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柏彝族虎文化的历史内涵及特征
摘要:楚雄州双柏县彝族虎文化以虎节为载体,以最具特色的 “老虎笙” 、 “大 锣笙” 、 “小豹子笙”为代表,这“三笙”多年来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为双柏彝族古傩 仪的“珍存”和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 。就其实质是以“双柏彝族虎文化”为代 表的典型反映双柏彝族原始图腾崇拜、 祭祀、 驱邪纳祥的傩舞, 表现形式古老而独特。 这“三笙”从表面上看是一种宗教祭祀娱乐活动,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它以 虎节为载体,包含了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融为一体的文化特征。本文试图 从虎文化的内容入手,从两个方面浅析虎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关键词:双柏彝族;傩戏珍存;虎文化;内涵及特征
位于滇中哀牢山腹地的密境双柏,是一个峰峦叠翠、绿树成荫、碧水环绕、鸟语 花香的天然大花园。居身于双柏的莽莽群山中,让人流连忘返的,除了那迷人的美, 醉人的绿,就是那悠久的彝族传统文化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这里的每一座山都蕴 藏着一个故事,每一条箐都流淌着一个传说。在双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中,虎图腾 文化可以称得上是彝族艺苑中的一枝奇葩。双柏地理环境复杂,彝族支系众多,形成 了双柏民族文化特殊的格局。这些文化古老神奇,原始而生态,客观地折射出人们的 原始图腾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8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在创造物质财 富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 双柏故以其特征被称为 “民族文化的宝库” 。 在双柏众多的民族民间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代表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的“三笙” ① :“老虎笙” 、 “大锣笙” 、 “小豹子笙” 。这“三笙”多年来一直被专家称为彝族古傩仪的 “珍存” 和中国彝族虎文化的 “活化石” ② 。 这里我们所说的 “三笙” , 它指的是以 “中 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为代表的典型地反映双柏彝族原始图腾崇拜、祭祀、祈福驱邪 的傩舞,其表现形式古老独特,是当地彝族群众一代代传承保存下来的。彝族虎文化 的历史内涵及特征表现在:(此段中应该告知当地虎节及祭祀的时间, 为下文做好铺垫)
一、双柏彝族虎节的历史文化内涵
彝族崇虎、敬虎,自诩是虎的民族。双柏县法脿小麦地冲村的“虎节” ,从祭虎、 请虎、画虎、跳虎到送虎,通过古朴的舞蹈,反映老虎习性及生产劳动,表现了彝族 生龙活虎的特性。双柏彝族的虎节,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节日祭祀娱乐活动,但在祭祀和娱乐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包含了彝族原始信仰的主要内容 , 即虎图腾崇 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融为一体,呈现出多层次的文化特点。
(一)虎节及虎图腾是彝族同胞凝聚民族向心力的标识
根据 有关人员(这样的表述过于含混,应该再具体一些) 对双柏法脿小麦地冲彝 族人民的生存环境考察认为:上百年前小麦地冲森林茂密,溪水长流,虎、豹等野兽 出没。说明彝族先民迁居此地时,虎是他们所看到的最凶猛的野兽,使他们很自然地 与本民族的“图腾”联系在一起。当时,法脿小麦地冲人口稀少,加之初来乍到,不 断受到外族的欺辱。为了凝集人心,形成合力抵卸外族,他们模仿“虎”舞蹈、祭祀。 当地彝族老人说:最初之所以跳虎,是因为受外人欺负,化妆成虎跳跃,外人就认为 倮倮人都变成了虎,像虎一样凶猛,也就不敢欺辱我们了。可见 , 虎是小麦地冲彝族人 民古老的图腾,本身就具有庇护子孙的功能,同时虎也是凶猛的动物,仿虎能显示自 己的强大。正是依靠虎节及虎图腾,法脿小麦地冲彝族村民不断融合外来民族 (对于 虎节及虎图腾如何起到融合外来民族文中并没有论述?) , 强化了内部团结。 虎节是小 麦地冲彝族最基本的民族标识,是一个有号召力的,能凝集民众的,融合外来力量的 宗教节日活动。
