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毅夫:《简明彝汉字典(贵州本)》序言
彝文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现存的大量金石铭文和古籍文献,说明彝文曾在历史上记下灿烂的文化,是彝族的也是祖国的珍贵遗产。同时,也说明了彝文这种书面交际工具,能够担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彝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的任务。但是,清代以后,由于历史的原因,缺乏统一的印刷文书,在传抄中,各地方言借字,错别字,滥造新字混杂,造成同义多形和通假代用等混乱现象,致使同一彝文的异体字多达数个甚至数十个,原本统一的彝文被部分地分解了,其结果是严重影响了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
《简明彝汉字典(贵州本)》第一版封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从解决彝文教学和古籍整理的需要出发,许多同志纷纷提出了尽快进行全面规范化,恢复和发展四省区统一的超方言彝文的要求。许多有识之士,如中央民族学院的马学良教授和已故彝族学者果吉宁哈等为此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1989年7月,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召开的第四届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古籍整理、出版协作会上,经 200多位与会者讨论。一致同意开展统一彝文的工作。并决定,由北京、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有关方面先搜集、整理、编印出各地的彝文字典(字集或字表),把当地常用的彝文正体字规范起来,作为各地区的方案,提交今后在云南召开的第五届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古籍整理、出版协作会议讨论,并研究四省区彝文进一步统一的问题。这本《简明彝汉字典(贵州本)》正是遵照西昌会议的决定编写的贵州方案。
由于各地书写和方言上的差异,统一彝文的工作确有许多困难,但是,更有许多有利于统一的条件。
国家宪法明文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党和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帮助没有文字的民族创造文字,帮助固有文字的民族发展文字。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是首要的、十分重要的有利条件。第二,广大彝族干部和人民愈来愈一致,愈来愈迫切的统一彝文的要求,是彝文必然统一的社会基础。第三,彝文本来是统一的,现在各地使用的彝文,除了书法上的直写、横写、略方、略圆的差异外,排除滥用的异体字,大多数字是相同或相近的。第四,明代的金石铭文和明清的木刻典籍,字形工整,文意清晰,可作现在规范彝文的重要依据或参照。第五,有许多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字学者,有大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的中青年彝语言文字专家,还有老年彝族经师,他们不但热心于彝文的统一,而且已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这是十分重要而且必须依靠的力量。第六,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领导下即将成立的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协作区领导小组,将是统一彝文工作的强有力的领导机构。第七,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于1980年1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有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族代表、在京彝语文工作者和有关省、区民委负责同志参加的全国彝族文字工作会议,为全国彝文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该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应积极创造条件,共同整理原有民族文字……由国家民委直接领导,各省区积极配合……共同研究提出彝文整理方案,报请有关部门批准。”据此1989年的西昌会议重申了全国彝文必须统一,并提出了开展工作的初步方案。总之,彝文统一的有利条件是根本的、决定性的,并必将导致统一彝文的诞生。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统一彝文工作中困难的一面。这就是异体字的大量存在,方言、土语分歧的存在,以及改变已经习用字所增加的学习量和心理障碍等。我相信,这些困难在彝文协作区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同心协力下,在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遵循语言文字的科学规律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本着顾全大局和尊重、团结、求同、学异的精神,是完全可以解决的。至于直书、横书,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书写方法的统一,应该是更容易解决的问题了。
统一彝文的工作,从现在算起,我估计不要10年就可以完成。但取代现在各地实际使用的彝文需较长的时间,而普及则需更长的时间。是不是可以这样设想,统一的彝文制定后(即专家、学者们确定了四省区规范彝文,经过有权威性的有关会议决定,并报国务院批准后),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10年或20年),各地将会出现两种彝文,即统一彝文和各地通用彝文并存的局面。这段时间内,在互相学习中逐步推广统一彝文,最后达到全彝区使用一种彝文。如果我们能在二三十年内完成这一宏伟勋业,我想,从事这项工作的全体同志和彝胞,将会如许多同志所说的“上可告慰祖先,下可造福子孙”而无愧了。
统一彝文是彝语文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十分重要、重大和主要的部分,但更重要的还是彝语文的发展问题。如前所说,彝文确能担负起彝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展经济、文化的书面交际工具的任务。但事物总是在发展的,即使是比彝文发达的汉文,现在也在发展中,简化汉字的推广即其一例。规范后的统一彝文可能尚嫌字数不够,不便适应事物日益繁杂之需。汉文在秦汉以后大量发展形声字,迄今形声字已占汉字的绝大多数,这对彝文的发展或可借鉴。当然,彝文有自己独特的造字规律,按其规律,增加新字,看来是可行和必要的。总之,在统一彝文的工作中,我们不得不考虑到发展的需要,并在彝文统一后着重研究、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有的同志把彝语方言、土语的差异看得过于严重,因而对四省区统一彝文的工作持否定或怀疑态度。其实,若就方言、土语的差异而论,汉语就大大超过非语。既然彝语和汉语同属汉藏语系,彝文和汉文又同属独体的形、音、义三位一体的表意文字,汉文能够做到“书同文”,为什么彝文就不能做到超方言呢?
《简明彝汉字典(贵州本)》增订版封面
有的同志认为文字发展的方向是走拼音文字的道路,汉文不是拼音文字,汉文已经落后了,彝文不如改为拼音文字。其实,倒是这种观点落后了。汉字已经解决了输入电脑的技术问题,彝字也已解决了这个问题,汉文的优越性决不差于拼音文字;何况还有几千年优秀历史文化遗产需要继承,彝文也同样如此,不可能也不应该另创文字使之割断。日文中大量存在汉字并未阻碍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足可证明。而我国20世纪50年代一度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推广拉丁化拼音彝文的失败,应该是难忘的教训。
有的同志有这样的担心:统一彝文确定了,现在已经推广的凉山地区规范彝文的成果岂不消失了?重新学字,是不是太难了?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10年来,凉山地区规范彝文确实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在四省区统一彝文确定前,我们也承认它是国家正式使用的彝文。但是,恢复统一的彝文是四省区越来越多彝胞的愿望和要求,各地区彝胞也有重新学习一些彝字的问题,而且在统一彝文的制定中,我们主张尽量多从凉山地区的 819 个规范字中选用,何况还有10年到20年,必要时甚至30年,两种文字共同使用的过渡期,求同学异嘛!我想,这种担心是可以消解的。
最后,要说明的一点是:这本《简明彝汉字典(贵州本)》中的正体字,我们将在贵州使用,推广一个时期,这是目前贵州彝语文教学和古籍整理的需要。但是我们热切盼望四省区统一规范的彝文正体字早日诞生。
安毅夫
1991年7月5日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人类学研究的种种困惑
- 2 毕摩文化与国际彝学
- 3 谈“彝学”的研究
- 4 族史追忆
- 5 塔米的中国脚步——德国学者塔马拉...
- 6 “边疆人文”六十年
- 7 把凉山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民族文化...
- 8 论中国彝学的学科建设
- 9 朱文旭彝语言学术研究访谈
- 10 凉山州毒品问题的现状、趋势及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