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达:彝语 ʈ 系声母考
载《中国彝学》第1辑,第184-192页,戴庆厦主编,1996年。
彝语分布地域广,方言差别大,但各地方言声、韵、调有对应规律可循, 这就为我们进行历史比较和考证彝语语音的发展与演变提供了条件和依据。汉藏语系语言语音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特点是同源词对应的选择条件以及可供观察对应规律的对比音素表现在音节的声、韵、调的关系上。同源词除了声、韵、调都相同外还有声母、调相同,韵母对应;韵母、调相同,声母对应;声、韵母相同,调对应;声母相同,韵母、调对应;韵母相同,声母、调对应。具备以上五种条件的占多数,调相同,声、韵母对应的占少数。至于声、韵、调都不同,而对应的占极少数。但每条对应关系并不是以一两个同源词作孤证就能确定的,我们认为至少有三个以上同源词有相同的对应条件,其关系才能确立,对应规律才能显示。当然,也不能排除“例外”,但“例外”也有条件可寻。
一、我国贵州省西北部威宁、大方一带和云南省的禄劝、武定、昭通、弥勒一带彝语有一套舌尖后塞音和鼻音声母ʈ、ʈʰ、ɖ、ɳɖ、ɳ,本文称为ʈ系声母。如:
威宁 大方 禄劝 武定 昭通 弥勒
(1) 骨髓 ʈu¹³ ʈu³³ ʈu³³ ʈu³³ ʈu³³ ʈo³³
(2) 鹰 ʈɑ¹³ ʈɑ¹³ ʈa̱⁵⁵ ʈa̱⁵⁵ ʈe¹³ ʈe̱⁵⁵
(3) 白、银 ʈʰu¹³ ʈʰu³³ ʈʰu³³ ʈʰu³³ ʈʰu³³ ʈʰo³³
(4) 变 ʈʰi¹³ ʈʰe¹³ ʈә̱⁵⁵ ʈә̱⁵⁵ ʈʰi¹³(!)[①] ʈʰɑ̱²¹(!)
(5) 叶子 ʈʰu³³ ʈʰu³³ ʈʰo³³ ʈʰo³³ ʈʰɑ³³ ʈʰo²¹
(6) 蜜蜂 ɖu³³ ɖu³³ ɖo²¹(!) ɖo³³ ɖɑ³³ ɖo²¹
(7) 满 ɖe²¹ ɖie²¹(!) ɖә²¹ ɖә²¹ ɖu²¹ ɖɛ³³
(8) 淡 ɖɪ³³ ɖe³³ ɖә̱²¹ ɖә̱²¹ ɖe³³ ɖɑ̱²¹
(9) 踢 ɖe³³ ɖɔ³³ ɖʰo̱³³ ɖu̱²¹(!) ɖo³³ ɖʰu̱³³(!)
(10) 脓 nde̱²¹(!) ɖe²¹ ɖʰə²¹ ɖɤ²¹(!) ɖu²¹ ʈɛ²¹(!)
(11) 多 ɳu³³ ɳɑ³³(!) ɳo³³ ɳo³³ ɳɑ³³ no²¹(!)
(12) 猴 ɳe¹³ ɳɔ¹³ ɳo̱⁵⁵ ɳu̱⁵⁵ ɳo¹³ ɳu̱⁵⁵(!)