(二)虎节是彝族农耕稻作活动的重要链环
小麦地冲农耕稻作的历史非常悠久,他们在原居地 (易门一带 ) 就已完成了从旱作 到稻作的转换 , 并形成了以稻作为主的农耕祭祀。 (原居住地及当时就形成了以稻作为 主的农耕祭祀从何得知?请做注释) 迁居小麦地冲后,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稻作技术, 在此开垦良田,种植水稻。当地彝族老人说,最初开发小麦地冲时,这里山林青青, 溪水长流,土地肥沃,他们的祖先在此开垦大片良田,种植水稻,田多人少,因而当 时以种稻为主。后来由于人口增多,加之生态植被破坏,大量开垦荒地,造成田少人 多 , 以旱地为主的状况。应该说,这是生态环境改变的结果。法脿小麦地冲地处河谷丘 陵地带,气候暖热,水稻种植节令较早。按彝族原始的物候节令,正月十五日后春暖 花开,水稻播种的季节到来。因此,虎节就成为当地农耕稻作生产的信号。虎节之后, 人们开始耕田、撒秧,专心从事农业生产,因而在虎节的跳虎活动中,要将一年的稻 作生产作出安排, 并以跳虎的形式将稻作生产的各个环节生动的展示出来, 以便紧凑、 有序地按农时节令进行;同时传承古老的农耕稻作技术。因此,跳虎中的从“虎”犁 田、耕田、背粪、平整秧田、撒秧、拔秧到载秧、薅秧、割谷、打谷等,集中体现了 小麦地冲的农耕稻作生产的各个环节和生产技术。虎节成为彝族指导、安排农耕稻作 的重要链环。
(三)虎节是彝族生殖崇拜的重要载体
虎节中的生殖意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生殖;二是农作物生殖。法脿小麦地冲彝族最初人口较少,为了抵御外族及农业开发,增加人口是其先决条件之一,虎 节中就表现了较强的生殖崇拜意识。 “老虎”模仿人世伦理生活,从老虎“搭桥” 、 “做 窝” 、 “接亲”直至“性交”等行为,是赤裸裸的人类生殖行为的再现,他们借“老虎” 的生殖行为隐喻人类的生长行为,以促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在彝族先民看来,农 作物的生殖与人的生殖是相同的,因而虎节中把人类的生殖与农耕稻作紧密的联系在 一起, 企图通过人类的生殖行为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所以, 法脿小麦地冲彝族同胞说:“祖先嘱咐我们,只有一代接一代的跳这虎舞,种的五谷才会丰收,人口才会繁衍发 达。 ” 这是模仿人类生殖行为的虎舞的注解。 所以法脿小麦地冲彝族在虎舞中, 除了跳 一些稻谷栽种舞之外, 还要让 “老虎” 模拟作一种腹碰腹, 面对面的 “性交舞” 和 “孵 蛋舞” ,以乞子孙繁衍和农作物生长。
(四)虎节是彝族祖先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相互关联,这在法脿小麦地冲彝族表现得尤为明显。居住在 法脿小麦地冲的苗、杨、李、徐四姓都是迁移而来,他们把虎视为共同的图腾物,虎 节实质上是祭祖。以虎祖来维系族系,苗姓虎图腾的原生态是猫 (猫与苗相近 ) ,至今 苗姓仍崇虎敬猫,忌食猫肉,视猫与虎同一概念,把猫作为“虎祖”加以供奉。 法脿小麦地冲凡称倮倮者,都要参加过虎节,遵从虎节礼仪 , 把虎节作为共同的图 腾物。此外他们还定期 (每年正月初八至十五日 ) 举行崇拜虎活动,其实质上是对祖先 的祭祀。 因此 , 虎节的主题是祭祖, 虎节包容了法脿小麦地冲彝族自然崇拜的主要内容。 法脿小麦地冲彝族长期以来受汉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其传统文化有融入不少汉文化因 素, 但最基础的仍然是传统文化。 (为何说其传统文化有融入不少汉文化因素, 但最基 础的仍然是传统文化?请加以论述说明。 ) 在原始信仰中, 自然崇拜十分盛行。 在他们 看来 , 一切生物都有灵魂,都会对人类的现实生活产生影响,因而必然时时加以祭献。 正月初八请“虎”和正月十五送“虎” ,都要杀羊祭山神。总之,小麦地冲彝族虎节是 其独特的生存环境中传承的一种文化意蕴。透过这一宗教祭祖节日,可以窥视法脿小 麦地冲彝族的历史现象、文化转型、民族认同象征、民族品质等文化关联以及虎节所 折射出的全部历史和宗教涵义。
