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巫达:荞麦、全球化与彝族文化再生产

作者:巫达 发布时间:2019-06-25 原出处: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一、引言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世纪60年代,著名作家徐迟根据“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创作发表了《火中的凤凰》。他写道:“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盘,却又从灰烬里新生。”本文的“涅槃”之意即来自上述寓意,用以表达荞麦在凉山彝族地区由盛而衰,继而在全球化、商业化的背景下又得以“重生”。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荞麦是一种高寒山区农作物,是凉山彝族的传统主粮之一。由于产量少,荞麦作为主粮的地位逐渐为玉米、土豆等高产农作物所替代。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直到近十年,荞麦逐渐淡出坝区彝人的食谱。在凉山地区,传统上荞麦不仅被彝人视作食物,同时也是祭祀仪式常用的祭品。在四川甘洛县地区,荞麦还是当地汉族著名小吃——榨榨面的主要原料。近年来,凉山地区的彝汉民众越来越相信荞麦的药用价值。许多人相信,就如高寒山区的彝族人绝少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症状那样,只要食用荞麦,就可以杜绝这些病症。实际上,日本人到凉山高价收购荞麦的传言由来已久。如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已推出了荞麦茶、黑苦荞酒等产品。甘洛县也已获得“黑苦荞之乡”的美称。关于荞麦,传统彝族经典有专门介绍“苦荞的起源”[1]的章节;李世康曾撰文“荞麦与彝族民俗”[2]介绍荞麦与彝民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苦荞荞麦与彝族民俗笔者曾经撰文介绍凉山彝族的饮食文化再造现象[3]。本文拟通过荞麦在凉山彝区的兴衰现象,讨论特定区域里的人们如何看待饮食与文化,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发生文化再生产现象。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荞麦与彝族传统文化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荞麦不仅作为食物,是凉山彝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粮食。荞麦已经深入彝人生活,甚至一些哲理性很强的思想,也由荞麦来表达。例如,在表达事与愿违、心意不遂、力不从心等心情时,有一首“原生态”的民歌是借用荞麦来表述的: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撒荞》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山撒荞荞不出,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沿路补荞沿路哭,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旁人问我哭什么,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干撒荞苗不绿。[4]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正因为在自给自足的传统凉山彝族社会里,荞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荞麦也逐渐被人们赋予神秘的力量。例如,彝族人认为,荞麦籽有“子弹”的作用,可以用来打“鬼”。一颗荞麦籽就是一颗“子弹”,可以打入“鬼”的身体。由此看来,荞麦在彝族社会里已经具有神秘色彩甚至是神圣色彩。荞麦在彝族民间信仰体系里具有很高的地位。彝族的传统认为,五谷以荞麦为首,许多仪式必须用荞麦,还有专门的祭颂荞神的庆典性饮食活动——格伙呲。格伙呲的意思是“祭颂荞神”。“格”是荞麦,“伙”意为“气、灵”,“呲”为“祭颂”。其具体仪式是在收荞子的那天进行。打下第一批荞籽之后,当场杀一只阉羊用以祭颂荞神。其祭颂荞神的颂辞曰: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去年得丰收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得丰收,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来年要丰收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请神赐我们: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荞长如竹林,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荞堆如坡坎,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竹围装不下,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囤包装不下。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人吃您(指荞)乐盈盈,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儿孙吃您黄亮亮。[5]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格伙呲”仪式由一名长者主持,他念完上述祭颂荞神的颂词后,由年轻人打开羊胸膛取出羊肝脏、肾脏(腰子),烧熟后祭献给荞神。祭献之后,众人方可烧(或煮)羊肉分享,期盼年年得到荞神的恩赐。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仪式中所用的荞麦饼,也有其独特的制作方式。其做法和步骤如下:取荞麦粉,用冷水调和。做成饼状,放入开水中煮熟,捞出来就可以用于仪式。在结婚的时候,要做一个荞饼,放在新娘的面前。在彝族年祭献祖先的时候,做好荞饼煮熟,合同年猪肉、猪腰子、猪肝等首先放置于里屋,按照预计回来一起过年的“祖先”的数目,配以相应的木勺(2010-12-04电话访谈)。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年祭祖分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用荞饼配以烧肉。荞麦饼为水煮荞饼。烧的肉包括烧肉、烧胰条、烧腰子。做仪式一定要用一个烧红的鹅卵石。仪式开始时,将食品放在一个高足木盔,烧红的鹅卵石放入另一个容器内,泼清水于烧红的鹅卵石上产生蒸汽。端着烧肉和有蒸汽的容器,在火塘上转三圈,放到里屋的灵台上祭献祖先。祭祖仪式之后,分出一些烧肉让家人一起分享。