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阿景家族发展史概述
阿尼阿景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彝族家族,所谓源远,是因其源自彝族远古时代强盛的武僰系,至今有数千年的历史;流长者,自先祖阿尼阿景从滇西大理点苍山萌发后,在南诏国谋事数代,辗转到滇东北东川一带,人丁兴旺繁茂而进行分支,向今云南、贵州、四川不同的方向迁徙,发展至今成为遍及黔西北、滇东北及四川凉山的大家族,流长且布广。
迁徙到黔西北的一支,进入乌撒境成为乌撒府重臣,在乌撒政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为乌撒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有一定影响,因而被称为“乌撒四大勾则”之一。笔者为阿尼阿景后裔,在组织编写《阿尼阿景家族发展简史》中,查阅了大量有关阿尼阿景家族历史的彝文文献,研读了有关彝学专家、学者的研究文章后,有感而发,写下心得,旨在记录下来,请教彝学专家、学者,同时与正在编写彝族家谱的各支系作交流探讨,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专家、学者不吝赐教,也希望我阿尼阿景族人和其他支系的同胞批评指正。
一、寻根溯源
(一)阿尼阿景的起源
《彝族源流》之《阿尼阿景谱》、《益那悲歌》之《武僰分支谱》、《支嘎阿鲁》、《夜郎史传》、《南诏始末》等彝族古籍文献都对阿尼阿景家族发展源流作了记述,王继超、龙正清、罗正光等彝学专家及学者对阿尼阿景家族的发展有较深的研究。这些文献记载和研究成果告诉我们:阿尼阿景家族,历史悠久,人口兴旺发达,分布面很广。彝族民间素有“米阿景,弭阿景”之说,彝语称天为米,称地为弭,意为天地间均有阿尼阿景族人居住,这个民间俗语是对阿尼阿景家族分布广、人口众多的最好验证和注解。阿尼阿景世家和其他彝族同胞一样,起源于祖国大西南这块高原宝地,是云贵高原最古老的世居彝族部系之一。
《彝族源流》(以下简称《源流》),第二十七卷《阿尼阿景谱》中记载,阿景武后裔、武僰的后裔,属云南武侯系,武阿僰君长的袭职谱牒。《源流》还记载,叙武僰氏谱,始于僰阿颖(即僰阿迤)。清楚地记载了阿尼阿景家族,是最古老的彝人望族武僰世家的后裔。具体地讲,就是武僰世家的君王、白彝大宗阿卓仇的直系后裔。
(二)阿尼阿景始祖武僰氏的根源和繁衍概况
《武僰分支谱》和大量彝文文献记载,彝族经历了哎哺——尼能——什勺——米靡——举偶——六祖的相继发展时期。武僰系统从哎哺繁衍分支而来,经历了哎窦妥——妥阿谷——谷颖祝邹——祝邹克耶——克耶纳慕——纳慕珂俄——珂俄陀——阿尼启——启尼孺——孺阿仇的发展,传到第十代孺阿仇时生鲁武吐(男)和朵黔那(女),成为夫妇,合称为鲁朵(哎哺的第十一代孙),是武僰氏的总祖。有记载称:鲁朵生所有的僰,后来僰又称武,故为“武僰”。鲁朵下传欧欧武——武雅僰——僰阿迤。(僰阿迤是哎哺的第十四代。鲁朵的第三代孙,为朱提国分支的第一代祖,以鲁为号,建立了卢夷国)。从《武僰分支谱》看,僰阿迤生有五个僰氏之子,可称为“五支僰”,分别简述如下:
1、僰阿迤一支,是阿尼阿景氏族的直系始祖,是武雅僰的长子(本文第(四)部分将细述)。
2、僰阿鲁一支,生待仇叩,待氏君长,是滇王中最强的一支。记载称:仇叩子孙贤,住大地四方,用银塑偶像,用金雕偶像,树铜柱银柱,四方放天租,五方收地税,地位尊高,权势显赫,代天把权掌,代地来保境,贵为仇叩君……。
