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信仰及祭祀活动

易门“哑巴”舞:一块神秘而沉寂的傩文化处女地

作者:李向文潘泉 发布时间:2005-05-31 原出处:《玉溪日报》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文化,每一种民俗文化都包含着这个民族的重要特征,有的还极具人文资料价值。作为云南傩戏、傩文化的一种,易门县铜厂彝族乡碧多村的跳“哑巴”至今还保留有较多的原始风貌。农历二月初九,是碧多村彝族的小年节,村里举行首届小年节跳“哑巴”活动,记者近距离地感受了一番这种古老神秘的民间文化。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碧多村距离易门县城40公里左右,有一百多户人家,属于易门彝族的阿陆支系。碧多彝族信奉万物有灵的自然宗教,他们认为自然界中处处有神灵,如天神、地神、太阳神、树神、石头神、田神、山神等等,并且都是信奉的对象。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一:哑巴石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起源:为了纪念一对美丽的青年夫妻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碧多村的跳“哑巴”活动究竟起源于何时?村里已无人说得清楚。75岁的普文云老人向我们讲述着从老辈人那儿听来的跳“哑巴”的由来:很久以前,有一对彝族青年很要好,姑娘美丽聪明,小伙勤劳健壮。后来,姑娘被好色的峨滴国王抢走,小伙子穿着破烂的衣裳追到了王宫,躲在附近寻找姑娘。一天夜里,小伙子吹响葫芦笙,将暗号传给了姑娘,姑娘悄悄逃了出来,与小伙子一起逃到山里装作一对哑巴,并结为了夫妻,村民们吹起葫芦笙跳起舞,为他俩祝福。峨滴国王知道后,恼羞成怒,便派人进山悄悄地把这对哑巴夫妻杀死了。乡亲们知道此事后非常悲痛,为了悼念这对敢与残暴的国王抗争的青年,就把他俩尊称为神。因为他们被害的日子是正月初四,所以每年的这一天,村里人便装扮成这对夫妻生前的样子,跳起他们生前爱跳的舞蹈来纪念他们。这一活动就是现在的跳“哑巴”。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文云说,还有一种说法是:居住在碧多村的老一辈人,因村内家禽牲畜常遭瘟疫,死了不少人。后来,族长提议在村内设立太平会,祈求神灵保佑村内人畜安康。族长认为传说中的哑巴夫妻连峨滴国王都敢斗,也定能驱除瘟疫,为村里人消灾免难。于是决定从立会这年起跳“哑巴”,立会日是正月初四。太平会还规定哑巴舞跳三年又停三年,意思是连跳三年已将瘟疫驱走,但为了不忘人畜遭瘟疫的惨剧,所以停三年后又要跳三年。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二:哑巴公戴的面具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筹备:捏制泥巴水牛 保佑耕牛平安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间艺人卓文明介绍说,跳“哑巴”由太平会内称为春官的人员组织进行,春官全为男性。分别由哑巴公、哑巴母和吹葫芦笙的2人、弹月琴的2人、吹笛子的2人、唱“阿哩噜”的2人、提牛栏道具的1人、提肉烧香的1人、太平会办伙食的2人,共14个人组成,并从中推举1人为主持人。跳“哑巴”整个过程很复杂,由准备工作和祭神、起坛、跳“哑巴”、庆贺等部分组成。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快要黑时,两个“哑巴”扮演者及几个春官走到村子最下边的一块菜地里开始装扮并祭神。哑巴公由村里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扮演,他戴的面具是一个用草编织的挎包,挎包的两面绘上了传说中的哑巴公面部形象,挎包底部的两端各插缚着几根野鸡尾翎。哑巴母也由男人扮演,其穿着、打扮跟当地彝族妇女差不多。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打扮和祭神结束后,14名跳“哑巴”的村民就汇集在“哑巴石”前,围着一张小方桌奏乐起舞,俗称“起坛”。桌子上安放着一个小竹栏,栏内有一条用泥巴捏成的水牛,牛头前放着一盏灯。卓文明说,提水牛而不提其他动物是因为水牛是彝族人的主要生产工具,人们视牛如宝贝,旧社会时村里常遭瘟疫,耕牛也不能幸免,耕牛死了,生产受到了影响,所以要提着“牛”乞求神灵保护莫遭瘟疫。