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代彝族先民对宇宙观的最初认识
彝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彝族人民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有趣的情景,向世人描绘出一幅幅优美动人的历史画卷。尤其是,彝族先民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本民族的原始习俗与历史的演变,以多方位的角度折射出远古时代人类的质朴情怀和启蒙的艺术思维,为后世留下再现本民族的生命意识和历史神秘的镜头,并按照朴素的唯物发展观展示出了古代彝族先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奇特风貌。譬如:流传于大、小凉山一带的彝族古典巨著《勒俄特依》,则以历史神话故事和现代科学观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概括出天地的形成、万物的生长、山河的来源、人类社会的产生与历史演变、彝族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彝族先民征服自然等的认识观。现笔者抛开其他的历史故事仅选出彝族史诗《勒俄特依》中“天地演变史”一章,简略地评析一下彝族先民对宇宙观的最初认识。
(一)以精巧的构思和朴实的原始思维揭开宇宙的奥秘引出“天地演变”的系谱。
宇宙是指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要想阐明宇宙观(即天地的看法)的确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课题。我们的民族对这方面的研究肤浅,记载也不多,只靠一章“天地演变史”的短小内容去剖析宇宙空间那么大的全部变化是很难的,但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出自然演变后宇宙空间“无中生有”某种东西的结果,能想象出宇宙是从混沌中逐步演化中形成的,并且科学地结合现代运动、混沌学说的观点来透视整个宇宙的形成和发展是相吻合的。正如“天地演变史”中写道:“那远古时候,上面没有天,有天不结星;下面没有地,有地不生草;中间无云飘,四周未形成,有地无刮风;起云不成云,散又散不开,说黑又不黑,说亮又不亮;宇宙一片黑,四方黑黝黝。天地未成前,洪水未流前,一日反面变,变化极反常,一日正面变,变化似正常。混沌演水一,水涨发声二,水色变浊三,星光闪亮四,亮中发声五,声后平静五,静后又变七,变化凶猛八,下界陨毁九,万物害尽十,此为天地演变史。”这就给我们引出世界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不是僵死不动、一成不变的。当世界还处于混沌一片的时候,就是“一日反面变,变化极反常;一日正面变,变化似正常”,反反复复的“变”后演化出天地。这就向人们说明:世界是一个运动不息、变动不居的过程;世界不仅从动与变中产生,而且变与动贯穿着其发展的始终。史诗又表明:世界的运动不是一个循环往返、无质变的过程,而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世界的运动仿照彝族父子连名制的方法,用1—10的数序排列出从水到其他物的依次出现,表达和说明了宇宙万物变化的渐进性和质变性。这反映出古代彝族先民已初步认识到世界不是突然一下出现的,也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完整无缺,而是有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漫长过程,有着它自身的历程经过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原始的、朴素的,但实质上是正确的宇宙观。虽然它没有深入说明构成世界运动变化总画面的各个环节,但它正确地把握了总画面的的一般性质。以上的辨证观向人们揭示出了宇宙不仅从动与变中产生,而且变动贯穿着它发展的始终则可追溯到宇宙从混沌中自然演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同时也表达出了古代彝族先民对大千世界和万事万物的初步认识。这就是自然的客观唯物辩证法在古代彝族先民头脑中的反映,这就是比我们落后几千年的彝族先民们认识世界的智慧之光。
(二)以精巧的构思和朴实的原始思维融合自然的演变导出“空间雷电”的系谱。
漫长的演变促使人们的思维不自觉地认识和了解苍天及大地的形成时,能够摸索出宇宙处于一个循环圈内进行不停的运转。又如“天地演变史”中接着写道:宇宙在不停地继续起变,“变化未终止,后还有余声,已成的天地,却又变了样,班鸠刁鸡吃。请麻资尔迪,先邀众友来,后与友共商,宰对牛不够,杀十牛才足;要二镇妖牌,给四除魔棒,张起银弓瞄,搭起金箭射,再用铜铁压”,终于使反常变化得到一时的终止。然而回头一想,那时候宇宙变化不停,不会有人类出现在宇宙空间求得生存,况且远离我们好几千年的祖先们怎能承担得起改造宇宙的重担。这样,古代彝族先民就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尽量刻画出一个镇妖除魔的“麻资尔迪”神来出谋划策与自然作斗争,终于战胜了大自然的伟力。当然,在这里描述观点的过程中带有神话传说的唯一的一面,但又不失古代彝族先民的智慧内渗透着唯物的一面,足以证明天地演变的过程是一个既漫长又复杂的实质性问题,这与现代“变化论”的观点相一致。
