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南华梳头山的彝族六祖古歌——“开奔勒笃”
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红土坡镇东北部的依黑么村委会梳头山一带,彝族风情浓郁,这里的彝族群众能歌善舞,至今还保留着一种极其古老的彝族祭祀活动——“六祖古歌”,又称“六祖分支”,彝语为“开奔勒笃”。“开奔”可直译为分支或分寨,“勒笃”为起源或来历之意,“开奔勒笃”彝语意为“分支的由来”,当地彝族称为“六祖古歌”。
主祭毕摩主持六祖分支仪式 张玫/摄
据彝文文献记载,彝族始祖笃慕是部落酋长,也是执掌祭祀的巫师。他以酋长(今称毕摩)的身份主持了“六祖分支”,将其六子分为武、乍、糯、恒、布、黔六个部落。六子的名字开头均冠以氐羌特有的父子连名制的“慕”,即慕雅切、慕雅考、慕雅热、慕雅卧、慕克克、慕齐齐,这就是彝族的“六祖”。六个部落即慕雅切为武部、慕雅考为乍部、慕雅热为糯部、慕雅卧为恒部、慕克克为布部、慕齐齐为黔部。六祖分支后,武、乍两部往滇西南方向迁徙,糯、恒两部往东南方向迁徙,也就是贵州和广西部分地区,布、黔两部往东北方向迁徙,在频繁的迁徙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西南彝志》《六祖魂光辉》《彝族创世志》《勒俄特依》《赊豆榷濮》《夷僰榷濮》等彝族文献典籍中对彝族“六祖分支”有记述。
相传,六祖分支是农历二月初八。六祖分支后,尽管天各一方,但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他们都会遵从先祖笃慕的嘱托,举行“开奔勒笃”祭祀活动,意在纪念始祖笃慕和六兄弟分家的日子。这种节日祭祀就这样一代代传下来,用祭祀形式,传承彝族风俗习惯。“开奔勒笃”是彝族追根溯源的歌舞,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流传在彝族地区。
仪式结束的狂欢 张玫/摄
如今,“开奔勒笃”这种节日祭祀活动在大部分彝族地区已经失传,而梳头山一带彝族村落却至今还传承着这种古老的节日祭祀活动,这是“彝剧始祖”的完美再现,弥足珍贵。
沿袭至今的梳头山彝族“开奔勒笃——六祖古歌”祭祀活动是在一棵高大茂盛、开满马缨花的树下,选一块地势较为平坦且开阔的地方搭建祭祖台。彝族毕摩按照传统设置祖先灵位,顺着六祖分支的方向插神枝迎接祖先们归来。祭祀活动由七个毕摩共同主持,其中一个为主祭毕摩。正午时分,随着6个土火炮的炸响,“开奔勒笃——六祖古歌”这种极为古老神秘的彝族祭祀仪式开始庄重举行。
随后,毕摩按照传统祭祀程序和时段进行不同的祭仪,吟诵不同的口传祭经。献祭完毕,各种乐器响起来,众人围着祭坛手拉着手,喊着“嗨哟!嗨哟!”转三圈。男唱:“祭祖真心嘛端酒喝!”女唱:“心中高兴嘛来跳歌!”然后各自拿起道具,边歌边舞,唱起《分离调》《伤心调》《过山调》《思亲调》《团聚调》《祭祖调》《亲棚调》《三月六》。这些歌调,表达的是在迁徙过程中的跋山涉水、艰辛磨难。其间,会融入一些舞蹈,如阿卡舞、三步舞、闪闪舞、前叉舞、转三舞、左脚舞等。逢舞必歌,歌催舞动,伸臂甩腿,叉腰侧屈,前仰后合,点头踱步,来展现犁田耕地,栽秧收割,舂碓磨面,围猎野兽之劳作;或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六畜平安、幸福吉祥。用说表达不了的,就用歌表达,用歌表达不了的就用舞表达,所以,大家往往会引吭高歌,声情并茂,且歌且舞,撼人心扉。歌舞时人们敲着日常生活用具,如升斗、簸箕、筛子、木甑子、木盆、木瓢、筲箕、铜锅、木碗等,边打边跳、边唱边舞。舞蹈欢快热烈,歌声婉转动听,歌词大部分都是唱有关“树大分枝,人多分家”的道理,本地称之为“六祖古歌”。
六祖之一纺织与打猎演示 张玫/摄
梳头山彝族农历二月初八“六祖古歌”祭祀活动场面壮观,有百余人参与。祭祀仪式结束,彝族打歌跳唱开始。这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在三弦、笛子、二胡等的乐曲声中边歌边舞。“跳唱”有着约定俗成的曲调和动作,歌词可以是即兴创作,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在歌调中表现出来。现如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改善,精神文化需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依黑么村渐渐诞生了多支业余“跳歌队”,周边的乡镇或村落有什么庆典活动或农户讨亲嫁娶等,都会邀请他们去“跳歌”助兴,是一支支地道的山地散板文化组合队伍,是乐民富民的民间原生态歌舞队。
早年的梳头山彝族农历二月初八“六祖古歌”祭祀点设在“希曲堵”,本地人称烧香地,后来就逐渐形成到五街镇咪黑们、红土坡镇梳头山和阿底沟、兔街镇、一街乡、雨露乡麦地冲、龙川镇大田丫口和楚雄市树苴乡及九街村、三街镇、中山镇、大过口乡等罗倮颇聚居地区祭祀的习俗。现今祭祀点设在依黑么彝族罗倮颇人早年生活过的“老乌数”“老乌卡”“妙俄”一带。彝族“六祖古歌”节日祭祀民俗,据当地毕摩朱明贵、周成龙(两人都是祖传毕摩)回忆,是从十二代祖以前“阿伯拉图”辈就传承下来的,约定俗成。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依黑么村的彝族群众就会汇集到梳头山来,献牲供祖,来纪念自己的老祖宗。
南华县红土坡镇依黑么村委会梳头山村彝族农历二月初八“六祖古歌”祭祀歌舞于2013年12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省级非遗名录。这既是红土坡镇加强对非遗传承保护的重要成果,也是全镇乃至全县对外宣传的一张响亮名片。对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繁荣民族文化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石屏彝族祭大龙
- 2 彝族土主崇拜中心何在
- 3 彝族毕摩及毕摩文化
- 4 彝族“祭祖大典”――“耐姆”祭祀...
- 5 弥勒彝族阿细祭火仪式
- 6 “招亡”与“祭羊”
- 7 福长村的“大王操兵节”
- 8 黑虎之灵――彝族的虎图腾
- 9 六盘水彝人祭山神 祈求风调雨顺
- 10 毕摩送祖灵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