以上例词声母相同,韵母和声调对应。
(一)(5)叶子、(6)蜜蜂、(11)多的韵母对应规律为:
u(威宁)~u(大方)~o(禄劝)~o(武定)~a(昭通)~o(弥勒)
(二)(1)骨髓、(3)白、银的韵母对应规律为:
u(威宁)~u(大方)~u(禄劝)~u(武定)~u(昭通)~o(弥勒)
另可举“马”作旁证:mu³³(威宁)~mu³³(大方)~mu³³(禄劝)~mu³³(武定)~mu³³(昭通)~mo²¹(弥勒)
(三)(4)变、(8)淡的韵母对应规律为:
ɪ(威宁)~e(大方)~ə̱(禄劝)~ə̱(武定)~e(昭通)~ɑ̱(弥勒)
另可举“射”作旁证:mbɪ³³(威宁)~mb e³³(大方)~mbə̱²¹(禄劝)~bə̱²¹(武定)~mbe³³(昭通)~bɑ̱³³(弥勒)
(四)(2)鹰的韵母对应规律为:
ɑ(威宁)~ɑ(大方)~a̱(禄劝)~a̱(武定)~e(昭通)~e̱(弥勒)
另可举“鸡”、“黑”作旁证:
鸡,ɣɑ(威宁)~ɣɑ(大方)~ɣa̱(禄劝)~ʑa̱(武定)~ʑe(昭通)~ʑe̱(弥勒)
黑,nɑ(威宁)~nɑ(大方)~na̱(禄劝)~na̱(武定)~ȵe(昭通)~ne̱(弥勒)
(五)(9)踢、(12)猴的韵母对应规律为:
e(威宁)~ɔ(大方)~o̱(禄劝)~u̱(武定)~o(昭通)~u(弥勒)
另可举“年”作旁证:
tɕʰe¹³(威宁)~kʰɔ¹³(大方)~kʰo̱⁵⁵(禄劝)~kʰu̱⁵⁵(武定)~kʰo¹³(昭通)~kʰu²¹(弥勒)
(六)(7)满、(10)脓的韵母对应规律为:
e(威宁)~e(大方)~ə(禄劝)~ə(武定)~u(昭通)~ɛ(弥勒)
(七)(2)鹰、(4)变、(12)猴的声调对应规律为:
13(威宁)~13(大方)~55(禄劝)~55(武定)~13(昭通)~55(弥勒)
(八)(5)叶子、(6)蜜蜂、(11)多的声调对应规律为:
33(威宁)~33(大方)~33(禄劝)~33(武定)~33(昭通)~21(弥勒)
(九)(1)骨髓、(3)白、银的声调对应规律为:
13(威宁)~33(大方)~33(禄劝)~33(武定)~33(昭通)~33(弥勒)
(十)(8)淡、(9)踢的声调对应规律为:
33(威宁)~33(大方)~21(禄劝)~21(武定)~33(昭通)~33(弥勒)
(十一)(7)满、(10)脓的声调对应规律为:
21(威宁)~21(大方)~21(禄劝)~21(武定)~21(昭通)~33(弥勒)
以上例词,ʈ 系声母相同,韵母、声调对应,ʈ 系声母在威宁、大方、禄劝、武定、昭通、弥勒等方言点中确立;而(1)骨髓,(2)鹰,(3)白、银,(4)变,(5)叶子,(6)蜜蜂,(7)满,(8)淡,(9)踢,(10)脓,(11)多,(12)猴是考察 ʈ 系声母的重要同源词。
二、 ʈ 系声母在其它地区彝语中有多种对应的变体形式。
(一)贵州盘县,云南寻甸、邱北、墨江、峨山、新平为舌尖中塞音、鼻音的 t 系声母:t、tʰ、d、nd、n。如:
盘县 寻甸 邱北 墨江 峨山 新平
(1) 骨髓 tu³³ tu³³ tu³³ tu⁵⁵ tu⁵⁵ tu⁵⁵
(2) 鹰 tɑ³² ta̱⁵⁵ te̱⁵⁵ te̱²¹ te̱²¹ te̱²¹
(3) 白、银 tʰu²¹ tʰu³³ tʰo³³ tʰu⁵⁵ tʰu⁵⁵ tʰu̱²¹
(4) 变 tʰɛ³² tʰə⁵⁵ tɑ̱²¹ tA²¹ tʰə²¹ tʰɛ̱²¹
(5) 叶子 tʰɔ³³ tʰo³³ tʰo²¹ pʰe̱²¹ pʰɑ²¹ pʰe̱²¹
(6) 蜜蜂 do³³ do³³ do²¹ do³³ dʋ³³ do³³
(7) 满 dɛ²¹ dɤ²¹ dɛ³³ -- də²¹ də²¹
(8) 淡 dɛ³² də̱²¹ dɑ̱³³ dA³³ də̱³³ dɛ̱³³
(9) 踢 ndo³² -- du̱³³ du̱³³ du̱³³ du̱³³
(10) 脓 ndɛ̱²¹ -- tɛ³³ -- ɬɑ⁵⁵ də²¹
(11) 多 no³³ no³³ no²¹ no³³ nʋ³³ no³³
(12) 猴 no³² hu̱⁵⁵ -- nu̱²¹ nu̱²¹ nu̱²¹
(二)云南石林[②]撒尼彝语、文山阿扎彝语为舌尖中塞边音复辅音tɬ、dl,边音ɬ,鼻音n。如:
石林撒尼 文山阿扎
(1) 骨髓 tɬu³³ tɬø³³
(2) 鹰 tɬe⁵⁵ tɬe⁵⁵
(3) 白、银 ɬu³³ ɬø²¹
(4) 变 pe⁵⁵(!) pẽ³⁵(!)
