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夷志》之彝族布部、默布迁徙史略
首先,叙述布部。
布的始祖穆克克,传来七代到阿德布,“德布”的名称就是从阿德布这一代开始的,而“布”是“德布”的简称。这一部原居于云南中部的鲁甸(lu nde)24,很早就移到滇东部的古苦阿格(今宣威)居住了。穆克克之孙仲鲁穆征服了濮人,在濮的地面上掌了权。传到阿德布之世,在黔西占领了妥濮额地方,以宜塔类耿山为界。那时黔西北耿克贾补的濮人原有很多的土地。但因为他们“只贪富贵,不修武备”,所以就被势力强大的彝人征服了。后来默部的后裔也发展到濮地,布与默的子孙都向濮人进攻,于是濮人的十五座大山皆被彝人占领了。德布部开始发展的情况就是如此。
德布部的势力,除了一部分在古苦阿格(宣威)之外,又以古苦阿格为中心,南路发展至图罗旦洛(沾益),东南路发展到录录阿格(普安),北路发展到纪俄格(威宁),在历史上形成若干著名的奴隶主土司集团,但也有一部分作了水西土司的土目和部民。
沾益图罗旦洛的巨义阿太土司在《明史》中见于记载,以其势力微弱,在此可不叙述。《西南彝志》卷七《阿德布的叙述》说阿德布一部曾经占领过播勒二城。播勒指旧日的安顺府治,即今日的普定。占领的经过《西南彝志》叙述不详。光绪年间修的《安顺府志》在《普里本末》里记载着一段故事,说三国时穆齐齐之后名济火,奉蜀主之命征服普里的僚。僚既平,后主便把普里赐给济火。后来济火又把这块土地让给哥哥的儿子克柏墨,于是克柏墨就从古苦阿格来把普里占据了25.彝语称普里为播勒(be le),亦称“播勒大革”26。唐代曾在这里置普宁州,封普里部长为普里郡王。普里部和罗甸部是构成唐代所谓“卢鹿部”的主要部分27.到元代即为普定,置普定万户,明代改设安顺府。
德布部发展到威宁一带,形成后世所说的“乌撒部”。元、明两代的史志对乌撒的源流虽有记载,但很多模糊不清28.原来穆克克传十二代到德阿谋,有二子:一子谋阿额仍住古苦阿格;又一子谋默哲率领奴隶军东征西战。那时古苦阿格以北的土地被濮人占领着,谋默哲向北打下了纪古迷古和必额茹显,就搬到那里住了。贵州西北草海以东的地区有鲁望城。因为汉官在这里设置过宝州,彝语讹“宝”为“巴”,称州为“甸”。所以讹称之为“巴甸”。谋默哲之子名默哲乌撒,驱逐当地原有濮人首领,就把巴甸占据了。经过六代,他的后代姆雅琪又占据了盐仓,土地更为扩大。姆雅琪之子为琪雅勒,《元史.地理志》把此名翻译成“哲怒”,拓地自强,把附近的阿头部、易溪部、易娘部、乌蒙部、闷畔部以及西北的芒部和阿者部都征服了。为了纪念他的祖先“默哲乌撒”,所以称为乌撒部 。当时已是宋代的末年,蒙古兵南下,屡招不降。直至公元1274年即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始附元,元即于其地置乌撒乌蒙宣慰司。这可以说是德布家的极盛时期了。但是上述各部的临时合并,是依靠乌撒部奴隶主的武力征服赢得的,所以后来乌撒部的武力一弛,所属各部就跟着瓦解了。
其次,叙述默部的迁移和发展。
默部亦称德施部,称“默”的原由,是因为此族始祖穆齐齐的十代后裔名“烈阿默”,以后便简称曰“默部”。烈阿默传默阿德,默阿德传德阿施“德施”之名显然是从“德阿施”而来的。
