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彝族“克智”与彝族传统文化

作者:贾巴鲁黑 沙学锋 吉木友色 发布时间:2020-07-26 原出处:《青年文学家》2017年21期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摘要本文是克智口头说唱文学的一次尝试性研究,“克智”不仅在彝族传统文化中据重要地位,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仍具有重要影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彝族传统文学中最活跃,应用最广,也最具艺术生命力的民间文学形式之一,因此研究“克智”文学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键词彝族“克智”;彝族;传统文化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1--02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彝族“克智”与彝族原始宗教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原始宗教的产生和发展与其他民族的宗教一样,随着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人们认识的逐步深化而有不同的阶段。卷帙浩繁的彝文典籍对彝族的原始宗教进行了详尽的记述,其中除了毕摩经典和各种神话传说外,以口传为主的克智文学也涉及到大量的彝族原始宗教内容。比如在许多克智文学中,都不同程度地描述了彝族的自然崇拜、神灵崇拜、图腾崇拜及祖先崇拜等,克智用非常优美和幽默的语言阐述远古万物的起源,以诗的语言强调彝族人民生活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原始信仰和禁忌,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语气引述历代著名毕摩和苏尼的传闻故事,以便时刻提醒人们注意,强化原始宗教信仰。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万物有灵是原始初民认识自然世界过程中的伟大创造,这种思想折光,给我们展示的是一种顶礼膜拜和由此引发的各种禁忌文化,让我们领略到人类社会低级阶段的深层认知世界的精彩、无奈。彝族民众的世界里,万物都有过会说话的时代,后来由于闹得天神不得安宁,于是天神让人饮了智水,其余的喝哑水而不再言语。因此在彝族传统观念认为万物与人一样具有生命,有些生命甚至只能是凭心去想象的非物质实体,一旦这些“生命”被触怒或得罪,就会引发各种不幸,所以,有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并产生了相应的禁忌。如,竹灵牌是祖妣灵魂附依的地方,代表着祖先的存在,所以,必须小心护翼,时时祭祀,时时守护。奇山异石、巨树怪兽往往生在僻静幽深处,这种幽深有其自身的意义,即神秘,既然神秘,便是神怪之所居,自然也就成了神或神怪的象征与代表,所以,对这些物的膜拜自不待言,下自成蹊。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禁忌影响和规范着一个民族的伦理道德规范。对于怪异的天象、世间的异事,以原始初民经验来判断,当然是不可思议的,解决和理解这种不可思议的事物,最佳的途径只有小心护卫和敬献,不要触犯。这些禁忌深植于彝族民众心灵深处的意识,表现于生产生活中,便会以远离或顶礼之行为来阐释它。如蛙上屋顶、牛尾缠树、磷火游荡、老鸦躁叫、猫头鹰近屋鸣叫、抢奸幼女、公众面前打屁、忌摸天菩萨、公鸡下蛋、母猪食仔等等,与人类社会和自然运行规律相悖,当然该划为禁忌了。所有这些禁忌崇拜,都能在浩如烟海的克智文学中找到生动的描述和表演。克智文学一方面进一步丰富了宗教文化的感性内容,让令人生畏的禁忌崇拜根植于凡俗生活,增强亲和力;另一方面克智文学也从丰厚的彝族宗教文化中吸取素材和灵感,克智表演者们不仅能言善辩,熟练掌握彝语典故、修辞和临场论辩技巧,而且需要全面掌握彝族历史、民俗、宗教禁忌等百科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克智表演者,也只有这样的克智文学才真正扎根于彝族社会生活,与彝族受众取得心灵的感应,否则仅仅是一种肤浅的语言游戏。近年来有的克智表演之所以很难引起彝族群众的共鸣,给人以不伦不类之感,其原因就是缺少傳统文化的底缊,表演者一味追求新颖,而对传统克智引用的一些宗教素材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族“克智”与彝族礼俗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口传文学的说唱表演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利用民俗活动作为平台进行传播和传承,是民俗活动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环节。从民俗学意义而言,口传文学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史诗、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以及与之相关的歌谣、曲艺等口头流传作品,这不仅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民俗性是口传文学最显著的特征,是口传文学最根本的属性。口传文学有着广泛的民间群众基础,才使得它能够在各民族中通过民俗活动得到广泛传播并一代代传承保留。在口传文学书面化过程中,由于收集者自身对民俗性要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容易忽视一些不同民俗活动细节性要素,同时,口传文学在从民俗活动的现场走向文本的过程中,不可能对民俗活动进行详细介绍,并详细规定各说唱环节的注意事项,从而使原本民俗性较浓的生动而鲜明的口传文学容易变成不符合民俗表演的文绉绉的书面文学。对于只能通过阅读文本去理解口传文学作品内容而没有亲身经历文本所展示的民谷内容有相当的难度,从口传文学的文本中解读民俗和从现实参与中感受民俗相差甚远。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民间口传文学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而“克智”是彝族口传文学的精华,不论是有关天地演变、物种起源、族群迁徙、部落争战、英雄神话等内容的口传文学,还是民间传说故事都能以“克智”的形式,在婚丧嫁娶的民俗活动中进行传播和传承。“克智”是彝族民间流传最广,运用场合最多的口传文学之一,以口头创作、口耳相传、即兴表演为特点。有的人注重其社会功能性称“克智”为“克似哈举”(口头闲聊);有的人注重其娱乐性特点称“克智”为“克格哈查”(口头娱乐);有的人注重表演的形式称“克智”为“克波哈谐”(口头论辩)。