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县成功申报五项州级非遗项目
近日,从凉山州文广新局传来喜讯,越西县申报项目:越西九大碗、彝族尝新节、彝族银饰制作技艺、布尔热达克孜托、萨巴诵经调五个项目全部通过,被列入凉山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西县文广新体旅局的非遗中心充分发掘和合理利用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收集资料、整理文本、拍摄音像图片资料,通过三个月的努力工作,最后完成文本和影像资料。
越西九大碗习俗
越西九大碗习俗,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类,是汉族用来招待贵宾的家宴,使用范围很广,结婚、做寿、升学、乔迁、满月酒、周岁酒、老人离世等,是越西汉族必不可少的礼节,用九大碗招待和感谢客人。
具有独特的汉族饮食文化风格,是汉族饮食民俗文化的重要部分。
彝族尝新节
彝族尝新节,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类,彝语为“察始者”,吃新米的意思,是彝族一个传统民俗节庆。
民间传统的尝新米节过节时间为农历虎月,当稻谷有一部分稻穗成熟颗粒饱满时,寨子里的人民就集体研究讨论尝新节的具体日子,然后请历算师推算时间择一吉日过尝新节。
尝新节是彝族人民欢庆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而举行的传统农事节日,同时也是展示灿烂民族文化、民风民情和自然风光的独特魅力,这成为了越西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的一个载体。
彝族银饰制作技艺
彝族银饰制作技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类,自古以来,银饰在凉山彝族地区广泛使用,彝族喜打扮,以戴金佩银为贵。
彝族使用银器或银饰品已有上千年历史,彝族是最早制作和使用银器饰品的民族之一。
在越西县乐青地乡的瓦曲村被当地人称为“银饰村”,瓦曲村以银饰加工为主要产业。彝族银饰在彝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使用的社会价值、精美的艺术价值、独特的审美价值。
布尔热达克孜托
布尔热达克孜托,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舞蹈类,是越西尔苏藏族的一种传统舞蹈,尔苏姑娘小伙穿着盛装,整体队伍站成圆圈舞蹈,随着动作逆时针旋转,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文艺存在,一种健康向上、大众的文化活动。
这不仅对尔苏藏族的文化、思想、音乐、美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而且用传统舞蹈的形式更好的传承了尔苏藏族文化发展。
萨巴诵经调
萨巴诵经调,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音乐类,“萨巴”是尔苏藏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是尔苏藏族宗教祭祀活动仪式的主持者(经师),相当于彝族的毕摩。
“萨巴”在主持祭祀活动时都要诵经,就如咒语一样。“崇八”敬山神;“拉拉归”召魂;“夯崇”敬家神;“桑孜”“崇孜帮孜”祝福家人;“茶如比如”送毛人等各自都有不一样的唱词和韵律。在形成和演化的历史进程中,口口相传,就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萨巴诵经调”。
本次越西非遗项目全部通过,增强了全县对非遗工作的信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出来的重要文化,体现出了人民的文化精神、思维方式、传统价值、审美思想。越西县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县相关部门正在进行挖掘、整理、保护、申报等工作,让珍贵又厚重的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