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彝人狩猎文化渐行渐远

作者:余忠涛 发布时间:2012-04-23 原出处:四川在线-凉山频道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四川在线凉山消息(余忠涛)“彝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劳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征服自然的经验和知识。如何从自然环境里获取食物,如何在艰难困苦下生存,都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方式。狩猎便是彝族生活中的组成部分。”雷波县民俗专家卢晓雄、取比的迪在接受采访时说——Rm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m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狩猎早已成了历史Rm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的亲家沙玛木呷自小生长在凉山雷波县咪咕一个叫马西洛瓦的小山寨。这里目前30多户彝族人家聚居,他从小就在猎人的猎歌和猎舞声中长大成人。Rm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沙玛木呷的父辈以上都是猎户,到了他这一代,由于政府保护野生动物,山民们不愁吃穿,打猎也就成了回忆,成了闲暇时的美好传说。他们狩猎,一是为饱口福,改善生活,增加营养;二是除害,保护乡邻不受伤害,庄稼不被破坏;三是爱好,能猎杀野猪、老熊、豹子的男人,就是寨子里的英雄,姑娘青睐的白马王子,声名远播,在解决家支矛盾避免发生械斗中发挥很大的震慑作用。Rm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m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沙玛木呷讲,以前一个彝族男子的成长过程,是他学会打猎的过程。自小,彝族男孩就必须养成勇敢不怕吃苦的坚强意志。当儿子长到十七八岁时,再穷的家庭父母也必须给他准备一支火药枪(彝族称“尼辞”)和一把上好的杀刀。如果他没有一支火药枪和一把杀刀,就会被认为是无能、懦弱,就会终身娶不到老婆,也没有哪个父母愿意把自家的女儿嫁给他。Rm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瓦岗咪咕的彝人先民们根据野兽的凶猛特性把野兽排为“一猪、二虎、三豹、四熊”。可见野猪在所有的野兽中有多么地凶狠,排在“百兽之王”老虎前面,特别是单行的野猪最厉害的,猎人人数少了是不敢轻易猎杀的,因为受伤的独行野猪会不要命地杀人。如果一个人外出打猎,遇上了野猪,最好的办法就只能是回避。肉特比多的野猪对彝人的农业生产破坏特别严重,杀死的英雄也最多,祖先对野猪又恨又喜欢。Rm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木呷说,据老人们讲族人打猎一般都是集体行动,很少有单独行动的。寨中枪法最好、力气最大的人被人们选为“头领”。 每次外出打猎之前,他会吹起用牛角做的号角,率领猎人和猎狗浩浩荡荡地向狩猎的地点出发。当狩猎归来的时候,也要吹响号角。吹双号角表示打到了猎物,彝人谚语“沿山打猎,见者有份” ,家家户户,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见者有份,像过年、过火把节一样热闹。如果吹的是单号角则表示没有打到猎物,族人们一点也不失望,寨子很快就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沙玛木呷的爷爷、父亲就担任过狩猎的“头领”。猎枪早已上缴政府。只有装火药的牛角,古董般的弯弓、箭盒、铁兽夹还在木呷家新修的琉璃瓦房屋角里沉思,回忆当年的荣耀。Rm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木呷说,那时候他还小,每当猎人们打到猎物回到寨中, “头领”吹响双号角,召集人们聚在一起,放好猎枪等狩猎工具,立即举行猎物剥皮仪式。先请有经验的老猎手唱猎歌,然后人们围着猎物边唱猎歌边跳猎舞,为猎物超度。内容概为“猎物啊,猎物,我们本来是不想打你的,但是谁叫你把我们的荞麦、燕麦做了窝,谁叫你把我们的牛羊做了粮。如今我们杀了你,从你身上取块皮,从你身上割块肉,用来弥补我们的损失……”歌词多样,很长,内容有歌颂祖先勇敢,赞美英雄,歌颂劳动等等,充满激情,不缺委婉动听。我请木呷唱了几段,让我和我的朋友听了也为之动容伤感。Rm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歌唱完后,大家就动手剥皮并按规矩分肉。第一枪打到猎物的人,除了和大家一起平分一份肉外,还要多得皮和头。如果第一枪没把猎物撂倒,补打第二枪人在平分一份肉外还应得到四条腿的内骨。而以后开枪的就没有这种特殊待遇了。人狗平等,猎狗也是和人一起平均分肉。假如正分肉时有人路过,也要分给他一份。这是彝族人自古流传下来的规矩。有句彝族俗语说,“头年猎肉分不均,来年找猎无人跟。”如果不这样,以后就会很难打到猎物。彝族“见者有份的狩猎习俗”的历史踪迹可见一斑。Rm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木呷讲,在寨子中央,人们经常造一个“猎神位”以求保佑。每次外出打猎,“头领”都要杀一只公鸡祭拜猎神,求其保佑打到猎物。归来后,无论打没打到猎物也都要再杀一只公鸡求“猎神”保佑下次外出能打到猎物。如今“猎神位”早已不见踪影。Rm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狩猎文化还在彝人中传扬Rm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前几年,随着森林的砍伐,野兽逐渐消失,再加上国家禁猎,许多火药枪被没收了,打工潮流的影响,狩猎早就成了历史,狩猎文化也一天天离我们而去。现在,寨子里早就没有了猎人,也很少有人会唱猎歌和跳猎舞了,年轻人更是没有一个会唱猎歌和跳猎舞的。寨子里没人供奉的“猎神”早已不知去向,连庙子都早已不复存在。Rm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木呷说,为了怀念狩猎的岁月,回忆美好的狩猎文化,在彝族太阳历每年羊月(一月)彝族男人节的时候或者汉族春节的时候,寨子里居住的族人凑点钱,买头肥猪过一个“狩猎”的节日。因为生活好了,对肉食并不稀奇;电视已经普及,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参加活动的人都是些怀旧的老年人。只是吃饭的时候那些年轻人才来。木呷惋惜地说,已经远远不是那个味道,没有了民族文化的那个气氛。Rm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雷波彝族民俗专家卢晓雄认为:“彝人从狩猎社会到畜牧、农耕、工业、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进步史。但是,过去或者即将过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文化遗迹和行为习惯、审美情趣,并不甘心退出。狩猎尽管不再成为社会基本经济支柱,却依然点缀着现代人的生活——剽悍的猎手、奔驰的骏马、蛮荒的山野、苍凉的草原……异样的粗犷之美,往往成为我们讴歌、留恋的寄情之物。随着汉族、甚至外国先进生产力的引进,少数民族文化消亡的速度是十分惊人的。这些非物质文化应该尽力保护起来,以保持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保护好吸引游客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造福群众。” Rm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