德施的祖先,据《西南彝志》卷九《德施氏的溯源》说:原来居住在楚吐即云南的北部,后来在滇北和黔西各地到处迁移,所以彝兵很骄傲地说:“日月所照之处,尽是德施氏的彝人所属”。滇东北一带,在彝族迁到以前已经有濮人、仡佬、汉人等居住。当德施布人尚未定居之时,《六祖的起源》中说,他们有的变成濮人,有的变成白人,有的变成“赌主濮”人,有的到扒瓦(今水城)与汉人同化了。从穆齐齐传十一世到默阿德,在妥德邵唯树林中以杉枝为棚,在那里住下。默阿德之妻妥雅尼套怀孕时,曾吃了一条活的牛,生下德阿施,力大无比,发音亦宏壮如牛。长大以后,经常率领人马掠夺别家的土地,不止是外族的土地,就是六祖后裔的土地,他也掠夺。掠夺土地之后,就派人在那里勒收租税。有时还掠夺别家的人口、牲畜和财物,以供自己挥霍。所以远近部落都怕他,服从他的指挥。糯、恒二部原住谷的北方,布、默二部原处山峦重叠之地。这四大部本已选好各自的酋长,各保疆域,经营生活了。但默部阿佐俄格部落有个酋长率领大兵占据了糯部麻谷冲之地,把那里的牛、马、羊都掠夺了。此部落有一名大将名阿纳笃节,勇敢好战,先征服了赤家,掠夺了他们的土地,又攻击佐洛举家,打死他们的兵将三百余人,把洛举家的古保和奢布二人带走,充当奴隶。但他还不满足于此,又聚众杀牛款待,计划袭击阿坐赤家,望其归附,上纳财物。这一计划被阿佐赤闻知,遣外佐迫默带着朋友家奴,召集此地三处六姓之人,宣布阿纳笃节的阴谋是在打下这里之后,要向三处征收丝帛并降六姓之人为奴隶。白彝们知道了彝的诡计,马上行动起来,准备应战,以此阿纳笃节的计划并未得逞。虽然如此,阿纳笃节的野心并未中止。有个阿额德部落,地域很广,上段至奎敖堵,中段为妥洪,是阿额德首领的建城之所,下段到却德阿果、根恒吐等地。其中有四座城,五条河和四个家族-----阿底、阿总、布宜、麻乃。另外在金沙江南岸还有九百姓族在麻纳穆古根有八百姓沙诺人,八百姓白谷麻人,九百姓阿佐人,以及无数的白洛举人。这些部落和部族,城池和山河,都被阿纳笃节掠夺殆遍了,只有奎迟拜谷的武、乍二部幸免蹂躏。
德施部还有一位勇将名阿仁带,他也为该部打下许多城池、山河。其中最著名的是对妥落家之战。他打下了妥落家之后,掠夺了他们上万条牛回来。德施部就靠了这种奴隶制的掠夺战争发达了起来。
德施部的后裔,后来分为四个主要的支系向东川、芒部、普安、水西各处发展。
先叙述东川的一支。
德阿施的孙子有名乌莫德的,开始迁往东川。此事在明代的《云南通志》有记载:“东川军民府,古东川甸。乌蛮仲牟之裔骂弹得之,改曰那札那夷”。
明志中的骂弹,就是《西南夷志》卷九《勿阿纳家的叙述》仲的乌莫德。乌莫德传十世到阿于歹。从此之后也称阿于歹家。明代有阿于歹土司,姓安氏。东川,彝语称“录祖录遢”,此或则“那札那夷”名称所由来○29。
乌莫德四传到了乌所必于的时候,承继了祖宗传下的广大土地,还不满足,每日锻炼士卒,制造武器,立志要向各方面征伐。首先是向武部掠夺,随后又征伐德砥仆卧(昭通)的糯、恒二部。攻下许多城池还不算,又分兵三路南下,攻打武部君主武阿纳的根据地所在。当时武阿纳有十个城,九个城已经攻下来了,最后一城仍由武阿纳守着。武阿纳在城上恳求,愿意献出所有的财宝、牛、马,请乌所必于退兵。乌所必于说:“你就把太阳拿来献我,也是不要的;要的是你武部所有的土地”。当其攻打下最后一城,就把武阿纳和大臣们的手背穿通,用铁链牵着,送到了色柏耿洪。从此就没收了武家的财宝、牛、羊和土地○30.又《德施氏史略》一书说这次战役,乌所必于还打到昆明,打得汉族的统治阶级大败○31。但汉文史无此记载。后来传到阿于歹,仍然和他的祖先一样,一生的事业就是祭祀和用兵。东川以北的濮人很多,他经常出兵去征伐,把濮人的许多土地占领了。当时归附德施部的,有彝族四十七姓。四方八面的城池、河流和森林,都归德施部所有了。
