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民族文化传习馆:用看得见的传承留下记得住的乡愁
江川新闻网讯(李凌依)火塘、刺绣、酿酒、雕刻、音乐……在江川区安化彝族乡民族文化传习馆小小的四方天内,存放着彝族先辈千百年留存下来的历史文化结晶。彝族乡用建造民族文化传习馆的方式,用看得见的传承,守望住彝人的精神家园,留住村民的浓浓乡愁。
走进传习馆,解说员耿莹便带领记者参观起来。
安化民族文化传习馆解说员耿莹:音乐和舞蹈是彝族人民艰辛创业及心路历程的活见证,是彝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永远向往和不懈追求。这面墙的照片就是彝族人民把音乐融入了节庆、融入了生活的记照。
不同的展厅里,民族服饰、乐器、农耕器具、生产生活用品等各式各样极具彝族文化特色的展品一一陈列着。音乐好听 ,可乐器难做。展厅里,长长一排的月琴制作工具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安化民族文化传习馆解说员耿莹:安化月琴的制作主要采用本地的次桐木和松木,尤其以声音清脆的椿木为上好材料,这种木质做出来的月琴共鸣好、琴体不易开裂。琴腔中间镶一圆形的镜子,寓意明月入抱,朗月入怀。柜子中所陈列的这些工具都是制作月琴所用,可见制作月琴的过程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正是我们当下所传承的工匠精神。
据了解,安化民族文化传习馆由安化社区“大寺”改建而成,“大寺”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占地约5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50平方米。传习馆于2018年开始投资修缮,2019年着手布展事宜,现已完成展厅设计及布展工作,共有历史文化展厅、音乐舞蹈展厅、火塘文化展厅等7个展厅。
安化彝族乡文化站站长王才玉:安化作为江川唯一的彝族乡,千百年来这里繁衍出了灿烂鲜明的彝族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文化的多元冲击,很多独具一格的彝族传统文化逐渐流失。为了留得住技艺、看得见传承、记得住乡愁,所以我们建造了我们安化的彝族文化传习馆。
目前,安化民族文化传习馆暂未对外开放。王才玉告诉记者,下一步,传习馆将按照正常工作时间对外开放,向广大群众展示安化悠远灿烂的彝族文化。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