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来拉杜:谜一般的大凉山彝族民间选美
我国西南川滇比邻的大小凉山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这里生活着近200万的彝族同胞,解放前,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奴隶社会形态中,长期以来,受纵横交错大山的阻挡,以及林立家支纠纷影响,生活在这里的人与外界交往很少,部分闯人大山的人也永远留在那里。如1908年,英国人布尔克在考察途中,在美姑县采红乡境内被杀,1935年,法国传教士密龙在马边县境内被勒死,抗战期间曾有美国飞机坠落在这里,因飞行员无力走出彝族地区,被迫在那里当了一段时间的“奴隶”,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此地时,与彝族人结盟,结拜为兄弟才顺利通过彝族家支地盘。
长期以来,与外界的交往少,交流少,形成了文化孤岛,保留较多丰富多彩的彝族传统民俗文化,成为国内外人类学家与旅游探险者青睐的地方。火把节、火塘、火葬的崇火习俗少女成人礼、哭嫁、枪婚等人生礼仪,毕摩、经书插图、作道场等原始宗教活动仪式,擦尔瓦、百折裙、高盘帽以及神秘的民间选美……
谜一般的大凉山彝族民间选美
是为了金钱、荣誉、地位,还是纯属娱乐,凉山彝族民间选美的最初目的是什么?至今仍然是个谜。选美活动在凉山彝族民间已有相当的历史,现已成为一个群众性的活动,早期的传统选美活动,没有统一固定的时间、地点,也没有获奖者的具体奖励办法。老人去世、结婚、火把节等人员集聚场所,都会成为举行选美活动的好场地。
届时,少男少女们要身着漂亮的节日盛装、骑上骏马,他们或同宗族或同村伙伴结队而行来到场地,并来回穿梭在人群中,展示自己漂亮的服饰,在蓝天白云彩下,把大山当舞台、观众做评委,进行激烈的选美活动。届时, 整个赛场成了黄伞与彩裙的世界,成了歌声、笑声的世界。人们看见这一个个美貌女子和小伙就忍不住对他们品头论足,打听他们的名字、村落和家族。出众的人会受到乡亲们的认可,并一传十,十传百地传播开来。这样的选美方式与现代流行的选美有明显不同。
一、油布黄伞、百褶裙,一年等一回的少女心
选美活动在凉山彝族地区有近千年的历史,但起源的具体年代,却无人知晓,也没有任何文献可查。这种民间娱乐活动在凉山的普格、布拖等县的“小库脚”所地土语区极为流行,并形成一个有固定时间与相当规模的活动,现每年的农历6月25日,火把节的第二天,四邻八乡的彝族老乡都会汇集在火把场,进行选美活动。
“要看选美,当然要去普格、布拖”。2001年,几位当地的挚友获悉我要准备去采访彝族民间选美活动时,热情为我推荐了这两个县。据说,这些地方是火把节活动的发源地,至今还保留浓郁的火把节民俗文化。
7月,我从北京赶到那里时,已是节日的前一天了,匆忙赶往布拖,并与县委宣传部的人打了招呼后,让宣传干事阿力色呷带我到距县城40里以外的拖觉片区去采访。朋友们说,布拖的拖觉区和普格的希落区是保留火把节民俗文化最丰富的地方,属火把之乡的文化核心带。我当然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坐上开往拖觉班车那一刻起,就开始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气氛,赶着回家过节的彝族同胞三三两两,每人或提着几瓶酒、几袋饼干、或香烟、糖果之类的东西,还不时相互问“都次次?”(彝语,过火把节没有?)。从问话中可以听得出,他们有的是从外地回来的打工者,有的是在城里工作和学习要回去过节的公务员,也有些从乡下赶来买节日用品的农民。
