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信仰及祭祀活动

彝族服饰里的太阳崇拜和祖先崇拜

作者:​邓启耀 发布时间:2008-06-08 原出处:《衣装秘语-中国民族服饰文化象征》 点赞+(22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云南石屏县彝族(俗称彝族尼苏支系花腰人,自称聂苏)妇女的服饰上,以领口上的齿牙形太阳圆圈纹为中心,从肩峰、袖口到下摆,全织着火红的火焰纹图案,犹如太阳喷发的烈焰。她们把这火焰纹图案称为“火心”。坎肩背部饰有用五条色布缝缀的五色“彩虹”,这条彩虹饰带上织满各种花纹图案,似乎在描绘太阳普照,万物生机勃勃的兴盛景象。整套服饰从头到脚,用红色极多,真可谓红光耀眼,光彩夺目。它们都是领口太阳喷射的热焰和光辉,是太阳的衍生和变奏。它照耀着那些织在帽巾、衣袖、后摆、襟边、裤脚等处的马缨花、山茶花、杜鹃花、芍药、牡丹、凤凰、鸳鸯、蝴蝶等,万物因有阳光而生机勃勃。
8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研究,这种服饰可能与太阳崇拜的神话有关。彝文创世神话史诗《柏妥梅尼—苏颇》说,造太阳的男神添旨造出来的太阳不会发光,是太阳女神拉梅和达梅用绿红二色洗镀太阳,太阳才发出光芒。在同类神话史诗《梅葛》里,黑虎化生万物,虎的左眼变太阳,右眼变月亮,而川滇彝族以太阳为女性,居左;月亮为男性,居右。有的研究者认为女子在坎肩或外衣的领口上织饰太阳纹,既反映了先民太阳崇拜遗迹,又表现了太阳女性化的宇宙观。彝族历来将占有时空的宇宙万物,按其形状大小分为雌雄(大雌小雄)。太阳养育万物,女性创造生命,以太阳配饰女性,或将太阳女性化,都有许多可能源自神话源自原始崇拜的文化传统。8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大姚昙华乡以及邻近的三台乡等地彝族妇女身上绣得满目红光,其中最多的是马缨花,头帕正中必有一开得正艳的马缨花,身上最显著部分绣的也是马缨花,从上衣到挎包、腰带,都绣满鲜红的马缨花。连男人上衣胸口,也要绣两朵马缨花,在阴丹蓝的土衣上红得刺眼。他们之所以要在身上绣马缨花,过马缨花节,是为了让死去的祖先“喜欢”,它们是祖血所化,沾有祖灵的遗气。这一地区曾流传着一个神话:8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说,远古时洪水泛滥,天下的人都淹死了,唯有阿卜笃慕藏在木桶里得救。他与天上的三个女人结婚,生下六个儿子。儿子长大成人后分了家(据旧说的“六祖分支”),老大老二留在云南,老三老四去四川,老五老六到贵州。留在云南的老大生了十二个儿子。这十二个儿子除小儿子没变外,别的都变成了树木、鸽子、野物等;老二的儿子变成了棵马缨花树。而阿卜笃慕本人,死后也变成了马缨花树。后来,人们就把马缨花树当成了彝家的祖神——至少是传说中的始祖阿卜笃慕和老二的遗裔这样认为。昙华山彝族凡祭祖、做灵位等,均需用马缨花树木料制作,有的还要滴上小儿子的血,表示血脉相通;或指木为姓,禁忌砍用该树。每年农历二月八日过专门的插花节时,人们穿着绣满马缨花的衣服,头插马缨花,在马缨花盛开的山野祭祀祖灵,歌舞游乐。8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显然,服饰上的马缨花,就是连接同源同宗这一群体的共同的象征性旗帜。尽管后来各种图案(如龙、凤、房子、童子、阴阳太极图等)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在彝族服饰上来来去去,但主体图像马缨花却一直赫然不变于头帕、上衣、围腰、裹背等衣物之上。8u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文章来源:本文摘自邓启耀著《衣装秘语--中国民族服饰文化象征》。

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