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贵州毕节:大山里的彝族老“漆”手

作者:罗大富 发布时间:2020-09-02 原出处:贵州画报公众号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1.1.jpg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光友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星宿乡重山村采割生漆
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55岁的高光友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jpg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光友给漆器制品进行彩绘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jpg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光友(左)正在教学员认识牛皮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光友从小就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长大,儿时每年看到父亲从房前屋后高高的漆树上采割生漆,熬制后在旱烟盒上制作精美的图案,心里悄然种下了一颗痴迷漆器的“种子”。1985年,他参加了当地举办的农民画培训班,打下了比较扎实的绘画基础。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9年,在美术老师的推荐下,高光友进入到梦寐以求的国营漆器厂工作,在漆器厂师傅们的指导下一头扎进传统漆器制作技艺学习中,对大方漆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将彝族的漆器学精学透并发扬光大。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4.jpg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4年,高光友(右二)和同事一起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国营漆器厂工作(资料翻拍)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5年,高光友离开国营漆器厂,开始潜心研究彝族传统漆器并着手创作作品,不少作品开始在全国的各类漆器比赛中获奖,其中《老鼠娶亲》《巧手》《骑驴欢歌》《晒床单》等作品还远销国外。在高光友的影响下,他的爱人和两个孩子变得和他一样痴迷彝族漆器。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jpg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高光漆器厂,学员正在进行蛋壳镶嵌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6.jpg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光友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漆器工艺制品厂打磨屏风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jpg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光友在检查花瓶纹路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0多年来,高光友一直潜心研究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在他看来,从生漆到漆器形成,工序繁多且需手工完成,虽难度大、工期长,但是这项彝族文化财富决不能丢下。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8.jpg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光友在采割生漆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3年,为了更好传承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光友集合了一批民间漆器艺人,创办了漆器工艺制品厂,专门从事大方彝族漆器工艺品设计、髹饰技艺,还定期举办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培训班,对学员进行专业培训,有力地推进了大方漆器的传承、保护和发展。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jpg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手工艺人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漆器工艺制品厂摆放漆器制品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a0.jpg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手工艺人在给花瓶上彩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文 罗大富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e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