东川彝族在唐代以后,有首领名闷畔,颇为强盛,东川彝族又改号“闷畔部”。闷畔部首领阿坛绛的子孙,依靠大理国君主高泰的势力,在金沙江以北安宁河流域建立了“绛部”,占据了姜州、会理州、麻龙州(皆在今会理、米易一带)之地。《元史.地理志》对此有详细的记载:建昌路“姜州。姜者,蛮名也。乌蛮仲牟由之裔阿坛绛始居闷畔部,其孙阿罗仕大理国主高泰○32,是时会川有城曰龙纳,罗部蛮世居焉。阿罗挟高氏之势,攻拔之,遂以祖名曰绛部。…….(至元)十五年改为姜州” 再叙述芒部的起源。
当芒部之祖勿阿纳在总脑各姆居住时,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分居于北方的举楚俄姻;次子分居于茂都色斯;少子宗雅补随父母居住。少子传了三代到俄雅妥,迁居于罢第妥太(今威宁)。俄雅妥的儿子妥芒布开始迁到赫默仲显(今镇雄),这便是芒部的始祖○33.妥芒布传了十二代到努阿吕之时亦率兵向南北二路打仗,东北直抵扯勒(四川南部叙永),西南到达坝底(贵州威宁境内),左右的各种部落都归他管理。从妥芒部传了三十三代后,东方的一位汉人将军率领一万以上的青头勇士,循楚吐山脉而来,把赫默仲显围攻了十三日。当时彝族的贵族和百姓都逃往高山密林里去了,幸有一位勇士名费尼阿卢,率领了不曾远行的奴仆们坚守城池,奋勇作战,前后打了七仗,才越过洛卜普溪,打到赫默卜琪一带。从此以后,东川禄氏和芒部赫默二家彼此紧密联络,才没有发生被人侵扰的事件。
最后叙述一下水西阿哲家的迁徙。
水西阿哲家的历史一般是从勿阿纳说起。穆齐齐第十九世后裔叫必额勿。必额勿生了四个儿子:长子勿阿克,继承了德施部的基业,为东川阿于歹家的首领;次子勿阿类(,“类”光绪《安顺府志》译作“轮”),迁往慕卧热,是贵州郎岱陇家之祖;三子勿阿乃(“乃”光绪《安顺府志》译作“台”),迁往阿洼惹,是贵州普安陇氏之祖;四子勿阿纳是贵州水西阿哲家之祖○35.但勿阿纳是德施部在贵州开蒙的始祖,他曾在贵州西北部和中部到处迁徙,同时也到处作战,到处征伐,直到他的后人妥阿哲始分居在慕俄格,此后始有“阿哲”之名。
勿阿纳从东川分出,最初居住在洛纳俄呷,简称“洛里”,在七星河上游,今镇雄县境内。他在那里征服了一些土著,势力壮大,就率领部众沿六冲河东进,直至六冲河河三岔河合流的南岸鸭池河一带。不久又东行到了更糯。更糯亦名黑羊箐,就是现在的贵阳。后来从更糯往西南的租义歹(今大河岩上葛家定远土府),勿阿纳曾久住于此。就在勿阿纳统治租义歹之时,他的仲兄勿阿娄分扎于慕俄热的郎山,是为郎岱的陇氏之祖;他的叔兄勿阿乃分扎于阿洼惹,在今贵州安顺,是为普安的陇氏之祖。勿阿纳又使其少子纳必松分居于扒瓦,今水城县地。考其时代,约在南北朝的齐、梁之际,正是爨氏占据云南的宁州之时,彝族勿阿纳的昆弟子孙在今贵州安顺地区以至竹子岭一带,势力浩大,形成所谓“卢鹿部”的主要部分。