二、双柏彝族虎文化的特征
(一)双柏彝族虎文化是“傩文化”的珍存
“傩”形成于上古社会,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最初是一种消灾驱邪,纳吉迎 祥的仪式。 它大概发生在新石器时代初期。 “ 国内外专家学者都把双柏现存的 ‘老虎笙’ 、 ‘大锣笙’ 、 ‘小豹子笙’等带有明显的祭祀活动的民族民间原始舞蹈界定为傩戏,是 傩文化的‘珍存’ 、 ‘活化石’ ” 。 ① 这里的“三笙”是指具有傩文化特征的民族民间舞 蹈,它的核心是“傩” ,即巫术文化。
整个傩祭都是利用动作的力量来驱逐鬼疫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渐渐失传或 保存得不完整,只有双柏的傩文化还保留着它原始的风采。在我国历史上,唐宋以前 盛行傩祭, “季春”为国家之傩, “中秋”为天子之傩, “仲冬”为百姓之傩也称乡傩。 从众多出土文物和古典籍记载中可以看出,傩其源可追溯到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周代 形成了国家典章制度的傩。 至今遗留在彝族民间各种祭祀活动和原始舞蹈中的 “面具” 、 “鬼脸”及巫术活动,就是傩文化在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的沿袭。彝族先民信奉万 物有灵,对好灵则祭,坏灵则驱。他们崇拜动物,认为动物比人更有力量,是与意识 中的鬼疫作斗争的,往往与动物的力量来作为“神力” ,以祈福驱邪。
云南双柏彝族民间保留下来的原始舞蹈“老虎笙” 、 “大锣笙” 、 “小豹子笙”等众 多带有明显的傩文化特征的舞蹈,其追根溯源,实际上就是傩意识,傩文化在双柏彝 族民间民俗中的珍贵完整的遗存。
(二)双柏彝族人奉虎为祖先,是虎的民族
千百年来,居住在祖国西南边陲滇川黔桂的彝族人民,是一个忠实的崇虎畏虎敬 虎奉虎的民族。从神话到传说,从敬畏到信仰,从崇拜到图腾,从名胜古迹,天文历 法到精神生活和意识形态,形成了独具特色而繁杂纷呈的虎文化,并且有的支系自称 是虎的民族,奉虎为祖先。
崇虎的习俗在彝族民间是相当普遍的,但据很多专家所云,至今为止,跳虎这一 习俗就只双柏法脿小麦地冲。虽然现在双柏大庄的木久郎、易门白沙坡也在跳,但根 源是小麦地冲,至于日本,那更是由中国“传”过去的。
“老虎笙”是双柏县法脿镇小麦地冲的彝族人民至今保留完整的一种传统祭祀舞 蹈。彝族人崇虎尚黑,这个彝族村寨的彝族罗婺人,认为自己是“倮倮人” ,是虎的后 代。以虎为图腾对象,视虎为神灵,每年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都要举行隆重、庄严、 神圣的 “虎节” 又称 “虎神节” 或 “跳老虎” 。 在一系列祭祀活动中不断重复老虎开门、 老虎勾脚、老虎穿花、老虎摆尾等反映彝族原始先民生产生活,繁殖后代的一系列舞 蹈。
从完整地保留在双柏县法脿小麦地冲的原始“虎舞”来看,那里的彝族罗婺支系 崇虎,视老虎为至尊,并不仅仅为虎具有王者风范。
在彝族原始先民中, 虎崇拜比较普遍, 尤其是哀牢山北段的彝胞都自称为 “倮倮” , 即“虎族”之意,男人为“倮倮颇”即公虎,女为人“倮倮嫫” ,即母虎,很多彝族学 者认为, 古代乌蛮部落中的罗婺部、 罗迦部、 罗雄部、 落蒙部、 落兰部都是 “倮倮人” , 即“虎族” 。乾隆《云南通志•种人》记载:“彝族行为葬,尸体裹以‘皋比’ (虎皮) , 这样, 人的阴魂才能还原于虎” 。 南诏王异牟寻迎接唐使, 也是隆重地 “披大虫皮” (老 虎皮) ,以表明他是虎族首领。著名彝族史诗《梅葛》中有“„„古代,天地间什么也没有,是神把虎尸解开,以虎的左眼作太阳,牙齿作星星,油脂作彩云„„五山四岳, 人类万民,都是由虎变成的„„”这样的说法。
倮倮人自古崇拜虎,老虎的力量在本质上具有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虎 的勇猛顽强性也给它的崇拜者带来了勇猛顽强的精神力量,即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获 取统治地位的进取性。在图腾崇拜时期,彝族先民生产力水平极低,尚无能力抵御毒 蛇猛兽在内的各种自然灾害,同时也无法正确认识世界,因而他们对自然界中各种自 然灾害和动植物等普遍存在敬畏心理。为了从精神方面得到一点鼓舞,于是便从自己 周围环境中选出虎来加以另眼相待,作为自己的图腾,作为民族的保护神。在凉山彝 族中还流传着虎推动天体运动的传说,正是虎图腾崇拜的有力证据。
