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历史与典故

古代到现代各个时期的彝族历史沿革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3-07-06 原出处:搜狐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彝族先民与远古时期的氐羌族群有渊源关系,是古氐羌人在南下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形成的民族,迄今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SC_7526.jpg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先秦时期的彝族

(一)西南第一个氏族部落政权——古莽国

古莽国是商周时期在我国西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氏族部落政权。大约公元前13世纪,在今天澜沧江两岸的景东彝族自治县、云县及怒江沿岸一带,居住着一个主要从事游牧生活的土著部落。约公元前12世纪,这个土著部落中的一部分进入洱海地区,与洱海地区的土著部落融合,并以洱海为中心,建立了西南历史上第一个氏族部落政权——古莽国。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研究成果表明,古莽部落与昆明部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秦汉时期的昆明族群为古莽部落的后裔。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古莽国分化为众多的部族,活动在今天滇西、滇中一带的古莽部落后裔,演变发展成为昆明族群。昆明族群的曲头、木耳、环铁、裹结等风俗习惯,一直为后来的彝族所承袭。商周时期的古莽国是以彝族为主体建立的第一个地方民族政权。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杜慕与彝族六祖分支

现流传在滇、川、黔等各地彝区的彝文古籍记载,大约在东周末年春秋时期,彝族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件,兴起于今昭通一带的彝族共祖杜慕曾在家乡洛宜山举行六祖分支大典。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杜慕娶三妻,长房叫尼以咪哺,生下慕雅切和慕雅考两个儿子;次房能以咪冬,生下慕雅热和慕雅卧两个儿子;三房明以武吐,生下慕克克和慕齐齐两个儿子。杜慕的六个儿子在以后与其他部落的融合过程中,依次形成武、乍、糯、恒、布、默六大支系,俗称彝族六祖。杜慕举行六祖分支大典以后,长房之子慕雅切(武部) 和慕雅考(乍部) 迁往滇中,向滇南方向发展,今天滇南的很多彝族支系是武部和乍部的后裔。次房之子慕雅热(糯部)、慕雅卧(恒部) 两部向北拓展,后又向四川凉山方向发展,成为凉山彝族的祖先。到20世纪50年代,凉山彝族保存完整的父子连名谱系还可推至杜慕。三房之子慕克克(布部)、慕齐齐(默部) 向云、贵金沙江两岸发展,成为今天贵州、云南交界地区彝族的祖先。分布在今昭通、东川、会泽、威宁及武定、禄劝等地大部分彝族属糯部和恒部后裔。镇雄为默部后裔,向贵州方向发展的默部后裔,形成今天贵州境内的彝族。杜慕举行六祖分支后,六个儿子分别迁往各地,发展成为今天滇、川、黔、桂各地彝族,杜慕也因此被视为各地彝族的共同祖先。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有研究者认为,杜慕是汉文献中记载的杜宇、仲牟由、隆慕、祝明等,曾在今天的四川成都建立强大的部落联盟政权——古蜀国,被各部落共推为帝,国人尊称为望帝。杜慕称帝后,大力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经济,发展手工业,促进了蜀地的经济快速发展。杜慕古蜀政权被鳖灵夺取后,回到家乡洛宜山,便举行了彝族历史上著名的六祖分支大典。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典籍记载,六祖分支的地点在滇东北的洛宜山,也称洛尼山、洛宜白、罗业白。大多彝族认为,洛宜山应在昭通、东川、会泽、禄劝一带。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秦汉时期的彝族

(一)巍巍夜郎国

西汉时期,中国西南地区出现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地方民族政权,在这些地方政权当中,夜郎国势力最强大、疆域最广阔。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夜郎国最早见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当时的夜郎国地处今云南、贵州交界地区,势力范围以毕节地区为中心,北连昭通、四川,西北达云南曲靖、宣威、会泽一带。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夜郎国何以建立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司马迁记载夜郎国的时候,夜郎国已成为西南夷数十个部落王国中最强大的一个,说明夜郎国早已存在。夜郎国是汉王朝的一个属国,曾接受汉王朝授封的王印。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西南夷后,夜郎国的历史到此结束。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夜郎国的主体民族,有学者认为是百越族群中的僚人所建,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为,夜郎国的主体民族是彝族,夜郎国是以彝族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滇池沿岸古滇国