(5) 叶子 ɬɑ²¹ pʰe³³
(6) 蜜蜂 dɑ²¹ tɬɛ³³
(7) 满 dlɛ²¹ tɬo³³
(8) 淡 dlɑ³³ --
(9) 踢 dlu³³ tɬe³³
(10) 脓 tɬɛ̱²¹ --
(11) 多 nɑ⁵⁵ no²¹
(12) 猴 no⁵⁵ --
(三)四川凉山喜德、美姑、甘洛、布拖以及云南元谋和通海嘎卓语为舌面前塞擦音、鼻音的 ʨ系声母:ʨ、ʨʰ、ʥ、ȵʥ、ȵ。如:
喜德 美姑 甘洛 布拖 元谋 通海
(1) 骨髓 ʨu̱³³ ʨu̱²² ʨu̱³³ tu³³ tu³³ --
(2) 鹰 ʨo⁵⁵ ʨɔ̱²⁵ ʨɔ̱⁵⁵ ʨɪ̱²² ʨi⁵⁵ tsi³¹(!)
(3) 白、银 ʨʰu³³ ʨʰu²² ʨʰu³³ tʰu³³ tʰu³³ ʨʰiɛ³³
(4) 变 ʨʰo⁵⁵ ʨʰɔ̱²⁵ ʨʰo̱⁵⁵ ʨʰɪ⁵⁵ ʨʰi⁵⁵ piɛ⁵³(!)
(5) 叶子 ʨʰi³³ ʨʰɪ²² ʨʰɪ³³ ʨʰi³³ ʨʰi³³ ʨʰɑ³¹
(6) 蜜蜂 ʥi³³ ʥɪ²² ʥɪ³³ ʥɪ³³ ʥi³³ ʨɑ³¹
(7) 满 ʥi²¹ ʥɪ⁴² ʥɪ²¹ ʥɪ²¹ ʥi²¹ ʨɛ³³
(8) 淡 ʥi³³ ʥɪ²² ʥɪ³³ ʥi³³ ʥi³³ --
(9) 踢 ȵʥu̱³³ ȵʥu²² ʥu̱³³ ȵʥɔ³³ ʥɿ³³ ʨʰɛ⁵⁵
(10) 脓 ȵʥi³³ ȵʥɪ²² ʥɪ³³ ȵʥɪ³³ ʥʰi³³ ʨɛ³²³
(11) 多 ȵi³³ ȵi²² ȵo³³ ȵɪ³³ ȵo³³ ȵɑ³¹
(12) 猴 ȵu̱⁵⁵ ȵu̱²⁵ ȵu̱⁵⁵ ȵʊ⁵⁵ ȵo⁵⁵ ȵo⁵³
(四)云南砚山、永胜、大姚、姚安、永仁、丽江、巍山、南涧为双唇塞音pʰ、b和唇齿擦音f、v。如:
砚山 永胜 大姚 姚安 永仁 丽江 巍山 南涧
(1) 骨髓 -- tʂu³³(!) pu̱⁴⁴ pi³³ pu̱³³ -- ku̱⁵⁵(!) ku̱⁵⁵(!)