虎节在彝族虎文化中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文化载体。 虎节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 虎傩。 虎傩在云南、辽宁、青海、江西等地均有遗存可考,其中保存最完整、最原始 的则属云南双柏县彝族虎节中的虎傩。
虎傩包括众多环节,其核心是化装为虎驱鬼。正月十五本是元宵节,但生活在此 地的“倮倮”没有过元宵节的概念,他们将这一天称为“罗嘛乃轰” 。 “乃”意为鬼, “轰”意为送, “罗嘛乃轰”即是老虎送鬼之意。 “罗嘛乃轰”也是整个虎节的高潮, 这一天,在过去是格外隆重、肃穆、慎重。
彝族所居山水、村寨也多以虎为名,如哀牢山彝族称为“艾乐” ,意为“大虎山” ; 乌蒙山彝语称为“敖罗奔” ,意为“虎族祖山” 。而南涧彝族每逢延请毕摩举行祭祖仪 式,便在门楣悬挂一葫芦瓢,绘一黑虎头,以示此户正在受虎祖。
(三)虎文化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
双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虎文化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双柏, “笙” 是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笙” 应理解为一种有歌有舞的表现形式, 相当于外地的 “跳 脚” 这类彝族舞蹈, 一句话, 双柏所说的 “笙” 就是舞。 双柏的 “笙” 很多, “老虎笙” 、 “大锣笙” 、 “小豹子笙” 、 “龙笙” 、 “青棚笙” 、 “葫芦笙” 、 “天鹅笙” 、 “仙子笙” 、 “穿 花笙” 、 “撒秧笙” 、 “合脚笙”„„内容丰富,应有尽有。下面主要阐述以“三笙”为 核心的“彝族虎文化”的内容及形式:
1、 “老虎笙” :农历正月初八, 是双柏县法脿镇小麦地冲彝族倮倮人一年一度的 “虎 节” 。在彝族倮倮人心中,虎的观念、虎的力量超越一切而存在,在世世代代彝族倮倮 人的生活和精神中,虎是一个民族集体意识中崇拜的标志。因有了这种标志,彝族倮 倮人才有了永久支撑自己的民族精神支柱, 同时也有了一代代凝聚彝族倮倮人的力量。 是虎教会了人类认识自然、认识世界,学会了农事耕作、生产生活,学会了繁衍生息、 习俗祭祀,学会了改造自然、战胜自然;虎神,是万物之神;虎魂,是民族之魂;彝 族是虎的民族,虎的后代。这些自称“倮倮人”的彝族支系,每年正月初八到十五都要“跳虎” ,也称“老虎笙”或“虎节” 。
从正月十一日夜晚开始跳虎舞,村民男子们装扮成老虎的模样,和着鼓点,这就 形成了他们称之为特有的 “虎舞” 。 按照他们的传统跳法, 跳虎舞的老虎数量是有规定 的, 正月十一是 11只, 十二是 12只, 由此类推, 正月十五就是 15只。 有一只公老虎, 一只母老虎,一只小老虎,到每家每户边跳边唱吉祥歌。 “老虎”们跳虎舞由他们村 民轮流主持。主持者到山神庙去烧香祷告,希望神灵准许举办这个活动,并保佑来年 人畜安康,五谷丰登。跳完虎掌舞后,接着就跳老虎笙。老老小小唱的唱,跳的跳, 吹的吹。整个虎笙绕寨而舞,所表现的是从播种到收获喜庆丰收这一系列的农事活动 中犁田、播种、栽秧、施肥、中耕管理、收割、喜庆丰收等过程,向人们传授生产技 能和农作程序,祈祝户户吉祥如意,平安幸福,一直跳到深更半夜,人们舞兴愈浓, 久久不肯离去„„
正月十五是老虎送祸祟福的日子。这一天比初八接“虎神”还要庄严肃穆。一大 早,参加祭祀的人员与“虎”一起来到后山土主庙前,宰一只大黑公鸡进行祭祀。祭 祀毕,众“虎”化妆,在土主主庙前跳几圈舞,然后虎队入村驱鬼扫邪,一家一户地 进行。祭“虎”后,举行“送虎”仪式。祭送完毕, “虎神”卸妆,所有参与者一起用 手捧着吃“虎”从各家各户叼来的肉食,吃完后一年一度的虎节宣告结束。以上戏虎、 耍虎、舞虎无不表现和反映彝族自命虎族和虎人,正如云南双柏县小麦地冲彝村民所 言:祖先嘱咐我们,只有一代接一代的跳这种老虎舞,我们种的五谷才会丰登,粮食 多了,人口才会繁衍发达。
