是在田边地埂都可见彝人邀约摔跤比赛的身影。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摔跤比赛有许多规则,如:不能使用绊脚将对方绊倒;不能抓扯对方或用力将对方推倒在地或从上往下压倒对方等。违者即使将对方摔倒在地上也不算胜,反被取笑为不懂规矩,今后再无人与之摔跤。因而在摔跤场上,违规者不多。凉山式摔跤有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一是“缅依”,意为“抱摔”法。摔跤前各自寻一根布带束腰(腰带),然后各自抓好对方的腰带或紧抱对方的腰,一方为攻,一方为守,攻守推让后,由攻方抬膝做推力,将对方摔在地上,若攻方力弱则守方会反守为攻,将攻方摔在地上。二是“我尔”,意为“胸摔”法。将对方抱起贴于胸前,然后再往后仰屈,控制对方的双肋,用胸部的托力和肘的推力将对方摔向左右两侧。三是“赌刚”,意为“抱腰摔”法。一开始就把持住对方,致使对方不能动弹或失去防备能力,然后后退一步,将对方拖向自己,使之摔倒在自己身下,或把对方拦腰抱起来向左虚晃一下后突然反手向右摔去,若对方没防备会摔得更惨。但不论何种摔法,一般身在下或先倒地者为输,同时并列倒地为平,每局比赛以三局定胜负。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滇东式摔跤:曲靖市师宗、罗平一带的彝族摔跤,参赛者赤上身,系腰带,上场时主动向裁判员说明,今天他来参加某级第几名。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裁判员根据运动员所报级别来定等级,即一、二、三个级别进行比赛,每个级别只奖励第一、二名。胜负采用三跤两胜的方法。摔跤比赛从站着开始撑,为了使对方双肩着地,寻找进攻时机。有的攻方会先着地进攻对方,未被对方控制,仍然不算败,这个动作有点象柔道“巴投”。自己右手抓握对方颈部,左手握对方右上臂,重心往后,使对方的重心移到前部待对方身子向前倾时,自己主动后倒,用右脚蹬对方的腹部或腿部,后倒滚翻,使自己的手上翻过去,自己翻到上面控制对手,这种摔跤双肩着地时必须压住不动,裁判才能判“谁胜了”。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滇南式摔跤:赛手赤上身入场,自己报出参加哪个级别的比赛,裁判员将参赛的人安排在一起等候比赛。比赛时一对一对进行。比赛开始时站立姿势较低,只能脚使绊。自己使用动作时,脚不能踩在对方两脚之间,否则判犯规。这一带摔跤正面进攻多,往后进攻少。获胜方法基本上是使对手双肩着地。但有的被对方抱起来后,自己双肩着地而认输。胜者将对方摔成双肩着地后,扬场而去。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滇西北式摔跤:位于滇西北的小凉山,摔跤自称“抱腰式摔法”,一般在火把节和彝族年时进行,更多的摔跤比赛是在婚礼际。结婚时,娘家都可以请本家族和本村寨中力量最大,技术最好的人参赛。最强壮的摔跤名将会代表女方家去比赛,胜者个人可获得奖励的酒肉、礼物,因而胜者是本宗族、本村寨的光荣。获得奖励(牛羊、酒肉、银两、布匹等礼物。)最多的人,往往被视为英雄。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斗牛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斗牛多用黄牛,云南石林撒尼人的斗牛独具特色。每年过火把节都要举行斗牛比赛。斗牛前,各村寨要选出代表参加选牛大会,并选出膘肥体壮的公牛牵至会场,乡民们穿红着绿,前来观看。届时,由一位有威望的人宣布大会开始。顿时锣鼓喧天、长号齐鸣、鞭炮震耳,一对对男女青年在场边弹起大三弦,跳起欢乐的舞蹈。场边的木杆上挂起球形的“彩红”,谁的牛获胜就挂上它。比赛开始后,牛的主人将一头头体大角尖的公牛牵入赛场内,接受裁判过目。一声令下,主人们根据事先选择好的对手,按淘汰制比赛程序将赛牛放出,任其格斗。凶猛的公牛扬蹄鼓尾,勇猛地向对方冲去。角对角地顶碰,直到将对方斗败为止。连胜5次的牛为胜。凉山彝族斗牛一般在火把节举行。火把节即将来临时,是公牛主人最忙碌的日子。鸡刚叫过头遍,他们就把公牛赶到原野淋露水,吃青草,有的还用鸡蛋喂牛。赛前还把牛赶到赛场熟悉地形。火把节这天,牛主人把牛角削得尖尖的,并挥舞棍棒助威,把牛赶进赛场。各村寨牵来参加比赛的牛多达几百头。一般是一对对出场比赛,实行淘汰制。获胜的牛主可以得到奖品,大家鸣枪欢呼以示祝贺。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赛马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赛马也是彝族人民最喜欢的传统体育活动之一。每逢重大节日(如火把节等)、大型集会都可以看到一匹匹骏马在赛场上奔驰,观者如潮。