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历史与典故

吉乃:彝族的族称族源

作者:蒋志聪(吉乃) 发布时间:2019-08-19 原出处:彝族人家吉乃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1566182436141289.jpg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族称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多数自称“诺苏”、“纳苏”、“聂苏”(或后面加“泼”,彝语意为“人”)由于彝族分布很广。历史上还有许多不同的自称和他称,据不完全统计,直到解放前夕,还有:“纳罗泼”、“迷撒泼”、“濮拉泼”、“濮瓦泼”、“阿西泼”、“撤尼泼”、“里泼”、“葛泼”、“罗泼”、“罗武泼”、“阿哲泼”、“六米”、“勒苏泼”、“山苏”、“阿租泼”、“格濮”、“阿武”、“他鲁苏”、“撒摩都”、“六得濮”、“纳查”、“拉乌苏”、“纳若”、“咪西苏”、“罗罗”、“白罗罗”、“黑罗罗”等几十种。“诺苏”、“纳苏”、“聂苏”均为彝语,“诺”、“纳”、“聂”是各地方言语音差别所致,都是“黑”的意思(也有“虎”之意)。黑色在彝族人们的观念中包含有深、广、高、大、强、多、高贵、主体等意义,“苏”是群体、人们、家族的意思,“诺苏”(或“纳苏”、“聂苏”)意为“主体的民族”、“尚黑的民族”。1950年始,彝族选择了鼎彝的“彝”为共同的族称,替代了旧史籍文献中的“夷”字。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66182490586838.jpg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族源?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源自古羌人彝族族源问题,由于汉文史志记载甚少,故长期以来学术界有各种说法:南来说,即古越人和马来人种说;东来说,楚人说;西来说,西藏或藏缅交界处说;云南土著说;河湟古羌人北来之说;另外还有濮人说、卢人说及云南土著说。在6000—7000年前,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游弋。到3000多年前,这支向西南游弋的古羌人沿金沙江在安宁河流域的邛都和普渡河流域的滇池定居。滇池和邛都的居民,史称“越雟羌”、“青羌”、“蛮夷”、“郡夷”、“叟”等,并不断和当地的僰(濮)人、僚、汉人等融合,成为彝族的先民。?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古羌人与西南土著部落融合为僰的基础上,昆明人与僰(濮)的融合是形成彝族过程中一个新的发展。魏晋以后,昆明人与僰(濮)的融合发展为对僚人的融合,汉至六朝,汉文史籍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四川南部的主要居民称为叟人,有时则以叟、濮并列。?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隋唐以来,彝族先民地区有乌蛮与白蛮的分化,乌蛮系由昆明部落发展而成,白蛮系以叟、濮为主体,并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先民在长期形成与发展中,活动范围曾遍及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腹心地带及广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区应是三省毗连的广大地区。各地彝族都有出自仲牟由的同一传说,据传世较完整的水西安氏谱系计算,至清康熙初年已历传85代,约可上溯至战国前期,所生6子发展为“六祖”部落。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66182546668391.jpg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语言方面: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属彝语支的语言还有我国的哈尼语、拉祜语、僳僳语、纳西语、白语、基诺语、桑孔语、怒族怒苏语、怒族柔若语,以及泰国的阿卡语、姆比僳语、姆比语,老挝的普诺伊语、西拉语,越南的彬语等。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语支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韵母日趋单元音化以及紧喉音的发生。彝语是比较典型的韵母单元音化语言,大多数方言元音分松紧;声母多,韵母少;声母塞音、塞擦音、擦音分清浊,有的方言有鼻冠浊复辅音和清擦边音;一般有三个或四个声调,调值平直。基本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名词、人称代词作定语时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修饰语时在中心词后。量词丰富,部分动词的自动态和使动态用声母辅音清浊交替表示。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语分六大方言:北部方言,分布在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大小凉山一带;东部方言,分布在贵州西部、云南东北部和广西西部;东南部方言,分布在云南东南部;南部方言,分布在云南南部;西部方言,分布在云南西部;中部方言,分布在云南中部。各方言之间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其次是语音上。说不同方言的彝族彼此不能通话。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66182582996606.jpg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文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史称“爨文”、“韪书”、“罗文”、“倮倮文”、“夷文”,约有一万多字,是处于表意向表音发展中的一种音节文字,通行于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方言地区。发现较早的金石彝文如:贵州的《拦龙桥碑记》(1259年)、《成化钟铭文》(1485年)、云南的《镌字崖》(1533年)等,后又发现贵州的《妥阿哲纪功碑》,推测可能是蜀汉时期的作品。从字体看,那时的彝文已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据清《一统志》卷四八四载:“唐,阿畸,纳垢夷之后,隐岩谷,撰爨字如蝌蚪,三年始成,字母一千八百四十,号韪书,爨人至念习之,以为书法。”彝文经典《帝王世纪·人类历史》载:宓阿叠创造文字。《西南彝志》载:伊阿伍创造文字。还有阿使拉责、吉禄老人、伯博耿等人创造文字的种种传说。有人推断,《后汉书·笮都夷传》所载的《白狼歌》,可能是用白狼文写下来的,白狼文是彝文的前身。有人认为,战国时的巴蜀铜戈文字可能与彝文有历史上的联系。也有人认为,西安半坡的刻划符号与彝文相近似,彩陶刻划符号与凉山彝族衣饰上的图案也相似。但从已发现的金石碑文和文献记载等推断,彝文产生不应晚于东汉。