(2) 鹰 ʈɔ¹³(!) -- -- -- -- -- pɑ³³
(3) 白、银 pʰi³³ pʰu̱⁵⁵ pʰu̱⁴⁴ pʰi³³ pʰu³³ pʰɑ³³ fu⁵⁵ fu⁵⁵
(4) 变 ʈʰɑ¹³ pio²¹ -- pɪ⁵⁵(!) pʰa̱²¹ pi⁵¹(!) pɪ⁵⁵(!) pɪ⁵⁵(!)
(5) 叶子 pʰiɑ¹³ pʰỵ²¹ -- pʰɛ⁵⁵ pʰe̱²¹ tʂʰɑ²¹ pʰɪ̱²¹ pʰɪ̱³¹
(6) 蜜蜂 biu¹³ bỵ²¹ bo²¹ biʊ²¹ bo²¹ dʐɤ²¹(!) bɑ²¹ bɑ²¹
(7) 满 biA²¹ bi³³ bi³³ bi³³ bi³³ dzɤ³³(!) vi³³ tsi³³(!)
(8) 淡 biA³³ -- bA³³ bi⁴⁴ bɑ³³ ȵA³¹(!) bɑ³³ bɑ³³
(9) 踢 ndu⁵⁵(!) tʰiA³³(!) tʂuA²¹(!) tʰi⁴⁴(!) tʰa̱³³(!) pi⁵⁵ tʂʰɑ³³(!) tʂʰɑ³³(!)
(10) 脓 biA³³ bi⁵⁵ -- bi³³ bi³³ dzi³¹(!) vi⁵⁵ dzɪ⁵⁵(!)
(11) 多 miu¹³ dʐɑ⁵⁵(!) mo²¹ miʊ²¹ mo²¹ ȵA²¹ kʰE⁵⁵ kʰu⁵⁵(!)
(12) 猴 -- mio²¹ mu̱²¹ mio̱⁴⁴ mo̱²¹ mi³³ mo²¹ mo²¹
(五)云南文山莫吉彝语、富宁末昂、墨江倮倮彝语、南华、永胜他留彝语为双唇腭化塞音pj、pʰj、bj。如:
文山 富宁 墨江 南华 永胜
(1) 骨髓 sui⁵³(!) siˀ³³(!) ʨiu²¹ pju³³ pu⁵⁵
(2) 鹰 ljɑŋ⁵⁵(!) ljɑŋ⁵¹(!) -- -- ʨA⁵⁵(!)
(3) 白、银 pʰju¹³ tso̱⁵³(!) pʰju³³ pʰju³³ pʰu⁵⁵
(4) 变 piɛ¹³ piɑn⁵¹(!) -- -- pjo²¹
(5) 叶子 pʰjɔ²¹ pʰjɑˀ²¹ pʰi⁵⁵ -- pʰju²¹
(6) 蜜蜂 pjɔ²¹ pjɑ³³ bjɔ²¹ bjo²¹ bju²¹
(7) 满 pi²¹ be̱³³ bi³³ bi³³ bi³³
(8) 淡 tɑ³³(!) -- tʰæ³³(!) -- bjA³³
(9) 踢 -- tsʰok⁵⁵(!) -- tʰiA³³(!) tʰuA³³(!)