汽车开出县城,就驶进了弯曲的山路,七月的山区,从近到远到处是盛开的荞麦花、马铃薯花、以及各种五彩缤纷的野花,它们把整个山区点缀成名副其实花的海洋和世界。路过彝家村庄,不时看见三五成群围堆在一起杀猪宰羊,准备节日食品的人,或坐在屋前村后赶制、翻晒盛装的姑娘们。
到区上,见到了在火把场地忙着架电线,设置会场干部们,我提出要采访一组彝族民间选美活动的专题稿子时,他们为难地说:“ 不太好办,选美没有统一组织,明天火把场上每个姑娘都是参赛者,我们该去找谁采访?”但协商后,还是把我带到一个叫日排的寨子里,来的早不如来得巧。我们到那儿后发现整个村寨都已经笼罩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当我们走进俄木莫土落家时,只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赶制着明天女儿参加选美时要戴的高盘帽,20来岁的女儿与他的母亲正一针一线把各种银饰碎片缝在盘帽上,身边堆放的一个木箱里装满了银饰,足有四五斤重,据说时价1.8万元,这是相当于一个中等收入彝族人家的一年全部收入。坐在旁边的几个儿童,一边好奇地盯着这细活,一边不时用彝语在求教着什么。银饰图纹大多是有关花鸟、草虫之类,或求平安吉祥的东西。这位母亲说:“衣裙是早就准备好了,这是为她准备的最后一样东西了”。站在一边的男主人,看着我们采访她家里情况,问这问那,脸上露出一种自豪感。火把节来临之前,最为激动的要属这些妙龄少女,她们为了这一天,很早就开始做准备了,约上几位挚友,坐在山坡或村落一角认真缝制衣裙,并相互评判谁的手艺高低。准备去往火把场参加选美并想取得好成绩的姑娘必须准备:一条红蓝相间的毛质百褶裙,一把崭新的油布黄伞,一件白色或黑色的坎肩,还与几位好友组队排练民间传统“朵洛嗬”歌舞,并保持皮肤的优美。问及姑娘们要完成这些工作需要花多少时间时,她们都说几个月甚至一年。在火把场选美赛中获得“美女”称号的姑娘就成为众多姑娘们学习、模仿的榜样。她们在焦急等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二、选美路上、走着千万双激动的脚,累了,美女们要休息几次
到了傍晚,要返回住处前,我向俄木莫土落了解第二天她去火把场选美时,准备要走的路线。夜幕降临,人们如期点燃了的火把,从家里出来走到村中小巷,然后汇成一条移动的火龙,照亮了一个个山寨。度过了这个火热的不眠之夜。第二天清晨,少女们就早早起来,收拾东西准备赶往火把场了。我也来到汇集赛场的各路口,去寻找和等待“好镜头”。现在彝族民间选美一般在火把节的第二天进行,火把场是专为一年一度火把节活动准备的场地,也是彝家姑娘和小伙子向往的地方,过去凉山彝族地区,势力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家支都有自己固定的火把场。火把场的位置一般选在一块圆而平坦的大草坝,四周是山丘和台地,观众坐在坡上,可以清楚观看在火把场中央举行的各种活动。
随着比赛时间的临近,人们开始从四邻八村涌到火把场。上午9时左右,各种车辆满载穿红戴绿的人来了,她们中有的已穿上百褶裙、戴上高高的“哈帕” 帽、披上洁白的毛质坎肩“哈拨”,也有些人干脆把衣服装在袋子里背来,下车后,再找个安静的荞麦或玉米地田埂换上。这时,火把场附近随处可见一群群围坐在一起梳妆打扮的姑娘,不管你是否认识这些开朗大方的少女,都可以给她们拍照和开玩笑,不过十有八九是你输,甚至还会弄得一个尴尬的下场,她们的巧辨和机灵永远超出你想象。我们在采访中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在采访一群坐在田埂上梳妆的姑娘,原来她们是从50多公里以外的山村,坐了几个小时的车来的,谈到为什么要在这儿换衣服时,说一套象样的衣裙、装饰品加起来足有几十斤重,穿戴一天后,会使人筋疲力尽。