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颗流星坠落……
彝族十月太阳历的传承人,著名的天文历算师和毕摩,曾多次应邀到重庆、云南等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举办讲座和翻译、整理彝文古籍几十部的曲比作哈先生数日前在昭觉日哈乡深山中悄然去逝,而这样的事,在凉山几乎天天都在发生。
当一颗流星坠落
当一棵松树被砍落
当一盏油灯灭了
人们才开始失落
鬼神在窃窃私语
人们已沉默无语
轮回的钟声响起
我知道你要去的地方
你带着很多的困惑
你带着很多的疑问
你回到古老的地方
你回到阿苏拉则的身旁
高山流水作伴
明月清风相送
留下恐慌的孩子
留下一首残缺的歌谣
――山鹰组合《残缺的歌谣》
这是我们最喜爱的山鹰组合最为经典的一首歌曲,是这个组合中的老鹰--吉克曲布,为自己的家乡一位老毕摩的去逝而专门创作的。本月23日,另一位毕摩――彝族十月太阳历的传承人,著名的天文历算师和毕摩、德古,家住昭觉日哈乡的曲比作哈先生在自己偏僻的山村悄然去逝。昭觉县文体局副局长阿吉拉者给记者打来电话,非常惋惜地说,这位民间艺人的去逝,使我们永远地失去了一股知识的源泉,失去了一座深不可测的文化宝藏。阿吉拉者介绍说,就是这位一句汉语都不懂的深居彝寨的老人,不可思议地自费出版了彝文版的《彝族十月历算》,就是他,曾多次应邀到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翻译整理彝文古籍几十部,就是他,到重庆为西南政法大学学生搞彝族法律讲座,深受欢迎,就是他,编写出版彝文日历达十年之久,就是他,接受过无数中外专家采访,把彝族文化传播到全国和世界!正是他们的悄然去逝,使我们倍感震惊!在凉山,我们几乎每一天都在失去这样或那样的民间艺人……
记者随即在州文化局查到了曲比作哈的档案,介绍这位德高望重的毕摩的文字还不足20字:“曲比作哈,男,63岁昭觉日哈乡拉莫村,毕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在文化遗存相对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的要求,州文化局曾于3月1日向各县市下发了关于开展我州有突出技艺的民间艺人调查建档工作的通知,拟建立凉山州有突出技艺的民间艺人人才档案数据。通知要求对那些濒危门类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和年老体弱的民族民间文化传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艺,要尽快采取措施,进行抢救性记录;对那些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原始资料和实物,要授权有关单位积极征集,妥善保管,并及时上报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办公室(简称民保办)。
记者在州民保办了解到,各县市上报的民间艺人共149人,其中年龄最大的已有84岁,最小的为13岁。记者对凉山州民间艺人登记本上的149人,进行了统计,60岁以上的民间艺人为34人,占民间艺人总数的22.8%。负责民保工作的州文化局安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因为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州文化局无力对全州各县、市进行全面深入的普查和核实,因此,这些数据绝对是不完全统计。阿吉拉者,这位基层的民保工作也说,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大家还没有解决认识问题,还少有人把它当做一件长期的,艰巨的,但是很重要的事业来做。首先,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没有一套长效机制,其次,专业人才队伍缺点,再次,经费没有保障,不像有的项目很轻易就能拿到经费,最无奈的是因为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费力费时,需要有许多人而不是一两个人长期的默默奉献,作出牺牲。
据悉,现在我州面临最濒危的民间艺术是民间民乐和工艺技术,因为这些艺术门类的生存空间已逐渐缩小,甚至已丧失其生存空间,
比如,整个拖木沟片区能唱朵洛荷几种调式、调类的仅有62岁的吉比么此洛一人,火把节之乡的普格县尚且如此,何况其它地方!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