(10) 脓 bje¹³ -- bi³³ -- bi⁵⁵
(11) 多 bu⁵⁵(!) mjɑ³³ mjɔ²¹ mjo²¹ mju²¹
(12) 猴 -- -- væ³³(!) vǝ⁵⁵(!) mjo²¹
(六)云南广南嘎苏彝语为双唇塞边复辅音p1、pʰl和鼻边复辅音ml。如: pʰlu³³ (白)、 plo²¹ (蜜蜂)、plo²¹(满)、plɑ²¹(脓)、mlo²¹ (多)、pʰlɑ⁵⁵(变)、pʰlo⁵¹(叶子)、plɯ⁵⁵(踢)。
我们把包括彝语 ʈ 系声母在内的各地的变体形式归纳为七大系:
舌尖后 ʈ系:ʈ、ʈʰ、ɖ、ɳɖ、ɳ 威宁、大方、禄劝、武定、昭通、弥勒
舌尖中 t系:t、th、d、nd、n 盘县、寻甸、邱北、墨江、峨山、新平
齿舌 tɬ系:tɬ、dl 石林撒尼、文山阿扎
舌面前 ʨ系:ʨ、ʨʰ、ʥ、ȵʥ、ȵ 喜德、美姑、甘洛、布拖、元谋、通海
双唇、唇齿 p系:p、pʰ、b、f、v 砚山、永胜、大姚、姚安、永仁、丽江、巍山、南涧
唇颚 pj系:pj、pʰj、bj 文山莫吉、富宁末昂、墨江倮倮、南华、永胜他留
唇舌 pl系:pl、pʰl、ml 广南嘎苏
至此,我们不禁要问,彝语 ʈ 系声母是怎样演变而成的?原始声类怎样并合?原始音值怎样构拟?
三、考察彝语 ʈ 系声母的演变规律,我们要与各地彝语的同源词进行比较;并且和藏缅语族主要亲属语言如藏语、缅语、羌语、嘉戎语、僜语、景颇语、哈尼语等进行比较,以及参照7世纪藏文和11世纪的缅文,这些丰富宝贵资料为我们进行历史比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可靠的佐证。
我们把以上 ʈ 系声母的12个例词与藏缅语族的主要语言作了初步比较如下:
藏文(转写): (2)猴 sprehu、(6)蜜蜂 sbraŋhbu、(2)秃鹫 bja rɡod
缅文(转写): (4)变 prɔŋ³、(7)满 prɑȵ¹、(3)白、银 phru²、(10)脓 prɑȵ²、
(6)蜜蜂 pjɑ³、(11)多 mjɑ³、(12)猴 mjɔk⁴
羌: (3)白、银 phrɪʂ
嘉戎: (9)踢 zbro、(3)白、银 prɑm、(2)雕 pjɑ rɡot
僜: (3)白、银 mphluŋ⁵⁵、(7)满 phlăŋ⁵⁵
景颇: (3)白、银 phʒo³¹、(7)满 phʒiŋ⁵⁵
哈尼: (6)蜜蜂 bja³¹si⁵⁵、(3)淡 bjo³¹、(10)脓 bjɔ⁵⁵、(4)变 pjɤ̱³¹、(3)白、银 phju⁵⁵、(2)鹞子 dze⁵⁵phja³³、(11)多 mja³³、(12)猴 a⁵⁵mju̱³¹
从藏文、缅文以及藏缅语族主要语言同源词比较看,可以推测古代藏缅语有三套复辅音声母:(一)基辅音和卷舌边音,本文概称*pr 系;(二)基辅音和齿边音,概称*pl 系;(三) 基辅音和腭化音,概称*pj 系:
*pr 系 *pl 系 *pj 系
*pr *pl *pj
*phr *phl *phj
*br *bl *bj
*mr *ml *mj
这三套复辅音声母发展至现代彝语经历了不断的简化和整化。
(一)简化
为复辅音声母演变成单辅音声母或零声母,这是藏缅语族语言发展的总趋势。所谓“简化”, 并不是单纯地指“脱落”或“合二为一”,而是经过复杂的声母辅音之间的相互影响,声母辅音与韵母元音的影响,与韵尾元、辅音的影响,与声调、音长、音重的影响等等。从彝语ʈ 系声母各地的变体形式看,藏缅语的*pr系、*pl 系、*pj系发展至彝语的ʈ 系、t系、tɬ系、ʨ系,曾经历了后退同化、腭化、脱落等主要音变现象。
(1) 后退同化 复辅音声母的前、后两个辅音,前辅音受后辅音的影响改变其发音部位, 向后辅音靠拢。藏缅语的*pl 系发展到石林撒尼彝语和文山阿扎彝语的 tɬ、dl 就是后退同化的结果,双唇塞音的前辅音受齿边音的后辅音影响变成了齿塞音。