为了节省精力和以防山路灰尘,到这儿再穿上。她们一边撑开油布黄伞,一边从袋里拿出发油、镜子之类东西。问及她们是否还按传统方法用荞麦粉泡水洗脸护理皮肤时,她们笑着说:“这位大哥是个见多识广的人,可你说的这些情况是父辈的的事,现在没人这么做了,要是让你这样洗脸,你会吗?”简单的回答,已提出一个问题,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文化工作者,肯定会想找到传统原汁原味的文化,但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多少不适宜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了。
上午10左右,等待已久的俄木莫土落终于出来了,她穿着节日的盛装,撑一把油布黄伞,戴上高高的盘帽,穿着百褶裙,在她父母和二、三十个亲友的簇拥下,快步走在山路上。天上飘浮的湛蓝云彩,以及路边盛开的各种野花,把这位撑着花伞的姑娘溶入其中,成为万朵山花中的一朵。这样的“好镜头”也忙乐了我们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摄影记者,也开始“咔嚓咔嚓”不停地按动快门,仿佛是在为这人与自然的融恰之美,这山里姑娘的朴素之美拍掌叫好。
快走到火把场时,她已出嫁的姐姐和其他几位亲戚专门赶来助阵,已经在路边等候多时,看妹妹在众多记者和族人的簇拥下走来,就过来迎接。然后她们一起坐在田埂上休息,吃干粮、背着小孩的姐姐,轻轻松开妹妹的头发重新梳理起来,又把妹妹的银饰一件件小心插上。旁边的妈妈也围绕女儿用手轻轻拍打着衣服上的灰尘,“服饰挺漂亮”,“人长得高”周围的围观人员已经开始对她评头论足了。母女们在忙着梳妆打扮时,文静的父亲则走到一堆坐在路边的休息的人群里,与他们打招呼,还不时看一下正在不远处梳妆的妻子和女儿们。
三、山的舞台、蓝天白云作布景,观众当评委,迷一样的山里选美
中午12点,人们盼望已久的火把节活动终于开始了。蓝天白云下,摔跤、斗牛、赛马、选美等内容照旧在火把场中进行。这时的火把场已云集上万人,成黄伞和彩裙的世界。四周山坡上已坐满黑压压的人群,有的还爬树上观往,在场中进行的活动,有的与久别重逢的亲友叙旧、问候。最为认真的是那些姑娘与赛手们,山里选美没有具体的规定要求,没有具体的出场安排,也没有名额限制,当然也不会有具体的奖励办法。今天,到场的人个个都是参赛的选手,也都是评委。
花枝招展的少女们已经拉开驾势,她们或由同一个家族的人或同一寨子的好友组成队伍,每人撑一把黄伞,身披黑色或白色的羊毛坎肩,手牵着彩色三角巾,在草坪四周围成一个一个圆圈,跳着优美的朵乐荷舞,唱着朵乐荷歌:“朵乐荷,好斗的公牛哟,快到草坪来极斗,今年不把威风显,明年啊!犁地的抬杠就要架在你身上。漂亮的骏马哟,快到草坪来飞奔 ,今年不把马蹄扬,明年啊!驮粮的草鞍子就要搭在你背上。年轻的姑娘小伙哟,今年不来草坪上玩,明年啊!成家出嫁走他乡……”唱了一首又一首,歌的内容大多以娱乐或姑娘身世变化为主要题材。旋转的彩裙、优美的歌声、豪放的叫好声交织在一起。这时的火把场进行着摔饺、赛马、朵乐荷等多样活动,但最为热闹和精彩还是要属朵乐荷场地,云集的美女,也吸引了不少戏花的少年浪蝶,他们或与姑娘们戏嬉,或提着录音机站在一边记录姑娘的美妙歌声,不少人在这里认识,订下终身,成为终身伴侣。
也有四、五人,或十几人组成的姑娘队伍排着长队,来回穿梭在人群中,他们每人撑一把黄伞组成一条长长游动的黄龙,特别引人注目,尽量向周围的人展示各自的胜装和美丽。周围的人也对姑娘的长相、衣着加以批判,发表自己的看法。出众的姑娘引来人们的关注成为焦点得到“谁家的姑娘,是从那个寨子来的”,“长得真漂亮”之类的话。这样美女的名字就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
