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姓名汉化的情况
(凉山彝人 阿牛史日摄)
凉山彝族在(1956)年前极少有姓名汉化的情况。除极少数半汉化的杂居部分、读过私塾的富人子弟(土司及黑彝贵族子弟)以及一些富裕白彝子弟才有取汉人姓名的情况,如“杨代蒂”(雷波土司)、“岭邦正”(甘洛下土司)、“岭光电”(甘洛上土司)、“祝占益”(喜德黑彝)、“罗德民”(翁古伊坡)、“余国栋”(云南小凉山布约伍果)、“龙云”(云南昭通纳甲乌萨凉山籍彝族)、“罗大英”(喜德黑彝罗洪达叶)等。但他们都有彝姓彝名,在家用彝姓彝名,只有与汉人交际时方用汉语姓名。到了解放初期就有了个别人(参加工作队的干部)为显示自己的“时尚”,才请汉族同志帮取个汉名。或者随便取个简单、清一色普通名字。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凉山才有部分文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工作人员给自己的孩子取汉族名字。到了本世纪初,凉山有部分彝族人会给自己的子女取有更深涵义的汉族姓名,作读书工作之用。而多数凉山彝族人仍保持本民族姓名,不取汉族姓名。
下面来谈谈凉山彝族社会用名的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彝姓+彝名。如“瓦扎木基”(凉山州第一任州长)、“巴莫尔哈”(曾任凉山州州长)、“曲莫史哈”(曾任凉山州州长)、“苏嘎尔布” (近几年的凉山州州长)、“达久木甲”(现任凉山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全国人大委员)等。这种情况比较多。
第二种情况,汉姓+彝名。如“张作哈”(曾任凉山州州长)、“陈木果”、“杨阿牛”、“李木基”、“张伍各”、“马天哈”、“张支铁”等,多系原西昌专区时候的彝族社会用名。
第三种情况,汉姓+汉名。如“刘绍先”(曾任凉山州州长和州委书记)、“骆玉祥”(曾任凉山州委书记)、“罗凉清”(曾任凉山州州长)等。以前这种直接取汉名的情况比较少,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情况。
近年来,在外工作的彝族人的子女有呈汉化趋势,彝语懂得很少,也不取彝族姓名,因此通过名字很难查证到其家支关系。因此会闹出一些笑话,中央民族大学的朱文旭教授讲述过一个故事:有一对彝族男女大学生在校相爱,他俩只知道对方姓氏与自己不同(取的都是汉名),一次男生带女生回家,向父母介绍是女友。给父母仔细一问,方知两个人都是家门子女,只是取汉姓时用的字不同而已。这样就不能做夫妻了,而且十分难堪。
社会在发展,如今取名字是每个人的权利,取汉姓汉名还是彝族名字是个人自由。不过相对而言,延续彝族传统谱系的彝族名字也是有其优势的,除了家支脉络清晰外,当我们听到一个带有彝族特征的名字时,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名字里面,还隐含着一种宝贵的东西,叫做“民族文化”。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所属专题:
凉山彝学/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彝族文化的瑰宝彝文
- 2 彝族汉姓来源
- 3 彝族文苑中的奇葩:彝文碑刻
- 4 三官寨及其彝文古籍
- 5 毕摩经书:洞开彝族先民“记忆库”...
- 6 十三代内子孙有称谓
- 7 彝族名词解说之“阿加”
- 8 “克智”:口头论辩
- 9 彝族尔比以及类别
- 10 “勒俄”:史诗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