几圈舞毕,舞蹈队中的一个人放响鞭炮,表示跳“哑巴”开始。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三:哑巴公与哑巴母起舞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程:“比肉”给农家带来欢声笑语“春神”为来年祈求五谷丰登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哑巴”要到村中每一户人家去跳,每到一户人家,两个“哑巴”就在大门外静静地等候着。其他人边进堂屋边高声称颂:“某某大户家,今日春官到你家,给你家拜个年,祝你家过年过得好。六畜兴旺我们带进来。”接着,一舞者将小竹栏放在撒有松毛的堂屋中央,众舞者就围着小竹栏起舞。一阵舞蹈过后,主人先给每位舞者敬酒,舞者面对家堂叩首、上香,主人再送一块猪肉作答谢。一舞者将舞队带来的肉与主人送的肉作比较,众舞者齐声念:“某某大户家,三年腊肉三品尝,比比瞧瞧给有我们的长?”接肉者假意比较了一下,众又念:“不有我们的长,不有我们的宽,不有我们的厚,再比比瞧瞧。”接肉者又将两块肉拢在一起,众人又齐声念到:“比我们的长,比我们的宽,比我们的厚,谢过谢过。”接着,两位唱“阿哩噜”的春官以问答形式对唱起了“节气歌”:“什么时节雨水多? 正月立春雨水多。什么时节是春分? 二月惊蛰到春分。什么时节是清明? 三月清明是谷雨。什么时节是立夏? 四月立夏是小满。”卓文明说,唱节气歌是提醒主人家不要误农时,要搞好农事安排。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问答结束后,一舞者对主人高声念道:“春孟爷爷、春孟娘娘(意为“春神”),给你家来拜年,给你家带来三百六十斤的过年猪,带来了明年的五谷丰登。”众人又齐声念:“伤风咳嗽我们带出去,头疼脑热我们带出去,明年给你家过个太平年”。这时,乐器开始起奏,众人边跳边唱“梭阿梭”、“阿哩噜”出堂屋。稍停,两个“哑巴”疾步走到堂屋门口,哑巴公手持细竹竿敲敲门枋、门楣,哑巴母则跟在哑巴公后面,手拿一扇棕叶在身体周围频频甩动。进到堂屋里,二人又向四面墙壁、楼楞上敲打一番,以示赶鬼驱邪。主人给二人敬酒,“哑巴”接过酒碗面对家堂、天井洒酒叩头,各饮完碗中酒,就拉住主人在堂屋中间围成圆圈起舞。舞毕,二人又敲打了几下门、窗就出去了。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四:围着小竹栏起舞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结束:在葫芦笙中表达美好的祝愿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待各户人家都跳完,表示村中一切恶魔已驱除并被两个“哑巴”收于身上。舞蹈队就跳到村中的大场上,一个舞者作出对天鸣枪的动作,两个“哑巴”就倒地死去,表示恶魔已随之而死。舞队将哑巴公的烂蓑衣脱下烧掉,燃放爆竹,泼一点酒,对“哑巴”的死表示祭奠。此时的大场上,早已围满了男女老少,除了本村的,还有邻村来的,跳“哑巴”舞队将各户送给的猪肉在场边一口大锅里煮熟,切成方块,分给在场的群众,不论大人小孩每人三块。据说吃了这三块肉,能保人四季平安、身体强健。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吃过肉,撤去方桌,大家开始围在一起跳起葫芦笙,庆贺村中驱疫逐邪的胜利。跳葫芦笙时,仍由春官乐队奏乐领舞,在场的本村人、外村、外乡人,不分男女老幼,愿意跳舞者,就可以加入进去手拉手跳起来。随着乐队演奏的各种曲子,人们跳起不同的舞蹈动作并变化着队形,人越跳越多,气氛异常热烈,通常要跳到天亮才散去。跳葫芦笙结束后,整个跳“哑巴”活动才算结束。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哑巴”在特定的民俗中传承和发展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易门县地方文艺研究专家李贵良编导的彝族民间舞蹈《跳哑巴》曾参加过第三届中国艺术节的展演,曾赴北京参加“首都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演出。对于这一瑰丽多姿的民间艺术,我们不能因其浓郁的乡野气息而等闲视之,它还有待于做深入的考察和研究,走出大山,被更多的人所认识。1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