古滇王国也是西汉时期在今昆明滇池沿岸建立的一个强大地方民族政权,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第一次记载了古滇国的情况。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汉武帝时,汉王朝为了经营和开发西南夷地区,曾在西南夷地区设立了犍为郡、牂牁郡、益州郡、越嶲郡,滇王附汉,汉王朝赐授滇王之印,古滇国成为汉王朝的臣属,由中央王朝管辖。汉王朝以滇池地区为中心建立的益州郡,郡治在今晋宁县。益州郡下辖24县,范围遍及滇中、滇西、滇东南及滇北,其中的12县是以彝族为主要血缘联系的聚居区域。这12县是连然(今晋宁、呈贡、安宁)、俞元(今澄江、江川、玉溪)、双柏(今易门)、谷昌(今昆明)、秦臧(今罗茨、富民、禄丰)、味(今曲靖)、同劳(今陆良)、建伶(今昆阳)、铜濑(今马龙)、昆泽(今宜良)、牧靡(今嵩明、寻甸等地)。1956年在晋宁石寨山古墓群中出土了大批古滇国青铜文物,还出土了汉武帝赐赠的“滇王之印”,说明历史记载与实际相符,石寨山古墓群是滇王族之墓。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滇人创造了璀璨辉煌的青铜文明。关于古滇国的主体民族,有人认为是傣族,有人认为是白族等。现大多数专家学者根据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证明,古滇国的主体民族是彝族,古滇国是以彝族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东汉时期哀牢国

哀牢国是西汉末东汉初在今天云南省保山、大理一带建立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哀牢国因地处哀牢山而得名。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考古资料揭示,远在新石器时期,哀牢山地区就有了人类居住。随着历史的发展,居住在哀牢山地区的土著先民与南下的氐羌部落和春秋战国时期彝族六祖中的武部和乍部等部落融合,形成了两汉时期的哀牢地区主体民族昆明人。西汉末东汉初年,分布在滇西哀牢山地区的昆明人建立了哀牢国。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王柳貌率其所辖的55.37余万人归附东汉中央王朝,东汉王朝分封哀牢土著君长为哀牢王,在郡太守之下管辖哀牢部落。东汉显宗时期,东汉王朝在哀牢国所属范围内建立哀牢县和博南县,又把益州郡所辖的不韦、嶲唐、比苏、叶榆、邪龙、云南6县划出,与新设置的??牢和博南两县,共计8县合设永昌郡。当时的永昌郡约有人口189万,在东汉105个郡国中人口数量位居第二,说明永昌郡内各民族先民的经济社会高度繁荣发展。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哀牢国是秦汉时期昆明人的后裔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哀牢国的主体民族是昆明族群后裔,是唐代南诏国主体民族乌蛮蒙氏的祖先,也是今天滇西地区彝族先祖。唐代南诏统一六诏后,哀牢最终被南诏包容而消失。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SC_7527.jpg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魏晋时期的彝族:爨氏称雄南中

魏晋以来,彝族分布区域不断扩大,史书统称这一时期包括云南、川南、黔西、桂西等广大彝族居住地区为南中。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中地区是彝族等土著民族的主要居住区。两汉以来,中央政权在南中地区设置郡县,推行屯田制度,于是到南中地区屯田,戍守的孟、霍、雍、爨等汉族大姓势力日益强大,这些地方大姓在彝族地区形成后,不仅迅猛地受到彝族社会经济的影响,也从不同方面影响彝族经济生活,从而加速了“夷汉”之间经济文化的交融。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63年,魏国灭蜀国。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晋朝。晋朝初期沿袭蜀汉对南中政策,利用南中地方大姓统治南中地区。271年,晋武帝把南中七郡中的云南、兴古、建宇、永昌4郡划出设立宁州,激化了南中大姓、夷帅与晋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南中地区处于各方势力割据争夺的混乱统治之中。公元339年,爨氏在地方权利争夺过程中取得统治地位,统一了南中地区,开始了爨氏在南中地区近400年的统治。爨氏统治区域包括了今天的昭通、曲靖、昆明、玉溪、楚雄等主要区域,势力南达红河、文山的部分地区。南诏建立以后,爨氏在南中地区的统治宣告结束。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爨氏统一南中后,不断加强与南中地区彝族等土著民族的相互通婚,自觉接受彝族等土著民族的文化生活习俗,爨氏最终被彝族等土著民族所同化,爨氏变成了“夷化了的汉族”。史书称这一时期的彝族为“爨人”,把彝文称为“爨文”“爨字”,所有使用这些文字的人都被称为“爨人”,通行使用“爨文”“爨字”的地区称为“爨区”。学术界也把爨区内的各种文化现象统称之为爨文化,爨文化是彝族等土著文化和中原文化有机结合后形成的云南地方特色文化。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唐宋时期的彝族:南诏政权的建立