煮好年猪肉之后,进行第二个步骤:用高足木盔装上熟肉,用矮足木盘放两个荞把,另一个高足木盔(漏斗状木质盘,高足)装米饭,还盛上一盆汤,根据期待回来过年的祖先的数目,配上木勺(马匙子)。仪式由男主人将祭品端到礼物祭祖台敬奉祖先。祭献祖先的仪式完成之后,由男主人喝一口家里炮制的年酒,吃第一口年猪肉,随后家人开始吃年饭。在高山地区(如四川甘洛斯觉、吉米、海棠等地),过年时,送年猪肉给亲友的时候,一定要随送一块水煮荞饼。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的重要节日除彝族年(大约在农历十一月)之外,另一个最为重要的节日是火把节(大约在农历6月24日)。彝族有自己的历法,在传统历法里,彝族人取最冷的三天来开始新的一年,也就是彝族年。而在盛夏最热的时候,则有一个跟彝族年齐名的火把节。火把节大约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这个时期正是新荞丰收的时期。所以,火把节的庆祝是跟荞麦的丰收息息相关的。历史上火把节前后也就是新荞丰收的时候,甘洛县田坝、苏雄等地的彝族用甜荞做成黄牛形状、水牛形状、蛇的形状、青蛙的形状,煮熟,走亲戚送火把节节日肉的时候一并送出。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统彝族地区没有餐厅。例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的县城新市坝镇1957年餐厅数为0,到了1995年,餐厅数增长到374家,从业人员440人[6]。彝族传统制作荞麦食品品种有限:苦荞用以烧烤苦荞饼、水煮苦荞饼,甜荞用来制作煎甜荞饼。传统彝区的不用荞麦制作水酒——杆杆酒。不用荞麦制作“荞麦茶”,也不用荞麦制作面条。汉区的荞麦面均添加了小麦面等较易黏着的面粉。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化肥在彝区普及之前,玉米和其他农作物的产量远远高于荞麦,因此,荞麦逐渐被取代。在化肥普及之后,在荞麦的商业和药用价值没有被“发现”之前,荞麦的生产依然处于低迷状态。在矮山地区,如甘洛普昌地区,人们转向种植水稻,放弃了种植荞麦。在年节或祭祀的时候,用大米或糯米粑替代荞饼。送年猪肉的时候,要随送一至两块糯米粑(饼)。在彝族年祭献祖先的时候,用糯米粑合同年猪肉、猪腰子、猪肝等首先放置于里屋,按照预计回来一起过年的“祖先”的数目,配以相应的木勺(2010-12-04电话访谈,瓦尔王加)。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影响荞麦文化“涅槃”的全球化因素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几年以来,荞麦的商业和药用价值不断被发现和被开发。出现了一个专门的网站,叫“中国荞麦网”(http://www.cnqiaomai.cn)。网站上关于荞麦的药用价值的介绍如下:“荞麦的膳食纤维含量很高,且富含生物类黄酮、酚类、亚油酸及钙、镁、铜、铁、锌、硒和丰富的维生素等特殊营养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糖、软化血管等功效,被誉为美容、健身、防病的保健食品。国际农业营养及卫生组织认为,荞麦在21世纪将成为一种主要的作物。”另一方面,当地政府部门,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旅游业的推动下,荞麦和荞制品成为代表地方饮食文化的产品。荞麦被赋予彝族传统文化新的含义的同时,当地政府积极寻求通过荞麦向外宣传,获取经济效益。2007年3月9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授予四川省甘洛县为“中国黑苦荞之乡”,并颁证和授牌。凉山彝族地区饮食文化走出凉山跨出了一大步。据新华网报道:(甘洛县)“1959年全县种植面积就有3000亩,总产量达330吨。2000年以来,因其营养价值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商品价值较高,市场前景看好,黑苦荞种植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县优质黑苦荞种植面积扩展到了32000亩,总产量达到了4800吨,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7],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已扩大十倍。伴随着关于荞麦药用价值的宣传,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荞麦产品,包括荞制食品、荞麦茶和黑苦荞酒。荞麦商业化的过程,注入了大量的彝族文化元素,可谓是全球化的荞制品。传统彝族荞制食品的做法,主要是把荞磨成荞面粉,加冷水和成荞面块,放入水中煮,开水煮过荞面块心即可食用。另一种常见的做法是在荞面粉中加大量的水,调和成糊状,烧热锅之后,将荞面糊均匀倒入锅内。锅底的那层成形之时,倒入第二层,再成形,如此不断倒入荞面糊,最后成为多层的荞饼。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因素,加上汉文化的不断浸入,彝人食用荞麦的品种越来越多。例如,将水烧开,在荞面粉里加入少许水,用手随意揉和,使荞面粉成为小块状倒入开水中煮成荞粥。又如,受汉文化的影响,荞制面条越来越多地走上彝人餐桌。但这种荞面一般并不是彝人自己制作成面条,而是由厂家加工成荞面,由彝人从商场购入。类似的荞制食品,包括荞制糕点,荞制醋和酱油。其中最值得介绍的是荞茶和荞酒。荞茶和荞酒在彝族地区的兴起,真正体现了全球化对彝族文化再生产的影响。传统的彝人社会是不重视茶文化的。茶叶一词在彝语方言乃至彝语支语言是一个同源词,说明彝族先民认识茶的时间很长。但是,由于凉山彝族所处的区域,茶叶不是一种农产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没有喝茶的习惯。彝语谚语云:“汉人以茶为贵,彝人以酒为贵。”彝人的观念里面,茶叶是汉人的文化内容,酒是彝人的文化内容。即使是在现在,彝人待客之道,并不是先沏一杯茶,而是倒一杯酒。然而,随着荞麦茶在彝区的工业化生产,在许多场合,荞茶被赋予彝人健康饮品的标签。例如,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的彝式餐厅里,只要客人进入餐厅,服务员就会沏上一壶免费的荞麦茶。很多餐厅,甚至不再准备其他茶叶。由于荞麦茶被精美地包装起来,很适合送给亲朋好友。于是,荞麦茶很快成为“流动的礼物”[8]的一个品种,成为链接彝族社会的新型纽带。在短短的数年内,荞麦茶在彝区普及开去,彝族人已经开始接受荞麦茶。另一种商业化产品——荞麦酒,借助彝人“重酒轻茶”传统,更是迅速普及开来。荞麦酒已然成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各级政府用来宴客的主要酒类。在民间,荞麦酒也是作为彝族地区的特产,成为馈赠、待客的首选。荞麦酒的厂家不断增加,酒精度数有高有低,荞麦酒的包装不断更新,品种不断翻样。在价格方面,有数十元一瓶的“超值价”,也有数百元一瓶的豪华价。例如,甘洛县凉山魂酒业有限公司,用自己的黑苦荞酒“凉山魂”与邛崃“神州春”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合作,很快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他们的目的正是“做大做强黑苦荞酒业,打造民族特色品牌”。