(2) 腭化 后辅音的腭化现象影响了前辅音的双唇塞音,使之变成了舌面塞擦音。藏缅语*pj 系发展至喜德、美姑、甘洛、布拖、元谋彝语及通海嘎卓语的 ʨ 系就是腭化的结果,中间可能经过tj,即:*pj → (tj) →ʨ。
(3) 脱落 经过后退同化后,后一个辅音脱落成单辅音声母。藏缅语的*pr 系发展至威宁、大方、禄劝、武定、昭通、弥勒彝语的 ʈ 系,中间可能经过 *tr 系:*pr → (tr) → ʈ;藏缅语的*pl 系发展至盘县、寻甸、邱北、墨江、峨山、新平彝语的 t 系:*pl → tl → t 就是后退同化后,后一个辅音脱落的结果。
至于砚山、永胜、大姚、姚安、永仁、丽江、巍山、南涧彝语的 p 系 可能是后辅音的直接脱落。文山莫吉、富宁末昂、墨江倮倮、南华、永胜他留彝语的 pj 系和广南彝语的 pl 系可能是藏缅语 *pj 系和*pl 系的历史遗留。
从以上音变现象可以看出 , 藏缅语复辅音演变成单辅音往往是前一基辅音受后一副辅音 (通常是边音或流音)影响而改变其发音部位,然后后面的副辅音脱落,这几乎已成了藏缅语语音演变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 整化
为彝语音系学的特征。各地彝语的音位体系显示出声母辅音的清、浊对称,送气、不送气对称,鼻音、非鼻音对称,鼻冠、非鼻冠对称,鼻音、边音对称,韵母元音的松紧对称,声调的高、中对称,中、低对称,高、低对称等。 “对称”是彝语语音整化的核心。如果认为“简化”是语音上的“减音”的话,那么,“整化”则是语音上的“增音”。由于彝语音系学上音位的配对特征,于是原始藏缅语语音系统发展到彝语音位,便改造成双、对的配合与对立,这就是整化的过程。藏缅语的*pr 系、*pl 系和*pj 系发展至彝语的 ʈ 系即实现“整化”,ʈ 和 ʈʰ 为不送气和送气;ʈ 和 ɖ 为清和浊;ɖ 和 ɳɖ 为非鼻冠和鼻冠;ɖ 和ɳ 为非鼻音和鼻音,威宁、大方、禄劝等地彝语的 ʈ 系声母便为:ʈ、ʈʰ、ɖ、ɳɖ、ɳ。同样,盘县、寻甸、邱北等地彝语的 t 系声母便为t、th、d、nd、n;喜德、美姑、甘洛等地彝语的 ʨ 系声母为ʨ、ʨʰ、ʥ、ȵʥ、ȵ。
原始藏缅语发展演变至彝语,语音经过简化与整化、同化与腭化、脱落与补偿、减音与增音,有了很大变化。藏缅语的*pr 系 、*pl、*pj系“简化”与“整化”为彝语的 ʈ 系、 t 系、 tɬ 也系、 ʨ 系、 p 系,有的地区保存着 pj、pl,我们把以上彝语 ʈ 系以及各地的变体形式归为 5 个声类,构拟为:*pl、*ph1、*bl、*mb1、*ml,这大概比较近乎历史事实,也易于被人们所接受。
参考书目:
(1) Paul k. Benedict. Sino-Tibetan: A Conspectu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2.
(2) James A. Matisoff. The Loloish Tonal Split Revisited. Center for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72.
(3) 《各地彝语对照表》(油印本),原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四工作队编,1956年。
(4) 黄布凡主编: 《藏缅语族语言词汇》,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①] (!)表示例外。
[②] 原路南彝族自治县,现已更名石林彝族自治县。原文“路南撒尼”现改为“石林撒尼”——作者2006年重新录入时注。
原载:中国彝学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