南诏国是8世纪初的彝族以洱海地区为中心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南诏政权共传13王,统治时间253年,是中国西南地区存在过的延续时间长、辖区广、影响大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南诏政权基本与唐王朝相始终,南诏与唐王朝关系密切,为唐王朝的一个臣属政权。自杞国则是宋代彝族在今滇东地区建立的奴隶制地方民族政权。南诏国和自杞国为唐宋时期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世纪初叶,分布在云南哀牢山北部和洱海地区的乌蛮形成了蒙舍诏、蒙嶲诏、越析诏、邓赕诏、施浪诏、浪穹诏等6个大部落联盟,史称六诏。其中,蒙舍诏位于今天巍山坝子内,地处其他五诏的南部,史书称南诏。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蒙舍诏的建立者蒙舍龙及其子细奴逻是彝族先民乌蛮蒙氏,发祥于今巍山县。唐贞观年间,蒙舍龙在今巍山建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部落联盟蒙舍诏,蒙舍龙自称诏王。738年,蒙舍诏在唐王朝的扶持下统一六诏,建立南诏政权。唐王朝于是封蒙舍诏首领皮罗阁为越国公,赐名归义,同时封皮罗阁为云南王。739年,皮罗阁迁居太和城(今大理),南诏成为雄踞一方的强大地方民族政权。765年,阁逻凤命其子凤伽异在今昆明市建立拓东城,正式统治滇池地区。自649年细奴罗立大蒙国起,到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灭南诏国,建大长和国,历时253年,共传13王的南诏政权宣告结束。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诏的行政机构设置完备,南诏国内地位最高的是南诏王,南诏王位采用父传子、父子连名制的特殊继承方式,确保乌蛮蒙氏家族世代传承,巩固南诏蒙氏的统治地位。南诏时期,人们称南诏王为“诏”。南诏王自称“元”,称臣下为“祖”。有些南诏王自称“骠信”,意为皇帝。南诏时期称王母为“信么”,王妃称“进武”,统称为“诏佑”。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诏王之下有6~7人清平官,相当于唐王朝的宰相,负责处理军政事务。清平官中,选1名为内算官,两名为外算官,外算官地位比内算官低一等,他们都是南诏的重要辅臣,每天与南诏王一起共商国是。另外,与清平官同列的还有12名大军将。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诏内外算官之下设六曹,异牟寻时改六曹为九爽。兵曹掌管军事,户曹掌管户籍,工曹掌管工业,刑曹掌管刑律,客曹掌管礼仪和外交、仓曹掌管仓储和租赋。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后来又增设“三托”,即气托管马,禄托管牛,巨托管仓储,另有掌赋税、管文化等一些部门。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诏在统治中心洱海地区设有六睑,后增设为十睑,睑相当于内地的州。十睑地区是南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南诏的直辖区域,南诏王派王室成员或亲信担任长官。十睑地区之外,设置节度、都督。在重要城镇常派大军将、王室成员直接管理。南诏在最基层的村庄设村邑理人处,这是南诏最小的政权组织机构。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诏的军事组织与政权组织紧密结合。南诏王是最高军事统帅。南诏王之下是清平官或大军将,大军将常被派往重要城镇任地方节度或都督,为??方最高军事长官。南诏中央机构中,专设兵曹管理军事,兵曹由大军将担任,相当于唐朝的兵部尚书。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诏实行乡兵制,平时人人皆耕,战时人人是兵。南诏拥有一支非常强大的常备军,常备军从乡兵中严格挑选而来,称为“罗苴子”,分为马军和步军。马军要求能文善武,步兵要求体能过硬,具有很强的战斗力。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诏军队的武器主要有剑、刀、枪、弓箭。铎剑是南诏生产的最好宝剑,多为南诏王佩戴,遇到战事,南诏王把铎剑交给清平官或大军将,代表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乌蛮三十七部与宋代自杞国

902年南诏灭亡。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在以彝族为主体的乌蛮三十七部支持下,推翻大义宁国,建立大理政权。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理国建立后,分封彝族贵族为大小封建领主,彝族大小领主受封以后,负责对大理国王纳贡、征发本领地内的兵役和劳役。大理国同时通过与彝族首领会盟的方式,加强对乌蛮三十七部地区的统治。《南诏野史》记载,乌蛮三十七部的地区除落恐、溪处、思陀、铁容(在今红河县) 等少部分为和蛮等民族外,其余均是滇东滇东北、滇中、滇南及黔西的乌蛮。现存于曲靖市一中,立于971年的段氏与乌蛮三十七部会盟碑,又名石城会盟碑,记载了大理国王段素顺讨伐平定东方几个起事部落后,汇合乌蛮三十七部首领在石城(今曲靖市麒麟区) 会盟立誓,并颁赏赐职的史实。1961年,该碑被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00年,大理国政混乱,社会动荡,乌蛮三十七部中的彝族“些摩徙”部势力迅速发展壮大。“些摩徙”以今滇东弥勒、泸西、石林地区为中心,在西南地区建立了重要的地方少数民族政权“自杞国”。统辖范围东至师宗、泸西、罗平及贵州兴义,西到江川、阳宗乃至昆明东郊,北达今陆良、曲靖的广大地区。1260年,自杞国为蒙古军所灭。自杞国大约延续了160年历史,几乎与南宋王朝相始终。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宋时的自杞国位于滇东富庶之地,坝区农业和山区的畜牧业十分发达。自杞国以贩马致富,以贸易立国,每年在广西邕州横山寨和宜州与中原进行频繁的贸易往来。自杞国东与宋朝毗邻,西接大理国,成为大理政权与宋王朝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中转与枢纽,为开发滇东地区作出了贡献。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杞国政权的建立者“些摩徙”,也就是“徙莫祗蛮”,是南北朝时期从叟、昆明族群中分化出来的。唐代初年,“些摩徙”与乌蛮为同一民族群体族系,是南诏、大理国时期对彝族的一种称呼,至明代被称为“罗罗撒摩都”。今有研究者认为,现昆明东郊仍自称为“些摩都”的彝族,在明清以来的地方志中称之为“子君”“子间”“子精”。子君是对“自杞”的同音异译。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元明清时期的彝族:土司制度与彝族土官