据报道,2009年甘洛凉山魂酒业有限公司名下的黑苦荞营养白酒年生产300吨,可创收8985万元。公司还获得了许多荣誉。例如,2009年9月,第四届杰出华商大会将“凉山魂”黑苦荞白酒作为大会指定专供用酒;2009年6月,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向其颁发“四川省‘小巨人’企业”证书;2009年12月,四川省特产协会向其颁发“四川省名特产”证书;2010年3月,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向其颁发“中国著名品牌”[9]。这个涉及彝族文化再生产的企业,不仅走进了彝族家里,还走出了凉山,走出了四川,走向全国,成为全球化、商业化的产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全球化、商业化推动了彝族文化的再生产。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结语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著名的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提出“晚期现代性”的概念,指出: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代性这两端之间日渐增强的相互关联。一端是全球化的影响力,另一端是个人的调适……如果传统越来越失去它的控制力,那么日常生活就越来越在地方与全球的辩证性互动下被重构,个人就越来越被迫在不同的选项中权衡生活方式的选择……被反思性地组织起来的生活规划……成了自我认同的建构过程的核心特征。”[10][11]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荞麦在彝族地区的“涅槃”的现象,是一种吉登斯所说的“晚期现代性”的现象。荞麦一度在彝族主食菜单上的消失,是传统失去控制的表现。荞麦再次在彝族地区的大规模种植,是全球化的结果。重新选择荞麦作为文化认同的元素,则是一种“文化再生产”。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据实践理论,人们所做的一切行为都是“实践”。荞麦在凉山彝族地区,从彝族人的个体或集体的视角来看,我们不能简单把荞麦生产描述成彝族人的文化,而是应该探索彝族人从极为重视荞麦到荞麦淡出彝人餐桌,再到后来荞麦走向世界之时,彝族人又将荞麦请回餐桌,并赋予新的文化认同含义。这一系列的行动和实践,可以从实践理论去思考和理解。所谓“实践”即是带有政治或策略意味的行动。研究“实践”,就是从政治的角度去研究各种形式的人类行动。食物和饮食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政治(cultural politics)[12]。本文由此认为,如果我们从政治或策略的视角去探索荞麦在彝区的重生或再生产现象,将有利于帮助我们理解文化认同的实践、生产与再生产。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孙子呷呷,译.荞麦的起源,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组织选编.中国彝文典籍译丛:第一辑.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6:108-112.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李世康.荞麦与彝族民俗.农业考古,1996(1):134-135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巫达.社会变迁与文化认同:凉山彝族的个案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沙马拉毅.原生态彝族民歌.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9:199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王昌富.凉山彝族礼俗.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26-27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甘洛县统计局.甘洛县统计年鉴.甘洛:甘洛县统计局编,2001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新华网.2007.四川省甘洛县荣膺“中国黑苦荞之乡”,《新华网》2007年03月29日.网址: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03/29/content_5911905.htm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甘洛“凉山魂”网站.2011.公司简介.主页http://www.gllshjy.cn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Giddens A.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 Self and Society in the Late Modern Ag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1.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斯特,曼纽尔.认同的力量(第二版).曹荣湘,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9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Watson J., Caldwell M I.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Food and Eating: A reader. Blackwell readers in anthropology. Malden. Oxford. Carlton: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5.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①] 本文是在2010 年12 月11—12 日在杭州召开的“人类学新视野里的文化与艺术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会议主办单位为浙江省文化厅文化艺术研究所和南京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本文是四川省凉山州民族文化研究基金会委托课题成果之一,特此致谢。IV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所属专题:

彝族学者巫达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