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礼仪习俗

彝族传统礼仪习俗

作者:罗婺部 发布时间:2019-11-27 原出处:罗婺部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在几千至上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彝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礼俗。这些古老而饶有情趣的习俗礼仪,反映了彝族特定的历史传统和经济、文化的心理特征以及伦理道德观念。
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4.jpg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迎接客人的礼仪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好客的传统。彝族谚语说:“平时不交友,到时徒孤独”,平时善交朋友,这是彝族人养成的习惯,不管认不认识,只要进了家门,都是客人。当然,客人还要分为三种;远方来并且是第一次来的客人,算贵客;经常来的亲戚朋友,叫做常客;偶尔路过求宿的陌生人,称为过路客。不管是哪类客人,主人家都会热情招呼并予以款待。在历史上没有乞丐,因为只要进了门,都能得到一顿饭。在彝家的村寨里,没有找不到吃住的。客人一般都在大门外外喊:“有人在家吗?”这时如果没有动静,客人接着喊:“家里有狗吗?”其实这也是一种招呼的方式。热情的主人听到人的喊声或者狗叫声,便会出门热情地为客人拴狗,然后带进屋。见面时,主人主动招呼:“德胜啦”(搜未咯)客人来了!然后,客人便礼貌地说些客气话。当客人进门或在门外,不能随便打主人家的狗,否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5.jpg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路途礼遇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路途相遇,不能埋头走过,认识的要让路、招呼(阿普,那靠茂到勒?——爷爷您从那里来?,对陌生人也要面带善意。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路上与长辈相遇,须主动招呼并让于路的下方,待长者走过后再转身上路。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骑着马相遇,首先要减速,双脚松出,收勒缰绳,让长者先过。小辈遇到长者,必须立即下马,否则就会受到指责。老年人骑马遇到年青人,可以不下马,但要说上几句客气的话,以示相互尊重。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路相遇,年轻人让老年人,大人让小孩,女人让男人,表现谦逊和气,心宽大度。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6.jpg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言谈举止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言谈举止的礼俗,是一种行为道德的规范。彝族人言谈讲究文明、幽默、含蓄、诗意,不用污秽语言,和风细雨,人身人心。人与人之间的称呼,都以亲戚关系呼喊,没有亲戚关系的应称呼小名(每个人都有两个名字,大名和小名),并要做到心平气和。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来客时,亲切地招呼:“阿木(一种称呼,是晚辈的话可以直接叫名字)那咯啦!”之类的客气话。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送走客人时,依依不舍的说:“勒勒木里”(慢慢的走)。客人便说:“互马闹,博里朵”(不用送了,回去吧),显示真诚有礼,难舍难分。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得到别人的帮忙和被款待时,就诚挚地说声“那麻烦!那到工!”(麻烦了、打搅了)等之类的话。使用这些传统的礼节用语,人们的感情融合了,心贴得更紧了。言谈举止都讲文明、和谐、真诚、礼貌。在吃东西时,不说脏话,以免败胃又伤害他人情绪。在姐妹面前,哥哥弟弟都不说粗话秽语,姐妹在哥弟面前更为慎重,言谈举止不能出格,有所约束。在宾朋面前打喷嚏、挖耳鼻、打哈欠、打饱嗝、打瞌睡都是不文明的行为。假如在众人面前脱衣服、脱鞋袜、抖披毡擦尔瓦,一定会招来一些冷嘲的目光。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7.jpg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迎来送别的礼仪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迎接远方的贵客,要组织人员到明显的地界路口等候。有的骑马,有的步行,现在有条件的都驱车前往迎接了。当客人已经出现的时候,主人家向客人鸣枪致意,客人鸣枪还礼,此时的枪声便打破了山野的寂寞,把朋友亲戚的期盼和热心传给了对方。当然,这是传统的礼节,现在不一定都用这种习惯了。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宾客到达迎接地点时,主人便带领几个敬酒的姑娘小伙子唱着动听的酒歌,端着已斟满了酒的杯子迎上去,向来宾一一敬上美酒。此杯欢迎的酒,客人不得拒绝,非喝不可。此时的歌声、美酒、笑声使人陶醉、兴奋。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宾客离走时,都要送至大门外,或者送到路口村边。如果是众多的宾客,主人们骑马或驱车送上一程,到分别的地方,主人家敬上一杯分别的酒,并说此祝愿的话,客人们在感激之余,说至致谢的话。当客人上马或上车或步行一程时,主人为客人鸣枪送行。