土司制度是元明以来中央封建王朝对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分封各民族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各族人民的一种政治制度。土司制度源于汉晋时期,形成于元代,完善于明代,衰败于清代。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元王朝统一中国后迅速建立了云南行省,同时以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千户、百户等官职封赠各民族首领,并在各族聚居的府、州、县设立土官,形成较为完备的土司制度。元朝先后在滇东北设立了乌撒、乌蒙宣慰司,在四川凉山地区设置罗罗斯宣慰使和马湖路,以加强对彝族地区的统治。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代承袭元代土司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针对彝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历史现状,明王朝在彝族地区分别建立了专设流官、土流兼设、专任土官3种类型的土司制度。在滇池、洱海为中心的昆明、大理地区,以及澄江、临安等地多设流官统治;在楚雄府及所辖州、县大都兼设土官和流官,流官掌印,握有实权;在领主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寻甸府、武定府、蒙化府、曲靖府及所属州、县等地区专设土官。明代这种错综复杂的政治设置,是当时彝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重要反映。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末清初云南各地彝区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改土归流”。1420年,曲靖府亦佐县首先“改土归流”。其后,临安府、曲靖府、寻甸府、澄江府、武定府及其所属州、县等相继进行“改土归流”。1728年,滇东北乌蒙地区改土归流完毕,乌蒙从四川划归云南管辖。1732年,乌蒙土城、永善米贴、大关苦寨、彝良奎香、镇雄芒部等地彝族不服流官的暴力统治,奋起抗暴。彝族、苗族人口急剧减少,大批移民迁至乌蒙,乌蒙改称“昭通”。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至此,云南全境除边远山区还保留有少数土司外,靠近坝区的彝族土司已完全改任流官统治。虽如此,这场明清时期推行的“改土归流”并不彻底,直到清末民国年间,边远山区的彝族地区仍残存着一些土目。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民国时期的彝族:龙云主政云南

龙云(1884~1962年) 字志舟,原名登云,彝名纳吉伍撒,系凉山黑彝古侯部落纳吉家支后裔,云南昭通炎山人。中华民国时期滇军第三任统帅、陆军一级上将、云南省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14年龙云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骑兵科,因在校时以拳脚武功击败法国拳师而名噪一时,得到云南都督唐继尧的赏识和提拔。1922年升任第五军军长兼滇中镇守使。1927年2月6日,联合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3位镇守使发动“二六”政变,对唐继尧实行“兵谏”,迫使唐继尧下台。1928年初被南京国民政府委任为云南省主席。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28~1945年,是龙云主政云南,掌握云南军政大权的18年;是云南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教事业兴旺的18年;是开发边疆与奋起抗日并举的18年。龙云在这一时期为云南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八、解放后新中国时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后,彝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相继摆脱了奴隶制和封建制的枷锁,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新的历史时期,彝族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建设着自己的家园,经济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彝区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彝族聚居区及彝族与其他民族杂居的地区先后建立了3个彝族自治州,19个自治县。几十年来,彝族地区兴建了许多的水利工程,农牧业生产有利长足的发展。成昆铁路、贵昆铁路及南昆铁路等干线的通车,完全改变了彝族交通闭塞的历史,民族商业与对外贸易和民族旅游业随之得到了蓬勃发展,财政金融、文化教育以及医药卫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批工矿企业和钢铁基地也相继在彝区崛起。同时,数以万计的彝族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培养下迅速成长起来,成百上千的彝族学子接受了高等教育,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彝族学子日益剧增,彝族人民生活水平和人民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A3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注:本文来自搜狐号,作者信息不详,欢迎提供信息!图片来源:彝族人网,拍摄于楚雄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