“克智”的民俗性特点比较显著,在不同的民俗活动中说唱的“克智”内容不同。在婚娶场合进行辩论的“克智”双方忌讳谈不吉利的主题,而在丧葬场合辩论的“克智”又忌讳谈喜庆的主题,“克智”辩论的双方根据不同的场合及民俗活动场景选择不同的主题和语词进行即兴口头论辩。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社会生活中,克智广泛用于婚丧、聚会、离别、教育、劳动之中呤唱:或饮酒品茶,或山野牧放,或赶集途中,彝人都用克智抒发情感,交流思想。如彝族克智说:“贤明的表兄,前人兴礼仪,后人要行礼。行礼出名者,阿也冲品也。礼貌待朋友,朋友来爱你;礼貌待亲家,亲家求嫁娶;礼貌待仇人,仇人变朋友;礼貌待兹莫,兹莫成玩伴;礼貌待小孩,小孩听使唤。”这则克智反映了彝族以礼待人的礼俗。又如:“植物无头想长头,人类无尾想着尾。兹坐诺上方,诺要闭嘴坐;诺坐奴上方,奴要静悄悄;父坐儿上方,儿要莫作声;夫坐妻上方,妻要坐端端。”这则克智反映了彝族传统社会等级秩序的礼俗。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克智最接近时代生活,承载着丰富的民俗内容,是研究彝族传统礼俗的鲜活材料。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族“克智”与彝族伦理道德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伦理道德体系,成为维系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纽带。彝族伦理道德具有浓厚的本民族特色,彝族的伦理道德没有系统的理论形式,它往往通过传统习俗得到全体成员的确认,并在日常习俗和社会公共活动中,以人们的各种行为方式体现出来。彝族道德和传统习俗融为一体,调节着个体成员之间及个体与社会群体之间和外部民族之间的道德关系。正因为彝族的伦理道德是千百年来生活经验的积累,融汇在彝族的风俗礼仪和传统习惯之中,作为民族心理和精神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有着更为直接的社会功能。彝族一直以本民族的团结、和睦、勤劳勇敢、惩恶扬善而自豪。总体而言,彝族伦理道德最主要的特征一是突出礼义秩序,如各种伦理禁忌就是对彝族传统道德礼义秩序的维护。二是注重个体道德修养,如对各阶层成员的德行要求,对君子人格的尊崇等等。三是以家支为核心,强调维护家支及集体利益。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集中体现在各种格言谚语和《玛牧物依》等道德经典中,而且还体现在克智文学中。克智既是彝人在婚丧嫁娶、亲友聚会时的一种娱乐消遣活动,而且更是陶冶情操,教化后代的一种文化傳承方式。克智文学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浅显的哲理,寓教于乐,将彝族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传输给彝族群众,因此克智中包含着丰富的彝族伦理道德文化。克智说:“岳革哈甲,烂鼻母羊生,瓦补多几,短尾母鸡生,当里阿宗,跛脚母马生,莫克德智,烂眼女人生。”它教导人们不要自视高傲,一切伟大的东西都源于平凡。还有很多克智是歌颂和教育人们要真诚坦率,大公无私,团结友爱,讥讽和鞭挞虚伪狭隘,损人利己,贪婪无礼的丑恶行为。这类克智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彝族的伦理道德意识和人生观。如“一生要吃饭,一日莫贪食;一生要用钱,一日莫贪财;一世同友过,一日莫骗友。”“我们这一家,老人重客人,抓烟敬客人;孩童爱客人,为客来点烟;姑娘心倾客,秋波暗送客;青年心近客,胳露客前,坐于客下方,克智滚滚来。”克智谆谆教导人们要宽容大度,乐观处世,勤劳致富,和蔼邻里,不要患得患失,自寻烦恼。克智所提倡的这种人生观和道德观与彝族传统文化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对于铸造彝族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保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论文类: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阿牛史日、朗吉伍野《试述凉山无形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彝学网。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沙马打各《论口传文学书面化过程中文化要素的遗失》,彝学网。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邱蓉《彝族传统语言背后的伦理道德思想》,凉山民族研究2007年年刊。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孙正华、沈莉《凉山彝族民间诗歌的类型及特征》,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沈良杰《彝族克智的语言特色》,2008年。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巴莫曲布嫫《在口头传统与书写文化之间的史诗演述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著作类: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沙玛拉毅主编《彝族文学概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版。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王昌富《凉山彝族礼俗》,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2月。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苏克明等著《凉山彝族道德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马学良等编《彝族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简介:贾巴鲁黑(1969-),男,彝族,大学本科,四川凉山广播电视台魅力音乐栏目制片(新闻编级);沙学锋(1983-),男,彝族,四川凉山州人,硕士,工作于四川广播电视台,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吉木友色(1982-),男,彝族,四川凉山州人,硕士,工作于四川广播电视台,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