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民居(一)
彝族分布在川、滇、黔、桂四省区,其中大小凉山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区。除一些地区外,彝族大部分和其他民族杂居。因此,大分散、小聚居是彝族居住的主要特点。在彝区,各地、各支系传承的居室建筑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与当地的居住习俗有密切关联,从村寨的聚落到住宅的选址:从房间的分置到什物的堆放;从建筑结构到民居信仰和禁忌都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
1.自然村寨的选址及其聚落特点
彝族是农牧兼营的民族,村寨的分布与座落有其独特的传承,其居住村落多选择在地势险要的高山或斜坡上,或接近河谷的向阳山坡。这样有险可守,有路可走;高能望远并有水源,耕地以及水草牧场。一般高山区多为散居,平坝河谷地则以集居为主,这是彝寨典型的聚落特点。
2.住宅择址
按传统习惯,选择住宅基址―般都要经过相宅和卜宅两个步骤,这与民间俗信是分不开的。
(1) 相宅彝族民间对待住宅基址有―套传承的相法,但各地不尽相同。一般皆以“上边有坡养羊,下边有田种粮”为理想之居地,主张住宅应选在依山傍水、土肥草美之处。由此有许多选择屋基的禁忌,如凉山彝区忌门户所对之山为秃山,否则不吉,家贫;如对IU树茂草盛,户主就会发达;房前有水为上吉,忌房后有水,否则易发山洪,危及房屋等等。杂居区则多受汉族风水观念之影响,择房基多考虑“龙脉”宝地。
(2) 卜宅相宅以后还须卜宅,以定吉凶。不仅要按日月星辰和户主、主妇的岁位命宫推算,一些物象占来预卜家宅以后的吉凶。四川美姑彝村相沿的传统卜宅方法则有滚蛋、立米和烧羊胛骨等类。滚蛋,彝称为“瓦切比”,方法是户主执一鸡蛋在相好的地基上滚毕,然后在地上随意置三块石头支起―锅煮蛋。煮后捞出剥皮,看蛋窝是否正而不偏,正为吉,否则另择居地。立米,彝称“查确比”,户主以手握住五颗大米,片刻后,再把米竖立于地面上,插入土中时要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及中土的顺序,使米粒呈÷状,再拿―碗扣住。次日查看,若出现米粒丢失、倒地等现象均不吉,得另择地基。烧羊胛骨,彝称“约丕基”,需延请祭司毕摩行此卜术。即把火草放在羊胛骨上烧燃毕,看胛骨上被烧出的裂纹来定吉凶,以四方开纹为上吉,一字纹为中平,交叉纹为不吉。若地基宅址一再选不好,可以与能选上自己这块宅基地的户主交换土地。
3.民居类型
彝族分布甚广,居住类型多样。典型的民居样式有贵州彝区的杈杈房、凉山的棚屋(风篱式);小凉山的木罗罗(井干式);大小凉山的瓦板房、草房,滇,黔彝区的一字房(上栋下宇型):滇南彝区的土掌房(平顶式);杂居区的三房一照壁、三合院及四合院(庭院式)等,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列举其中如下:
(1) 杈杈房是旧时彝族的传统民居,流行于贵州彝区,为贫苦阶层居住的一种简易房舍。一般以两根插入地下的树叉作柱子,一根树棒横在叉上作为横梁房架,四面用茅草遮掩而成,无墙壁。是――种风篱居所的古老居住形式。凉山过去的原始棚屋也属此类。
(2) 木罗罗是小凉山森林地区的传统民居。采用原木纵横交错迭置成井干式结构,构成房屋的壁体,为由下部支撑结构和上部庇护结构组合而成的复合式纯木结构的民居建筑,习称为“木罗罗”。
(3) 瓦板房是大小凉山彝区的传统居住型式。有土墙和竹笆墙两种。上置栋梁,构成房架,双斜面人字形屋顶,盖以木瓦板二层,下层铺满,上层则于两板相砌处置一板,再用石块复压其上。木板用刀剖砍,不以锯解,便于雨水顺木板纹路而下。因木板起瓦之作用,故得名“瓦板房”。
(4) 土掌房滇南彝区传统民居。先用粘土筑成墙,墙高达二至三米时,用木椽封顶,顶上再铺粘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屋顶,可作晒场或凉台,多为平房,也有的设二
至三层楼。其特点是冬暖夏凉。此种房屋多为依山而建。
(5) 三房一照壁流行于云南大理巍山等地彝区。主房顺山势依山而建,两侧耳房较低,再加一照壁,为土木结构的组合建筑。多数为草房,少数为瓦房,有带厦和不带厦两种。房形有实心房、空心房;吊厦、鹦哥房用木板搭成踩楼。主房高于耳房,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前面垂檐,形成前出廊的格局,以一排柱子为主的屋架承重,四柱落地,左右后三方用土基墙围护,前面及中央用木板为隔。主房山墙到顶,屋面挑出。
引申阅读: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彝家干香椿
- 2 十月太阳历:彝族文化的明珠
- 3 彝族医药史(二)
- 4 彝族医药
- 5 彝族在节日庆典和祭祀中的食俗
- 6 彝族民居建筑
- 7 彝家传统名吃精粹(一)
- 8 彝族土掌房
- 9 彝区各地食俗
- 10 彝家传统名吃精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