3、僰雅勒一支,往下传十代,生支嘎阿鲁,长大后成僰雅勒支君王,是彝族历史中最有影响的真人真事,作为君王,他亲自带领部族,战天斗地,治理洪水,劝勉农耕,发展畜牧,采铜冶炼,纺织制丝绸等等,其事迹在云、贵、川大部分地区家喻户晓,彝族人称其为大英雄,不少学者文章把他神化。
4、僰红沓一支,下传十一代,武色吞、武德本、武陀尼、武古笃等同时形成,建立了政权,史称武氏“七勾则”。
5、僰雅蒙一支,出现三代后,生了武益那,史称“益那武后裔,彝地一主子”,建立了“夜郎国”,武益那为国王,夜郎国传到第二十七代多同米及莫雅邪之世亡。
(三)阿尼阿景之始祖武僰世家在云南兴盛时期的发展概况
据彝文文献记载,彝族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大的分支活动,第一次在哎哺时期;第二次是洪水泛滥时期以前;第三次是洪水泛滥时期以后,史称“六祖分支”。
在第二次大分支中,出现了强大的武僰部落,武僰系统在当时生产力和文化较发达,逐渐强盛,在彝族部族中占据了很长时间的统治地位,后来武僰系统出现了繁多的支系,比较大的一支,历史上曾称为“白蛮”,即今称白彝的大宗支系。
武僰部落,曾在云南今昆明、昭通,四川宜宾、南溪、屏山、马边、庆符、沾益,贵州省威宁等地建立卢夷国、朱提国、僰侯国、古滇国、夜郎国等地方政权。
西汉时期(公元前206至公元23年),滇池地区的主要居民称为滇僰,是时凡在云南的僰人,都称为滇僰,意为滇池地区的僰人。
西汉末年(约公元20年左右),朱提国在今昭通地区的僰人修千倾池(稻田)种植水稻,采矿冶炼铜技术比较发达。
在今云南江川、通海至石屏一带,为西汉时的胜林县,是僰人的聚居区,王莽为了镇压僰人而改为胜僰县。
公元一世纪初,僰人首领若豆、孟迁起义,一举击败了王莽派来的三十万大军,可见当时滇中武僰世家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强大的。
记载称,僰字从仁,僰系历史上被称为“夷中最仁”“有仁道”。大量的彝族古籍文献记载,武僰世系在漫长的历史行程中,支系繁茂,世孙众多,权势显赫,重视发展经济,其鼎盛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在彝族各部族中,一度处于领先地位。如六祖分支以后,笃米的长子武、乍两支,吸收了武僰氏的的先进生产文化,最先建立起政权。武僰为前武,武、乍乃六祖的长子(后武),相互融合,经长期的发展,构成了“白蛮”即白彝支系。其活动范围,在滇东北和黔西北,中心在今昭通及贵州威宁的观风海、结里、夸都,赫章的珠市、诺素一带。
武僰世系在强盛时期,称为恒略,即天上人,与哎哺氏希密遮的三十一世孙笃米之前五代(从武阿僰算起)互相开亲通婚,直到笃米之后的武、乍、糯、侯、毕、默之世,姻亲分别有六、七、八、九、十、十一,共计十七代以上,同恒略的待氏族为代表的各部联姻,互相通婚。当时称天上人(武僰氏)和地下人(指六祖)开亲。后来笃米的六个儿子逐渐强盛起来,与武僰氏发生冲突,武僰氏的滇部落派人到六祖驻地收税,要他们每天缴三十头牛、三十斤铜、三十匹布,六祖不服,把滇部落派来的信使杀死在罗吐山。六祖势力逐渐强大,两部发生战争,六祖和武僰氏姻亲中断。史称天地津梁断,说的就是这一史实。此后,武僰氏的政权常受六祖攻击而日渐衰亡。
(四)从始祖僰阿迤到阿尼阿景的父子联名谱系及各个阶段发展概况