在火把场的人群中,也不时出现几位年近70的老人身影,他们是见多识广的“评委”了,如果你有兴趣向他们请教有关彝族民间选美的时,他们会一一道出从彝族历史上的美女“呷莫阿妞”、“布阿史呷娓” 的典型美女形象,是集智慧美丽为一身的表现。还会讲到这 次活动的不足处,姑娘的美丽与缺点,并选出他们认为最漂亮姑娘。在山坡上,我采访一位70多岁的莫硕老大爷,他认为彝族人对美的标准大致是:身材匀称、肌肤亮丽如花、挺直端正的鼻梁、薄而小的嘴唇,线条优美的眉毛,长而上翘的睫毛,光滑粗长的乌黑辫子。还要有优美举止,言行。
在火把场上,我几次遇见俄木莫土落,她也撑着一把黄伞穿着盛装在人群来往走动,在人群中,我举起相机对准她时,她只是腼腆地笑了一下,在火把场中像她一样有1.7米高的女子不少。
活动要进行到下午五点左右,在这期间姑娘们累了会悄悄躲在林中小息、吃自带的零食,找几个意中人聊天,然后继续往人多的地方走去,直到散场,这个火把场中俄木莫土落和另外一位上学的女孩都不错,应该算是当地的美女。
回家的路上美女们或与同伴结队而行,或与新认识的伙伴,悄悄躲进密林、跑到庄稼地里谈情说爱去了。
四、走了,美女们随风一起飘向山外,落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每年都有新人出现,一个美女的评出,往往成为一个村寨、一个家支、一个地方的荣誉,是一种骄傲,是一种精神。选美活动结束时,获得美女称号的姑娘名字会在人群中传播开来,人们会想尽办法记住她们名字、住处、以及她家支的名称等。在散去的人群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是住在××地方,××家的女儿。”有些人甚至还掌握了姑娘的年龄、父母的名字,以及兄弟姐妹几个等有关她的社会关系资料。有些人还把今年评出美女与往年的作比较,细心人还能一一说出她们各自的优缺点,使人不得不佩服。
获得美女称号的姑娘,将得到大家的尊重和爱戴,随之而来的当然还有接踵而来的是小伙子的追求和踏纷而来说亲者。女大当嫁的美女们或选择心中的白马王子,与之缔结伉俪,或到公司、艺术团和大专院校去深造。在火把节的传统选美活动中几乎没有能保持几年美女贵冠称号的姑娘,这说明彝族地区的美人层出不穷。
长大的女儿们要走了,就像翅膀已丰满的的小鸟,飞向空中寻找自己的自由天地。女儿离开了生她养她的地方,留下的是人们记忆中她们的美貌和琅琅笑声,小伙子们在流失的时间中等待的一次次失望,以及留给妈妈的长长寂寞与无止思念。正如彝族民间长诗《妈妈的女儿》婚歌段中所唱:“妈妈的女儿哟,女儿走是要走了,阿妈少了睡的伴,羊皮褂褂做了阿妈的伴;妈妈的女儿哟,女儿走是要走了,阿妈少了站的伴,火塘边的柱子做了阿妈站的伴……
(凉山彝族的火把节在每年的农历6月24—26日举行,一般要进行过三天三夜,期间白天开展选美丽、赛马、摔跤等活动。晚上要点火把游行。交通便利,每天都有从北京、攀枝花、昆明、成都火车经过,每天都有从成都、西昌火车,也有昆明到西昌,成都到西昌的航班。自治州每2年举行一次国际火把节。火把节民俗最为丰富的属普格县和布拖县,布拖距西昌110多公里,普格距西昌70多公里。节日里去彝族老乡家里去过节,最好是给老人和小孩带糖果、烟酒之类的礼品。)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禄劝彝族家支制度
- 2 凉山彝族婚俗--婚前礼仪
- 3 没有新郎的婚礼
- 4 彝族特殊风俗小辑
- 5 彝族阿细支系传统美德侧记
- 6 昭觉彝族以酒为贵的酒文化
- 7 彝族撒尼人喊魂仪式
- 8 布拖彝族生死观
- 9 彝族“丧歌”
- 10 大小凉山彝族少女换裙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