2、 “大锣笙”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八日,生活在哀牢山深处,白竹山下 的法脿镇的彝族尼苏罗婺人,都要举行隆重的彝语意为“跳六月”的火把节活动。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大锣笙开场仪式开始。各村寨的彝族村民点燃火把汇集一起, 然后先由毕摩领人唱古歌。古歌用彝语唱,内容是崇拜火神、迎接火神、缅怀祖先的 生存创业发展之艰辛之类的《火把节古歌》 。吟唱者手拿秧草、箐鸡尾、唱完后开始跳 大锣笙,也就是大锣笙开场仪式开始。这一晚的活动有分有合。先是迎火神,然后围 着火把集体跳大锣笙,约一个多小时后,大锣笙开场仪式结束。又由六、七个不等的 男人组成几个组,分别到各家各户跳,朝贺各家各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庭幸福。 唱毕主人端出饭菜于锣面,与跳锣笙者一起喝酒吃菜。吃过酒菜,活动还没有结束。 每个组的领头者还要手扶铁链,到各房屋内掌扫,意为驱邪除秽。最后,由领头者收 取供案上象征吉利的 “份钱” , 取走房内象征邪秽的破筐烂箩之类的物件, 这户人家的 仪式才算结束。
3、 “小豹子笙” :“小豹子笙”是地处双柏县安龙堡乡和大麦地镇交界处的石碑山 一带沿袭着的一种奇异的民间习俗。 过去进行化装表演的都是 18— 20岁的男青年 (或是已婚男人) ,而现在跳“豹子笙”的只是 8— 12岁之间的男童。在进行化装时,参与 舞者全身裸体,头脸蒙上棕片,用江边捡回的彩色石头和锅底上的黑灰,分别研成粉 汁调匀后,在他们的脸部画上豹子的眼、鼻、口、牙、胡须,头顶的棕片上插着两根 箐鸡尾毛,胸前画上龙、牛马、四弦琴等,背脊上画着飞禽或日月星辰,两手染黑, 全身肋骨白一道,黑一道,从脖子、手臂至脚背面上豹子的毛色斑纹,用棕叶撕成的 细条围系在腰部,化装结束相互间不准再言语,每个手执一根长约一米,直径为 2.5厘米的木棍(木棍:驱邪撵鬼的武器)躲藏进西边的树林中。这时,寨子里家家户户 都已经在自家的堂屋中摆上松枝三角杈,陈列上香案,供奉着糖果、包子、水果、米 花等食品,敞开门窗后都到寨子外边躲藏起来。
当锣鼓声一响,躲在树林中的“豹子”们瞬间蹦出,随着激昂的锣鼓声,挥舞着 木棍奔向寨子。 首先在土掌房顶上尽兴起舞, 跟随着锣鼓节奏的变化, “豹子” 们跺脚、 转身、挥棍、翻棍、摇棍;踏步、颠步、撮步、飞脚、转脚、甩脚,交替舞蹈互相逗 乐,以示威慑邪魔。随着锣鼓的节奏突然加快,领头的一声吼, “豹子”们手执木棍, 冲开人群,向一家家敞开的门里涌去,再从一家家屋里冲出,逐户进行“驱赶邪魔” , 祈求寨子里家家户户四季平安吉祥。这些“豹子”进屋后,翻箱倒柜,床、桌、椅下 面,到处翻腾,然后拿起主人准备好的食物,边吃边扔。当“豹子”们走家串屋进行 驱邪魔的过程中,对前来围观的姑娘进行挑逗和追撵,被追撵的姑娘边跑边叫边躲闪 (被 “豹子” 追撵的姑娘绝不会生气) , 围观的人们站在土掌房顶情绪激动地边吼边欢 笑助兴取乐。当“豹子”们逐户巡视完毕后,就跑上土掌房顶,手舞木棍,欢跑起来, 玩耍起“格斗” 、 “嘶咬” 、 “繁衍后代”和“孵蛋”的游戏,以示庆贺鬼怪邪魔已被驱 赶走。然后, “豹子”们又到庄稼地里模仿人类耕田种地,意为寨子里人畜兴旺、五谷 丰登。
石碑山下的“豹子笙”作为一种民间文化现象而被沿袭传承下来,它是双柏县少 数民族聚集区目前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当然,由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民间民俗文化,这“三笙”作为双柏虎文化的核心, 已由原来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舞蹈形式,统一到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前后“中国双柏 彝族虎文化节”期间到县城双柏集中表演。虽然“虎文化”在其它地方偶尔也有,像 楚雄“十二兽舞”中也有“虎”的影子,但都不如双柏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综上所述,彝族的虎崇拜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民族文化系统的体现,其中埋藏着丰 富的民族文化信息线索。通过虎文化可以从小处考察彝族民族历史文化,从一个角度 体察民族历史文化之光,认识彝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本文的分析表明,双柏的虎 文化是以其内涵及特征而得以从远古走向世界的。
三、结语