勿阿纳传了五代到勺雅妥。勺雅妥把一个儿子妥芒部分住在赫默仲显,即今云南镇雄县,是为芒部之祖;又把一个儿子妥阿哲分住在慕俄格,今大方县,是为阿哲之祖。阿哲家的势力是在贵州北部乌江上游的鸭池河以西,所以阿哲家亦称为水西。从这时起,整个贵州的一半,都成为勿阿纳子孙统治的领域了,后来唐代的滇王,普露静王,罗甸王,元代的普定万户,罗氏鬼主,亦奚不薛部,八番罗甸宣慰司,明代的贵州宣慰司和水西宣慰司,都是建立在这一历史的基础上的。
从勿阿纳到妥阿哲之世,贵州彝族的势力怎样形成的?如果了解这一个问题,对于贵州彝族古代社会的性质便可知其大概。
勿阿纳从镇雄进入威宁一带时,一路上征服了许多部落,掠夺了许多兵马,跟着就椎牛祭祖,整顿内部,把部落的各项管理事务,分给专人负责;管理盔甲的有郭雅额,管理武器的有勒其努,管理马匹的有巴舍堵,管理奴婢的有郅俄朱,管理宴会的有俄努洪,主管祖宗祭祀的有纳阿宗。纳阿宗同时又是罢第城池之主。罢第在现在的威宁县。此外,其他事务的管理人则有的是黑彝,有的是从奴隶阶级中提拔出来的白彝。此后罢第的八姓黑彝,首先开辟了杓密,继后发展到洪鲁额所和著不洪贞等地。此二地都在威宁以东。此后在罢第必卧征服了武家,在洪史达卧征服了孟迭理和孟迭勒两家,没收了他们的牛羊和两个仓库。按当时的制度,遇盟主祭奠祖宗之时,盟主的家门和亲戚,还有被征服的弱小部落,都须携带牛羊,从远道来助祭。德施部的十二宗亲不必说了,而臣属的各家也按收租税的多少,牵着牛羊前来了。此外还有住在可洛城的“果族”也来椎牛致祭。他们致祭之时,各家都依照着大小的次序而罗列其祭牛于祭坛。以后勿阿纳派子孙把“果族”的可洛城占据了,“果族”成为彝族统治下的百姓和奴隶。
勿阿纳传到其子纳阿宗时,一支迁居于克坝(贵州何地待考),传说此人始兴奴隶的制度。这种说法,似嫌过迟,在彝族进入贵州以前,也和古侯、曲涅子孙进入凉山以前一样,彝族在云南地区早已进入奴隶社会了。
当勿阿纳子孙在贵州境内发展了几代以后,彝族奴隶主的政权越来越巩固了。《西南彝志》卷十《阿哲祖代之兴起》一章中说:“勿阿纳初到贵州时威风如天一样的高,经过几代以后,根基发展得如地一样的厚。他的兴盛如洪鲁山上的松柏,根深蒂固,又如江河的水流,永远不涸”。这是后世为奴隶主服务的巫师歌颂勿阿纳子孙的诗。而事实上,初到贵州的若干代,彝族的奴隶制的确是在发展着。彝书记载;当时奴隶主的“家族与家族接近,城池与城池相连”。“征收租税的地盘日广,管理政治的是一群巍巍然的黑彝”。盟主下面的土目和则溪,绝大部分是由黑彝来充当的。有功的黑彝都可以建立城池,称霸一方。例如住在疏类比卜的恒、默、德三家,攻灭了耿克、阿佐两个部落以后,就在疏类地方住下,建立祖庙,搜刮当地人民的钱财。这还不算,他们“又到府白穆地方霸占了卜勒阿只的马匹,又到葛察阿猛霸占了宗益阿俄的土地和耕牛,由到阿可地方霸占了果族的猪,再到比纪谷姆霸占了巨益阿勒的羊群”。一切奴隶主的起家都是这样的。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彝族名称来历
- 2 白彝黑彝从何而来
- 3 彝族名词解说之“诺伙”
- 4 崛起于民国时期的昭通彝族
- 5 凉山彝族迁徙
- 6 乌蒙与乌蒙王罗杓
- 7 揭开鲁魁山图腾神秘面纱
- 8 雷波人解码三国:七请孟获,一段被误读...
- 9 改土归流
- 10 僰人后裔在大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