可是,在“麻资尔迪”镇妖除魔、征服自然的时候,反常变化虽然已得到一定的终止,天地已基本形成,但终止只是一定程度上的终止。也就是说,还有一些残余的反常变化现象,古代彝族先民认为这是现代雷电的源流。就如“天地演变史”中继续写道:“在那变化后,天空震二声,一声震天响,一声空中行,经吾则火施、叶则火碾、古鲁博阶、……麻补火克、底曲波碾”等系列山脉(这些山名流传到今天,或许发生了音转,或许是虚拟,后代彝族人民难以考证出它们的来源。),响声“传遍地四角,仰头望青天,怒目视太阳,伸手掰树梢,树梢咔地断,张口咬悬崖,悬崖轰地垮,伸脚踏大地,踏平地四方,金属十二样,此为雷电史。”这就向人们表明出:宇宙反复起变,产生出新的宏现,宏观又发生雷电,雷电相击,山崩地势,继而再现宇宙。因而,彝民族“天地演变史”一文中的这种宇宙一度毁灭和裂变再现宇宙说,与物理宇宙论的热大爆炸模型有共通之处。这种模型认为宇宙曾处于高温高密的状态,各种基本粒子在一次被称为大爆炸的激烈事件向四处分散,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运构成太阳系,继而在地球上出现微生物,从此揭开了生命演化的序幕。要说明的是,“天地演变史”一文虽然有也不可能将宇宙演化一系列物理运动序列地作出科学的阐释,但认为宇宙是在反复运动裂变中形成的。
结束语
彝族史诗“大地演变史”在说明宇宙的形成时,不仅坚持客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而且其原始、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与自发的辨证法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种自发的辩证法思想突出地表现为力图从运动、发展、变化中说明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为此我们也不否定人类在改造自然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否定的同时,我们还要珍惜和解析具有代表性的彝族先民的人物所遗留下的认识宇宙的能力。譬如:《勒俄特依》中出现的麻资尔迪、司惹底尼、阿俄暑布、恩体谷兹……因为今天处在文明社会的彝族后代一—我们的生存空间是经过先辈们的努力、改造、积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
我们现在作一个假想:假如地球是在某一个星球上分裂而成,经过几亿年受其他星球的破撞而形成今天或者说当时(文章上说)的情形。正当那时地球在不断地变化(文章是写宇宙),加上人类还没有产生,即使产生也无法生活,就是说当时怎样变化,宇宙怎么样,“上面没有天,有天不结星,下面没有地,有地不生草……”都是由后代人凭着自己的想象力写成的。既然地球上没有人,即使有人不生活在地球上,也无法辨别宇宙是怎样,因为人没有找到一个位置来看,且不说角度了,所以人们只能以后期(地球形成、人类产生及发展)的情景来展开联想,而且把不可能的事大写而特写,给宇宙的形成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我认为“天地演变史”这一章不管怎么叙写,说去说来都在说宇宙形成后,人类在地球上改造自然和认识自然的景象。只是最可贵的是,古代彝族先民竟能以接近于现代学说的很多观点来叙述“宇宙的形成、爆炸、声色、雷电与金属的相吸”等系列变化曝光在世人的面前来展示自己的独特思维。
自从人类,特别是彝族的祖先演化成形的那天开始,人们就在地球上为生存、发展而进行漫长探索,奔波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这条线上。我们可以从“原始地球”改变到今天的“文明地球”进行想象时人的作用之大,而《勒俄特依》也对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伟大进行了讴歌,为此我们更加感觉到了古代彝族先民认识宇宙的伟大创举和超越的智慧。
综上所述,相信作为后代的我们不可否认先祖们遗留下的结晶,总觉得今天的“地球面貌”是经过先辈们的努力改造而形成的,更相信将来的改变也靠人类去开拓和创新。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作者单位:凉山州彝族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人类学研究的种种困惑
- 2 毕摩文化与国际彝学
- 3 谈“彝学”的研究
- 4 族史追忆
- 5 塔米的中国脚步——德国学者塔马拉...
- 6 “边疆人文”六十年
- 7 把凉山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民族文化...
- 8 论中国彝学的学科建设
- 9 朱文旭彝语言学术研究访谈
- 10 凉山州毒品问题的现状、趋势及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