双柏县彝族虎文化是以彝族罗罗人的虎节为载体,在其独特的生存环境中世代传 承的一种文化现象,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包含了彝族原始信仰的主要内容,即虎 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融为一体,呈现多层次与多侧面相结合的特征。透过 虎文化的内涵特点及虎节这一宗教祭祀节日,可以窥视双柏彝族的历史现象、文化转 型、民族品质等文化关联,以及虎文化(虎节)所折射出的历史宗教涵义。彝族的虎 崇拜是一种及其重要的民族文化系统的体现,其中埋藏着民族文化信息线索。通过虎 文化可以从小处着眼考察彝族民族文化,从一个角度探察民族文化之光,认识丰富多 彩的彝族文化内涵和特点。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虎文化必将呈现出新的特质。愿虎文化在与时俱进中,发挥它娱乐与教化民众的永恒 作用。
(文中注释请按顺序标明,注释部分按参考文献格式。 )
注释:
①三笙 《双柏县志》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6.12:522页
②苏轼冰 《哀牢山文艺》 《哀牢山文艺》编辑部 2007,(1):6页
参考文献:
[1]陈国光 . 彝族史诗中的创世神话 , 2006.10. 西南民族大学出版社
[2]胡立云 . 彝族原始性史诗 <梅葛 >的展演分析, 2007.01. 民族文学研究出版社 [3]苏轼冰 . 哀牢山文艺 . 哀牢山文艺编辑部 2007, (1): 6页
[4]双柏县志 . 云南 : 人民出版社 ,1996.12
[5]丁润生 . 彝族虎文化的特点及其与伏羲虎文化的渊源 . 周易研究 ,2003.(6)
[6]杨甫旺 刘祖鑫 . 云南双柏小麦地冲彝族跳虎节历史文化考察 . 哀牢山文艺 , 2007,(1)
Abstract:The Tiger Culture of Shuangbai County in Chuxiong Prefecture takes the Tiger Festival as a vehicle, it represents the character of Tiger Festival with three sheng, which are Tiger sheng, Big gong sheng and Little leopard sheng. The three shengs are called art treasures of The Ancient Times Exorcises Ceremony of Yi nationality in Shuangbai and living fossil of Yi nationality Tiger Culture in Chian. In fact, Nuo dance that is representa- tive of the belief in primitive totems, fete and the ceremony of exorcisingm is on behalf of Yi nationality Tiger Culture in Shuangbai, with having unique and ancient forms. The three shengs are looked on as religious activities, but it holds profuse Culture Connotation. It takes the Tiger Festival as a vehicle, it contains the character that totemism and nature worship are integrated with ancestor worship.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iscuss and analyse the characters of Tiger Culture in five ways.
Key words : Yi nationality in Shuanbai; Tiger culture; Tiger sheng; Big gong sheng; Little leopard sheng; character
(作者:姚梅兰,云南师范大学 05级历史学本科(函授)学员 学号 050530049)
(本文从网络转载并经彝族人网编排,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如有不妥请联系更正或删除。)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