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聪:谱系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的根基
接到有当代彝族“徐霞客”之称的兄弟纳真阿凡的电话,受《举尔纳真谱系》四川编纂委员会的委托,邀请我为举尔惹古(凉山为惹嘿)的最后一本谱系——《举尔纳真谱系》写个序,我深感这是他们对我的一份尊重和信任。我答应为他们的书作序更是因为我是莫俄惹古,吉乃与他们同源于举尔惹古。
作为兄长,我被纳真阿凡兄弟对彝族文化的执着所感动。举尔纳真家族第一位全日制本科生的他辞去公职,走遍举尔纳真家族居住的山山水水,访谈老人,求证历史,找寻祖先的记忆,还原纳真兹莫曾经的辉煌。在此,我祝贺《举而纳真谱系》的即将出版和发行,祝愿举尔纳真家族人丁兴旺,重振辉煌。
谱系在彝族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传统教育内容,不仅口耳相传,还有大量的谱系古籍文献。谱系是彝人的血脉,更是彝人的精神家园。每个家族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又紧紧连接着深不可测而悠远的彝族先民的历史。如果能做到彝族人都能背诵自己的谱系,我们还怕彝族文化的流失吗? 彝族人是雄鹰之后,如果我们忘记扇动翅膀,就会退化成披肩。相信,阿凡兄弟之举将迎来他非凡的成就,这也是举尔纳真家族重振雄风的开端。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谱系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成长史,也是一个民族发展历史的缩影。
寻根问祖,是人类的天然意识;追根溯源,是人类的自愿索求。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了祖先?我们的根,记录在谱系中;我们的根,凝聚在彝族文化里,所以说谱系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的根基。
谱系是一个家族的根系所在,是家族成员的精神故乡。物质文明奠定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引领物质文明。没有了谱系,寻根问祖,无非是缘木求鱼;没有了谱系,追根溯源,就是无本之木。
谱系是以记载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家族世系、变迁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家族历史文献。彝族的谱系文化源远流长,可追溯到父系时代。从 “石尔俄特”时代始以父子连名的形式传承至今。从传说中的先祖“木乌”起传到“曲涅”约有157代,从“曲涅”再传到“举尔惹古”也有几十代,这是莫俄惹古和纳真惹夫的共同祖先。彝族是个崇拜祖先的民族,彝族人的信仰是毕摩教,彝族人的图腾崇拜就是祖先崇拜。彝族人的祭祀文化是根深蒂固的。从远古、到上古、到中古、到近古、到近代、到现代、到当代的尼木措毕仪式是彝族人最隆重的祭祖活动。彝谚道:“父欠子债当推娶妻成家,子欠父债要数祭祖送灵。”所以送灵归祖是彝族人最大的孝。
谱系首先是辨血缘,明世系。我们的祖先在生活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近亲通婚导致后代人口素质明显下降。记载谱系 “辨血缘,明世系”,避免近亲结婚;其次,谱系既是一个家族历史的缩影,同时也是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谱系将生命科学、遗传学与社会科学融为一体。谱系对历史的记录是很细致的。谱系是彝族文化的根基;其三,增知育人。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几十年来,由于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有很多后人缺乏家族观念和宗族意识,少部分还走上了吸毒等违法犯罪之路。
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是由每个民族的优良传统构成的,而就具体体现为每个家族的优良家风。没有优良的家风,就没有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哪里来?是由一家一户优良的家风汇聚而成。
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谱系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家格言等,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很有意义。作为《举而纳真谱系》编委会主任兼主编的纳真阿凡在《举而纳真谱系》前言中所列家规、家训和倡议统一用“纳真”作姓,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定义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对举尔纳真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作出了规范,这也是我们今天借鉴的有益成分。
谱系是彝族数千年来形成的一个“文化结”,是坚固的文化精神壁垒,在一般情况下,不仅有抵御外部不良文化的侵袭,而且对外来优秀文化有极大的亲和力与融合力。这个 “文化结”对于团结族人、协助政府管理社会事务具有重要作用。国家的统一依赖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依赖于各个家族的团结,各家族的团结依赖于各家族成员内部的凝聚团结。而民族不亡的根基在于家族不亡。所以,编修谱系,对于保护彝族传统文化,维系彝族的生命传承具有深刻的意义。
非常遗憾的是,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彝族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特别是彝族的毕摩文化和谱系文化,更是经受了一场灾难。文革对谱系、文物的毁灭是惨重的,但最为严重的还是将许多错误的观念当成了先进的传统在延续,文革已经结束将近40年,不少家族成员仍把毕摩文化说成是“迷信”,把编修谱系当成“封建”行为。甚至个别成员仍以为编修谱系是“封建思想”,不敢公开支持。错误观念的延续是最具危险性的,我们要对谱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支持如火如荼的编修谱系活动。
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改革开发后的彝族为了继承和发扬彝族文化,出现了一股编修谱系的热潮,各家族都在轰轰烈烈地编撰并公开出版自己的谱系。
2018年9月15日于四川越西
作者简介:
蒋志聪,男,彝族, 彝名:吉乃阿木,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笔名:吉乃。越西县政协十四届常委。彝族文化、诗歌与摄影爱好者。出版个人文集《远古的秋思》。杂志《越西彝学》编辑。中国气象摄影协会会员,四川省气象学会会员,省艺术摄影家协会专家委员,凉山州彝学研究会研究员,州摄影家协会会员,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县彝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凉山日报》、《越西报》特约记者。彝族达布络魔鬼谷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所属专题:
彝族文化学者蒋志聪专题/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人类学研究的种种困惑
- 2 毕摩文化与国际彝学
- 3 谈“彝学”的研究
- 4 族史追忆
- 5 塔米的中国脚步——德国学者塔马拉...
- 6 “边疆人文”六十年
- 7 把凉山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民族文化...
- 8 论中国彝学的学科建设
- 9 朱文旭彝语言学术研究访谈
- 10 凉山州毒品问题的现状、趋势及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