僰阿迤是哎哺第十三代世孙武雅僰的长子,是阿尼阿景氏的直系始祖,从僰阿迤到阿尼阿景的彝式父子联名谱系,及其在各个阶段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如下:
僰阿迤[是朱提国的第一代祖,以鲁为号建立起卢夷国]——阿迤罗[约公元前1057——1056年,作为卢夷国参加周武王伐商纣]——罗氐输——氐度固——固育育——育育凯[是哎哺的19代,武僰氏的第8代世孙,经4代人的励精图治,卢夷国国运昌盛,卢夷国的范围覆盖了黔西北,滇东北、川西北一带,中心在吐靡(云南昭通)和借靡(贵州威宁,卢夷国的国号后来改为朱提国]——凯努珠——努珠输——输吕娄——吕娄兜——兜乌蒙——乌蒙坛——坛部洪——部洪布——部雅僰(约公元前8——7世纪时期)——僰派遏——派温斯——斯阿仇——仇乃能——乃能杰——杰德阿娄——阿娄阿卡——阿卡鸟图——鸟图遏——遏仇诃——仇诃阿靡(也叫仇娄阿摩是哎哺的39代,僰阿迤的25代世孙),其后易名为阿卓仇。仇娄阿靡时,约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伐巴蜀,殃及朱提国,据记载:够部窍奢厄,在武益录被城外,展开地图看,仇武界相连(这里的武,指当时秦汉王朝都被彝族称为武,武是远方人的意思,不是指六祖中的武部),仇境金灿灿,武地昏沉沉,武家就起坏心争夺仇氏地盘,武家九武米(君王),组织人马从四面八方开来,向沾扎俄沟进攻,攻打阿卓仇宫殿,提出要把仇娄阿靡从世间铲除,很快攻占了阿卓仇的宫殿,仇氏遭了殃,朱提国的统治中心被迫转移到贵州西部,沿今威宁中水、观风海到巴底草海之滨驻足,占据靖州地盘(相传今威宁的草海镇所在地,曾是阿卓仇部的都邑)。到汉晋时期,北有强汉压制,南有“六祖”的德施氏阿宇路部牵制,又从巴底迁徙,经威宁夸都渡可渡河,进入云南宣威的倘塘,杨柳、直渃(今宣威市政府所在地)到沾益、曲靖一带建立起沾扎俄沟政权,雄冠十二勾则,史志曾有仇氏首次受攻击,秦收夜郎地的记载,又经历着孟赫哲——赫哲铺——铺雅大——大雅祖——祖迂默——迂默乌——乌渡额——额朴足——朴足能——能吉亿(约公元30年汉平帝至王莽时期)——仇丘姆——姆仇祖——祖朴乌——乌雅勾——勾雅卧——卧阿大——尼雅祖——克迫默——迫默噃娄——(约东晋元帝时期,公元320年)——噃娄鲁仁——鲁仁恒索——恒索祖晔——祖晔默遮——默遮菲苦——菲苦禹——禹菲殊——菲殊苦兜——苦兜热杜——热杜苦哈——苦哈奋龙——奋龙米额(约公元576年,南北朝时期),陡部来攻仇部,仇部失了地,迁到益那勾纪,住点雅卧,投靠益那国隐居,此后经历了米额陡(约公元596年)——额陡克直——克直奋奢,约唐高宗仪风年间,南诏兴宗王罗盛时期,(公元676年左右)——奋奢奋直——奋直阿尼——阿尼阿景(约唐肃宗年间,即公元756年左右,南诏阁罗凤年间),至此,阿尼阿景世家第一代先祖诞生了。彝族人常以祖先名命部族和家支名。阿尼阿景后世子孙为纪念和铭记先祖阿尼阿景,便将其名作为本家族的诃读,即族姓。
(五)阿卓仇氏的后裔“四大白彝”兴旺发达
虽然到“六祖”时代,武僰世家的千余年权势逐渐衰落,但武僰世系繁衍的白彝族群,仍很兴旺发达,遍布云、贵、川各地。其中阿卓仇的四支直系世孙阿维、阿铺、阿底、阿景四大白彝支系,在唐代中期(即南诏时期),在云南举行分支,之后,被南诏国派遣,先后进入贵州乌撒边境监视乌撒,后进入乌撒境,称之为乌撒“四大朝臣”四大白彝,权势尊贵,子孙兴旺繁荣,遍布今云、贵、川三省不少地方,成为黔西北、滇东北一带的彝族大家族。