彝文多数是独体字,有少数合体字,没有表示义类的偏旁部首,笔划少则一笔,多则十几笔,一般三、五笔。基本笔划有竖、横、左斜、右斜、点、圆、半圆、竖折、横折等。书写行款四川彝文为横列左行,现也有横列右行的;云贵彝文为直列右行,晚近也有直列左行的。彝文造字,采用象形、会意、转位、增点、同音假借、借用汉字等方法。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66182615560715.jpg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的历史: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000多年的彝族文明史,展示了彝族曾历经原始社会、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和封建地主制等不同社会形态的历史发展阶段。?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远古时期,彝族先民居住的滇池和洱海地区,从陆续发现的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遗物和遗迹看,彝族曾经历一段漫长的新石器时代。晋宁石寨山滇人墓出土的青铜器文物说明,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末,滇池地区曾出现灿烂的青铜文化。公元前280年楚将庄礄到滇池时,“旁平地,肥饶数千里”(《史记·西南夷列传》),可见古代滇池地区的生产力已有较高水平。楚人留滇,使滇池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到新的阶段。?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66182667340223.jpg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公元前二世纪的西汉及其以前,彝族先民社会已出现游牧部落与定居农业部落的分化。游牧部落是雟、昆明;定居部落是夜郎、滇、邛都,各自分布于今贵州安顺、云南晋宁、四川西昌一带。与此同时,彝族传说自“六祖”后十余代约当西汉中、后期,已有兹、莫、毕、革、卓五种等级的分化。其中兹、莫、毕为统治者,革、卓为被统治者。彝文著作则有“六祖”畜牧部落征服濮人农业部落的记载。东汉至魏晋时期,各彝族先民居住区继续分化出一批叟王、夷王,表明在征服濮人等部落的基础上,昆明或“六祖”部落已基本完成从原始部落向奴隶占有制度的过渡。?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公元八世纪前后,在云南哀牢山北部和洱海地区出现了六个奴隶主集团,史称“六诏”,其中“蒙舍诏”的首领皮罗阁在公元783年统一“六诏”,建立了以彝族为主体,包括白、纳西等族在内的“南诏”奴隶制政权,并由唐朝册封为“云南王”。对彝族先民居住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一时期,在贵州彝族地区也出现了“罗甸”等奴隶主集团和政权,总称为“罗氏鬼主”。凉山彝区原来的部落军事首领“兹莫”,在这一地区建立了奴隶主统治的秩序,由几十个“兹莫”统治。?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蒙古蒙哥汗三年(1253),蒙古骑兵自四川分三道进攻云南,经彝族地区,促使处于分裂状态的彝族地区出现比较松散的反蒙古联合,开始统一于罗罗族称之下。蒙古贵族为加强各地彝族兹莫即奴隶主争取工作,在彝族地区分封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而建立了土司制度。自1263~1287年,相续在今越西、西昌、屏山、大方、昭通、威宁等地设立彝族土司。?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明代276年间,地跨云、贵、川三省的水西(大方),乌撒(威宁)、乌蒙(昭通)、芒部(镇雄)、东川(会泽)、永宁(叙永)、马湖(屏山)、建昌(西昌)等地各彝族土司(兹莫)连成一片,相互支援,保持着基本上相同的奴隶制度。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各彝族地区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土司及黑骨、白骨与家奴3个等级。在上述等级关系的基础上,明代水西、建昌、乌蒙等地彝族的土司制度仍然是奴隶制的上层建筑。?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66182694185795.jpg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在彝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给土司、土目、、奴隶主势力以沉重打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部分地区比较迅速地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如在东川、乌蒙等地,乾隆十一年(1746),已经是“汉土民夷,比屋而居……与内地气象无二”。?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代以来,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逐步侵入,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各个彝族地区,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广大彝区,由于居住分散,历史、地理条件的不同,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滇、黔、桂绝大部分彝区早已进入封建地主制;滇东北、黔西北部分地区尚存有领主经济的残余;川、滇大小凉山地区还长期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奴隶制度。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另外,在云南铁路沿线彝族地区,已有资本主义因素。在滇东北地区还出现了以龙、陇、卢、禄、陆、安六大家族为主体的封建地主、官僚买办集团。新中国成立后彝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相继粉碎了封建制和奴隶制的枷锁,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彝族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建设着自己的家园,政治经济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彝区社会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66182722201651.jpg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载:彝族人家吉乃)j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