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漾濞:生生不息的“彝族打歌”
走进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总能听到悠长的山歌或琴声从核桃林深处传出,吸引着男女老少顿足而歌、踏足而舞,这就是粗犷豪放的漾濞“彝族打歌”。打歌,这种群众性娱乐方式,在漾濞境内广为流传,村村寨寨、角角落落,无处不在。凡是彝族群众聚居的村寨,只要有婚丧娶嫁和喜庆节日,全村男女老少都以三弦、笛子、芦笙伴奏,一圈一圈地围着火塘打歌,尽情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
漾濞各地的打歌具有不同的特色,但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听到打歌调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那热烈欢快的打歌氛围会让你停不下来。俗话说:“葫芦笙一响,脚底板就痒。”“不会吹拉弹唱的除非是笨小伙,不会打歌对调的除非是憨姑娘。”,可谓是“彝山处处是舞场,彝乡寨寨有歌手”。
漾濞南片山区鸡街乡、瓦厂乡、龙潭乡一带的“彝族打歌”,彝语叫“额克”,意为“歌舞”。其中,艺术感染力最强、流传面最广的是漾濞县鸡街乡打歌,打歌中伴有“大刀舞”,传统鸡街“大刀舞”由男性单刀表演,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女性舞刀者,而且从传统的单刀舞发展到现在的群刀舞,动作有“背花”“画花”“骑马式”等,共18种刀法36路108式。
“大刀舞”的舞步优美中带着气势,舞动中愈显热烈豪放之美。所舞之刀,刀柄处系有响铃及彩穗,随舞步摇响、飞动。舞刀者在打歌圈子的中心,绕火堆而舞,是整场打歌的灵魂和核心;外圈为竹笛、芦笙演奏者,最外面是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打歌圈,火光熊熊、歌舞奔放,场面壮观。一场热烈而持久的打歌,足以在地上踏起一层黄灰,彝族“腊罗”打歌调中有“跳起黄灰做得药”之词,足见人们对打歌的热爱之情。
彝族“大刀舞”目前已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吉用伟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漾濞彝族“大刀舞”代表性传承人。目前,漾濞县顺濞镇、鸡街乡、龙潭乡、瓦厂乡、富恒乡等小学将彝族“腊罗”打歌、“大刀舞”等都被编排进乡村少年宫课程,让孩子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孩子对非遗文化的浓厚兴趣,激发孩子的传承潜力,让“彝族打歌”薪火相传。
月光笼罩下的朦胧山峦间,缀满星星的夜空下,打歌牵引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一段段歌词呈现出生活酸甜苦辣的个中滋味。生生不息的“彝族打歌”是彝家人生活本质的延续,也是彝家一代代人不会缺失的信仰。
(来源:云南省文旅厅_州市动态)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所属专题:
大理彝学/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朴喇鼓舞
- 2 玉溪彝剧简介
- 3 彝族月琴
- 4 神秘的哀牢山彝族三笙
- 5 鹤庆吹吹腔
- 6 彝族传统民间乐器 之一 “ 克西菊...
- 7 左脚舞
- 8 彝族四弦弹唱
- 9 情趣盎然的烟盒舞
- 10 彝族妇女(花腰)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