二、阿尼阿景家族的正式诞生和分流
(一)阿尼阿景家族先祖的诞生及在南诏的谋事发展
如前所述,“阿尼阿景”是阿景世家第一代先祖,出生于云南大理洱海之滨的点仓雅卧太和城境内阿尼阿景出世(大理是古彝人发祥地之一,是南诏国、大理国的都邑治地,彝族称之为“舍靡”),在苍山洱海边成长,因而大理是阿尼阿景先祖的出生地,是阿尼阿景家族的发源的。
阿尼阿景先祖长大后,在南诏谋事,此后,下传阿景奋珠——奋珠祖咋——祖咋是俄——是俄抽直——抽直卢勺——卢勺祖则——祖则府努具七代。
《源流》记载:武僰世系阿卓仇氏发展到78代阿尼阿景时,其发展理念为,不作君掌权,不作臣谋事,一心择沃土,专经营肥地,发展经济,安居乐业。值得后人思考的是,在当时的社会历史制度下,作为武僰世系君长国王之系的直系世孙的阿尼阿景,本应追随祖宗的遗迹,承祖业向权势方面去追求和发展,可是阿尼阿景这位老祖人,却偏不迷恋祖宗的权势,不图高官厚禄。一心只想做个平常人而安居乐业。不难推测:这是在认真总结了彝族历史上,各部之间勾心斗角,长期争权夺利,互相称霸,自立为王,连年征战,互相残杀,互相灭绝的残酷历史和现实后,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抉择,这是一种高瞻远瞩的远见!他不光是这样想,而且选定了大理的肥沃大坝。可是生长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身不由己,事不由人,道路不由自己选择,由于阿尼阿景是原权势鼎盛的君长阿卓仇的直系后裔,难免引人注目,于是,阿尼阿景的及其子孙又被卓罗纪看中召去,在南诏国当“勾则”办大事,担负守土保境重任,被派遣多同米谷守疆拓土,又从多同米谷迁到沾扎甸(即沾益坝子)。阿尼阿景迁到沾益坝子以后,曾在沾扎甸对面,依天象设座,把苍天祭祀,依地象设座,把大地祭祀,祭祀历代祖宗,祭完之后,一度称君长,在此为天征税,为地收租。继而再次从沾扎甸迁到洛武恒所(今云南罗平、路南一带)。在洛武恒所,仍然称君长,广泛征税,遍地收租,既称祖则(君长之根),又称勾则,与武僰世系七勾则和“六祖”分支后武支系的七勾则齐名,和七部勾则开亲。
(二)分支及迁徙
按说,阿尼阿景先祖的大理点苍上发端后,在南诏政权中可谓权势显要,地位尊高,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较为优越,应心安理得,然而,他们心中储存的仍然是祖先依恋土地的传统理念,追寻和享受常人平和的生活状态,于是再次兴起了选择沃土,专经营土地,发展经济的行动,终于选定在鲁博吉(云南东川),于是就从原驻地洛武恒所迁到鲁女博吉,时当公元936年南诏大明——大理段思奇年间。阿尼阿景家族传到哎哺第84代阿景府努之时,在鲁女博吉,清理祖谱,大祭祖灵,举行尼目分支。
经过这次理谱祭祖,正式把阿尼阿景这位第一代先祖的名字变为家族名称(即族称),确定为阿尼阿景氏族的“诃读”(汉称宗号),作为全族人民永远遵循认祖归宗的统一标志和根据,永不改变。
在祭完祖宗的同时,进行分支,分散创业发展。于是出现了阿尼阿景家族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分支。由于阿景世家在南诏国府谋事有名声,分支之后仍继续担任南诏国的勾则,守边境,镇边关,收租税,称之彝地一勾则。
家支分支的迁徙方向和路线为:
长房阿景努帕一支,迁南部,进入贵州乌撒部境(待见本文第(三)专述)。