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般在场坝上开辟椭圆形马道进行赛马比赛。比赛分为小跑和长跑两种形式,实行淘汰制。即骑手们同时进入马道开始比赛,谁坚持到最后即获胜。有的骑手要跑上一百圈(相当于二十多公里)以上才能取胜。届时,骑手们都穿上节日盛装,披上绸质的红披风,骑着配有精美的骑鞍和马笼头的骏马奔驰在赛场上,十分夺目。彝族赛马还有一种叫“游水前进”的行马表演。即骑手仰卧在马背上,慢悠悠地挥动着马鞭。马低伸着颈慢行,其嘴几乎着地。表演结束时,骑手便报出马名、马的主人名和自己的名字,观众呐喊助威表示赞叹。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打陀螺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打陀螺是云南哀牢山区楚雄、双柏、新平、墨江等县彝族人民的传统体育项目。陀螺为木质,有平头、圆头、尖头和响嗡4种。大小不一,小者直径5厘米,大者20厘米,鞭绳用皮条或麻制成,粗细不一,视需要而定。场地大小不限,玩法多样,有少年儿童的游戏,亦有成年人的比赛;有两人互较高低,也有组队参赛。比赛方法有抽旋、比旋和对抗等几种。抽旋比赛双方先抽转自己的陀螺,谁的陀螺旋转时间长,谁便取得攻打的权利,败的一方要抽转陀螺为靶螺,让胜方相应的对手在数米外的基线上抽旋自己的陀螺来撞击,若攻方的陀螺撞到守方的靶螺,并在撞击后能使自己陀螺立地旋转的时间超过对手,即为获胜。比旋的陀螺直径在10厘米以上,用1米长的鞭绳缠于螺身,比赛双方同时将自己的陀螺放旋于地上,比谁的陀螺旋转时间更长。  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爬油杆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光溜溜的树杆上涂抹猪油或清油往上爬,叫做“爬油杆”。每逢火把节,四川省的布拖、普格和昭觉等地,常会组织这样的比赛。而居住在云南省姚安、牟定等县乡村的彝族,在婚礼上也有爬油杆比赛,以突出婚礼的热闹喜庆气氛。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爬油杆活动在彝族民间形成,后来被列为民间体育项目,以爬上杆顶点燃鞭炮为胜。作为比赛的树杆一般高达10米左右。比赛开始后,小伙子们通常是蜂涌而上,但油杆太滑,许多人爬一截后又滑落下来。有些油杆为了增加难度还加了锅烟灰,使爬杆的人下来后留下满身满脸的油污黑迹,但大家依然十分开心自豪。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油杆上大多用清油,一般不用猪油、锅烟灰。一个人爬或几人团队合作,爬上去后用肩或臂托着上面的人,让队友借力。爬油杆时,周围总是聚集着许多彝族群众围观,其中有许多姑娘打着黄伞观看。这时,想赢取姑娘芳心的小伙子们就会想尽办法一展身手。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火绳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火绳是流传于四川大凉山彝族的一项古老而又独具特色的体育竞技之一。它表达了彝族人民对光明、幸福的追求和对吉祥、繁荣的渴望。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四川凉山彝族聚居区,跳火绳常常是在喜庆佳节和丰收之后于夜间举行。每逢节日夜晚,青年男女经常举行跳火绳比赛。比赛分单人跳和集体跳两种,比赛的距离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在三十米至五十米之间。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绳用一根长约3米左右的藤条拧成,在藤条的中段绑上浇有菜油、松油、煤油或香油的布条和棉纱后点燃。在场内两端划上起跑与终点线,比赛者站在起跑线后,手执燃烧的火绳,待号令一发,便双手紧握火绳的两头,像单人跳绳一样,摇荡火绳,直线跳跃着前进,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持火绳跑步和走跑都判为犯规,不计比赛成绩。五六十人集体比赛或表演,更是饶有情趣。这时,比赛场面宛若火的海洋,闪动的火花犹如一丛丛盛开的映山红,整个场面充满了热烈的气氛。与此同时,由于火绳上燃烧的熊熊火焰,则要求跳绳者具有一定的胆识和高超的技艺。因此,跳火绳也被冠以勇敢者的游戏。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然跳火绳在大凉山彝族聚居区较为普及,但由于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局限。彝族这项古老和传统的技艺,目前尚未在广大彝区得到推广和普及。