祝愿离去的亲戚朋友一路顺风,鹏程万里。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8.jpg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邻居之间的礼遇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有一句民谣说:“一家有事万家当,一人有事万人帮”,这是彝族人之间的互相要求无私心理。村中有人病了,都要打酒送鸡去看望安慰;红白喜事,家家送礼。红喜送礼自由选择,可送可不送,但要前往祝贺;白喜送礼为义务,送粮送钱送酒均可,不能推诿。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年过节,要给邻近的老幼病残、鳏寡户送肉送酒,不能视而不见。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里来了客人宰杀牲畜,都得请附近的邻居参加喝酒吃肉,不能单独享用。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里杀了鸡,也要给隔壁邻居家的小孩送去鸡汤和鸡肉。体现团结友爱、有福同享。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打邻居狗,打狗伤主人”。此谚语说明彝族邻居之间相处是有戒律的,对邻居的老小、牲畜、家禽都有责任加以保护。体现了一种传统美德。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9.jpg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家家户户杀年猪都要这样煮上几大锣锅肉菜招乎亲朋和邻居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礼俗中的禁忌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的礼俗,具有古朴、复杂、严格等的特点。除综上所述外,还有一些颇具特色的禁忌。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公公和儿媳之间的接触有严格的限制。首先是禁止直接接触,只能敬而远之,不能对视,公公在场时,媳妇不能说说笑笑。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哥哥和弟媳不能随便开玩笑,更不能说不礼貌的话,并保持一定的距离,禁止接触,相互尊重。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结了婚的女人不能上房顶,因为房顶是太阳最先光临的地方,也是祖先神灵的领地,不得有任何的污染和糟蹋。显然,现已不多兴。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外人和妇女不能随便出入挂灵牌的内屋。彝族的屋里,火塘右侧上方的墙,一般都挂有祖先的灵牌,下设祭台,这是一个最讲究最神圣的禁区。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任何人不能从火塘上跨过,因为火塘是彝族室内活动的中心,是生命的起点和希望的延续,从火塘上面走过,是对人生的践踏,对主人家的歧视。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骑着马不能直接进村更不能进门,必须在村边路口、院门外下马,切忌摆架子。因为骑马进村进门,自然把自己的理智丢在了脚下,再往前走,也只能降低自己的威信。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禁止随便去摸头,头是最高贵的,是人的尊严,乱摸头,是对人的不尊重。在过去的历史上,抓扯头发,属于一种犯规后的体罚,沿袭下来的被摸头,视为不光彩的事。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禁止未满月的产妇串门,串门怕把福气冲走、怕惹来麻烦、怕给别人带去灾难。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女人不兴披头散发,更不能披头散发前往人家,那是一种极不礼貌极不道德的行为,是一种仇视行为,许多人视其为一种凶兆。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人出远门,不能在后面扫地,如果七八天后要返回,家里最好待出门人回来再扫,如果出门的时间长了,就不一定不扫地了。只是家人出门马上扫地不吉利。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人不能在别人面前放响屁,这是对人的侮辱,也是对自己人格羞辱,是极不礼貌的行为。特别是在众多的异性面前更不能出现这种不文明的现象。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办丧事期间和办完丧事后三天,主人家不能下地干活,不然对后人不吉利。参加葬礼的人当天不能下地劳动。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0.jpg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塘里放置柴禾要分清头和屋,要将树梢方的一端先放进火塘,禁忌将树根一端先放进火塘里,彝族人认为这叫做本末倒置,违背自然规律,犯了自然神灵。禁将指甲、头发、套成圈的东西丢进火塘里焚烧。送肉食给客人,忌不装食物。忌用脚踢(踏)锅庄。禁忌将梳子、针、扫帚一类的东西扔给对方,只能用手传递到对方手中。禁忌在公众场合、或当着应当回避的人放屁,彝族人说这是牲畜的行为。禁忌在公众场合或当着自己应该回避人说脏话、怪话,彝族人说样的人还不如牲畜。彝族习惯法对这些行有严格的制裁规定。一般轻则打酒道歉,重则按侮辱人格打酒道歉、还有给应回避者经济上的赔偿。kR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