二房阿景努额一支,迁北部,从寻相录卧(东川)经昭通,渡过那益(金沙江),北上四川凉山境,后来称米凯阿景,也称姆吉阿旨家。
三房阿景努娄一支,留住祖宗故地,守基业拓发展,今称乌蒙阿景支系。后来部分迁入迁入今赫章朱明、毛姑等地。
三、迁入乌撒部的长房阿景努帕一支的发展简况
(一)乌撒简介
据大量的彝汉文献记载,乌撒,彝语称“俄索”,是希密遮第31世孙笃米的第五个儿子慕克克(布部)的第24世孙,原系古口国,治地在沾益,从故地迁入乌撒境,经多方辗转,到俄索的第11代孙时进入鲁烘那娄(今盐仓),用武力驱赶洛武谷、洛武格,洛武杼三家,发展成为俄索(乌撒)王国,国号称“纪俄勾”。到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乌撒乏嗣,其地被水西安坤兼并,安坤使其子安重圣、安重乾入据,同年11月,吴三桂攻打水西、乌撒,安坤被擒杀,1666年2月,安重圣、安重乾被捕诛,其母常氏、妻陇氏,续统部众抗吴,亦被吴三桂之子吴应畸,曲靖镇总兵王辅朝领兵追至赫章可乐执而诛之。后来,吴三桂叛清,安坤妾禄氏避居乌撒境所生遗腹子安胜祖,助清平吴有功,受任威宁知府。后清廷恢复“水西宣慰司”,安胜祖离威宁返回水西任宣慰使,至此,乌撒王国、土司政权不复存在。
(二)阿景努帕进入乌撒属地边境暂住阶段
在云南东川分支之后,被南诏王派遣迁到贵州的长房阿景努帕,从录祖录卧(云南东川)越过勾璞匠侯(云南会泽和宣威结合部的小湖泊),渡过色菊溢帕(滇黔界河——牛栏江),来到乌撒边境,先驻米嫩奏凯、巴底维帕、巴底博邹三处地方,没有直接入驻乌撒治地盐仓,因为当时的乌撒受制于南诏国,阿景努帕是南诏国派来监视乌撒的,所以,先期不便入驻乌撒治地,而暂住边界地,据传,当时乌撒祖摩得知努帕的人品贤能,很喜欢他,曾几次派人邀其迁驻盐仓合作共事,但努帕深知自己有职责,不能忘记身份,没有应邀迁驻盐仓,直到元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元军从大理开来,乌撒归附元朝,不再受南诏国管束,才从巴底博邹迁进笃烘那娄,乌撒治地盐仓,在乌撒君王府参政谋事,显示了阿景先祖高明的处事原则和政治谋略。
(三)阿尼阿景努帕后裔在乌撒府谋事时期的发展活动概况
阿尼阿景努帕一支,从巴底博急迁入乌撒入乌撒府从政谋事者,应当是阿景阿努帕的后裔阿景阿珠,已故彝老陈执忠布摩的彝文手稿曾记有“儒也闹·阿珠都卖”(意为长子名叫阿珠),盐仓有的族老称其为阿昭,而从《源流》记载看,阿尼阿景氏家进入乌撒以来的各种活动,最先见的是先祖阿珠的名讳,所以,本文以下部分,是以《源流》为主线,结合近几年来阿景家族组织编纂的《阿尼阿景家族发展史》(以下称为《新谱》)中相关的部分史实进行论述。《源流》记载先祖阿珠,为贤受君命,在乌撒府,做君长谋臣,替君掌政权,为君长谋事,是善辨幕魁,称为阿景烘。据传在等级深严的乌撒君王府,可以同乌撒王同席面对面地商议谋事,因此,获得阿景买帕称号(笔者认可,阿珠就是买帕?或再考)。
在威宁盐仓大坟梁子,有彝族最大的向天墓群,墓群中最大的向天坟为“祖摩乌求”(乌撒君王墓),在离“祖摩乌求”不远处,有阿景买帕坟,阿景买帕即阿尼阿景家族进入乌撒境后,在乌撒府谋事的第一位先祖。彝学专家刘尧汉和天文学家卢央在考察此向天墓群后,将“祖摩乌求”编为1号,将阿景买帕坟编为3号。彝族向天坟墓葬是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的,阿景买帕坟离“祖摩乌求”较近,编号靠近,可见其在乌撒政权中的地位是很显赫的。