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磨担秋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也称“转转秋”、“蹬磨秋”,是彝族传统的娱乐竞技活动之一,一般在年节或火把节时举行。届时,在坪坝上立一根高约2米,直径约50厘米的木桩为轴心,顶端削得象磨轴一样,然后取一条同木桩一样粗、长约6米的横杆,居中刳一洞套在木桩顶端上,可以灵活转动。因为形似磨,又象秋千,故称“磨担秋”。玩磨担秋时,两端人数相等,一般一至二人,男女均可,开转时一同跃起攀着横木两端,趴着或坐在杆上,用力朝同一个方向蹬踢地面,使秋千飞转不停,同时借蹬地时弹起的一瞬间做卷身、翻滚、骑杆等动作,十分精彩。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磨担秋赛有单人和双人两种,胜负取决于参赛双方的蹬推技巧、耐力、是否晕落等。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射箭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射箭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很早的时候起,彝族人民为了适应生活、生产和斗争的需要,就经常在一起练习射箭或进行射箭比赛。射箭一般在节日、庆祝丰收时举行。弓大多为木质,背贴竹片,内镶牛角片,缠四道巡箍,用油漆漆之,美观而有弹性。弓弦用麻先拧成4股,再绞成1股。两头挽成套子,用时套上张弓。箭筒为腰鼓形,斜挂于左腋下。箭有两种:一种须箭,作战打猎时用;一种练习箭,射击比赛就用这种箭。彝族传统的射箭赛分为射靶和射远两种。射靶是用草做成的人形靶立于50——60米远处,然后以箭射之定胜负,也可将鸟、兽、石头、木桩等作为靶子射。射远是以箭的射程来评输赢。射箭的方式可以是立射,也可以是骑射。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荡秋千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荡秋千也称甩秋、吊秋,是彝族民间十分流行的娱乐或比赛活动,通常在每年的正月、二月间举行。分单秋、双吊秋两种,一般支于大树的横枝或木架上,高低不等,多在6——10米之间。秋绳为粗实并具有韧性的皮条、藤条或麻绳。双吊秋为两根秋绳,下拴一块横板,荡秋人或立或坐于横板上,双手紧握秋绳,运用自身撑力前后摆动,由慢而快,腾空飞荡,以荡得高、荡姿美、荡得惊险为佳。单吊秋仅悬1根秋绳,绳末系一木棒供人站立。因其重心不稳,摆荡难以定向,荡秋者要有一定的勇气和技艺,善荡者荡起来左旋右转,横躺平卧,花样翻新,美妙自如。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拔萝卜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项活动之名由其仿拔萝卜而来。比赛时双方弓着腰用双手从右侧倒抱对方的腰(拔时也可将右腿伸入对方的双腿间),然后用力拔对方,谁把对方拔离地面(指双脚离地)就判谁赢。赛时,手不得撑地借力。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射弩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射弩比赛是彝族节日、吉庆活动的重要内容。比赛有射准、射远两种形式。射远比赛系各射手在一个定点(或站成一排),分别(或同时)向一个方向射出弩箭,以射程的远近分胜负。射准比赛的固定的目标(靶),目标的大小及距离由竞射双方确定。射准又有步射与骑射两种,均须在固定位置前起射,然步射可以站立,也可助跑起射,骑射则必须驰马而射。弓弩为彝族古代兵器之一,制作考究,弓体多为木质,弦用皮筋制成;箭杆木质、竹质,也有铁质;剪簇分铁质、铜质两种,又可分为有毒、无毒两类。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顶“牛”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项活动系因其仿牛抵角而名,常见于少年儿童间。玩法是:两人仿牛趴于地上用头互顶,也可用肩抵,但不能跃撞,将对方顶后退者算取胜。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外,还有扭扁担、踩高跷、上刀山等民间竞技项目。彝族民间体育竞技活动,大多不是孤立或单独进行的,往往与生产生活、尤其是节日结合在一起,给彝族的生活增添了健康、风趣和活泼的气氛,成为彝族民俗事象的重要标记。R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