《源流》称,纪俄勾部,在那周阿吉(哲怒王之叔父)和德皤哲怒之世,阿景买帕、阿景祖采、阿景借诺三位贤祖,食君长奉禄,任幕魁办大事,为乌撒二十四将领之一,在东南西北打四十七战,毙敌千员,缴获颇丰,克敌制胜,战功卓著,为乌撒扩展领地,管理土地,为君展宏图,一度扬名,乌撒祖摩(君王),夸奖阿景祖(强能之意),有文章称乌撒勾则中,阿景威望最高,有学者文章中记载,武僰世系君王阿卓仇的直系世孙:阿维、阿铺、阿底、阿景,四大白彝支系,同时在乌撒君王府担任勾则官,辅佐君王,决策施政,称之为乌撒“四勾则、四大朝臣”,也称乌撒“四大白彝”。
乌撒以山脉和宗亲划分四大统辖区域,即耐恩、塞翁、塞托、鹿洪“四大山脉部”,四部首领正职,由四大白彝担任,副职由祖摩的庶子担任,其中阿尼阿景氏担任第三山脉(塞托)部,从威宁县境内梅花山,经赫章县境韭菜坪、青山、直抵七星关南的朵倮沟,下总机河,主要负责与娄娄沟(安顺)、慕俄沟(水西)接壤边境的防务。
乌撒在“四大部”、“九大则溪”八大首目之下,划分为四大片区管理,每一区设六目,其中第四片区为那娄大区(中央区)设雄所、构飞、阿维、阿铺、阿底、茨洪阿景等六目管理今威宁县草海、小海、盐仓、板底和赫章县的妈姑、双坪、可乐等地。
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朝廷对乌撒二十四土目进行调整,到清朝中期,土目锐减,只保留10户阿景氏,“亲兄”土目为保留下来的10土目之一。清朝时期实行的改土归流越来越暴虐,以致清末所有土目被取缔而消失。
(四)阿景努帕后裔阿景阿珠世系在乌撒时期的繁衍分流简述
《源流》记载称,先祖阿珠时代,以其幕魁,阿景烘的众望,在女武博指卧(葡萄井)安家居住,在女武博指卧,组织祭祖、尼目,超度祖灵,同时把可界嘎洛地,方圆八里的启楚(七冲)大岩一带买下来,把维哺(祖灵桶)安放在大岩上,挂上祖灵牌(板),成为阿尼阿景家的宗祠岩,做法场祭祖活动的场所,地址在今威宁江子林下边的花鱼洞旁。
三年后,先祖阿珠经洪鲁甸谷迁到芍大凯,又迁恒蒙走谷,在恒蒙走谷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叫阿珠借赠,次子叫阿珠借额,长大分支时,长子借赠居马洛,次子(借额)住叟乃甸,两支的发展概况是:
长子借赠,即马洛一支,生两个儿子(阿珠之第三代孙)分支时,大的一支,住在倮杵启,以“侯吐能彝·阿尼阿景”为姓,这一家倮杵阿景又生三个儿子(阿珠的第四代孙)长大分支时:
1、长子居裸杵启,续称裸杵阿景……
2、次子迁嘎娄,称嘎娄阿景……
3、三子迁侯诺,称侯诺阿景,侯诺这一支最先迁到慕俄沟阿哲地盘,自取姓氏,人丁兴旺发达。以上各支发展分流实况在《新谱》中有专述。
次子借额,即叟乃甸一支(可能生两个儿子,即阿珠的第三代孙)。因为《源流》称,其长子无后,其幼子一支住在恒蒙走谷,沿袭祖宗传统,与“四大勾则”之阿底家族,轮着打亲家,生有两个儿子(阿珠的第四代孙),长大分支时:
1、长子,从恒蒙走谷迁邹举甸索,住阿景卡,以“芍吐能彝·阿尼阿景”为姓,阿景卡地方曾发展到300多户阿景家族。
2、次子一支,从阿景卡迁到诺益卡,称诺益阿景,在纪俄勾、乌撒君长府,任办事幕魁(这一支祖人是否又生过两子,无查,但《源流》称:“传到后来,诺益阿拉,善于打仗,曾一度有名。次子一支,从恒蒙打谷迁往总机河”,这个次子,应是人们所称的“阿景大将军”,是阿珠的哪代孙,未能确定。彝学专家王继超在《新谱》中写道:“据推测,诺益卡阿景时,生有两个儿子”。)为了使阿景氏子孙进一步考研准确起见,笔者分别采纳以下两个史料:
一是按《源流》记载:“次子一支,从恒蒙打谷,迁往总机河,在总机河边,是有名的汝卡(硬汉),守东部边境,防守阿哲部,称之阿景烘,阿景大将军,又称茨烘官家。茨烘阿景家,有一子过继到高山堡鲁洪官安竹三家,以博所能益·阿尼阿景为姓”。
二是按茨烘阿景青兄支系世孙安恣贤的家史手稿,其手稿称,《基沽旧谱》载:二房祖人,被乌撒君长封茨烘(青兄)大将军,派往初都大河一带,镇守总机河,防御水西、芒部的进攻,二房祖人分得乌撒部辖地,遵化里青兄为二十四土目之列。三房祖人茨烘大将军,在乌撒部管辖地,遵化里的初都坪一带祭祖,改姓安,到明洪武初,青兄分为“夜穆(青兄野马栏)、基沽(今大河基沽村)、德慕(歹抹坪)”三支,都称青兄土目。公元1664年,吴三桂攻打水西、乌撒,青兄家怕受牵连,为避祸患,部分家支改为余、熊等姓,事后,有些改回安姓。
至于迁至总机河的这位二房祖人的名讳,《源流》未写名字,但安恣贤在“新谱手稿中写为阿景阿永,看来应是可信的,笔者已认定为阿景家被乌撒祖摩派驻总机河防务保境的茨烘(亲兄)阿景大将军,阿景烘就是阿景阿永老祖人,若还有异意者,请再考。
茨烘(亲兄)一支,是阿尼阿景世家,在乌撒君王府中后期威望最高,权势最大,人才辈出的安姓阿景大支系,流芳久远。
《源流》最后记载,阿尼阿景世家,是乌撒部属大家支,在宋元明时期,若干代担任乌撒府的幕魁官职,有裸杵、恒蒙、嘎娄、侯诺、茨烘几大家支,亚支在内有三十个以上。
近几年来,经阿尼阿景家族各地各支系热心族人的齐心努力,撰写了《阿尼阿景家族发展史》,书稿已送北京付梓,即将问世。
通过这次编写家史,基本理清了阿尼阿景家庭从传到现在,有93代彝式父子连名谱,27代彝汉夹杂谱,总谱有125代可溯。(彝族谱中最具有典型性的水西有129代),阿尼阿景家族当今的分布情况:贵州省境内的威宁、赫章、水城、纳雍、大方、毕节6县市有4000余户,汉姓王、安、苏、杨、张、李、聂、毛;云南省境内的镇雄、威信、昭通、鲁甸4县市1000余户,汉姓为安、余、苏、马等。
上述共5000余户(未包括云南会泽、宣威、大关及四川凉山等地约2000余户),38个大支、亚支在内共有100个支系,大多已写入《新谱》,做到了大海终已纳细流,永远告别了千年来“寻亲无路,归宗无门”,族人相见如路人的苦情,犹如“万朵红花一树开”鲜艳美景,令全族人无比的欢乐幸福。
悠久的历史给予我们自豪和自信,但我们不能沉醉于祖先的荣耀中而沾沾自喜。历史昭示我们的是自强自立,我们在珍爱家族史的同时要自尊自爱,传承和弘扬先祖的优良传统,为“阿尼阿景”这一“诃读”增光添彩。我们还要弥补和摒弃历史的不足,除去暇疵,在新的历史发展中与时俱进。让我们在中华人民民族的百花园中,与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阿尼阿景世孙 安鸣凤
公元2012年10月 八十四岁手稿
来源:《赫章彝学》第八辑 发表日期: 2014/9/13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彝族名称来历
- 2 白彝黑彝从何而来
- 3 彝族名词解说之“诺伙”
- 4 崛起于民国时期的昭通彝族
- 5 凉山彝族迁徙
- 6 乌蒙与乌蒙王罗杓
- 7 揭开鲁魁山图腾神秘面纱
- 8 雷波人解码三国:七请孟获,一段被误读...
- 9 改土归流
- 10 僰人后裔在大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